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想在内部讲话中表示:“智能电动车是AI时代最核心的入口,也是我们进入这个时代的入口。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大胆去尝试、去理解、去拥抱最新的科技,拥抱最先进的生产力。谁率先到最先进的技术上来,谁就具备了先发优势。这个世界上没有小白鼠,只有优先选择者!”
在讲话中,李想梳理了为什么创办理想这家企业,以及对于技术的选择跟拥抱,并阐述了品牌理念。同时,李想还透露了理想汽车是如何工作的。
李想表示:“我们一旦选择了就会坚定地做下去。我们将以2025战略为目标,来构建研发、商业、生态、供应链的整个体系。希望接下来十年,我们能够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时代。”
以下内容为《理想汽车的品牌与组织》课程实录一、为什么创办理想汽车:我们从哪里来?
今天分享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创办理想汽车?
是为了拿补贴吗?不是,理想汽车没有拿补贴的团队,不仅今天没有,几年前也没有,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补贴的问题。
创办理想汽车,最初的源头是2013年,也就是我创办的上一家企业汽车之家IPO以后,我想接下来可以做一件别的事情,可能在汽车之家做,也可能汽车之家承载不了,那就会自己出来做。至于做什么,还是基于对科技方向的判断。2013年,我们有一个隐约的感觉,就是整个科技可能会往第三个阶段迈进。
我们用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概念: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来解释科技到底在发生何种变化。这是我们初中政治课本上的知识,我觉得到今天仍然非常适用,尤其在技术、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可以帮我们洞察本质。
第一个时代:工业时代
第一个时代的科技是什么?是工业。农业时代算不上科技时代。在工业之前,全球的人均GDP的波动主要来自于两种现象,一种叫战争,一种叫自然灾害,其余的全球生产力曲线就是平的,没有太大变化。自从有了工业开始,全球人均GDP迅速上涨,所以工业是人类科技时代的开始。今天我们生活里80%以上还是工业时代带来的成果。
工业的生产力的特点是控制,控制是工业的核心,所以工业有了流程,有了流水线。
工业时代所应用的芯片都是按照控制逻辑研发的,系统叫做嵌入式系统,核心的目的都是控制。今天我们70%以上的生活、经济设计都遵循着工业时代的逻辑,而且会长期存在下去。
工业的生产关系,是少数人把事情想明白,多数人去执行,并配以控制。
控制做得好的公司就发展得非常好。工业时代的企业有一些特点,比如这些企业在设计组织使命或愿景的时候往往特别擅长用两个字,完美,比如The best or nothing,因为在一个线性的生产力上构建完美是很容易的。在工业时代里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领先的管理系统、管理体系,比如六西格玛,其核心理念就是零缺陷。
工业时代的生产要素是什么?是资产。
如何去研究分析工业时代的企业?去看资产。比如巴菲特的投资,其实就围绕着工业时代展开的,他最核心的方式就是先把一家公司的资产做评估,在安全边界里投资就是安全的,就有收益。
第二个时代:网络时代
第二个时代的科技是互联网,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时代生产力的特点,是平台。
像一些科技公司苹果、微软,讲操作系统,讲生态,无论平台还是生态都是一个网状的面,《世界是平的》这本书讲的就是网络连接的平面,一个二维的,讲究应用、软件、数据连接的效率。处理器一定是可编程的,而且复杂编程的背后还会有整个开发工具链,也是为了让所有东西连接在一起。计算机只是互联网的组成部分,在工业时代已经出现计算机了。
在衡量互联网时代的工作质量的时候,有一个正向的指标:效率。
互联网想提升效率很容易,比如像谷歌和百度相对于传统的报纸、广告的替代效率提升了几十倍上百倍,只要能够在线化、数字化的都会带来几十倍上百倍效率的提升,而但凡能够被数字化改造的,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企业基本上是碾压的,就像阿里去打各种超市那样,不需要任何竞争,因为是两种不同维度的生产力之间的较量。
另外一个反向的指标:bug。bug就是某个编程会出现一个完全未知的错误结果。我们发现,互联网企业在提使命的时候,有一种变化,叫Better,就是如何变得更好,至于完美根本不可能,哪怕像苹果这样的企业,如果我们作为开发者用到iOS bete版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上千个Bug,上线时它不会把bug都清掉,发布后有bug,再迭代就好了。互联网企业在这个时代都是类似的。
互联网的生产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变成少数人把方向想明白,然后多数人去验证、去迭代。
互联网的生产要素是什么?一个是数据,一个是用户。衡量一个互联网企业或科技企业的价值,就是看它的用户规模有多大,还有它的数据量有多大。所以最顶尖的企业都得自己做云,因为数据量太大了。
苹果能持续挖掘用户的收入,是因为它掌握庞大的用户量,而往往传统工业时代的企业不掌握用户,它跟用户没有关系,用户被掌握在经销商手里,这是差别所在。
第三个时代:智能时代
从2013年开始,第三代科技开始呈现出来了。第三代科技是真正的智能化,而不仅仅是之前讲的智能化。智能化意味着三维科技。
大家注意一个现象:2015年进入智能时代,但是到了2021年,很多事情都是停滞不前的。
举个例子。我在房间里有一台MacBook,一个iPad,一个iPhone,还有一个HomePod,当我喊"Hey siri"的时候,这四个设备同时启动了,难受得要死。很多智能家居产品也是一样,所有设备联在一起,但是你会发现网一断,路由器重启一下,所有设备全都不能用了,全部瘫痪。
问题在哪呢?就出在我们仍在使用二维的方式解决三维的问题、
过去在二维世界里,我们用设备是平面的终端行为,我给它发指令,它接收指令。但今天我们要解决空间的问题,空间是个三维问题,和二维的终端的解决方式一定不一样。
所以,我们当时就想,一个三维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后来想来想去发现,最简单的方式回归到人,人就是三维的生物。
我们把整个智能时代的进展划为三个步骤:算法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
算法智能
整个智能时代是从算法智能开始的。
算法智能有两个特点,第一,它用于训练的数据来自于程序,或者服务器端的日志,数据还是二维世界的,但是它会运用机器学习建模的方式进行训练,从而形成推荐引擎,这方面在中国做得比较好的是字节跳动。比如抖音,它不停向你学习,把推荐做得越来越准。
算法智能相对于过去传统规则式的编程有什么变化?就是它可以不断成长,并且向使用者学习,所以它给你推得越来越准。如果靠编程的方式去猜你,怎么猜都猜不准。所以我说这是已经有了初步的智能,我们称之为叫算法智能。字节跳动用这个方式打赢了相关企业。
算法智能在整个智能时代只能算2.5维的,它对二维是降维打击,但它并非是三维的智能。
感知智能
有了算法智能,有一些产品开始出现了,比如说今天的L2级别的自动驾驶。这时候,就进入了感知智能。
感知是什么概念?感知其实就是人的工作方式。我们用眼睛、耳朵连接大脑来获取这个三维世界的所有信息,而不是作为一个程序去看日志信息。
为什么人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里最智能的?因为人类的感知器官和大脑结合产生的结果非常强。
比如说,人类的两只眼睛配合大脑呈现出来是一个三亿像素的世界,而且是有各个层级的景深。但同样有眼睛和大脑,苍蝇大概只能呈现出一个十万像素的世界,一些简单的块和方位的成像,而且距离很短,大家可以上网查苍蝇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青蛙看到的世界也和人类不一样,青蛙只能看动态的,只有动起来青蛙才能看到,静止的就看不到,而且距离很短。不同生物除了“传感器”不同以外,大脑的水平高低也不一样。
那么,这种感知智能的工作方式,在技术上是否具备?
大量的传感器出现,比如摄像头、3D建模、激光雷达,都是为了获得三维世界的信息,从而能够开始把物理世界数字化,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我拿今天的L2自动驾驶来举一个例子,看它是怎么工作的。
自动驾驶是三维感知,它跑在物理的三维世界里,所以当感知出现问题的时候,前方两百米有车没看到,到十米再看到的时候就晚了,这是感知出了问题。
有了这些感知,接下来要进行决策和判断,用编程的方式行吗?不行。我们人类已经知道的东西,能够在编程里覆盖掉,但不知道的场景就覆盖不了。每天在路上开车这种瞬息万变的场景,编程的方式可能只能覆盖10%,比较重要的90%的场景都是覆盖不了的,所以这时候要抱着方向盘看着前面,这只是辅助驾驶。
三维世界的感知不但是编程做不了的,而且也是机器学习做不了的,必须使用深度学习的方式,因为机器学习处理不了三维感知的数据。
感知以后会进行判断和决策,比如是刹车还是躲开。判断和决策今天还没有真正给车下指令,因为现在不仅没用到深度学习,甚至连机器学习也没用到,只是用的编程。我们要避免AI形成的黑盒子,那样不安全。
在感知智能这个阶段,控制环节就出现了一个挑战:人类并不能替代车去做感知,做判断的时候人不能离开车,还是要握着方向盘。这就是说,我们还在用二维的方式进行逻辑判断。
决策给出来以后,车的神经系统就像我们自己的神经,配合我们的手和脚,是否转向、刹车要给出来清晰的指令。执行层面就做得更落后了,编程都做不到,因为供应商给我们做了黑盒子,但凡路况不太好的时候,辅助驾驶就不好用,开起来特别不平顺,像个新手司机。
感知智能时代,L2级自动驾驶的三个操作步骤:感知、决策和执行,大概情况是:感知层面在用三维的方式,决策控制层面在用二维的方式,执行层面在用一维的方式。
但感知智能时代就已经能把很多问题更好地解决了,比如人机结合。为什么人类喜欢用人机结合?是因为人类在感知的时候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其实我们最多的体力是被感知的过程消耗掉了,而不是被中间决策和执行消耗掉。感知智能可以让车辆变得更安全,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人机结合的方式。
感知智能是一个必要的条件,有了感知智能才有下一步:认知智能。
认知智能
什么是认知智能?就是完全变成人的工作方式。
举个例子,我们学羽毛球,基本上三个步骤。
我要经常看别人怎么打;
最好找一个好教练,他会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场景以什么样的逻辑去处理,什么样的球要怎么去接;
必须去训练,不停、不停地训练。看是看不会的,跟做题一样。
大家看,以上三个步骤的本质是什么。
我要经常看别人怎么打——用我的感官和大脑来进行感知;
最好找一个好教练,他会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场景以什么样的逻辑去处理,什么样的球要怎么去接——用我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来配合做决策;
必须得去训练,不停、不停地训练——通过我的神经系统和肢体来训练和反馈,持续优化。
人类的决策方式是通过学习进行的,不是通过编程的方式。人类的执行方式也是通过学习的方式,而不是通过编程、更不是通过一个线性的方式去工作的,所以当苏炳添遇到一个好的教练,并科学训练以后,成绩就提升了一秒,亚洲人也能跑到十秒以内了。
我们的结论是:只有达到认知智能才能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
为什么自动驾驶暂时不能在控制和执行层做到深度学习?很重要的原因是计算能力远远不够。基本测算,可能计算能力要到2000Tops以上,才能勉强接近人类大部分的能力,要做到上亿Tops才能跟人类思维方式接近,跟三维的思维方式接近。
当算力足够强的时候,感知、决策判断、包括预判、执行层面都会用是深度学习的方式。如果执行跟各种各样的场景,跟它的决策,跟它的神经系统配合在一起,这就是认知智能了。
认知智能会产生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算法智能、感知智能还是人机结合,而到了认知智能阶段,就是机器直接完成工作,根本不需要人。
如果在一个空间里,他慢慢跟你交互多了以后,开始给你推各种服务,你有任何问题能给你回答,那就是“钢铁侠”的贾维斯。自动驾驶就是真正的机器人,只是它长不出来人形。
接下来,时代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接下来,哪个企业能率先跑通认知智能,这个企业就会改变全世界——因为管理一台汽车和管理其他商品没有区别,管理车内的空间和管理家里的空间、店面的空间也没有区别,原理都是通过感知、决策和执行的深度学习来进行的,这是我们看到的整个世界技术发生的变化——智能电动车会是整个人工智能的母生态。
我们一位同事问我,在车里装了一个摄像头,用户试驾的时候,摄像头能够很清楚地知道用户坐在什么位置、用什么功能,那么这算什么智能?我回答他:只能算感知智能,因为这个摄像头还替代不了车里的人,你只是跟他做人机结合,把感知能力交给摄像头,它的感知能力更强、更标准化。
什么时候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认知智能?无人店。你进去一个无人店,只要看到哪里,理想同学就知道你关心什么,就来给你讲解,可以对话也可以交流。你一走到门口,理想同学就来服务你试驾,可以打开车机导航和其他所有功能,最后车辆成交的时候,整个系统自助完成交易,完全不需要人,我觉得这就是进入认知智能了。
生产力:算力与网络架构+实时操作系统
智能时代,有哪些东西形成了必要条件,是这个时代才有的?
第一是感知,就是传感器的出现。
无论是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ToF或3D结构光、麦克风,都是为了满足这个时代而产生的。
第二是AI技术。
AI可以用在工业上改变流程,去做一些机器人的基础工作,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变成推荐引擎,就像抖音。还有一些商品引擎里推荐也可以用,而且也非常高效。
但AI最大的价值产生于三维结构数据,因为今天任何三维结构数据都是无法靠编程处理的,只能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才能实现,通过编程实现的一定是二维的东西。
第三是流转的能源,能源和计算是密不可分的。
计算和数据是密不可分的,这是这个时代的网络架构。车辆座舱是一个应用,自动驾驶是一个大的应用,工厂、店面都是这里的应用,任何物理世界涉及空间的、能够被感知到的都可以被改造,而且只要能够获得数据,进步速度会超过所有人的预期。
大家思考四个层面:
第一、感知。请问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设备能够比一辆汽车装更多的传感器?没有。车外可以装传感器,车内也可以装传感器,同时这样装了传感器的一个超级设备,还可以每年行驶两万公里以上,这是对物理世界最全面的感知。车是所有设备能够装传感器和感知能力最强的。
第二、决策。如果放在车上各种域控制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底盘的控制器,意味着车可以装充足的计算能力,同时这个计算能力又能够跟所有的网络联结在一起。它流转的不止是计算,还流转着数据,流转着能源——数据、计算、能量同时在流转着的设备里。没有任何设备能跟车进行比,家里那套网络远远没有办法跟车比。
第三、执行。车的电子执行机构可以变得越来越好,可以采取自研的方式,掌握数据和控制的细节。同时,车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大规模向人类学习的设备。人类天天在使用汽车,他的所有服务需求在跟车进行对话,所以车就是有着最多学习对象的设备。
最后,无论是感知、决策还是执行都需要能源,车是所有设备里能源最充足的,跑起来能够计算,停下来还能够计算。手机可不可以?得天天充电,什么计算都做不了。整个认知智能的生态一定是来自于智能电动车,而且一定是电动车,燃油车这事做不了,因为燃油车12伏的电源,算着算着就没电了。所以我始终在讲一个点,如果不是电动就没有智能,很多人一直不明白这件事。
以上是第一个,也就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就是生产力。
生产关系:共创、共识和共建
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组织变得必须依赖于共创、共识和共建的方式去探索世界。
对于企业而言:
首先,人才储备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工业人才也有,我们拿智能化去改变工业;互联网人才也有,AI人才也有。
同时,长期来看,企业的管理方式会越来越像社区,而且企业的社会化价值会越来越高,商业价值会不断下降。今天投资人对于造车新势力,包括特斯拉也没有很高的利润要求,而是看我们怎么发展,能改变什么,能创造出什么,不再简单拿资产来衡量一个公司的价值,这些东西都在发生着变化。
生产要素:3D结构化数据+分布式的计算能力+能源
生产要素是三个:
第一,3D结构化数据。3D结构化数据用于学习和训练,学习变成最关键的,我们通过感知、思考、执行来训练自己。车和人是一样的,自动驾驶要获得感知的数据,要有决策的数据,要有执行的数据,才能去训练,这三个数据缺一不可。
第二,分布式算力。分布式计算能力越高,价值越高,这时候人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合二为一了,都开始数字化了。
第三,能源。车本身就承载巨大的电能,一台车上80度到100度电,够一个家庭用半个月。而且,车停在那或跑在路上都有电,还是非常好的分布式的储能单元。
车是整个AI时代最核心的入口,也是我们进入这个时代的入口。如果率先到最先进的技术上来,其实就具备了先发优势。
技术决定一切
第一、我们一定要拥抱最先进的科技,因为不同维度的科技之间没有可比性。但凡能拥抱最先进的生产力,根本不需要竞争,就会快速碾压过去,所以永远拥抱最先进的生产力,这是不容置疑的;
第二、大胆去尝试、去理解、去拥抱技术,千万别错过。你不一定要成为技术专家,不一定要会写代码,但是一定要大胆拥抱这些技术,很多东西一定要去尝试。举个例子,大家今天对三维世界有更深度的了解,买个VR设备,你的认知可能提升三年,你对三维世界的感知就完全不一样了,只需要两千块钱。很多人说早期开特斯拉的都是小白鼠,根本不是小白鼠,那叫技术和机会的优先选择者。
这是今天讲的第一个大的部分,我们为什么创办理想汽车,以及技术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二、理想汽车的品牌:我们是谁?
品牌回答了一个最关键的哲学问题——“我们是谁”?这也是品牌最核心的理念。
品牌的背后是心理学。我们把这个世界上品牌研究完以后,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品牌是心理学分支里的认知主义心理学品牌,另一类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品牌。
认知主义心理学品牌第一个特点是非常理性,他们讲究无我。消费者需要我变成什么样,我就变成什么样,它们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而发生变化;第二个特点是,这类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规模到足够大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变成集团化,会出现多个品牌,丰田有雷克萨斯,大众有奥迪,包括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华为都一样,他们用不同品牌去满足不同市场。
还有一类品牌,它是心理学里的另外一个分支,人本主义心理学品牌。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里最重要的一个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品牌数量较少,但是我们可能都会比较熟悉,比如星巴克、耐克、奔驰、宝马、任天堂。这类品牌的特点是只有一个品牌,在哪里都一样。
我们选择做人本主义品牌。
有三点原因:
第一、我们几个核心的创始人喜欢的都是人文主义品牌,虽然我们什么都用,但是打心里,我们喜欢宝马,我们喜欢苹果,我们喜欢星巴克,别的品牌我们也会用,但并不会让我们自己真正爱上这些品牌;
第二、我们认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化,即认知智能的产品,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人本主义品牌是最合适的,因为他买一辆理想ONE不止是为了做一个代步工具,而是给予家庭更多的内涵,更高的追求;
第三、机会到了。全世界所有的人本主义的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就是这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一万美金。美国是1978年,联邦德国是1979年,日本是1981年,所以在这个时候星巴克、耐克陆陆续续出现了,任天堂就开始做出来Game watch、后来的FC,宝马出现了宝马3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一万美金以后,意味着大部分老百姓生活会从最开始的生存安全需求以后提高到更高层面的追求。这能回答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作为一个新品牌出的第一辆车售价高达30多万(过去同级别国产车大概卖15-20万,销量一个月只有三、五百辆),但是我们已经卖到一万多辆,做到细分市场的第一梯队了。
除了我们做产品更符合用户的需求以外,我们认为至少一半以上的因素是中国的经济到了这个时间点了。我们排第一的用户是宝马5系,他们要么是增购、要么换购,他们不再考虑是不是国产品牌,而是认为品牌很好。我们排第二的用户是汉兰达,他们都在升级成理想ONE。
对于人文主义心理学品牌来说,用户要的不是简单的性价比,他有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我们希望产品不仅仅是用户的一个代步工具,而是能变成他生活、家庭的一部分。
品牌由三个层面的核心要素组成,这三个层面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异曲同工。
品牌使命: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使命)
品牌关系:构建相互尊重的社区,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价值观)
品牌价值:打造让用户满意,让自己自豪的产品和服务。(价值观)
品牌价值:打造让用户满意,让自己自豪的产品和服务。
第一个层面讲的是品牌价值,它对应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底层的两个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这是一条非常理性、简单,但要求极高的理念。比如理想ONE要安全,空间要大,配置要高,无里程焦虑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沉淀的是知识和经验。这也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处于0-60分的阶段。
“打造让用户满意,让自己自豪的产品和服务。”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核心。我们不仅满足用户的短期需求,我们还要去创造用户未知领域的长期价值。
注意,我们讲的所有东西都有一个特点:向内向外一致,我们不仅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要让自己自豪,不是单向的,所以我们不会变成像海底捞那样,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鞠躬,绝对不行,这是会泯灭创造力的。
如何让用户满意?对于理想汽车的全体员工来说,让用户满意必须做到理解用户。理解用户有两个要求:一是,耐心地听对方的需求,发自内心地参与到沟通中,并且可以准确地澄清对方的需求;二是,聚焦在如何打造让自己自豪的产品和服务上。这就要求我们有非常好的专业性。
专业性具体指两个视角的能力:
第一个视角是站在我们专业的位置上,我们要严格按照专业标准来要求我们的行为,来看待我们项目的进展,来思考和判断我们的项目设计和结果;
第二个视角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看我们的工作,用户是怎么思考、判断这件事的。
用这两个视角来判断做事,用户满意,我们也一定会自豪。
专业视角和用户视角重合得越高,你能创造的价值就越大。
一个企业当品牌价值达到一个高水平的时候,这个企业就可以在行业里很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同样对我们每个同事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把这个层面做得非常到位,我们就可以在一个很好的企业里发展下去。
品牌关系:构建相互尊重的社区,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
第二个层面讲的是品牌关系,它对应的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第三、四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
社交能帮我们快速提高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但前提是要先解决生存和安全问题。社交意味着我们要与更强的人交流,去理解他们为什么不同, 从而帮助我们去扩大对于世界的认知。
社交最核心的目的不是掌握经验、掌握知识,而是提升认知,要知道他人做得好和做得不好是“为什么”。认知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为一旦明白“为什么”之后,就收获了“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所以这是社交带来的好处。
第四层“尊重需求”是更高级别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这个世界能够理解自己,就会觉得自己非常有价值。尊重本质上是帮助大家获取最高级别的领导力。
我们想打造的是一个相互尊重的社区,所以理想汽车有一些特有的特征。比如我们任何人都没有助理,也没有司机,也不会在吃饭的时候让领导坐单间。我们的茶水间会摆出来像星巴克一样的座位,让大家沟通交流。我们不喜欢特殊对待,我们喜欢相对社区化的感觉,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员工在理想汽车需要实现他的价值,并没有层级之分。
我们不仅对自己这样,对于供应商也是这样,对于用户也是这样的。我们和用户是平等的,像朋友一样的关系。这是个相互尊重的社区,因为想法一致的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一个社区的方式,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的模式。
我们打造社区具体的做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让用户有足够多的参与感。当用户对产品提出质疑时,我们先找到这个用户,无论是通过微信还是App,和用户进行深度的沟通,了解他的困惑,解答他的“为什么”,当用户了解“Why”以后,让用户自己做出选择。这就是一个参与的过程。
第二,当有了足够多的参与感之后就会形成认同感。无论是用户还是合作伙伴,都是为自己做出选择来支持你,来和你合作。同样你也是一样,当你知道别人的“为什么”后,你也是为自己做出选择,通过自己的选择不断形成认同感,这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
第三,当有了足够多的认同感之后就会产生归属感。我们的用户一边给我们提着问题,一边还帮我们卖着车,还有周末去门店帮我们卖车的,也有在车展帮我们去讲解车的。我们的“用户产品专家”中卖车最多的卖到了一百多辆,这是因为他们对理想汽车有归属感,这是一种情感。
所以无论是面向用户还是我们同事,参与到对方的世界里,多听对方的“为什么”,也要欢迎别人参与到我们的世界里,和别人讲自己的“为什么”。足够多的参与感会形成更多的认同感,足够多的认同感就会有归属感。
品牌使命: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
品牌的最高层面是属于使命和精神层面的,它对应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五层“自我实现”,是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创造移动的家”是我们的自我实现。我们要借助最新的技术、非常好的运营和管理、非常好的产品才能创造出来移动的家,这是我们这一群人的自我实现,但是我们并不能替代用户。我们和用户是连接的,但是界限也要清楚。
“创造幸福的家”是用户群的自我实现。因为我们并不能替代用户去维护关系。我们很高兴能看到很多用户在“创造幸福的家”。
这句话更完整地讲,叫做利用这个时代的三维科技,来创造一个移动的家,无论是车内的空间,无论是跑在自动驾驶上的空间,还是回到家里的空间,都是三维科技智能化的;另外一方面,是用户自己要去创造幸福的家,不仅仅是我们给用户一个好产品就行了。
我们非常欣慰的一点,前一阵社区交作业的时候,有一个女主人讲,自从开了理想ONE以后,老公开始接孩子了,你不要小看这件事情,这个变化会让家庭的幸福指数急剧提升,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一点点开始,而且越做越深,越做越广。
就像我们发布会说的:我们“创造移动的家”,用户“创造幸福的家”。
这就是我们的整个品牌,一个人文主义的品牌。
理想汽车的人才理念(认知主义)
人才使命:掌控自己的命运,挑战成长的极限
大家在品牌和人才方面也不要搞混了,我们要把“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坚持30年不变,那么请问我们这些人变不变呢?
人不变就出问题了,人是要成长、要学习、要验证,要去跳坑,要从坑里爬出来的,所以从每个人的角度而言,我们希望运用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因为认知主义心理学是全世界最好的教育体系的根基。
支撑: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接下来是我们对于整个组织的核心要求,组织第一重要是的人才,我们需要的是使命驱动的人才。但是可能我们招不到那么多使命驱动的人才,所以就自己来培养,我们寻找了一个关键性的培训课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它不单纯是一门课程,是所有人成长的底层操作系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最主要讲了三个方面。
第一,要成为成年人,从而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变得足够强。
第二,要拥有领导力,能够和更强的人一起来协作,实现命运共同体,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三,要不断去复盘自己,迭代自己,让自己能够高速成长。
当这三方面都符合的时候,我们认为“掌控自己的命运,挑战成长的极限”就可以真正地长在每个人的血液中了。而且我们希望这些表现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上,还希望能够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前三个习惯定义为帮助我们大量地培养成年人的方法论,后三个习惯则被我们定义为训练我们具备领导力的方法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第七个习惯是不断更新,不断更新其实就是复盘。
做好三道题
我们要认知,要掌握所有这些东西,最底层的能力是什么?我觉得还是最核心的基本功,也就是做好三道题:哲学题、数学题和语文题。
第一、哲学题。
其实我们从小就有非常好的做哲学题的能力,我们不停地去问“为什么”,所以小时候成长速度是最快的,长大了以后关注“为什么”越来越少,关注“是什么”越来越多,所以我们的学习能力在不停下降,变得更差。
什么叫做好哲学题?就是经常去问自己“为什么”,去问别人“为什么”,知道背后的“为什么”,我们要一起去探讨“为什么”。
比如,为什么理想ONE只做一个配置?是因为在回答“为什么”的时候,我们可能比别人多做了十倍的功夫,而不是最后把“为什么”这个题扔给了用户——我给你十个配置你来选吧。我们自己做了选择,付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但这一定是有好处的。因为“为什么”会形成我们的认知,而认知决定了我们的判断力,和做了判断以后的坚定程度。
第二、数学题。
当我们有了目标以后,数学题很关键。我们做事必须有逻辑,今天的世界也很少有不能拿数字、数学模型讲明白的事情。做好哲学题和数学题,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就可以形成一个在线系统。
在线系统会给我们形成正向和负向的良性反馈,敦促大家不断成长。就跟玩游戏一样的,90%的爆头率就是就是非常清晰、准确的正向激励,一般都是越打状态越好,这是有效的自我激励,不需要有个人在旁边说“你干得太好了”。
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一个关卡的东西没有收集齐,经验值不达标,我们肯定会认真训练,争取达到下一关,而不是发泄情绪“老子不干了”。有了系统以后反馈是理性的,理性的反馈才能帮助自己成长,好的东西变得更好,不好的东西去进修。这些都来自于我们的数学题做得好。
第三、语文题。
无论什么样的系统,一定是人设计的,人永远控制着技术,所以人和人的沟通、交流、协作就变得非常重要。让别人理解你是你的义务,理解别人也是你的义务。为了这样的理解所付出的沟通、交流,请客吃饭是必要的,好的表达方式是必要的,这是做好语文题。
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理工男会说,“我女朋友为什么想法跟我不一样”,还有“我合作部门的人为什么想法跟我不一样”,凭什么一样?就是因为不一样才合作,就是不一样才有价值,所以重要的是你怎么理解他跟你的不一样。
很多女生也会说,“他为什么不理解我”,“他为什么不懂我”,你别让他猜,要去直接沟通。要不然,一个“她为什么想法跟我不一样”,另一个“他为什么不懂我”,两个很善良的人就越走越远了。
所以,让别人理解我是我们的义务,它只会让我们越来越强,我们能够理解别人,甚至超越别人对自己需求的理解,那是我们自己的本职,只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强。
注意,三道题缺一不可,如果你缺了哲学题,就会觉得“没人给我指出路”,其实选择是你自己做的;当我们在设计系统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觉得技术人员不给力,其实是我们自己的逻辑不清楚,如果我们的逻辑至少在Excel上能跑通,技术人员很快就帮你实现了;最后,在协作的时候,如果每个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那大家都会陷入到非理性状态。
如果我们每个人有意识地做好这三道题,我们就会进入一个飞轮效应的增长状态,快速成长。
三、 组织:确保大家在?个更大的世界里工作
在整个智能组织里很重要的是,怎么构建一套有效的工作系统,来支撑所有人在一个足够大的世界(既有工业,又有互联网,又有智能同时存在的企业)里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迭代这个世界?
理想汽车的工作方式,我们可以看成以下五层:
LSA
LSA是帮助大家建立认知和设定战略体系的方法论。我们用理想汽车LSA战略分析法来把战略变成详细的业务计划,我们拿相当多的时间和人力来决定,至少这一个阶段,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而且愿意为此付出非常多的时间。
有的企业说什么是正确的事,拍个脑袋定个方向就行了,我们不是,我们把方向定下来,还要把详细的计划定下来,而且要借助共创、共识和共建的方式。
LTD
LTD是理想汽车人才解码。BCG帮我们设计了人才解码体系。第一去看整个行业人才发展和技术发展,第二去看我们的战略选择和业务规划,最后来制定出来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架构,每个团队是什么样的架构,每个具体的位置需要什么样的人。根据这些,我们才能招聘和培养出来这样的人才。
中间还有一个,我们经营预算管理。这是一个项目的预算的管理。我们做什么业务,招什么人,花什么钱,真正拿数字化拿数把它管理起来。
OKR
我们企业会出现不同的管理方式,而把大家连在一起的是OKR,目标和关键结果,这是我们的统一语言。在OKR执行过程中我们去协同,以及执行以后还要做有效的复盘。
绩效
绩效本身就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把20%表现最优秀的人,把他们找出来,予以激励;另外一个目的,考验管理者,看管理者如何去分配目标、协同团队完成、评价团队表现。
现在,就出现一个闭环,什么是正确的事,什么是正确的组织,怎么去投资把它做到,什么是工作计划和连接,我们怎么来评价每个人形成一个闭环。
后面面向从1到10,我们做到接近一千亿美金年收入的企业,上面的环节都是围绕这个必要的体系。我们想办法尽可能简化,不让管理工作变得太重,但必要性的工作还是一定要做的。
我们把这个整合成一套,称之为理想汽车的工作法,叫LBP,理想汽车工作法。
整个公司在组织方面,核心价值观是聚焦于协作成长。我们所有的关注,设计所有的流程都是聚焦于协作和成长,然后从而实现一个关键的目的,让每一个员工在理想汽车都有成长、有成就、有回报,这是三个很现实,也很关键的指标。在一个企业里,如果成长、成就、回报任何一个层面遇到问题,人的状态都会受到影响,我们努力希望这三项都能够做的相对合理,相对稳定,相对可靠,这是理想汽车的一整套工作原理。
回顾一下,今天讲了三个部分:
第一是我们为什么创办这家企业,以及对于技术的选择跟拥抱,也是对在座每一位的要求;第二是我们是谁,我们的品牌理念是什么,也涉及到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希望大家可以变得更好;第三是理想汽车如何工作的,原理很简单,每一个环节都按照认知智能的方式来设计,也都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企业和人来帮助我们一起设计,希望大家对此有基础的理解。
我们一旦选择了就会坚定地做下去。我们将以2025战略为目标,来构建研发、商业、生态、供应链的整个体系。希望接下来十年,我们能够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