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3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关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进展情况的通报》。
根据通报,一年来,技术调查组对飞机残骸进行详细检查,确定坠地前飞机关键操纵部件可能的工作状态,对100余件重要残骸进行实验,分析损坏原因;
对机组成员的资质能力、航班运行、飞机适航维修、航空公司组织管理等情况开展调查;
对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机场地面保障,旅客、行李、货邮的安检和装载,危险品载运等情况开展调查;
结合相关数据对飞机最后阶段飞行状态进行分析,使用飞行模拟机和真机开展模拟验证。
截至目前,技术调查组开展了现场勘查、资料检查、人员访谈、实验分析等大量工作,但由于本起事故非常复杂、极为罕见,调查还在持续深入进行中。
就此通报,新华社特意采访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副院长邵荃、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客户服务部训练与飞安办主任高俊,解答相关疑问。
对于通报发布的时间,邵荃指出,运输航空事故往往社会影响大,公众关注度高,在事发周年向公众披露有关调查进展信息,是国际民航业界的通行要求和做法。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临时声明”还是“调查进展情况”,都不是“最终调查结果”。
一般来说,大型运输航空事故调查的周期往往都超过一年,主要是由于调查所面临的技术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很多技术疑点、难点都需要反复论证,一些关键结论还需要得到工程实验的验证支撑,这都要耗费大量时间。
统计表明,过去30年全球民航所发生的1000余起商业航空事故中,在一年内发布最终报告的仅占25%。
对于调查进展情况通报提到的“本起事故非常复杂、极为罕见”,高俊解释说,航空器事故调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常需要从人员资质及操作、航空器适航状态、天气环境、地面保障、空管指挥、公司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此次事故与以往存在很大差异。
飞机高速坠地后几乎完全解体,残骸琐碎且分布较散,这都极大增加了现场搜寻勘查和残骸取证工作的难度。
按照事故调查程序,调查组需要对所有寻获的残骸进行辨识,对重要残骸进行详细检查和实验分析,以便确定失效机理和最后阶段的工作状态,为后续调查分析提供证据,这些都是非常复杂专业的工作。
通报中所提及的对飞机适航维修等情况开展调查,一般来讲工作量也很大,需要调查飞机全生命周期的适航维修情况,如航线和定检、各类修理改装、适航指令及服务通告执行等工作记录,涉及的资料可能达成千上万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这些都反映出本次调查工作的技术复杂性。
此外,事故调查涉及的其他方方面面同样纷繁复杂,都需要调查组严谨细致、客观深入地开展工作,确保最终调查结论经得起历史检验。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