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4月1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余凯就高阶智能驾驶在中国大规模量产落地的前景和阻力,地平线下一步在大模型领域的技术布局,以及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了深度剖析。
余凯指出,自动驾驶不同于当下正在“狂飙”的ChatGPT,两者的挑战是截然不同的。首先后者对工作本身的容错率较高,但自动驾驶尤其是无人驾驶的容错率为零。
在他看来,行业回归理性、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背后,绝大多数用户真正需要的是驾驶过程中的轻松感,消除紧张和疲劳,其实不需要真正实现无人驾驶,高级辅助驾驶已经在为用户创造价值。
不过,尽管在用户体验的驱动下,去年中国在L2+高速NOA包括环线高架桥NOA方面的相关配置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开始量产。但余凯指出,当下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与业界顶级水平仍有一段差距。
现在业界顶级水平基本上能做到百公里接管一次,今年,相信领先的车企包括蔚小理都会推出面向城区的NOA,就是现在讲的L2++,但是我相信这个事情在技术上还有挑战,起码要研发至少三年才会得到较好的进步,现在基本上是20—30公里要接管一次。
对于L3、L4的前景,余凯表示较为悲观,“我觉得十年以后连L3都不会真正实现。”
在他看来,未来人和车的关系就与过去人与马的关系一样。当事故发生谁来负责?如果让车厂承担责任,创新难以持续,所有车厂都将偃旗息鼓,不敢投入研发。“我觉得未来可以自动驾驶,但是真正出了问题还是司机承担责任。”
但他也表示,在专用道路上,例如在车云协同的自动驾驶专用道路上,是可以实现完全的无人驾驶的,但前提是,在这个环境中不许有人驾驶,一定是参与这个专用道路的全部的车辆都是自动驾驶。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