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618 开始预热,我也打算给自己买点什么,最后看了看家里用了 3 年的电动剃须刀,决定一次到顶,买个飞利浦旗舰来用。当我拿到它开使用时,奇怪的事出现了。它启动时怎么有一个突然的震感,而且转的也不快,动力明显不足。这可是旗舰产品,就这个水平?
出于职业习惯,我决定要弄懂其中的问题。就买来了市面上11款电动剃须刀,价格从 18.9 一直到 1899,覆盖各个品类,看看这相差了 100 倍售价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一眼望去,11 款剃须刀的差别主要在刀头上。像这种圆形刀头的,是旋转式剃须刀;这种条状的,是往复式剃须刀。两种刀头既有卖得贵的,也有便宜的。所以外观并不能区分售价,还是应该从剃须刀的核心能力,剃须上来看看。
剃须效率
不少剃须刀评测在进行测试的时候,是直接找来真人进行体验打分。但这种评测方法并不严谨,因为不同人脸之间的差距,胡须的密度,使用的习惯都会极大地影响最终结果。行业里关于剃须刀剃须能力测试,其实是有一套科学的方法,主要就两块:锋利度和切割效率。
【锋利度】
一把刀好不好,我们都知道试一试它快不快,剃须刀也例外。锋利度,主要考察的就是剃须刀上动刀的切剃水平。动刀,是行业里对刀头内刀片的一种叫法;与之对应的是刀头上的刀网,叫静刀。在剃须过程中,动刀是进行切割的主体,它的锋利度决定了一把剃须刀是否好用。
我们根据国标搭建了测试环境,使用 0.1mm 的尼龙丝,留头部 5mm 缓慢地插入刀网中,然后对比尼龙丝的断口,去判断锋利度。
结果是各家都能做到基本切断,但真汉子、奔腾和 99 元飞科切割出的断口不是很光滑,尤其真汉子最为明显,它更像是扯断了尼龙丝。
价格的差距首先就表现出来了,这几款都属于 100 元以下的产品,在刀头钢材和研磨上有所不足,显得并不锋利。除此以外,我们还发现了一点。这些表现不佳的产品都是旋转式剃须刀,那么究是什么造成了这个结果呢?
往复式和旋转式最大的差异来自于刀头的运动方式。一个是通过动刀左右往复移动剃掉胡须,这个运动的范围非常微小;另一个是刀头在做圆周运动,运动范围则大得多。
当旋转式剃须刀工作时,那些没有被一次割断的胡须就会被带着一起旋转,直至扯断。所以旋转式剃须刀在面对比较难剃的长毛时,会更容易出现明显的夹毛感。这也是一些络腮胡的人使用旋转式后会出现红痒疼痛的原因,因此我们建议此类人群改用往复式。
【切割速度】
在我们的常识里,剃须刀马达转的越快,这个产品就应该剃得越干净。往复式剃须刀马达的转速通常在 7000 RPM 左右,而旋转式是一般是 2700 RPM。那我们是不是可以下结论了:在剃须效率上,往复式明显地优于旋转式?经验告诉我们,想当然的背后都意味着犯错误。
为了展现各家产品剃须效率之间的差异,我们找来了高于一般胡须长度和密度的羊毛做成了一个剃须模型,让剃须刀在同样的时间内往返剃一次,对比刀头内的集毛量,来确定各自的剃须效率。
第一个上场的选手是在中老年用户中常见的真汉子剃须刀。你没有看错,刀头完全被卡在了模型上,无法移动。出于严谨性,我们又给了它一次机会,结果依然是咬住青山不放松,它直接就出局了。其他产品都顺利地完成了测试。
在我们打开这些产品的刀头后,结果确确实实与之前预想的不一样:旋转式剃须刀里的毛屑量远多于往复式。这就有点奇怪了,为什么转速快得多的往复式剃须刀却集体败下阵来?
在行业里,检测剃须效率会使用一个专业词语——切割速度:它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动刀刀片的位移量。让我们来简单地估算一下这两类剃须刀的切割速度。
往复式的转速一般在 7000 RPM,它左右往复的位移在 1mm 左右,工作 1 分钟,单位位移 7m。
旋转式剃须刀转速在 2700 RPM 左右,旋转一周的位移大约是 50mm,工作 1 分钟,单位位移是135m。这个数值几乎是往复式的 20 倍。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往复式的转速通常都很快,为的就是用超高转速的马达去弥补切割力上的不足。相对地,旋转式因为切割速度上的优势并不需要那么高的转速。
除了品类的区别,同类产品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同。通过实验结果,旋转式中,9 系的飞利浦明显好于其他产品,飞利浦 5 系、素士和 199 元款飞科处于第二梯队,表现比较差的是 99 元款飞科和奔腾。
根据锋利度测试,我们能够明白这款飞科和奔腾表现不佳的原因,但其他产品的差异并不能很好解释。那差异到底在哪儿?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刀网。
在之前的测试里,表现最好的飞利浦 9 系。它用的是双环刀网,比起单环能够提高进须量,但这并不稀奇,我们其他的选品基本都有。但你仔细看,他们在网眼上做出了 V 字型设计,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胡须被推到 V 字边缘,更好地割断。
由于飞利浦申请了专利,其他品牌并没有办法去设计这样的双环刀网,只能使用公模。
除了 V 型设计,飞利浦的刀网面并不是平面的,是一种弧形。不要小看这个弧形,国内厂商基本不愿意去尝试这种工艺。因为想要制造出这样的弧面刀头,必须对刀网进行多次削薄和研磨。这么薄的刀网在多次打磨过程中,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成为废品,所以良品率比平面刀头低得多。
而飞利浦之所以制作这样的弧形刀网,就是为了能让剃须刀与我们的脸部皮肤更加贴合,提高剃须效率。结果也能看出,使用了弧形单刀网的 5 系飞利浦与双刀网的素士、飞科切割效率旗鼓相当。
说完旋转式,往复式剃须刀的差距则简单得多,主要看一点,那就是它是否使用了高转速的线性马达。
松下是往复式中热衷宣传线性马达的厂商,并且给它取了一个迷惑性的名字——高速磁悬浮马达,米家看完,不甘人后,在宣传时将它改成线性磁悬浮马达。其实啊,在业内,大家都叫它线性马达。
而磁悬浮的说法是因为线性马达容易做到让其动子靠磁悬支撑,与转子始终保持一定间隙而不接触,形成磁悬浮效果。我们日常说的磁悬浮列车就是拿线性马达作为主要动力的。
使用上线性马达的米家、松下和博朗都能够将转速轻松带到 13000 RPM 左右,这样的高转速对于本身切割力不足的往复式剃须刀来说是最为核心的配置,也是我们购买此类产品的第一要素。
但使用了线性马达的往复式剃须刀都存在一个严重的弊端,那就是强烈的震感。震地脸疼手又麻,是每一个拒绝使用往复式产品的用户心声。当你使用往复式剃须时,刀头一直保持高速左右运动,这样的结果就是水平方向的力无法被消除;而旋转式剃须刀是在做圆周运动,力不存在明显方向,并且刀头转速也比较低。所以在我们使用往复式剃须刀时,脸部就会有一个强烈的震感,引起不适。
剃须舒适度
剃须刀要做得好,不仅仅需要剃的干净,还要让人用得舒服,这也是揭开高端产品秘密的关键。
【贴合度】
我们的脸部皮肤不是一个平面,如果想要剃的更舒服,就需要尽量无死角地紧贴它,而不同的产品设计是区分贴合度的关键。
在我们分析了 22 位同事的试用体验报告之后发现,即使是不同胡型的人,在往复式贴合还是旋转贴合的选择上,都更加青睐旋转式。
原因也不难理解,往复式工作时,与我们皮肤接触的部分是一条线。
而旋转式的三个刀头则是一块平面。当我们使用剃须刀时,一整块皮肤被贴住的感觉总会让我们更加舒服和满足。
这种接触面积的不同产生的压强也会影响舒适感的判断。我们只要需要简单计算一下,在使用同等压力时,仅有几条线接触皮肤的往复式产生的压强比旋转式大不少,这也让我们使用旋转式时觉得更舒服。
在品类之内,贴合度也存在差异。除了 18.9 的真汉子,其他旋转式剃须刀的各个刀头都能上下浮动,这已经是旋转式产品的标配了,50 块的产品都能上。但我们发现除了飞利浦和素士以外,其他产品的整个刀头都是固定的。这样固定刀头的设计在面对脸部边缘胡须时,就不占优势,贴合感比不上刀头能够全向浮动的产品。
事实上,不是这些厂商不愿意做这个设计,而是这个专利只有飞利浦和雷明登有。素士之所以能够使用这样一个全浮动刀头,也是因为其代工了米家剃须刀的关系,获得了小米与雷明登之间的专利授权。
在往复式剃须刀这边,刀头数量和刀头能否移动是提高贴合感的关键。所以纵观选品,拥有最多刀头数量且刀头可移动的米家剃须刀,是不是就直接保送了?不是。
在我们的 22 人试用报告中,米家五刀头剃须刀没有四刀头的博朗更贴面,原因在于米家的每个刀头面积都比传统的往复式小,在使用时贴合感不如四刀头的博朗。并且,在处理下巴这种剃须盲区时,米家刀头的前后移动角度比起博朗的 45 度显得小得多,贴合感不如后者。最终还是老大哥博朗在贴合度上拔得头筹。
【噪音值】
在我们主观体验里,比起贴合度,往往大家都更关心使用时的噪音,毕竟贴近耳边,噪音的大小用户会非常敏感。
我们按照国标的方法测定了各家的噪音水平。结果不出所料,旋转式整体噪音值低于往复式,其中表现最优秀的就是飞利浦 9 系。它的噪音水平在数值上看并没有比其他产品好太多,但是我们试用时,觉得它声音质量优势还是挺明显的。
这其中的奥秘主要来自 9 系里的那颗无刷电机。不少人购买了高端的飞利浦剃须刀,都会有一些疑惑,比如感觉启动时总有一个强烈的震感,甚至为此还找到售后。其实这就是无刷电机制动时运行不平稳的表现。
使用了无刷电机能够让产品更安静的原因是无刷电机工作时,使用的是电控换相,并不需要有刷电机中的电刷,所以器件之间摩擦力大大减小,噪音得以降低。
【皮肤过敏问题】
噪音说完了,我们使用电动剃须刀剃须时,不少人反映刀头会随着时间逐渐升温,甚至有些刀头温度会引起皮肤的不适感。为此我们测试了 11 个选品工作 3 分钟后的刀头温度。结果可以看出往复式剃须刀在刀头温度上,要比旋转式高出 10°C 左右。
这是因为往复式的刀网设计都很薄,一般在 0.8mm,致使刀头与刀网贴合地很紧,加上往复式刀头转速很高,很容易造成刀头温度过高,影响皮肤舒适感。
不仅如此,在做这期节目之前,我也买过不少的往复式剃须刀,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但总是不能避免一个问题——过敏。就是每次剃须后,皮肤就红痒起来,尤其是唇上这一块。按理来说,刀头 40-50°C 的温度并不能够烫伤皮肤。
其实这个红痒的罪魁祸首是刀网。往复式剃须刀为了能做成这种很薄的弧形刀网,需要用易弯折、打孔方便的材质,行业里一般都使用镍片合金。而镍,这种金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金属过敏源,它可以在温度升高时通过毛孔和皮脂腺渗透到皮肤里去,从而引起皮肤过敏发炎。根据统计,20% 的人群对镍离子过敏。
【皮肤痛感问题】
除了过敏以外,剃须后皮肤痛感强烈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的原因是刀头对皮肤的过分切割和摩擦导致的。
前面介绍锋利度时提过,旋转式剃须刀在面对长须时,容易因为不能一次切剃而产生拉扯感,造成了一定的皮肤痛疼;并且,由于缺少往复式产品上的长毛刀,有络腮胡的人在使用旋转式时,往往都会反复刮剃,这种过度摩擦角质层也是痛感产生的原因。
我们为了验证这个观点,也邀请了一位有络腮胡的同事分别使用往复式和旋转式剃须刀进行剃须,然后收集剃下来的胡须样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印证了我们的推论,旋转式样本里有更多的角质层和皮屑。这也是旋转式剃须刀的弊端。
皮肤的痛感并不仅仅发生在旋转式剃须刀上,往复式也并不能幸免。往复式极高的转速,不仅仅容易造成刀头过热,也会让刀头对肌肤产生更大压力。在我们的选品里,大家对于雷明登和米家剃须之后的痛感记忆尤深。但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同样使用了线性马达的博朗和松下痛感就一般呢?
答案是智能剃须系统。你们先等一等,我大概看到了你们此刻的表情。在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这不就是厂商安排的智商税嘛?但是,这套系统的确在我们剃须时为提高剃须效率和舒适度起了不少作用。
在这个名词的背后主要有三个关键因素:负载检测器、调速马达和芯片。智能剃须其实并不复杂,它的工作过程就是,当剃须刀触碰到疏密不同的胡须时,电机的输出功率是有所变化的,而负载检测器一直在记录电机的参数变化,并将其传递到拥有计算能力的芯片上,芯片根据不同的电信号来判断胡须疏密程度,并通过控制电路去提高或降低马达的转速,从而实现智能剃须。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转速调节能力比较强的马达,比如线性马达或者用无刷电机的转子马达。这些马达的成本是普通马达的 10 倍左右,所以一般只运用在高端系列。使用了这一技术的松下和博朗在面对比较密的胡须时,可以让刀头提高转速来减少在同一位置上的摩擦,从而让我们觉得更舒服。
总结一下,高端产品主要关注剃须舒适度。方法各有不同,往复式主要靠的是减少来回剃须次数让用户觉得更舒服,而旋转式则是利用无刷电机让用户试用时更安静。
清洁便利性
在说完核心剃须能力和舒适度以后,可清洁程度与也是我们购买剃须刀所关心的。
不少人就认为电动剃须刀容易藏污纳垢,使用起来不卫生。事实是,现在的电动剃须刀,只要卖到 50 块都做了 IPX7 防水,这就意味着你可以拿水去冲洗整个机身,甚至洗澡时剃须。
为了更换内刀片方便,剃须刀的刀头都是可以完全拆卸下来的,这样基本上能够保证,那些缠绕在刀头里的胡须和油脂被清洗干净。但在我们的测试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产品在这方面做的不如人意。比如素士的内刀片不可拆卸。如果你想要清洗更换,只能通过更换整个机头来解决。但是当我们去各个电商平台搜索素士配件时,发现他们家压根没有替换的刀头出售,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的还有米家剃须刀。
而博朗的产品,也是打开刀头后没法彻底拆卸,但好在对比素士米家,博朗还是可以购买到更换刀头的,就是当我看到 9 系 469 元的这个刀头价格嘛,才想起那五个字 “厂大卖配件”。仅仅这一个刀头就可以买两个素士剃须刀了,所以你还在意素士能不能换刀头嘛。
为了方便你们横向对比不同电动剃须刀后续的使用成本,我收集整理了他们的更换价格。
手动电动对比
不少人在讨论剃须刀的购买时,都少不了提手动。支持手动的用户最核心的点就是手动剃得干净。那么到底手动电动哪个剃得干净呢?
从两者的原理出发,手动剃须刀工作就是直接拿刀片在皮肤上 0 距离地削短胡须,而电动实质上是剪切原理,就像剪刀一样,胡须被刀片和刀网的相对运动所剪短。
所以和手动相比,电动由于多了一个刀网,无论它做的有多薄,都无法像手动一样 0 距离地接触皮肤,剃净度上自然有所差距。但手动剃须最大的问题是你不敢盲剃。毕竟是直接拿刀片在脸上刮,我们会习惯性的在镜子前看着剃须,要是你皮肤状况不太好,有个痘啥的确实容易见血。这就需要我们比较正经地在一个地方剃须。
再就是手动剃须步骤比较繁琐,剃前需要洗脸热敷,剃时需要用泡沫辅助,剃后最好能有须后水镇静消炎。这对于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早起出门、晚上到家都需要争分夺秒的人来说,电动剃须还是更为实际。
但是有人说手动剃须便宜啊?这话你加上一个“刀”字就对了。手动剃须刀的售卖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学案例,属于送刀头卖刀片,所以后续的刀片消耗成本才是我们购买时需要关注的。根据刀片平均消耗周期——两月一换来看,三刀片一年的使用成本基本在 100 元,而五刀片是 150 元,这还并没有算上剃须泡沫和须后水的的费用。所以,你还觉得便宜吗?
购买建议
在你选购电动剃须刀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判断你的胡须类型。如果是一个胡须较长,比如有络腮胡的人,建议直接放弃旋转式剃须刀,因为它会非常容易夹毛,用起来很疼。
第二,判断自己脸部是否属于易过敏肤质,常年痘肌或者角质层较薄的人,不要购买往复式剃须刀。它的快和热你承受不来。
在这两个原则之下,我们电动刀选购的建议是;低于 300 元的预算,我们只推荐旋转式,因为这个价格段内,无法买到有线性马达的往复式产品,实际切割能力较差。那么 300 元以下的旋转式该如何选呢?
100 元以内,这个价格段的产品剃须能力一般,很多死角无法剃干净,购买时主要关注是否支持全身水洗,胡须比较少的用户可以考虑购买,比如我们选品中的飞科 S373。
100-300 元的价位段,买的是剃净度。这个价位段产品,使用进口双刀头刀网,剃须效率提高明显,是绝大多数人的性价比区间。在我们的选品里,素士外观造型好看,且配备了旗舰产品才有的辅刀设计和全浮动刀头,本是值得推荐的,无奈刀头刀网不能够替换,卫生问题无法保证。
但这个预算可以去购买素士 S3 的替代产品米家 S500,这个产品完全由素士代工,核心能力一致,且刀头刀网可换。
300 到 1000 元的价格区间是往复式剃须刀的主场。这个价位段的往复式基本配备了线性马达,转速提高明显。需要购买往复式产品的用户,重点关注此价位段。在我们的选品里,松下是最值得推荐的,500 元的售价,但是搭载了高端才有的智能胡须检测。
1000 元以上的产品,拼的是剃须舒适度。其中往复式,主要认准,是否有智能胡须检测;旋转式,可以考虑购买飞利浦的新 7 系和 9 系产品,他们都配备了无刷电机,剃须更安静,专利的 V 字型刀网也使剃须效率进一步提升。
这样的产品确实是有些贵,但如果是送礼,却很适合。接下来父亲节马上要到了,大家可以开始着手给各种爸爸们挑选一个满意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