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移动谜题:欧德宁早有先见之明
这些行业目前所经历的很多结构性变化,似乎都是可以预测的。感觉就像换一个人,就可以让当年的Intel走上不同的道路,充分利用这些趋势。至少,欧德宁本应预见到这些行业变革。
他确实预见到了,只是在调整Intel这艘超级巨轮的航向时,速度还不够快。他承认:“作为公司,我们的确预见到了低端设备的爆发,但出于种种原因,我们未能尽早做好准备。”
但毕竟,欧德宁还是成功地针对移动计算应用开发出了低能耗的凌动处理器。事实上,早在担任CEO前,欧德宁就在该公司的“战略性长期规划流程”(SLRP)会议上针对摩尔定律起草了一个我称之为“欧德宁推论”(Otellini Corollary)的理论。他在Intel的一间会议室里向我解释了这个理论,还半开玩笑地说,这是“用一张表阐述计算机行业的历史”。
Y轴是一年的设备销量,X轴是设备的价格,最左边的起点是1万美元的IBM PC,最右边则延伸到100美元。随后,他画了一条对角线平分了整个象限。
欧德宁边画边阐述着表上的各个位置所代表的意义。“等到价格达到1000美元时,大概是在90年代中期,整个行业一年的销量大概是1亿台。”他边说边在1000美元的点上画了一个圈,“而随着PC的价格继续下滑,当价格达到六七百美元时,销量就增加到3亿台。”他继续延长对角线,还在线上描出了一个点。“你就在这里。”他说,“我指的不光是手机,但在100美元的价位上,主流计算设备销量将达到10亿台。我们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我当时对我们的人说,我们会向这里发展。不过,要实现10亿台的销量,我们还需要做一些截然不同的事情……你必须能开发出10美元的芯片,还要实现很大的销量。”
“我当时就画了这样一幅图,让Intel开始思考超低价芯片。”欧德宁总结道。
“你觉得Intel对超低价产品的认识程度如何?”我问。
“我们已经做到了。”他说这话时,对着与我们一起的公关团队笑了笑。“我是2005年画的这幅图,所以距离现在已经7年多了。他们大概两年前就做到了。公司的所有人都认同这个观点,但要真正落实还需要一些时间。”
要扭转局势,确实需要一些时间。真正的问题在于,Intel的x86芯片在能耗效率上无法与基于RISC架构的ARM芯片媲美。Intel在性能上的优势一直无可争议,但能耗却很大。事实上,他们直到本月才刚刚推出了似乎能在关键能耗指标上击败ARM的芯片。
没人知道究竟为什么用了这么长时间。“我认为Intel仍然深陷困境,无法进入足以改变格局的重要领域。”台积电前北美主管马格努斯·海德(Magnus Hyde)说,“保罗加盟前就已经碰到这个问题,他掌舵期间一直没有解决,这恐怕还会持续下去。他们已经万事俱备:他们有能力,有客户,也有足够的现金收购其他企业。但似乎还是缺了点什么。”
“这是一家拥有10万员工和40多年历史的企业。他们对自己的业务无比擅长,没人能撼动他们,”分析师拉斯冈说,“但这也难免出现一些自大的情绪。”
“作为CEO,掌舵就是你的工作。”他接着说,“欧德宁未必没有远见,但他的确没能调转船头。”
鲁毅智曾在2002年至2008年领导AMD与Intel展开对抗,他认为,Intel之所以在移动领域进展缓慢,是因为过于关注与AMD的竞争。“过去30年间,Intel的重点一直都是打击AMD,这也让他们忽视了移动和低能耗的重要趋势。”他说,“他们应该加大对客户和未来的关注,而不是整天想着如何领先AMD。”
有人似乎认为,如果换个人当CEO,情况或许会更好。相信一个有改革能力的领导者没什么不好,但我们称之为“炒掉教练谬论”(Fire-the-Coach Fallacy)。有时,为一个组织指定新的领导者的确能够获得更好的表现。但如果你大致看看“魔鬼经济学”博客便会知道,更多情况下,我们都高估了更换教练或CEO的重要性。这并不是因为CEO不重要,而是因为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更加重要。
与很多领导者不同,欧德宁似乎意识到这个事实。“Intel的文化不受CEO的左右,现在是,之前也是。”他告诉我,“我们的文化就是‘Intel文化’。”
当然,欧德宁很了解Intel文化,这也是他整个职业生涯的基础。从1974年加盟财务部门以来,他一路高升,最终在1983年成为与IBM打交道的关键人物。此后不久,Intel便放弃了存储业务。他与格罗夫密切合作,目睹了格罗夫如何处理信息,如何管理,如何制定决策。他还在克雷格·贝瑞特(Craig Barrett)的高管团队中历练了两年,亲眼见证了他如何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带领Intel度过危机。
诚然,Intel的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但也显示对变革的抗拒。他们曾经成功完成了重要转型,例如1985年退出存储业务,专注于微处理器开发,并且在从台式机向笔记本转型的过程中顺利保住了领导地位,但这种专注的精神和庞大的规模在为Intel赋予强大实力的同时,也导致这家公司无法迅速改变航向。如果你手下有4000名博士和另外9.6万名员工,想要灵活转向绝非易事。
不过,欧德宁从2005年就已经启动的转型,或许最终可以在科再奇的任期内完成。凭借着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对产品的极致追求,以及庞大的规模,Intel完全有可能开发出令人赞叹的芯片,并以合理的价位吸引手机和平板机厂商放弃对ARM生态系统的承诺。
“我们已经推出了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如果他们在几年内推出一流的产品,我也不会感到意外,”拉斯冈说,“他们在制造工艺上所作的努力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欧德宁认为,Intel当前的处境与迅驰笔记本芯片当年的状况类似。他说:“Intel当时下了大注。首席产品官浦大卫(Dadi Perlmutter)和我2011年就对移动业务下了很大赌注。当时台式机占据80%的份额,可能有90%,而且增势不减,笔记本还不够便携,但我们还是认为笔记本是未来的趋势,并由此催生了迅驰平台。”
由于迅驰十分优秀,让人欲罢不能,所以也赢得了苹果联合创始人乔布斯的青睐。“对比表明,Intel架构的笔记本与苹果的笔记本,在性能、电池续航等指标上有着天壤之别。”欧德宁说,“这正是他们看重的。”
要知道,苹果曾经对Intel极度反感,甚至在1996年的Mac广告中放火烧了一个Intel吉祥物,可如果连苹果都能爱上Intel芯片,现在的ARM芯片制造商难道就不会改旗易帜吗?
本文收录在
#Intel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