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移动端处理器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从英特尔占据绝对话语权到AMD锐龙处理器强势登陆移动端并站稳脚跟,再到苹果宣布自家Mac产品线不再使用英特尔处理器而改用自研M系芯片,移动端处理器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英特尔在这个领域中的地位被接连挑战。
去年,高通宣布了适用于PC的全新骁龙X Elite平台,英特尔再次迎来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在性能侧,AMD锐龙处理器凭借着高性能与高性价比在主流轻薄本和游戏本细分市场中持续冲击着英特尔;而在面向办公学习的低功耗一侧,高通也拍马赶到,意欲在超轻薄、高质感、高续航等特点的产品中分一杯羹,面对来势汹汹的二者,移动端消费级处理器的“龙头”英特尔这次还能撑住吗?
一、高通骁龙X Elite,锚定低功耗使用场景
这并不是高通第一次涉足PC领域了,比如上一代的骁龙8cx就是专门用于PC的计算平台,不过其性能与主流梯队相距甚远,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而本次的高通X Elite则显得野心巨大。
简单看下规格情况,高通X Elite依旧为Arm架构,但这次在CPU部分的核心并非为Arm公版架构,而采用了自研的Oryon内核,共12个大核心,内存为最大64GB的LPDDR5 8488MHz,集成的GPU为自家的Adreno GPU,并且还有算力高达45TOPS的高通Hexagon NPU。
具体型号如下图所示:
按照高通官方的说法高通X Elite的产品亮点在于“一流的性能、突破性终端侧AI、持久的电池续航”,高通也在各种宣发中尤其强调骁龙X Elite的理论性能表现与AI算力,还将其与竞争对手英特尔、AMD、Apple旗下的产品进行对比,但是个人认为,相比于性能来讲,“续航能力”才是高通X Elite在面对英特尔和AMD时的杀手锏与核心竞争力,也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换用高通X Elite的产品后在使用体验方面最大的提升之一。
Arm架构相比于X86架构,本就拥有更高能效的先天优势,素来,X86处理器的功耗表现哪怕已经经过了多代的工艺与架构提升,纵使各上游厂商在PPT上宣称自家的处理器拥有多么多么强的能效比、各终端厂商不断的加大电池容量,可x86平台的Windows笔记本除了部分处理器外,在这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1、续航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全天的不插电办公;
2、某些机型在离电状态下性能存在较大损耗。
而这两点便是商务办公、差旅以及学习场景下的核心痛点,一直以来Windows X86平台很少有能够让人打消续航焦虑的产品。试想一下,当你身处异地风尘仆仆出差赶场子的时候,去哪能找到一个空闲的插口给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充电呢?就算幸运的在咖啡馆里找到了,时间又允许吗?所以,对于经常离电使用电脑的用户来讲,想要长久的续航能力在这几年里几乎只能选择搭载MacOS的M系芯片MacBook。
这几年游戏本卷性能是可以理解的,轻薄本也开始卷起了性能,H后缀标压处理器成为大陆轻薄本市场的主流,众厂商也都纷纷提升性能释放,性能释放的上限成为了评判一个轻薄本是否好坏的硬性标准,从前中高端游戏本上才会有的“牛角式双风扇散热”进入到了主流轻薄本之中,U系列低压低功耗处理器近乎绝迹,本身X86的功耗状况就不容乐观,Windows生态下除一少部分产品在续航方面做了特殊优化或用上了登机最大限度的99.9Wh电池外,续航能力都因为种种原因实在没法让人特别满意。
高通骁龙X Elite就是深度锚定这个细分领域之中,凭借着架构方面带来的先天优势,为Windows生态带来了一个拥有高续航能力的选择。
以目前网络上关于X1 Elite机型的测试来看,在日常使用场景下,电池容量不占优(目前几款骁龙X Elite机型的电池容量大多在70Wh左右,而酷睿Ultra、AMD锐龙的主流机型在85Wh左右,有的甚至达到99Wh)、配备更耗电的OLED屏幕的情况下,其续航能力是要优于目前主流X86处理器的机型的。
但这里还是要特别说明一下,骁龙X Elite的续航表现截至目前只能说是对Windows笔记本有所改善,而不是断崖式巨幅提升,但鉴于高通骁龙X Elite平台尚属首代就在这方面的优势不小了,如果后续高通正常迭代、终端厂商再进行一些优化,X Elite后续产品再有稳定提升,那么X Elite平台将会在这个细分领域中站稳脚跟,逐渐成为追求高续航能力的Windows用户的首选平台。
当然除了续航外,对于一台电脑,性能与兼容性也是格外重要的,尤其对于骁龙X Elite这种Arm架构的处理器。
在原生Arm下的性能表现骁龙X Elite是完全能够追上目前第一梯队的,但如果是转译到X86的条件下,那么无论是CPU部分还是GPU部分,骁龙X Elite就完全跟不上了。
但对于普通的学习与办公来说,常用的软件例如Office、微信、企业微信、WPS、钉钉等软件目前都有WOA版本,并且这类软件对于性能的要求很低,所以在性能与兼容性方面,对于普通办公需求来讲,高通骁龙X Elite理论上是足够应付的,不过在使用中相比于更稳定的x86平台,还是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小Bug和小问题,娱乐和游戏就更不要想了,转译后的性能表现和兼容性问题都不允许高通骁龙X Elite平台获得与竞争对手相比更好的帧数。
除了上述的续航、性能、生态外,高通骁龙X Elite还需要面临的是在大陆市场的水土不服,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大陆市场的轻薄本在近两年来狂卷性能,除了是终端厂商之间的竞争外,还有便是消费者的购买喜好与习惯,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性能更多的是抱着“我可以不要,但你不能没有”以及“低价高性能=高性价比”的认知,所以要想让消费者的购买认知转向“性能够用就行,其他方面也相当关键”,至少要假以时日才能有所转变。
最后的最后,我们可以再来看一下高通骁龙X Elite的首发产品阵容,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
联想ThinkPad T14s 2024、华硕无畏Pro 15 2024、微软Surface Pro、微软Surface Laptop、戴尔XPS 13 9345、戴尔Lattitude 7455、Acer非凡Go Pro AI、联想YOGA Air 14s、惠普EliteBook Ultra
从首发阵容上来看,不知道大家看这些机型有一个什么感受,那就是大部分机型都是各家厂商的高端轻薄本、高端商务本型号,这些产品的核心特点与高通骁龙X Elite平台非常契合:
高质感、低性能释放、高续航、轻办公,是适合高端商务人士使用的机型,也可以说是各厂商在做工、技术等方面压箱底的看家产品,由此也能看得出来各厂商对于高通骁龙X Elite在商务办公、学习领域的应用是非常有信心的,要知道高通前几代PC处理器除了微软稍微上点心以外,其他厂商基本都是以观望为主。
最后还要提到的一点是:这样的高端轻薄本阵容,在AMD平台上是没有出现过的。
那么为了应对高通骁龙X Elite,英特尔有什么动作呢?
英特尔在刚刚结束的ComputeX上发布了面向移动端的全新处理器架构Lunar Lake,LNL将专注于低功耗平台,与高通骁龙X Elite是直接对位的关系。
LNL在核心规模上,将拥有4个高性能P核心与4个高性能E核心,共8个核心,P核心升级为Lion Cove微架构,相比上代IPC提升14%,E核心升级为Skymont微架构,相比于MTL中的LPE核心单线程性能提升1.68倍,GPU也相比于MTL中的Arc核显有了1.5倍的性能提升。
在节省功耗方面,除了相比于前几代产品非常克制的核心规模外(例如i5-12500H与i5-13500H为4大核心+8小核心),英特尔为LNL加入了PMIC整合式供电,可以对整个芯片上面的一些部分分别调整电压、进行供电,从而节省功耗;
另外还有专门适用于LNL的线程调度器,这次的线程调度器原理比较简单,即E核优先,负载较高后再移向P核心,这样简单粗暴的大小核心调度策略理论上可以达成更小的功耗,符合LNL本身的定位。
在从前,无论是移动端低功耗产品、高性能标压产品还是桌面端的高性能产品,英特尔基本都是统一架构的,只在TDP和核心规模、频率上有所区分,但这次的LNL只是面向低功耗低压平台。
虽然我们无从考证究竟英特尔LNL和高通X Elite谁才是更早立项的,但是他们二者确实在几乎同一时间形成了竞争关系,目前LNL在续航、性能等方面的表现如何还不得而知,如果能够在续航方面与高通X Elite相比达到持平的成绩,加上X86平台更好的兼容性,那么英特尔与高通的一番战将会以英特尔胜出为最终的结果了。
当然英特尔的LNL也将会面临与高通X Elite同样的处境,哪怕LNL是相比高通骁龙X Elite更好、更具性价比的选择,但是目前大陆市场性能优先的环境对于LNL也是不太友好的。
尽管如此,在这个细分领域之中,消费级CPU老大英特尔自然不能眼睁睁的将其拱手相让,首轮低功耗的战场中究竟鹿死谁手,等到LNL正式发售后,便见分晓。
二、高性能领域AMD锐龙继续攻城拔寨
AMD则继续在高性能领域持续冲击英特尔的阵线,凭借着更高的性价比,AMD在消费级市场中可能将会进一步蚕食英特尔的市场份额。
同样是在ComputeX上,AMD正式公布了下一代移动端的高性能处理器Strix Point,同架构大小核设计,并且升级为了Zen5架构,最高4大核+8小核;GPU改用全新的RDNA 3.5架构,规模升级为16Cu,代号Radeon 890m,预计无论CPU还是GPU性能都会有一定的提升,将于7月15日正式发售。
AMD直接公布Strix Point首批的两个型号,分别是AI 9 HX370,拥有4大核+8小核,16Cu的RDNA 3.5核显;AI 9 365,拥有4大核+6小核,12Cu的RDNA 3.5核显。
Strix Point是面向当前主流轻薄本的性能级处理器,提供了T1级别的CPU性能与核显性能,更适合当下大陆市场的需要与消费者的喜好。
英特尔ARL能否出大招?
英特尔首代酷睿Ultra处理器无论在架构与工艺上面都进行了很大的变动和升级,更先进的Intel 4工艺、模块化设计、P+E+LPE三丛集核心等等,还率先喊出了AIPC的口号,但尽管如此,首代酷睿Ultra处理器的CPU性能和上代的13代酷睿打的有来有回,AMD也就只是掏出了换皮的8000系锐龙便可轻松应对。
而Strix Point将在7月中旬问世,这个时间点上英特尔一方对位的产品只有MTL和再上代的RPL,面对Zen4就难以招架的二者,很有可能更无力招架Strix Point的攻势,加之AMD一贯以来高性价比的方针,MTL可能真的指望不上了。
所以可能一切都要看英特尔再下一代高性能处理器Arrow Lake的了,不过目前英特尔官方还并未正式公布这一架构,大概率将在今年9月底的Intel Innovation 2024上发布,这也就代表着无论是移动端还是桌面端,在至少三个月的时间里,英特尔要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新品Zen5架构的冲击。
桌面端的Zen5也盛气凌人
另外,对于英特尔来说,长久以来其对于厂商和市场更大的话语权让英特尔酷睿的终端产品从入门到高端都有稳定的产品线更新,在市面上机型的选择面更广,对于消费者来讲也可以更容易的找到合适自己的机型。
至于Arrow Lake的表现如何,究竟是英特尔稳固局面夺回失地还是AMD继续攻城拔寨蚕食Intel,我们年底见分晓。
三、写在最后
2020年,苹果宣布放弃在其Mac产品线中使用Intel处理器转而使用自研的M系芯片,随即英特尔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营销宣传来表明英特尔处理器相对于M系芯片的优势。
但是英特尔的主战场实际并不在苹果上,二者的主要受众群体大不相同,苹果放弃英特尔这一举措对于英特尔来讲肯定是一个较大的损失,但伤及不到英特尔的根基。
可同为Arm架构的高通骁龙X Elite就不太一样了,同样的Windows生态,同样的终端PC厂商支持,在续航方面天生的架构优势,还有来自微软的大力帮衬,对于英特尔来讲棘手的程度可要比苹果高多了,英特尔的LNL能不能支楞起来,高通能不能持续更新优化,对于消费者来讲,看到巨头之间的竞争是再好不过的了。
性能一端的争斗在这几年来好像一直都处于白热化从未停止,AMD自一代锐龙发布后便开启了核心大战,英特尔不得已将酷睿处理器上一直“传承”的2c4t、4c4t、4c8t核心规模进行了提升,甚至在12代酷睿时更是在X86处理器上引入了大小核核心架构来应对核心战争,这次的新品Zen5将抢占时间上的先机,先于英特尔的Arrow Lake架构的产品上市,而这两者之间的孰强孰弱可能也是今年电脑硬件中最具关注度的话题了。
消费级CPU巨头英特尔在今年或许是被动或许是主动,与其他的两位巨头分别在两个细分领域中开战,英特尔是腹背受敌遭受夹击,还是各个击之多线胜利,拭目以待吧!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