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回乡创业 大学生生财有道】一个是公司年产值达几千万元的“青蛙王子”,一个是传承家业的“剪纸姑娘”,身为大学生的他们毕业后都选择了回乡创业,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他们事业初成的光环背后有哪些创业故事?大学生创业又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在湖南省沅江市有这样一位大学生,大学毕业5年来,他考过公务员、研究生,也曾在职场上打拼过,但他最终选择回农村养青蛙创业,如今他公司的年产值已达几千万元,不仅自己富了起来,还带动乡亲们致富奔小康,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青蛙王子”。
不做销售搞养殖,“青蛙王子”勇敢创业年入千万
正在和青蛙打交道的这个人叫王理,今年29岁。王理坦率地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5年前他大学毕业时,做梦也没想到,学经济专业的他要养青蛙来创业,而且第一年就赚了几十万元。
湖南省沅江市理想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理:当年产值一百二十万,纯效益是七八十万元。现在一年的话,(产值)三四千万(元)。
王理在自己的蛙田里
一位大学毕业生,怎么会想到去农村养殖青蛙?在今天大学生就业、择业难的大环境下,这无疑是一个亮点,他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下决心回乡创业? 王理说,这还得从他大学毕业时说起。
王理:我是2008年,在东北,吉林财经大学毕业的,当时大学毕业以后,其实我也跟这些应届生一样的,我去考了公务员,然后也想着去考研,最后这些都没有考上,然后我在广州一家公司。
王理说,考公务员和考研失利后,他应聘到广州一家公司做营销业务,因为肯吃苦、肯干,他的销售业绩比较突出,每月能拿到六、七千元,扣除吃饭、住宿、交通、通讯等各项开销后,每月能有一千多、两千元的结余。很快,他父母和弟弟也从湖南老家来到广州,全家人又团聚在一起,他父母更是希望他从此在广州安定下来,为了生计,王理的父母还租了一间平房,经营一家快餐店,每月收入大约五千元;他弟弟靠自己打工挣钱生活,起初,一家四口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是,2008年下半年,王理母亲的一次意外受伤住院,打破了他们一家原来平静的生活,也催生了王理的创业梦想。
王理:有一天我母亲在厨房里面炒菜的时候,厨房里面条件不好,可能地比较滑,她当时就摔了跤。我母亲正好在2005年的时候,就出过一次车祸,然后当时那个(腿上)钢板,都还没有拆的,所以虽然是轻轻的一跤,但是很严重。两三天的一个住院的时间,也花掉将近一万五千(元)钱,当时我记得父亲对我说,仔呀,你一定要注意身体,千万不能生病,如果生病的话,我们没有钱治,就不能治。所以,当时这事情,对我的触动是很大的。
虽然庆幸母亲没有大碍,但这一跤还是把一家人当时的积蓄都搭进去了,父亲的话更让王理感到“压力山大”,靠一家人在广州打拼的这点收入,不要说买房、结婚等,就是父母有个病痛自己都无法支撑,作为家里的老大,王理觉得自己理应承担起家庭的全部经济压力,自主创业、挣钱成为王理的一个主要目标,他决定自己开公司,就在他尝试多种创业的时候,一次与菜市场湖南老乡的聊天中,他意外地发现了一线商机。
王理:他们说这个青蛙这么好卖,又看得见、摸得着,应该好养,为什么没有人去养,要不我们几弟兄,一起去养青蛙吧。当时他们可能是当成一种玩笑话,说过以后就忘了,但是这句话,当时对我,就是眼前一亮,确实是个好事情。
别人的一句玩笑话,似乎一下点醒了王理的思路,凭着天生的乐观精神和大学学来的经济学知识,王理四处查找青蛙养殖的有关资料,认真分析、评估青蛙养殖的成功率。
王理:首先青蛙养殖本身是没有先例,但是没有先例的一个原因,不是因为它太难,或者说是它要求的环境特别严格,不是这个原因,只是因为它野生的一个环境下,很多你如果养殖的话,你与其养,还不如组织一帮人去捉,养殖成本比捕捉成本还高些。但是随着农药化肥的一个使用,环境的一个破坏越来越严重,这个青蛙越来越少,应该说现在已经到了这个点,野生青蛙的数量越来越少,它的一个供求肯定要出现一个矛盾。所以我如果能够感知这个前面(商机),能够做这个(行业)第一人,我觉得这里面的商机,肯定是特别高的。
在做足了市场分析和调研后,王理准备开始他的创业计划,然而王理的计划却遭到了母亲的坚决反对。
王理的母亲 杨辉:那肯定了没体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大学(毕业),怎么回到农村里面(创业)?
王理:(母亲)是不准,如果说回农村的话,我前脚踏出门,她后脚躺在床上,就开始绝食,她是这么跟我讲。
王理也理解母亲的心思,母亲一生都在农村生活,吃了不少苦,一心想让王理过上城里人体面的生活,哪能刚跳出“农门”又要回去的道理。懂事的王理不和母亲较劲,而是首先做通父亲的工作,给父亲算细账,讲长远规划,终于争取到了父亲的支持,父亲先回乡做前期准备工作,这边,王理一方面继续说服母亲。
王理:到底做母亲的还是心疼儿子,最后的话,她也是跟我讲,算了,你去,我来守着这个(快餐)店,你如果待不下去了,还是回来。
王理的父亲 王正辉:不管干什么事情,成功不成功,都要先敢干。
争取到家里人的同意只是一个开始,要创业就需资金、场地、技术,这第一个难题就是缺启动资金,按王理估算启动至少需4、5万元,但家里能够拿出的钱不到一万元,该怎么来解决这个难题呢?
王理:钱的事情,我在接下来的这一两个月里面,就还是干起了大学时候的老本行,就是去大学城里面,去卖公务员的书籍,去卖一些饰品,摆摆地摊做这些小生意,应该说我大学里面,就靠这些赚了一、两万(元)钱。另外的话,上班这些我是做销售,我跑得更加勤一点,再跟别人合伙搞了一个烧烤摊,应该说运气还可以,两个月的时间,虽然说人瘦了一圈,但是还是攒了四万六千(元)钱。
通过辛苦的兼职,王理终于赚到启动资金 ,他谢绝了公司领导的一再挽留,辞职回到湖南老家,开始了他“青蛙王子”的创业之路。
王理:我当时跟我父亲就讲,我们回来的目的不光是自己养殖,而且是通过自己这个点带动一个面,我管理回到农村,我绝对不只是想养几只青蛙,我是想把这个作为一个事情,甚至能做一个企业长青的事业。
既然是作为一个普遍推广的事业来做,那么养殖品种就非常重要,那养殖什么样的蛙才合适呢?
王理:除了牛蛙、除了美国青蛙,这些已经相对成熟的,蛙类(养殖)的话,只有这个棘胸蛙、黑斑蛙、林蛙这些,但是林蛙、棘胸蛙它们受一个自然条件的约束,是非常厉害的,它一定要在某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它才能够养殖,只有这个黑斑蛙,它可以大面积的推广。
所谓黑斑蛙,也就是农村最常见的野生青蛙,有些地方也称作田鸡,它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不算太高,在国内大多数地方都能生存,确定好了品种后,王家父子和两个朋友开始没日没夜地,在田间地头苦干,不断试验、育种,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眼看半年时间过去了,大批的青蛙终于可以上市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王理遇到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道坎。
王理检查养殖蛙的状况
王理:对有这个经济利用价(值)、允许驯养繁殖的蛙,其实国家(法律)有明确的一个规定,只有四种(可以养殖),虎纹蛙、美国青蛙、林蛙和棘胸蛙,没有黑斑蛙。你没有相关的手续的话,你自己拿到街上去卖,你这是犯法。按照规定的话,只要超过50只野生动物,也就是说不到5斤蛙,你就已经触犯了刑法,可以判你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了。所以当时我们也是比较着急,因为距离青蛙,马上要上市(销售),可能一两个月的时间,我当时就直接去林业局。
湖南省沅江市林业局副局长 吴先云:就是对经营青蛙方面,我们政策上还有点尴尬,国内就是说,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根据生物法,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法,还是可以养殖的。就是说,能不能办这个(养殖许可)证,没有先例。
一听说自己养的青蛙还不能办养殖许可证,王理的脑袋嗡地一声,就像被打了一闷棍,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好在当地林业局的领导知道这件事情后,看到他这样有决心干事业,非常重视他的问题,经多次向上反映、沟通、事情总算有了转机。
湖南省沅江市林业局副局长 吴先云:在省林业厅,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是说能够办这个证。不仅如此,当地科技有关部门也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认证。
湖南省沅江市科技局党组书记 丁璞:他养青蛙这个路子是正确的,为什么?一个市场有需求。第二个,国家的这个野生青蛙要进行保护,所以在野地不让去抓,但是养(殖)的,是可以进行产作的,这个市场有需求,迎合和市场。第三个说,这个养青蛙是完全可行的,不是很难养,并且我们科技厅进行认证,认可了他这个,他这个养殖的方式。
王理说,当他听到林业局领导说给予他们大学生创业特事特办的时候,他内心的激动、喜悦,不亚于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
王理:我当时记得很清楚,那个领导跟我讲,他说王理,你说保护野生动物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我说保护野生动物最好的办法是养殖,他说没错,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养殖,只有这么的,才能够最好的保护。我们特殊事情、特殊处理,我们给你特批,湖南省第一张黑斑蛙的养殖许可证。就是这么的,一共跑了八次林业局,最后终于把它拿下来了,我记得当时拿下来这张证件的那一刻,可能比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应该说是人生中最头脑发蒙的一件事情了。
拿到养殖许可证后,王理的青蛙顺利上市,第一年销售,他的纯利润就有7、80万元。现在,他的年销售额已达3、4千万元。
王理的养殖蛙田
共青团沅江市委书记 李谋: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像现在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就乡村而言,就20、30个人,大概有24、25个人的样子。包括……甚至养很多牛,养很多猪。
湖南省沅江市常务副市长 蔡光辉:每年考入大学二本以上的,大概就是6万人。但是每年毕业以后,还是绝大多数人留在外地,每年大概有100多人,回到我们自己家乡。最近几年,我们湖南省在搞创业工程,大学生创业,是我们这边,创业的一个部分,近三年我们大概扶持了,200多人的大学生毕业创业。
一位从农村考到城里的大学生,毕业后最终选择返乡养青蛙,能够舍弃自己头上的光环,卸下身上的包袱,这是因为他尊重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更可贵的是他对故乡的情怀,希望领着相亲们一起富裕,年轻轻轻,却对自我与责任有深刻的认识,难能可贵。
之前的节目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历经艰辛,受到触动和启发,最终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王理,而接下来要认识的这位在宁夏银川的李剑,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回乡从事剪纸艺术,现在产品远销国内外,年产值高达几百万元。他的创业过程中又经历了那些困难波折?又是如何创业成功的?
传承剪纸艺术,“剪纸姑娘” 为梦想创业终获成功
宁夏艺盟礼益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剑:我是(回乡)剪纸的第四代传承人,我叫李剑。我最大的愿景就是把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行业,把浮雕(音)、剪纸、刺绣这些,把它发展起来,把它走向一个产业化的道路。
与很多大学生的创业不同,今年29岁的李剑,从小就生活在剪纸艺术氛围里,她家祖孙四代都从事回乡剪纸艺术,母亲伏兆娥更被誉为“西北第一剪”,在这个剪纸艺术家庭长大的李剑,从大学二年级就开始将创业的目光投向剪纸艺术。
宁夏艺盟礼益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剑:到大二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琢磨着要如何来做,那时候就把浮雕和剪纸(商标)注册了。到大四的时候,本来想着考上研(究生)的时候,再把这个事业更好的做起来,结果当时就没有考上,我6月份毕业,7月份就回来注册了,把公司注册起来。
李剑与其他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她的创业梦想与她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从小耳濡目染母亲及家族的剪纸艺术,她在大学时就认准了自己将来一定要从事的职业路径。因此大学毕业回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注册自己的公司,又从母亲那借了3万元,加上大学读书时获得的奖学金等一起,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但对于女儿的独立创业,李剑的母亲刚开始是担心的。
一起剪纸的王剑母女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 伏兆娥:我只有担心,反正创业就是担着一个风险,我担心把她的时间给她耗掉,本来去考研究生能干一番事业,但是她把精力投入到,我的(剪纸)这方面了,那么一投入上,我就纳闷。
但在李剑的心里,她有更大的梦想。大学的学习让她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也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剪纸艺术上,她要走一条跟母亲不一样的文化之旅。
李剑:因为我跟母亲不一样,母亲在影视城(开店经营),她属于,上一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家们,她们的技艺在于自身,就是她们面对的是游客,以自己的技艺来赚钱,这是一个为什么她们永远做不起来,只能以自己(技艺),来做(经营)的一个模式。那会儿我想,我一定要打破这个(经营)模式。
伏兆娥:女儿就是非常(倔),我要干的事,我非要干成。好像我的这个遗传,传到她的身上了,就是干不成,我也不罢休。
决心归决心,现实归现实,创业的艰难远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美好,创业之初,不仅缺资金、人手,没有新产品,没有名气,最困难的是找不到销售市场。
李剑:我给我男朋友打电话的时候,那会儿都我哭得特别伤心,我说郭海我在这儿,我这边什么都没有,现在这个市场也找不起来。
李剑的丈夫 郭海:她一个女人在这边创业确实挺辛苦的,我就说,在哪都是发展,在哪都是赚钱,但是我说两个人在一块干的话,会更好一些,然后我就把那个(工作)辞掉,我就过去了。
郭海说,那个时候他和李剑在谈恋爱,还没结婚,李剑在银川搞剪纸创业,他在福建一家公司做管理工作,虽然上班才半年时间,但薪水、岗位都不错,但是当他看到李剑创业艰难,缺资金、市场、人员等情况后,他毅然放弃了原本不错的工作,带着上班半年攒下的5万元钱,来银川和李剑一起创业。
李剑的丈夫 郭海:我们就商量就说是,第一,我们一定要保证,(剪纸)是纯手工的。我们一定要走品牌化的路线。就是研发包装、研究品质,产品的内容上去,提供它的文化内涵。
一个新公司要从众多的同类公司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要有独特的新产品,研发新产品成了李剑公司的当务之急。当她在义乌、杭州等地调查了解市场行情的时候,李剑终于发现了她一直寻找的商机。
李剑:刚好在杭州的时候,我看到它们的丝绸特别流行,因为它在丝绸上面,印的是《清明上河图》这些东西,看起来非常高档。我当时就想的是,如果把我们真正的这个手工的剪纸做到这个上面岂不是更好。
传统丝绸加上宁夏的“回乡剪纸”,这个独特的想法让李剑兴奋不已,她想,如果把剪纸完美地粘贴在丝绸上,然后像书画作品一样装裱包装起来,就可以解决剪纸容易碎、不易保存的问题,又可以成为另外一种高档优雅的书画艺术作品,既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又有艺术收藏的潜力。但想法归想法,事情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接下来的具体操作实验,让李剑吃尽了苦头。
李剑:剪纸它有很多的空隙,非常多的空隙,你如何才能把它裱到这个丝绸上,而不能让,有的地方没有胶,能够掉下来。成夜的换材料,成夜的熬。主要是那会儿白天没有更多的时间,白天还要去跑市场。
一边是新注册的文化艺术公司,还没有接到一个销售订单;另一边是整夜整夜地研发剪纸新产品;研发、销售,两头都得忙,就在李剑觉得自己快要顶不住的时候,当地妇联等有关部门,给了她一个机会,她们公司获得了开张以来的第一份订单。
李剑:我找到了妇联,银川市妇联的一个李主席,我说这个剪纸,我想把它做到贺卡里,
他说很好,我可以支持你,你回去想一想,你这么做,这么做,我当时特别激动,那也算是我企业第一次大的机遇。
李剑按照订单要求,自己设计贺卡,把剪纸巧妙地融合在贺卡了,卖出后客户反响不错,经济和荣誉的双重收获让李剑欣喜万分,于是,她拿着各种贺卡,往返于当地各个企事业单位,这家接受后又拿贺卡找别的单位,一个点一个点地跑,订单开始不断增加。而另一边,经过连续三个月的实验,新产品的研发终于有了进展,李剑她们终于等来了激动人心的那一刻。
李剑店内的剪纸
李剑的丈夫 郭海:剪纸往上装裱的时候,一会剪纸要么就破了,温度太高了,有时候力度太大。
就用一种排除法,阶梯似的一个一个去试,当时好像试到5点多,天快亮了,总算是把一张剪纸做出来了。
剪纸艺术与古老丝绸的完美结合,一种全新的剪纸产品终于研发成功,宁夏的“回乡剪纸”艺术借着苏杭丝绸这个载体打开了国人的眼见,也远销到国内外市场。
李剑:我们现在基本上就是像阿拉伯地区、国外,还有一些宁夏当地,出外送礼这些,还有旅游景点。我更希望的是能够带动更多的妇女来就业,能够把这个事业更好的做起来。
现在,李剑想的仍然是做大做强自己的剪纸企业,她采取企业+传承人+农户的经营方式,和当地一些做手工刺绣的妇女合作,从创意、设计、营销等角度,指点帮助单个的农户,将剪纸与刺绣相结合,带动大家一起致富。现在,她们公司又开发出与科技、时尚相结合,带有剪纸艺术的IPad电脑包等;同时,在当地的旅游产品创意设计上,也注入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开发新产品,现在她们公司的年销售额已达4、5百万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旅游协会秘书长 刘学军:主要是挖掘,这种特色商品,通过咨询大赛,他们在每年想突出两三件,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旅游商品,通过十年或者是更多的年限打造,来把旅游产品推出来,我想旅游产品商机非常大。
不仅如此,李剑的新公司还充分利用他们与阿拉伯文化的相同之处,将剪纸与阿拉伯书法创意结合,拓展产品种类,提升文化艺术传播和影响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阿书画艺术研究会执行会长 艾布伯克勒·张子英:阿拉伯(文字)和书法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实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说上面写出来,还有一些剪出来,出来不一样的效果。
王剑和艾布伯克勒探讨剪纸与阿拉伯书法创意结合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郭林:这个有组织的进行研发提炼,把我们非遗(文化),因为现在传统,包括我们旅游,这些元素都融合起来,在这个平台、品牌开发商,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面,就利用非遗(文化)这个平台,来搭建年轻人创业,这么一个非常好的(想法)。
无论是宁夏的李剑,还是湖南的王理,一个用剪纸艺术做文章,一个在青蛙养殖上动脑筋,都走出了一条自主创业的阳光大道。他们的创业经历,对眼下的大学生就业又有什么启示呢?
李剑:我觉得支撑我做下去的,更多的是一个信念,一个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人发展下去的信念。但我觉得同样,我的学弟、学妹们,他们应该更多的是寻找行业的这样一个机遇,早早预备,可能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敏感的一些点,形成了一种乐于去思考,乐于去琢磨的这样一个心态,而且最好就是跟自己所学的专业相结合。因为人说你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学了我们这个专业,就不能让它浪费了,所以我们最好跟自己专业结合的一些事情我们多去努力,多去琢磨。我觉得当你大学毕业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一个项目,来让你做。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政府副秘书长创业工作办公室主任 何伟纯:李剑应该讲,就是我们银川大学生,创业一个最优秀的典型,一方面在于她的创业精神,第二方面还在于她把我们宁夏的民族文化,非遗这些都结合到一起,使我们的创业之路越来越宽。
【半小时观察】
两位大学生在学校里所积累的知识和掌握的学习方法,为他们回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现在大学生毕业后,都希望往大城市里寻找发展机会,当然,大城市的聚集效应,让人们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只要有梦想,有为梦想实际付出的努力,无论在哪里就业和创业,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