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U盘标称容量和实际不符 真的不是偷工减料
2024-05-27 13:25:14  出处:中关村在线  作者:柏景福 编辑:振亭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近日,我们的ZOL APP的问答中收到这样一个提问,大概内容是这个朋友买到了一个128GB的U盘,但在电脑上看可用容量只有116GB,想知道是不是买到了假货。

虽然现移动存储设备普及多年,但持有这个疑问的人依然不少,今天我们就把这个问题一次性给大家讲明白。

其实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目前,我们最常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的是1024进位,而Linux、Unix和macOS等操作系统则使用1000进位。而在存储行业,通常采用1KB=1000字节的国际单位制标准对容量进行描述,一些存储设备的说明书往往也会有诸如1GB=10亿字节这样的标注。同样的文件或存储设备,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就会出现体积和容量识别方面的差异。

但根本原因还是要扯到二进制与十进制身上,例如在国际通用的国际单位制标准(SI)中,对于一个单位的倍数和分数都有着详细的定义,例如比较基准的1000=K,1000000=M,它们都是以10为底数的幂。

然而计算机底层是数字电路,执行的是二进制运算,例如内存方面的JEDEC一直使用1024的进位,就是2的10次幂。

为了方便描述以2为底的大数字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新的用于1024进位的数字前缀iB,例如将KB变成KiB、MB变成MiB等,虽然这种容量标识不是很常见,但是很容易把1000和1024进位区分开。

但由于这套标准在1998年才提出,因此很多操作系统和软件厂商仍然采用1KB=1024字节的表示方式,几乎所有操作系统中能见到的都是KB,而不是KiB。

存储设备也是同理,以aigo爱国者最新推出的双接口U盘U357为例,128GB容量在Windows中显示为117.19GB。而在macOS中显示为125.83GB,这和128GB标称容量就比较接近了。

U盘标称容量和实际不符 真的不是偷工减料

U盘标称容量和实际不符 真的不是偷工减料

因此,存储设备的标称容量和实际容量,归根到底就是1024进位和1000进位的换算差异。说到这,相信很多都想知道自己购买的存储设备实际容量是多大,这里给大家推荐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标称容量x1000?/1024?,另一种计算方法就是标称容量x0.9,例如128GB在Windows中的实际容量约为115.2GB。

U盘标称容量和实际不符 真的不是偷工减料

这也意味着,存储设备的标称容量越大,容量“损失”的就越多,例如一块8TB的存储设备可用容量甚至只有7.3TB左右,而存储厂商推出的产品也可能会有个体间的容量差异,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按照国家标准,存储设备实际容量需要达到标称容量90%即为合格。

责任编辑:振亭

文章内容举报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U盘#存储#存储卡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