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2016年,有两位美国人分别扛起了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大旗,开始了自己的征程。虽然两者的内涵有所不同,但是前路同样的艰辛坎坷。
当川建国的前途尚不明朗之际,苏妈则成功发布了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成为AMD完成逆袭Intel的会心一击,
锐龙5000系列到底会为曾经沉寂的CPU市场带来了什么?今天就带来AMD锐龙95950X、锐龙7 5800X测试报告。
CPU与主板平台规格:
整体架构上,AMD锐龙5000系列从Zen2升级到了Zen3。最核心的变化是每个CCD模块上的规格从4+4变成了单8,三级缓存也从两边各拿一半变成了大家一起用同一个,变相容量翻倍,通信延迟也消除了。
用大白话说就是,以前8个人的宿舍有两个小圈子,所以各自建了微信群,大家要一起沟通还要另外再建一个沟通群,两边各出代表来沟通。现在是则八个人直接放在了一个微信群,有事情直接面对面交流,自然就带来了效率上的提升。
让我们来看一下AMD5000系列CPU的规格变化。
-整体核心规格没有变化,依然是16、12、8、6的排列方式。
-针脚依然是AM4,官方建议搭配的依然是X570、B550和A520,不过基于AM4的特性300和400系列主板依然可以兼容支持,400系列已经有厂商放出了可兼容的主板BIOS,明年初会有更进一步优化的正式版。
产品包装与附件:
AMD这次依然是经典的纸盒包装,CPU默认不提供盒装散热器,只有锐龙5 5600X例外。
因为物理层面上一致,所以AMD 5000系列CPU的外观没有发生变化。
背面依然是脆弱的针脚,安装时要注意安全第一。
测试平台介绍:
针对这次的测试,测试平台也有一些小调整。
测试平台的详细配置。
内存是金士顿的DDR48G*4。实际运行频率是3200C14。
中间会有搭配独显的测试,显卡采用的是迪兰的VEGA64水冷版。
SSD是三块Intel 535。240G用作系统盘,480G*2主要是拿来放测试游戏。
NVMe SSD测试用到的是Intel 750 400G。
散热器是ROG STRIXLC飞龙360。
默认预装Intel 115X扣具,但是支持AMD全平台,所以使用没啥问题。
散热器底座的做工还算不错,应该够对付16核的锐龙9 5950X了。
硅脂是乔思伯的CTG-2。
电源是酷冷至尊的V1000。
测试平台是Streacom的BC1。
性能测试项目介绍:
对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对比性能的童鞋,这边会提供详细的测试数据。如果不想看的话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的总结部分。
测试大致会分为以下一些部分:
-CPU性能测试:包含系统带宽、CPU理论性能、CPU基准测试软件、CPU渲染测试软件、3DMARK物理得分
-搭配独显测试:包含独显基准测试软件、独显游戏测试、独显OpenGL基准。
-磁盘性能测试:会分别测试SATASSD与NVMe SSD。
-功耗测试:在独显平台下进行功耗测量。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