正文内容 评论(0)
一边Radeon系列产品的诞生让气势正盛的NVIDIA也倍感压力,不敢掉以轻心。与此同时继续加快研发进程,并在2001年凭借GeForce 3的推出抢先进入Shader时代;另一边,R100的出色表现也让一直处在下风的ATI信心倍增继续研发R200核心。并在2001年8月发布了基于R200核心的Radeon 8500,同时也是ATI的第八代产品。如果说DirectX 7.0时代是ATI一直再追赶NVIDIA,那么到了DirectX 8.1则是ATI的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Radeon 8500采用了0.15微米的制造工艺,核心/显存频率达到275MHz/550MHz,采用DDR显存,依靠改良的Hyper-Z II技术,使内存带宽高达12GB/s!新一代的Smartshader引擎,超越GF3首度支持DX 8.1的全部特性,Radeon8500成为了全球首块完整支持DX 8.1的图形芯片,再加上Charisma Engine II、Pixel Tapestry II、Turform、Smoothvision等诸多的先进技术的推波助澜,使得Radeon8500在规格上成为当时最强的产品。性能上,Radeon 500在各项指标也都超过了GeForce3 ,加上其相对低廉的价格,一度成为市场的焦点。
当时的Truform技术可以看作DX11中Tesselation的雏形,让模型变得圆滑
虽然规格全面超越对手,不过令人遗憾的是Radeon 8500在实际面对GeForce 3的时候胜算并不是不太大,而问题根本就是当时的驱动不能完全发挥出R200应有的性能,而且Bug很多。更令ATI头疼的是此时NVIDIA很快就推迟了更为强悍的GeForce 4予以应对,并且由此衍生出当时被成为性价比最强的GeForce 4 Ti 4200,一推出就盖过了Radeon 8500的风头,并抢占了ATI的大量市场份额。所以除去面对多媒体市场的“ALL In Wonder”系列,Radeon 8500只有两款产品,128MB的8500和64MB的8500 LE。
硬件性能略输一筹的ATI并不愿就此服输,开始学习NVIDIA转向市场策略上做文章。这一将显示芯片授予第三方板卡商生产Radeon产品,并附上“Powered By ATI”字样,而在此之前ATI一直是从新片设计到板卡生产都一手包办。此举动摇了NVIDIA原本与第三方厂家的关系链,很大程度上挽回了ATI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ATI将原本过气的R100重新修改,添加了R200的内存控制器根Hydravison,并冠以“RV200”代号,推出了面向中低端的Radeon 7500,矛头直指NV的GeForce4 MX,其目的就是为了跟NV抢夺利润巨大的中低端市场,也正式这个时候,ATI的“田忌赛马”策略显现雏形。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