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众筹平台Kickstarter和Indiegogo在国外走红之后,“众筹”就成了一个与P2P、O2O、互联网思维一样,一个互联网圈人人见面必谈的话题。而这个舶来品在中国经历了水土不服,掺加了社交化因数之后也形成了自己独具的特色。
朋友圈众筹成了“乞讨”的代名词
最近网上有一句热转的段子:“放高利贷的叫P2P,乞讨叫众筹,统计叫大数据分析,忽悠叫互联网思维,做耳机的叫穿戴设备,看场子收保护费叫平台战略,搅局叫颠覆性创新,借钱给靠谱朋友叫天使投资,不靠谱的投资叫风险投资。”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北京某高校学生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状态,称“iPhone 6s发布快一个月了,还没攒够手机钱,求朋友们红包打赏,不然就去卖肾了。”朋友圈还配了一张神情委屈的图和一些哭泣的表情。没想到,仅仅一晚,她就收到近1700元的微信红包。对此有人评论将街市上的乞讨行为搬到微信上,对象设置为熟人圈,更有前景。
不知何时起,朋友圈的众筹就成了变相的乞讨。朋友圈里多了筹钱给女朋友买阅读器,筹钱买iPhone 6s,筹钱买礼物给朋友的众筹帖子。许多都无回报方式,朋友支持只是以信任作为背书。这样做的后果只不过是消耗了发起者自身的信用成本。
许多人还把发起的类似的“心愿众筹”群发给各个好友,有些人碍于人情、面子而不得不给予支持。但其实这只是一种熟人间的“道德绑架”,只会让自己的信用成本消耗得越来越多。是互动还是添堵?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为需求买单偏离众筹意义,在旁人看来只是利己的行为。
英国《打击反社会行为法》:如果乞丐因为乞讨而受到处罚就会留下犯罪记录,而屡次因为乞讨受罚者,将被勒令在警察局留下指纹。在连续3次受处罚之后,法庭可以对该乞丐实施“社区惩罚”,包括强制戒毒以及参加社区劳动等。面对朋友圈的某些众筹项目,当然,在大天朝,法律还是支持你的。
众筹网站沦落为电商式平台
据轻松筹官网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2月27。平台上共有10,789,698位注册用户,165,158个筹款项目,11,650,528次支持数,671,539,653元的总筹资金额。
起初轻松筹刚上线的时候,子健我是很看好它的。因为朋友圈众筹,可以把众筹最大的一个问题——"信任问题"有效地解决掉。因为是有熟人圈子做背书的,所以在其发起的项目很多都会具有良好的筹资性。平台的公信力随之提升,社交生活类众筹又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上线到此平台。
在上线之初也出了许多优秀的众筹项目,比如《你愿意让缺水地区的孩子听一听水的声音吗?》、《把孙悟空和二郎神一起带回家——搜猎人众筹让艺术走进生活》、《感恩十三妹所有付出的伙伴们,欢迎打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向温州抗战老兵致敬》等项目。
但是近段时间再次关注此平台后,发现连社交类众筹平台也沦落成了电商式的平台。《一茶一坐“美味双酱”限量尝鲜,》《赣南脐橙轻松筹第三期》,《“蜂二代”众筹第二期》等项目映入眼帘,我脑海里不禁冒出一句话,这种现象估计只有在我们大天朝这个神奇的国土才能见到了。
国外社交众筹VS国内社交众筹
国外最著名的社交众筹平台Crowdtilt面向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面向每一个人,并融入了社交元素。设想,如果你有一个新的主意需要资金或资源来实现,你最先寻求帮助的会是谁?谁是最容易获取信任的人?没错,是你的亲友,Crowdtilt就是利用亲友间的社交关系,让每个人的任何一个主意都有可能实现。Crowdtilt已经成为面向各种各样的筹资活动的平台,从集资筹办梦幻橄榄球赛,到资助学校建设项目,再到帮助玩具店避免倒闭。
国内社交众筹更多的是指朋友圈众筹,而项目更多是基于自身需求来进行众筹的,或者更多的也是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开始在社交众筹平台卖产品了。看到国外社交众筹的种种项目成功,在这之后,有多少梦想得以实现,给多少人带来了兴奋和感动,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觉得,这才是众筹的真谛,这才是众筹的意义之所在。不是说众筹不能用来做预售或团购,而是觉得这样就错过了众筹真正精彩的部分,或者说没有发挥众筹的长处。
社交化众筹是指,基于社交网络,传播自己的众筹项目,并可以通过好友间的转发,达到大众传播的目的,完成对项目的支持。而目前国内的社交众筹更多是在微信朋友圈进行传播,而且也逐渐变成了预售和团购,大家出钱来买这样一件东西。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目前这种情况,我们是否把它称之为社交化众筹。
众筹的本质应该是“捐”不是“买”,所以Kickstart和Crowdtilt里的人不会用等价的东西回报出钱者的,而且这都是自愿的,出钱者要的就是看到自己帮助这个有创意的大事或理念完成的成就感。国内众筹更多是以预售团购为主,这只是众筹在国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过程,愿中国式众筹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