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十年产品经理的创业自白。
因为被印象笔记「像素级」模仿,一款名叫 flomo 最近在互联网产品圈引发了不少关注。
用这款产品联合创始人刘少楠的话来说,flomo 就像用户的个人版微博,或是做卡片笔记的工具。它的功能设计简单。产品理念来自于德国学者卢曼的卡片笔记法。
做 flomo,也是刘少楠 35 岁之后的再创业。
他做了十多年产品经理,2010 年入行,在百姓网、丁香医生等公司待过。目前,flomo 团队只有两名全职员工。少楠说:「不是高举高打,只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他也是个连续创业者。2014 年,赶上移动互联网的热潮,做过几个项目,都不算成功。35 岁再创业,他意识到,「认怂很关键。明确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也很关键。」
近期,少楠来到极客公园的视频号直播栏目「创业真人秀」。我们聊了聊 flomo 的产品设计,一款笔记工具的产品理念,以及 35 岁互联网从业者该如何面对人生危机。
flomo产品页面|flomo
以下是少楠的口述,由极客公园整理:
我的职业一直是产品经理,2010 年入行,做了十几年,在百姓网、丁香医生等公司待过,2014 年赶上移动互联网热潮也创过业。现在三十多岁,又辞职出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做产品的人都会有点闲不住。我目前在做的一款产品叫 flomo。团队全职员工只有两人,不是高举高打在做,只算是小尝试。
对用户来说,flomo 像是个人版微博,或者说是做卡片笔记的工具。
做 flomo 的原因很简单。我一直有做笔记的习惯,很早就在用 notion。notion 是款功能很多的笔记应用。我算是它的「狂热粉丝」,2018 年成为付费用户,会看很多资料学习 notion 的使用方法。
用 notion 做记录这些年,有点像一个架构知识库的过程。
慢慢地,我在 notion 上已经存了几十 G 文件。这里面的内容被我摆弄得很整齐系统,有些临时性的想法,我可能就不好意思往 notion 里放。于是,我重新在 notion 里开了一个页面,叫做「memory cache」(缓存),专门记录这类内容。
只是,这个方法并不方便。我就去跟现在 flomo 的合伙人 lightory 聊。他说,不如我给你写个 notion 插件吧,发现 notion 没有 API 接口,又说,那就写个网页凑活用。大概不到一天时间就写完了。
这算是 flomo 产品的雏形。
重要的是「积累」,以及由积累知识带来的复利
flomo 的主要功能是做笔记。我们说到笔记,第一反应可能是上课记的笔记,或是读书笔记。
其实,应该把「笔记」这个概念延展开,我们工作和生活中要做的很多记录,都算是笔记。
日常做笔记,我们总会陷入到一些的误区里。比如,过分看重字体、排版,做记录时要正经危坐。又或者,会大段大段把某些文本复制到一个文档里,有种「我收藏了,我就学到了」的感觉。
很多人都在收藏,但是做知识的搬运工,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我们消化不了。有个概念叫「必要难度」,意思是,如果我们往大脑里输入的越慢,越困难,提取这个知识的效率可能会越高。
我现在很少记录一大片内容。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我的习惯是,一边看,一边把对自己真正有启发的内容记在纸上。
这就积累了一张张卡片,我可能会把它们摊在桌上,挑选出最重要的点放进 flomo 里。
很多事情如果不写下来,可能记不住,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事情你自认为想清楚了,可坐下来一写,就会发现自己不是很了解。
像我就不擅长写非常长的文章,以前要写一篇七八千字的稿子,感觉特别痛苦。
一是你写两句就要去查资料,这说明你的积累不够。二是写三小时会很累,体力不支,想去睡觉,看到那个空白的文档还会觉得压力很大。
所以我一直在反思一些事情。第一,你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记忆和查资料,来快速填充一篇成体系的文章。
第二,我们任何人都没办法从零开始创作,很多想法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上的。积累很重要。某个东西对你有启发,应该先记录下来。
我看过一篇讲思维工具的论文,大概两万字。尽管认真读了三遍,但这几万字的内容,最终落到我身上有用的点,可能是十几句话,八九百字。现在能让我讲出来的,可能就那么一两百字。这刚好是一张卡片记录的体量。
这种方法来自于德国学者卢曼的卡片笔记法。
一张卡片只能记几百字,这是一种标准化的限制,意味着你不能写很多内容。卢曼给我的启发就是利用卡片将知识原子化,以原子化的方式来做笔记。
flomo 就是按照这种思路来设计的,其中最核心的点是「积累」,以及积累知识带来的复利。
所以,我们希望用户把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想,用自己的话记录在 flomo,做日积月累的沉淀,而不是在这里面收藏很多内容。
详细介绍卡片笔记法的书籍|豆瓣读书
我们认为很科幻的事情,往往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实现
flomo 鼓励用户记录,但不强调用户分享。
有人问过我,flomo 为什么不做打卡签到。其实,我特别不喜欢这个功能。
第一,它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第二,我们不希望用户是为了炫耀,才使用 flomo 做记录。打卡对 flomo 来说,就会彻底扭曲用户的行为。
分享会带来社交压力。我们在朋友圈发的内容,其实会大量暗示,想表达一些内容,然后获得回应。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去表演。
只有我们和自己相处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但在互联网上,很少有地方允许你跟自己对话。flomo 更希望你为自己记录一些内容。这些内容在将来可能会回馈你自己。
所以,我们会尽量避免去做扭曲用户行为的设计。实际上,flomo 产品的整体设计是比较简单的。主界面是你记录的信息流,打开就能直接做笔记。
我们的思路有点像原研哉说的,「无设计的设计」,也就是几乎不做什么设计。
因为用户无时无刻不处在一种环境里。身处在环境里,用户很容易被干扰。有的产品交互很华丽,动效特别多。但如果我在等汽车,使用这款产品的时候,我就会很着急。
产品只是用户众多生活体验中很小的环节。在这些环境里,我们没必要去拼命表现自己。
如果说到现在的 flomo 还有什么是我不太满意的地方。是有个功能叫「随机漫步」还没做好。
我们原本的想法是,如果用户记了一百条、两百条之后,可以通过算法等技术帮助用户找到它忽略的结构。
实话说,这个功能给我带来的启发还是很少的。但做完「随机漫步」后,改变了我做产品的一些思路。
刚开始做「随机漫步」,我会觉得自己是个极客,可以用 AI 算法、自动化的方式发现知识的关联性。但做着做着就会发现,这个功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用不到。
所以,我现在做产品脑子里始终有个词是「老百姓」。开发一个功能,不是为科研人员做的,不是为极客设计的,更希望是为普通人设计的。这样能避免一些过度设计。
另外,还有一个思路是,我们认为很科幻的事情,往往都是以极其接地气的方式实现的。
我们以前会幻想,按一个按钮,一个物件就会出现在眼前。但这不就是外卖么,手机下单,再通过外卖小哥配送。
对老百姓来说,大家还是更需要朴素的东西。
认怂很关键,明确自己的能力边界也很关键
市面上有很多记录型工具,包括石墨、印象笔记、word、notion 等等。flomo 跟这些产品的区别是什么?
有个很重要的差异是处理对象不同了。石墨、印象笔记的处理对象是文档。notion 将文本分块,处理的内容是一个个区块(block)。flomo 处理的是卡片信息。
处理对象的颗粒度越来越细了,原子化程度越来越高了。当你的处理对象更进一步之后,整个产品的工作理念可能就更先进了。
实际上,在 flomo 的介绍里,我们还会把 flomo 不擅长什么告诉用户。比如,flomo 不擅长文档撰写,推荐石墨文档;flomo 不擅长做思维导图,推荐 Xmind 等等。
flomo产品介绍|flomo
为什么写这些?其实也算是我跟自己人生的一种和解吧。不管是做产品工作,还是生活,「认怂」是一个很关键的能力。它可以让你过得不那么痛苦。
有些人创业会说要做 all in one 的产品,要改变世界,不能丢面子。但很多时候,我们会不好意思认怂,或者不敢认怂。他可能就在那撑着。这其实是很难受的。
当我们把自己不擅长的这些点写出来之后,我们自己也轻松了。
flomo 现在不会去做成一个 all in one 的产品。我们想帮助用户能更好地做记录,并且这些记录在电脑上手机上都能很方便地同步。要做好这么一件小事已经很难了。
另外,从做 flomo 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这肯定不是一个能发财的项目。
这个市场的日活可能就是二十万、三十万的量。唯一可能的变化是在全球化的时候。这个产品走向海外或许会有一些超出预期的情况。
整体的市场规模我们明白,所以我们不着急融资,也不着急扩充团队。
认怂很关键。还有就是,明确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也很关键。
35 岁危机,什么是不安?什么是无畏?
我从 2020 年开始做 flomo 的。
这一年,我也正好 35 岁。这两年讨论比较多,说 35 岁是互联网从业者的一道坎。其实,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来理解 35 岁危机。
客观层面,一个人到了 35 岁,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是技能老化、知识结构老化。他每天需要输出大量内容,工作压力一大,就忽略了输入,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慢慢都不行了。
主观层面,有 35 岁危机的人,可能没有找到它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也就是,我这辈子用来干嘛?他们没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哲学。
我选择做 flomo,一是因为我明白自己在一家公司做管理,管理十人、百人的团队,我并不开心。二是我知道,跟一些很聪明的朋友,创造一些纯互联网的东西,会让我快乐。
我观察过我自己,2020 年,周末一闲下来,我就会去收拾我的 notion,会写写文字,会去研究 notion 背后,一些计算机先锋的发展历史等等。我就在想,这可能是我想干的事情。
保罗·格雷厄姆(最早的 Web 应用 Viaweb 创办者之一)不是说过,你自己默认状态下想做,并且是没有任何利益诱惑你做的事情,可能就是你真心喜欢的。
当然,35 岁的确会有一些现实的问题。我从公司辞职,全职创业,直接面临的是收入少一大半。要说不慌是不可能的。
慌完我妻子就安慰我,你不要吓唬自己,没有缺胳膊少腿,在家待不到一个礼拜,你就会四处捣鼓了,你能饿死吗?
其实,学者闻中先生辨析过两个概念,什么是不安,什么是无畏。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安来自于有欲望。比如我想要一个大房子,那我就会有贷款,进而我需要更高的收入。但我现在的能力似乎没办法做到。所以我会不安。
什么是无畏呢?就是有些东西,我想清楚了,我就是不要,我要放弃,我也能坦然面对。
就像我做 flomo 的合伙人 Lightory 所说,快乐是等于欲望被满足。而幸福等于你的能力比你的欲望大一分。人生哲学的终极问题是如何找到幸福。
最近,我在 flomo 里记了一句话,说的是「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而是那条取经的路」。我对这句话很有感触。
我做 flomo 也是这样,我不是说马上要拿融资,或者瞄准上市去。而是说,做这件事,一天天去解决这些问题,把产品做好,本身就是修炼我自己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