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女子吃橘子后喝牛奶 半夜进急诊!真的相克?
2022-01-27 18:11:08  出处:科普中国  作者:田靖 编辑:上方文Q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近日,女子同食橘子牛奶上吐下泻被送急诊的新闻引起热议。

甚至报道显示医生诊断:二者不能同食。

女子吃橘子后喝牛奶 半夜进急诊!真的相克?

难道橘子和牛奶真的不能同食?今天一起来看看。

橘子和牛奶不能同食吗?

牛奶和橘子汁混合在一起会产生絮状沉淀,证明牛奶和橘子不能一起食用?错!

牛奶富含蛋白质,其中80%的蛋白为酪蛋白,酪蛋白等电点在PH4.8左右(偏酸性),当溶液PH值接近等电点时,酪蛋白则发生聚集。

水果中含有许多机酸、无机酸、酸式盐和酸性有机化合物等,水果的PH值是我们能品尝到水果有酸味的主要原因。

橘子汁的PH值在3.0-4.0之间,呈明显的酸性,当在牛奶中加入橘子汁时,牛奶的PH值逐渐变小,当接近酪蛋白等电点时,酪蛋白则发生聚集,牛奶出现沉淀。

相比而言,我们人体胃液的PH值在0.9-1.5之间,属于强酸性环境,远高于橘子的酸性。酪蛋白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彻底变性、分解,形成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多肽,牛奶中的游离钙也溶解于胃酸中,有助于这些物质在小肠的后续吸收。

因此,牛奶和橘子汁混合引起的絮状物大多是“感官”上的不适,在饮料工业中常可以通过加入一些亲水性胶体等物质去改善聚集,生产出“橘汁”牛奶,但是从食物安全性上来讲,牛奶和橘子一起食用没有安全担忧。

橘子和牛奶同食影响钙的吸收?

食用牛奶和绿色蔬菜都可以为人体提供充足的钙质,在人体中,只有溶解状态的钙才能被小肠吸收,沉淀状态下的钙是不能被吸收的。

牛奶酪蛋白在胃蛋白酶作用下水解释放出的磷肽可以使钙离子一直维持稳定的状态到小肠末端,有助于钙质的吸收,因此牛奶被认为是补钙佳品。

通常,一些蔬果中含有许多有机酸和无机酸,其中草酸、植酸、鞣酸等可与钙结合成为难溶的复合物影响钙的吸收;大量纤维素和轻甲基果胶也能阻碍钙的吸收。

橘子中最主要的酸类物质为柠檬酸(占85%),其余为苹果酸和琥珀酸,不宜与钙形成不溶性沉淀,橘汁中还含有大量维生素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钙的吸收,所以橘子和牛奶同食并不会降低钙的吸收。

喝牛奶会腹泻是咋回事?

婴幼儿时期,人体肠道中含有一种能够分解牛奶中乳糖的酶,以帮助幼儿消化吸收乳制品。

随着年纪增加,对乳制品需求减少,成年人中乳糖酶的含量减少,于是很多成年人喝牛奶就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这就是乳糖不耐受。

这样的人群可以选择少量多次摄入牛奶,慢慢重新建立乳糖耐受,或者直接选择市售的无乳糖牛奶或者酸奶。

然而,还有一类人群在饮用牛奶时,体内的免疫系统会将牛奶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误认为是有害入侵者,从而进行对抗,产生“牛奶”过敏反应,症状类似于食物过敏。

“牛奶过敏”可以在几小时或几天后出现症状,如出现皮肤麻疹、湿疹、消化道腹痛腹泻或呼吸不畅、气喘等,这类人群则需要完全避免饮用牛奶。

生牛奶更有营养,应该直接喝?

牛奶由于富含蛋白质、脂类和糖,所以是滋生各种微生物的天然温床。

虽然牛奶中本身含有一些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它们在健康人的肠道内也是存在的,这些有益菌可以帮助人体消化食物,提高对其他病菌的抵抗能力。

但是,牛奶及奶制品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还是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结核杆菌、A型葡萄球菌、B型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O157:H7、李斯特氏菌、弯曲杆菌和布鲁氏杆菌等都可以通过非灭菌的生牛奶以及奶制品传染给人类,可能引起人体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发烧、头痛等不同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所以,请认清购买途径,拒绝饮用生牛奶!所有市售的牛奶必须经过巴氏消毒法进行灭菌处理,不要饮用个人商户售卖的生牛奶。

喝牛奶要记住以下几点:

1、拒绝饮用生牛奶,不购买私人兜售的牛奶和奶制品。

2、乳糖不耐受患者不要空腹喝牛奶,以减少乳糖对肠道的刺激,避免产生不适,或者可以逐步建立耐受,牛奶过敏者避免饮用牛奶。

3、牛奶避免与茶、含草酸高的蔬果同时食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可以促进牛奶中钙的吸收。

女子吃橘子后喝牛奶 半夜进急诊!真的相克?

责任编辑:上方文Q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科普#橘子#牛奶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