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其招股书显示,腾讯音乐娱乐2018年第二季总月活用户数超过8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70分钟;在财务方面,其收入主要来源为付费订阅、数字专辑、虚拟礼物和增值会员,2018年上半年营收达86.19亿人民币,而2017年同期为44.8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2%。2018年上半年调整后利润为21.12亿人民币,而2017年上半年调整后利润为7.32亿人民币,同比上升近两倍(189%)。
腾讯音乐娱乐业绩的发展与中国音乐市场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在政府和平台的努力下,行业正版化基本完成、大众的音乐付费意识逐步普及,良好的商业模式形成,这些又反哺了行业上游的唱片公司与音乐人,助力其创作出更优质的音乐内容,让中国音乐的产业链进入良性循环。
行业机构的调研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进化,我国音乐产业在版权相对健康发展的今天,重新将竞争焦点转移回内容本身。」伴随音乐版权的共享,差异化发展已成为数字音乐平台们高歌迈进的主要方向。
告别野蛮生长,音乐市场进入差异化发展时期
2013年以前,中国音乐行业长期笼罩在盗版音乐的阴霾中,中国民众对音乐付费的意识淡薄,知名音乐人高晓松更是直言已多年没有收到过版税。没有健康的资金流,音乐上游内容生产方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
自2005年开始,国家版权局每年都会开展打击盗版侵权的「剑网行动」。行业监管部门的维权行动之外,获取版权代理权的数字音乐平台也在积极推动正版化内容布局,并帮助版权方维权。如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率先掀起了打击盗版的行动,通过专业法务团队的维权,以及与百位知名歌手的携手,带动了数字音乐平台采买正版音乐内容的风潮。
直到2015年国家版权局发布「最严版权令」,侵权作品被大量下线,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厘清中国音乐行业乱象,全面开启正版化的肇端。
在数字音乐正版化的进程中,数字音乐平台也在探索有效的合作方式,以转授权的形式实现业内充分的版权共享生态。2015年10月,腾讯音乐娱乐和网易云音乐率先达成版权转授协议,涉及150万首歌曲的音乐版权。作为国内首例音乐版权转授权的合作,受到了国家版权局的高度认可。
目前,腾讯音乐娱乐、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相互转授权的音乐作品达到各自独家版权数量的99%以上,平台间的高比例版权转授,让音乐在各个平台之间实现了基本互通,版权已不再是阻碍中国数字音乐平台发展的壁垒,中国音乐市场进入了差异化发展时期。
拥抱多元发展,各音乐平台着力差异化布局
在音乐版权愈发被重视的今天,商业模式、产品生态、用户体验的比拼变得更为关键,几大音乐平台正在探索各自的差异化路线。
虾米音乐综合了多元化、智能化、场景化等发展趋势,一方面发力音乐场景,探索演唱会、卧室、客厅、城市等不同场景新玩法,另一方面通过AI赋能产品,建立AI整体的产品矩阵,通过科技变革传达给听众更人性化的音乐体验。
网易云音乐则主打「音乐+社区」,通过智能推荐,音乐评论等音乐功能加强用户的音乐体验,并通过独立音乐人培养以及重金投入原创视频,加速在内容层面的布局。
与虾米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不同的是,腾讯音乐娱乐构建的并非是基于单一音乐产品的「小平台」,而是一个具有更强烈社交属性的「一站式」在线音乐娱乐的「大平台」。这种「大平台」模式下,腾讯音乐娱乐通过「发现、听、看、唱、演出、社交」的产品服务布局,让用户可以在多场景间无缝切换并享受多元的音乐服务。
同时,腾讯音乐娱乐也更注重音乐人扶持、优质原创内容孵化、音乐文化的传承和连接,为全球的音乐产业贡献独特的商业创新之路。
连接更多场景,腾讯音乐娱乐探索商业模式创新
纵观全球音乐产业的发展,音乐并非音乐产业链的最终产品,广告、巡演、衍生品等都比播放歌曲本身更有商业价值。
腾讯音乐娱乐借助平台QQ音乐、酷狗、酷我以及全民K歌等产品,连接上下游资源,构建起一个音乐社交娱乐生态。针对音乐产业上游的内容产出方,腾讯音乐娱乐利用旗下资源,扶植音乐创作者,刺激内容生产,为音乐版权内容创造增量空间。
对下游用户而言,除了基础的听音乐功能,用户还可以在腾讯音乐娱乐平台上观看演艺直播、购买数字专辑、K歌,为支持的歌手打call、与朋友交流音乐……腾讯音乐娱乐连接了更多的音乐使用场景,每一个场景都蕴含着变现的巨大能量。
音乐社交娱乐生态也为腾讯音乐娱乐探索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相对于只有「广告+免费」和「付费订阅」模式的国际市场,腾讯音乐娱乐形成了围绕订阅付费、数字专辑、虚拟礼物、增值会员等多元创新商业模式。这些商业模式与产品、服务紧密结合,优化用户体验,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更多商业变现可能。
来自索尼音乐的Shawn Paltiel在全球音乐产业峰会提到,现在的中国音乐市场,不仅仅为本土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于全球音乐而言,也打开了一个更加高速的便捷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