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测试平台介绍:
测试平台的详细配置。这次CPU测试配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AMD的测试平台依然是ROG C8DH。主板BIOS已经更新为AMD解锁L3带宽的1.2.0.1微码。
上一次测试i9-11900K的时候时间太过紧张,这次终于有时间来介绍一下Z590主板平台的变化,相比上一代Z490,变化还是比较多的。
这次使用的主板是ROG旗舰的Maximus XIII Extreme。从主板正面来看,版型从常见的ATX扩展到了更宽的EATX,主板大部分地方都被散热装甲所覆盖。
主板背面也有一片金属背板提升强度。
ROG已经将主板的装甲基本实现金属化,已经逐步淘汰塑料件。
主板附件非常丰富,一张照片很难一次拍全。
除了大量的线材,还有几个大件附件,包括DIMM.2(M.2扩展卡)、RGB & FAN HUB、装机螺丝刀和USB TYPE-C声卡。
CPU的底座依然是LGA-1200与400系列相同,Z590也可以兼容使用10代酷睿CPU。
CPU供电为18+2相,将CPU供电的空间完全填满。
供电PWM芯片为ISL69269,这颗芯片最大的有点是可以直接为CPU核心、核显、总线三路同时供电,是目前Intel中高端平台很喜欢采用的芯片。这颗芯片最大提供12相控制,所以ROG用倍相的方式将这颗控制芯片用到了极致。
核心与核显采用相同的供电方案,输入电容合计8颗富士通FP10K固态电容,270微法16V。每相供电一颗DrMOS,型号为TI 59881RRB,单颗电流可达100A。每相供电有一颗封闭式电感,比较有意思的是ROG Maximus XIII Extreme风冷版与水冷版的电感有明显差异,水冷版电感更扁平更适合冷头使用,风冷版较高较窄有利于独立散热。输出电容合计17颗富士通FP10K固态电容,560微法6.3V。
VCCSA和VCCIO的供电各为1相,ROG在这种比较边缘的供电上显得异常奢侈,不仅添加了聚合物电容作为输入电容,MOS居然也使用了TI 59881RRB,其实是比较浪费的。旁边那些其他主板一般一颗IC带过的小供电也被做成了完整规格,基本把能堆的都堆了。
CPU的辅助供电为2个8PIN,CPU供电这一侧还能看到一个机箱风扇插座和一个ROG定制水冷头的功能插座。
内存依然是四条DDR4内存插槽,比较特别的是ROG这次把内存单边扣的位置换了地方,放在了靠显卡一侧。
内存供电为2相,供电控制PWM芯片为ASP1103。输入电容为2颗富士通FP10K固态电容,560微法6.3V。MOS为每相一上一下2颗,RECTRON的3N5R,单颗最大电流25A。电感为每相一颗封闭式贴片电感。输出电容3颗富士通FP10K固态电容,560微法6.3V。这套方案是ROG高端产品比较常见的组合。
Maximus XIII Extreme支持DIMM.2也就是ROG通过内存插槽魔改成M.2扩展卡。
DIMM.2正反面各有一个支持22110的M.2插槽,并配有散热片用于辅助SSD散热。DIMM.2上的M.2都是从芯片组引出,只能支持PCI-E 3.0。
靠内存一侧还可以看到有CPU FAN和CPU OPT插座,以及若干电压检测触点。
传统24PIN一侧可以看到一系列插座,图中左起为机箱风扇(CHA)、显卡插槽辅助6PIN、主板24PIN、5V ARGN*2、水泵供电、机箱风扇(RAD)、80诊断灯、LED诊断灯。这里的插座均采用90度横躺,有利于最终主机的美观。但是这也提高了机箱的空间要求,选择机箱时需要注意。
24PIN一侧另一半也是把扩展塞满,图中左起为SATA 3.0*6、前置USB 3.0、前置 USB 3.2 2X2 TYPE-C、前置 USB 3.1 TYPE-C。除了前置 USB 3.1 TYPE-C外也都是采用横躺设计。
两个前置USB TYPE-C的规格是不同的。图中上方的是支持USB 3.1(10G速度),对应的可以看到是由一颗GL9901做信号增益,一颗ASM1543作为桥接芯片。图中下方的是支持USB 3.2 2X2(20G速度),采用芯片组直出无桥接,对应可以看到图中下方作为增益的GL9905。图中的还能看到一颗IT8851FN用于提供PD 3.0快充支持。还是要吐槽一句USB-IF这个组织把USB接口的命名规则搞得奇乱无比。
前置USB 3.0是使用ASM1074桥接出来的,整个板子为了提升扩展能力通道还是非常紧张的。旁边的ASM1480其实是为下面的SATA接口服务的。
SATA接口相对是Maximus XIII Extreme上最没人权的一个部分,6个SATA中2个是无冲,通过ASM1074桥接来节省一根PCI-E。另4个SATA,其中SATA_1 & 2与主板的PCI-E X4插槽共享,使用时会让PCI-E X4变成PCI-E X2.SATA_3 & 4与DIM M.2上的一个M.2共享,使用时会让对应的M.2速度减半。
靠主板芯片组一侧图中左起为V-LATCH开关(显示电压变动幅度)、RVSD开关*2(检修用)、慢速启动开关、测温线插座、SAFE BOOT按钮、RETRY(强制重启)按钮、BIOS切换按钮、机箱风扇(RAD)、水泵供电、水冷流速计、水温检测、机箱开关面板。这个部分的大部分功能都比较专业,建议事先了解后再来使用。
主板的BIOS为2颗Winbond 25Q256JVEQ,单颗容量32MB,支持双BIOS切换。可以看到一个BIOS烧录插座,华硕主板玩BIOS烧录还是很方便的。图中左上角的ASUS HYDRANODE芯片用于主板的风扇控制,右下角则可以看到用于BIOS FLASHBACK的功能芯片。
TPU主要用于提供主板上各配件的频率调整,提升超频效率。
靠PCI-E插槽一侧图中左起为前置音频、液氮模式切换、RVSD(检修用)、12V RGB、5V ARGB、前置USB 2.0*2。
RGB的控制芯片依然是交由ASUS定制的AURA芯片来实现。
PCI-E插槽布局为NA\4.0 X16\NA\NA\3.0 X4\4.0 X8\NA。主板的PCI-E插槽相当少,喜欢玩扩展卡的话这张板子就不算很适合。
在PCI-E X16两边共可以看到3条 M.2插槽。这3条均是从CPU引出,所以是支持PCI-E 4.0。图中左边这条是独立无冲,挨在一起的两条是与显卡插槽共享带宽,当中间这条M.2启用时右边的PCI-E X8插槽会降速到X4。当中间与右边两条M.2同时启用,右边的PCI-E X8插槽会被关闭。这三条M.2在SSD背面有额外的散热片,提升散热效率。
在主板背面对应位置可以看到4颗PI3EQX16芯片用于PCI-E 4.0的信号增益,4颗PI3DBS芯片用于PCI-E 4.0的信号切换。
无冲M.2上的散热片顶部有一块OLDE屏幕,所以对应可以看到一颗DS80PCI402SQ芯片用于信号缓冲。
主板的后窗部分也提供了大量接口,图中左起为BIOS FLASHBACK按钮+BIOS清空按钮、USB 3.1(10G)*2+HDMI、万兆网口+USB 3.1(10G)+雷电4、2.5千兆网口+USB 3.1(10G)+雷电4、USB 3.1(10G)*3+USB 3.1(10G) BIOS FLASHBACK*1、无线WIFI、5*3.5音频+光纤音频。
音频系统的主芯片采用的是小螃蟹的ALC4082,旁边可以看到ESS 9018 DAC芯片,音频电容采用尼吉康的音频液态电容。PCB背面可以看到取电用的线性供电芯片和一颗OPA2836运放。整个音频系统的设计放在高端主板中属于中规中矩。
图中上方的是万兆有线网卡,型号AQC113CS。下方的TI TDP158芯片则用于HDMI信号输出的电平转芯片来实现HDMI 2.0输出。
2.5千兆网卡芯片为Intel S0463L68。左边的GL852G是用于无线网卡的蓝牙连接使用。
两个USB TYPE-C均为雷电4规范,型号为Intel X106NA01。雷电4对USB的兼容则通过CYPD5225-96BZXI来实现。
为了可以让后窗USB实现10G速度起步,还需要一颗GL3590来直接扩展出4个USB 3.1(10G)。
在把玩过作为可以代表500系列主板最高水平的Maximus XIII Extreme以及其他一些型号的500系列主板之后,其实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在主流平台上,主板的设计思路逐步走向重M.2扩展,轻PCI-E扩展。甚至越来越多的型号选择切分显卡插槽用于M.2扩展。这让主流平台的扩展可玩性被削弱。
供电和散热是主要的提升方向,可以看到规模持续在提升。
由于主板产品规格内卷较为严重,Maximus XIII Extreme主要的设计就是尽可能的堆足各种规格。
Intel与AMD主板的规格对比来看,Z590主板占有后发优势的规格确实显得优于AMD的X570。因此AMD也已经在准备发布更新后的X570S系列产品。
11代CPU显得有些配不上这些旗舰主板。
性能测试项目介绍:
本次测试起很多项目有了大幅调整,这边大致来说一下。测试大致会分为以下一些部分:
CPU性能测试:包含系统带宽、CPU理论性能、CPU基准测试软件、CPU渲染测试软件、3DMARK物理得分
搭配独显测试:包含独显基准测试软件、独显游戏测试、独显OpenGL基准· 磁盘性能测试:会分别测试 SATA SSD 与 NVMe SSD。
功耗测试:在独显平台下进行功耗测量。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