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刚刚,“AutoPilot致命车祸案”,特斯拉胜诉了。
与此前AutoPilot系统致伤案不同,这场审判可以解读为两个“第一”:
这是美国第一起AutoPilot涉嫌致命车祸的案件。这是第一次有大众陪审团参与作出投票的最后审判。
在大众陪审团的参与下,特斯拉赢得了这场“人命官司”。这多少意味着,大众对于智能驾驶的权责认知,现在有了相对清晰的边界。
以及特斯拉的智能驾驶属于辅助驾驶,或许也在这次陪审团抉择中被感知。
当然,陪审团作出最后利于特斯拉的投票,一定程度上也要归功于特斯拉强大的律师团,他们反复强调了两件事:第一,车主可能喝酒了,涉嫌酒驾醉驾。第二,事发当时AutoPilot并不处于工作状态。
而更早之前,这桩事故中的“幸存者”乘客,明确表达过:当时他们开启了AutoPilot。
特斯拉“AutoPilot车祸案”胜诉
在开庭陈述一个月后,经过四天的审议,加利福尼亚州陪审团认定,没有发现特斯拉AutoPilot系统存在有关缺陷。
投票结果显示,认为特斯拉对事故没有责任的陪审员占到了多数,投票结果为9:3。
最终陪审团裁定,特斯拉对致命车祸不负有责任,特斯拉胜诉。
事故发生四年后,这场举世瞩目的案件终于落下帷幕,在讨论事件影响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案件起因以及控辩双方的核心争议。
“AutoPilot车祸案”回溯
2019年,一位名为米卡里的Model 3车主在洛杉矶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车辆突然以105km/h的时速急转弯驶离高速。
而后车辆撞上了棕榈树,并且迅速燃烧,最终造成米卡里身亡,车上两名乘客重伤。
而后存活的乘客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特斯拉进行赔偿,媒体报道称金额为4亿美元。
双方开始打官司,控辩双方核心争议在于,这起事故起因到底是人为操作失误,还是特斯拉AutoPilot系统缺陷。
原告认为,特斯拉AutoPilot系统存在缺陷,律师声称正是系统操控方向盘大幅转向(43度),使高速行驶的车辆急转弯,最终导致事故。
开车常识告诉我们,车速越快,打方向盘角度应该越小,105km/h的时速下方向盘转43度确实很危险。
针对这点,被告特斯拉称,这不可能,车辆高速行驶时,AutoPilot系统对方向盘设有保护机制,只允许车辆以很小的幅度转向。
特斯拉还质疑,事故时AutoPilot系统不一定是开启状态。
存活的乘客声称,事故时AutoPilot就是启用的。
但是特斯拉提出异议,这与典型的操作方式不同,这涉及到车辆日志的提取,要明确AutoPilot当时是否开启以及开关时间。
总结一下就是,特斯拉认为,车主当时不一定用系统了,就算用系统从设计上来说也不会引起该事故。
特斯拉还质疑,这车主涉嫌酒驾啊。
针对酒驾这个问题,当时酒精检测结果显示,司机血液确实含有酒精,不过浓度为0.05%,小于事故发生地加利福尼亚州对醉驾的认定浓度0.08%。
一句话,被告特斯拉认为事故是人为导致,不是自家系统缺陷。
卡多佐法学院副教授马修·万斯利称,陪审团只被要求评估:是否存在影响转向的生产缺陷。
最终陪审团决议,特斯拉的AutoPilot没有制造缺陷,特斯拉胜诉。
审判结果很关键,这不仅仅是特斯拉自身的一场关键胜利。
特斯拉胜诉的影响
在特斯拉中国的官网中,AutoPilot现在已经被明确地翻译为“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
官方介绍中,AutoPilot系统具有自动泊车和驶出高速匝道等功能,以国内友商的宣传来换算,AutoPilot可以算作L2+。
所以从结果本身来说,特斯拉胜诉利好的是L3级以下的智能驾驶发展,这意味着今后相关事故责任认定有了明确的参考。
而从结果背后的意义来看,由12个人组成的陪审团给出的意见,说明普罗大众对当前的智能驾驶,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权责边界认知。
近年智能驾驶开始量产上车,L2级渗透率越来越高,分析机构Canalys报告显示,国内一季度渗透率已达62.2%。
智能驾驶成本还在不断下探,目前不到九万元就能享受到带有L2级智能驾驶功能的车。
智能驾驶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需要争论的权责、边界和安全话题,正在这种普及中变得更加具体。
当然,除非明确L3、L4级的自动驾驶车辆,否则所有号称“自动驾驶”的量产乘用车、商用车,都需要车主在紧急时刻接管——出了事故也一定是“车主未能及时接管,使用不当”。
辅助驾驶不能当自动驾驶用,即便销售忽悠也没用,望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