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AMD、Intel——x86处理器市场上这一对相爱相杀的好“基友”,不知不觉已经纠缠了将近半个世纪,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精彩的大戏,牵动着整个行业和无数用户的神经。
凭借着无比雄厚的实力,Intel一直都是个巨无霸般的存在,在微处理器乃至整个半导体行业内都是呼风唤雨,随便吼一吼泰山都会抖三抖。
AMD则是个不屈不挠的斗士。虽然整体规模无法和对手相比,始终活在Intel的阴影之下,但从来不乏顽强的战斗力,时不时就会让Intel很难受。
这么多年,熬走了Cyrix,熬走了VIA,只剩下孤身一人,对抗着Intel。
AMD最辉煌的时刻,莫过于2000-2005年的K7、K8时代,凭借高性价比、高超频性笼络了无数忠实粉丝,速龙、毒龙、闪龙、皓龙的名号响彻大江南北。
而且那个时候,AMD在技术创新上的突破也是令人赞叹,64位指令集、集成内存控制器、原生双核心、HT超传输总线等等都走在了Intel前边,不少技术都让Intel不得不跟随其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Intel最终从奔腾4的泥潭中走了出来,全新的酷睿重新树立了自己龙头老大的地位,铺开一条康庄大道,一直走到今天。
AMD苦心打造、志在必得的“推土机”却是马力不足,未能延续辉煌,逐渐失守高端市场,这几年几乎是完全的战略性放弃。
不过还好,AMD很有战略眼光地收购了ATI,得到了强大的GPU图形技术,从而能够打造更完整的平台和生态,APU风行天下,在主流和低功耗领域广受欢迎。
这些年,Intel在江湖上成了“孤独求败”,也变得懒惰了,而且随着PC市场的成熟与稳定,移动浪潮的兴起,Intel越发变得意兴阑珊。
Tick-Tock战略坚持了几代之后开始放缓,新工艺推迟,新产品提升幅度缓慢,搞得怨声载道。连续几代处理器产品,每次的性能提升都只有个位数,而且还发生了两次简单提升频率、优化优化就号称全新一代产品的事情,简直有些匪夷所思。
这就是没有竞争的恶劣后果,也是AMD最大的使命所在。
AMD当然不甘心堕落,2012年的时候就重新请回了曾经在AMD工作多年、主导过Athlon 64/Opteron 64/HT总线/64位指令集设计的超级大神Jim Keller,全面负责领导AMD处理器架构设计,开发兼具高性能与低功耗的全新内核。
这,就是如雷贯耳的Zen。
Zen这个单词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中国佛教里的禅宗,有很强烈的哲学意味,也很流行,不少产品都喜欢将其作为命名元素,比如说创新的Zen系列播放器。
AMD以此作为代号,意在强调追求不同CPU设计原则之间的平衡,结果也得到了普遍认可,可以说已经深入玩家内心。
在最终产品命名上,AMD也保留了Zen元素,并且从NASA New Horizons(新地平线)冥王星探测任务中得到灵感,最终将新一代处理器命名为Ryzen,暗含着Risen(崛起)的意味,相当巧妙。
Ryzen的中文名为锐龙,沿袭了AMD龙系列命名方式,而“锐”这个字既和Ryzen起始发音接近,也有锐意进取的意思,很是贴切。
Zen架构的消息从2015年初就开始不断传出,而且上来就让人充满期待:全新的14nm制造工艺、真正全新的硬件架构设计、多核心且首次支持同步多线程、理论性能相比推土机的终极版本挖掘机提升多达40%对标高端i7、重新大战服务器市场……
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当年推土机发布之前也是如此,各方面都令人期待,结果却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这一次大家都变得十分谨慎,更何况还有个习惯性不靠谱的猪队友GlobalFoundries,工艺能不能跟上令人忧虑。
不过,AMD终于没有让我们失望。Zen各种消息不断曝光,规格凶猛的同时性能也很彪悍,AMD更是多次公开展示,直接拿Intel顶级发烧平台作对比,彰显十足信心。
最终,Zen架构以Ryzen的名义来到了我们面前,性能甚至超出预期。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这个最基础、核心的指标上,Ryzen相比于挖掘机竟然猛增了多达52%,大大超出本就看似不可思议的预定目标。
更令人喜出望外的是,AMD没有“趁火打劫”,性能对决Intel高端平台的同时,价格却要便宜得多,尤其是旗舰甚至比对手便宜一半还多!
有性能,更有性价比,那个让大家钟爱的AMD终于强势回来了,未忘初心。
不得不说,Intel这次确实轻敌了,似乎完全没想到AMD真的能够兑现承诺,部分产品已经开始闪电降价,产品线也开始调整。这头快要睡着的雄狮,终于被扎醒了,AMD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