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Intel公司的COO一职已经成为了下一任CEO的风向标,加上刚刚成为CEO的Brian Krzanich,Intel最近的三任CEO均担任过COO这个职业。
已经在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工作超过30年的Brian Krzanich无疑是稳妥的选择,因为他熟知公司的业务流程和几百亿美元砸出的工厂体系,但选择他是否是Intel陷入困顿时的最佳棋招?这可能还要问推举他的董事长Andy Bryant。
Andy Bryant所带领的董事会首个提出将考虑外部聘用CEO,引发各种猜想,也曾说过“Intel必须作出根本性的改变”这样的言论,那选一个工作了30多年的Brian Krzanich是否过于谨慎?
外人很难接手Intel
空降CEO只是一些不了解Intel的人士一厢情愿,因为接近这家公司的人都知道,Intel公司CEO这个职业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按照“Tick-Tock”钟摆模式发展的Intel公司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能力。前者,在X86领域,Intel设计的芯片性能领先,后者,Intel投入百亿级美元打造的制造工厂以14纳米技术领先任何晶圆工厂。
即使分拆,这两个业务都拥有很强的竞争力,而要管理这家公司就需要有这两个业务的基础。
非技术出身的欧德宁已经被认为是不易,而只有MBA学位和企业管理经验的明星人物又很难理解这样的公司模式。
从两位创始人都接下来的四任CEO,Intel目前六任CEO均由内部选拔,而且都属于在公司工作多年。
需要进化的偏执狂
在单一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并不代表Intel所向无敌,因为从更大的市场来看,X86市场所垄断的PC市场在被逐渐淡忘。
虽然存量仍在,而且被认为不可能被平板和手机取代,但PC的涨势不再,反而在不断下滑。传统PC厂商纷纷寻找出路,就连WIntel联盟的微软也以WP8和Surface示好移动市场,但移动市场的芯片却还不是Intel的强项。
此前公布的财报显示,Intel今年第一季度营收125.8亿美元,同比下滑2.5%,净利润20.5亿美元,同比下滑25%。这都说明市场的反应直接反映到了公司的财报上。
这也被认为是欧德宁提前退休的原因。欧德宁去年宣布消息时称,是时候将公司给下一代管理层解决现在的难题了。
在Intel的历史上,各任CEO均遭遇过各种困境:安迪格鲁夫重铸了芯片产品线,却因低利润芯片离职;贝瑞特重塑了制造工作,却因为AMD的双核显出被动;欧德宁更是在PC细分市场做得有声有色之后撞上了移动互联网。
只是,今天再进化,需要更大的代价,而公司规模就是最大的原因。
翻盘基础:制程工艺和计算能力
Intel人最有信心的两样东西,一个是超越行业的制程工艺,另一个,就是极限的运算能力。
如同Intel当年不重视低利润芯片市场的问题很快被贝瑞特解决一样,如果芯片设计出来了,市场问题就不再是大问题了。
新任CEO人选也说明了一部分问题。Brian Krzanich在出任COO前负责全球制造,而与他相仿的首席芯片设计负责人浦大卫被认为是CEO最有利的竞争者,而董事会选了前者。
另一个不得不提及的任命是软件业务负责人Renee James,她被任命为新任总裁。原本她也是CEO的热门人选。
另据报道,Kranich 2013年的薪酬总额将为1000万美元,其中包括100万美元的基本年薪、250万美元的年度目标现金奖金,以及价值650万美元的股权奖励。
消息宣布后,在周四美国股市早盘的交易中,Intel股价微跌至23.68美元。Intel股价周三收于23.99美元。
Intel换帅“安全第一”:并未投身全新未来
美国科技博客The Verge也对Intel换帅提出了疑问:他是不是在“后PC时代”领导Intel的合适人选?或许这是最安全的选择,但也表明Intel并不会有全新的未来。
Kranich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Intel度过。他于1982年加入Intel,担任制程工程师。随后,他在Intel制造部门逐渐获得晋升,并于2012年1月被任命为首席运营官。在负责Intel芯片制造的过程中,他对Intel的工厂和供应链进行了大幅调整,增加了产量并降低了成本。他也参与了Intel对外部公司的投资,以及Intel向高效芯片制造技术的转移。
Kranich在一份公告中表示:“我很荣幸有机会领导Intel。我们有着出色的资产、优秀的人才,以及在创新和执行方面无与伦比的遗产。我期待与领导团队和全球员工合作,继续推动我们引以为豪的遗产,同时以更快的速度向超移动性发展,带领Intel进入新时代。”
Intel现任CEO欧德宁并没有工程背景,但他却领导了Intel这样一家以工程为基础的公司,这引起了外界的一些质疑。Kranich将不会面临这一问题,因为他最初就是一名工程师。
不过,Kranich将有着自己的挑战,即计算市场从PC向移动设备的转移。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上一季度,Intel利润同比下降25%。尽管Intel尝试了种种方式打开移动处理器市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获得较大的突破。高通和Nvidia等ARM处理器厂商仍是这一市场的主导者。
Intel并未将未来的发展完全押注于移动设备,该公司还计划在今年底之前推出基于互联网的电视服务和机顶盒。随着计算市场从桌面转向移动设备和客厅转移,Intel希望覆盖各种类型的需求,而此举也将挑战有线电视公司的主导地位。
Kranich被任命为CEO意味着Intel不会有全新的未来。去年11月,《硅谷商业周刊》的克罗姆威尔·舒巴斯(Cromwell Schubarth)预计,Intel将会晋升Kranich为CEO。
尽管Intel表示,该公司正在考虑公司内外的许多人选,但最终仍然遵循了以往的惯例,做出了最安全的选择:一名出身自Intel的人士,并继续保持Intel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道路。
Intel选定新任CEO:未来或押注制造技术
在选择新一任CEO人选上,Intel董事会最终打了一副“安全”牌。
Kranich自2012年1月开始担任Intel首席运营官,他将成为Intel历史上第6任CEO。Intel曾在去年11月宣布同时考虑内部和外部接班人选,但最新的任命意味着,Intel并没有迈出打破传统的一步。
作为一位自1982年就加盟Intel的老兵,Kranich过去30多年都在负责Intel的工厂和制造业务,而他担任CEO可能表明,Intel仍然把未来押注在芯片制造技术。
“安全”牌
过去6个多月的时间里,华尔街都在焦急等待Intel新任CEO人选的最新消息。去年11月,欧德宁出人意料地宣布将提前退休,这让外界纷纷猜测,他已无力带领Intel迎战移动互联时代,而属于Intel的PC时代正在逐渐崩塌。
与欧德宁打破提前退休的传统一样,Intel董事会也首次打破传统地宣布,将同时考虑内部和外部接班人选,而在此之前,Intel前几任CEO都是从公司内部提拔而来。
Intel考虑从外部选择接班人一度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很多分析师认为,Intel有很大可能会空降一位新任CEO,带领Intel开启激进式改革,以便在落后的移动设备市场快速扭转不利局面。
在过去几个月中,也确实有不少外部人士被媒体“推”上了Intel候选CEO的位置,这其中包括摩托罗拉移动前CEO桑杰·贾(Sanjay Jha)、VMWare CEO帕特·格尔辛格(Pat Gelsinger)、英伟达CEO黄仁勋等。
不过,也正如外界所预测的那样,Intel内部高管实际上也是最热门的接班人选,这其中就包括Kranich、首席产品官浦大卫 (Dadi Perlmutter)、软件业务主管蕾妮·詹姆斯(Renee James)等人。
欧德宁在宣布退休计划之后曾在Sanford C. Bernstein科技大会上表示,他“非常认可内部候选人(接任CEO)”。他极力主张,就Intel所面临的挑战而言,挑选内部人士对这家芯片巨头来说将是明智的选择。
欧德宁在那次会议上表示:“即使你能(从公司外部)带来‘完美先生’或‘完美夫人’,也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搞清楚公司文化、人员以及系统运作方式。在当前这种环境下,为什么要冒那种风险呢……”
如今来看,也许正是因为存在这种风险,Intel董事会才打出了可能“最为安全”的一副牌——选择拥有30多年Intel职业生涯的Kranich担任CEO。
押注制造
从制程工程师职位做起,Kranich在Intel的职业生涯里都在参与Intel的制造业务,而这其实也是Intel能够称霸芯片市场的核心所在。Kranich上台后,Intel很可能会加强在制造技术方面的业务。
Intel以领先的芯片制造技术而著称,其高管曾宣称Intel芯片制造技术基本上要领先竞争对手三年的时间。实际上,即使在最新的移动芯片市场,Intel也是靠着制造技术在缩短与高通、三星、英伟达等ARM阵营厂商的差距。
Intel芯片的计算能力一直领先,但功耗方面则比ARM芯片要逊色很多,但Intel正在利用制造技术上的优势,弥补在功耗方面的劣势。
2013年伊始,Intel公布了新一代的Clover Trail+移动平台,该平台使用32纳米制程技术,支持Intel多线程技术。
Intel宣称,Clover Trail+平台处理器相较于上一代单核Medfield平台提供两倍运算性能、三倍图形运算性能,并通过Intel多线程技术提高了性能/功耗比。Intel还表示,未来将很快推出14纳米制造技术。
相比高通、NVIDIA等厂商,领先的制造技术成为了Intel的独特竞争优势,但是运营制造工厂和改进技术则是需要花费巨额的资金。
Intel决定今年斥资130亿美元开发和建设未来制造技术,虽然华尔街并不认同这一计划,但要在未来几年继续领先竞争对手,这或许将是Intel不得已的选择。
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种种市场环境,Kranich的选择似乎并不多,而带领Intel打赢移动芯片之战则是最光明的道路,但是压力之大也可想而知。
2013年第一季度,Intel曾经引以为傲的PC市场出现了14%的出货量下滑,消费者转向智能手机和平板机等移动终端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而此时,Intel则是刚刚度过了在移动市场里“证明的一年”。
目前市场上超过90%的移动芯片都是基于ARM架构,同时这些ARM阵营的厂商也在虎视眈眈地看着Intel的固有领地。
PC芯片市场,ARM厂商正在进入;而服务器、数据中心等计算领域,Intel也已经不再是唯一领先的芯片提供商。
过去一年,Intel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10款搭载其移动芯片的终端产品,但是在出货量方面,Intel则一直予以回避。外界普遍猜测,这一数据不够好。
凭借着在PC芯片市场的垄断地位,Intel仍然能够实现不错的盈利,但谁都知道,那将不再是营收的主要来源。
Kranich将打出怎样的组合拳?也许, 5月16日召开的Intel股东大会上,他将给出一些答案。
尘埃落定:Intel新CEO的新挑战
业内备受关注的全球芯片产业老大IntelCEO的继任今日终于尘埃落定,Intel任命COO布莱恩•Kranich(Brian Krzanich)为新任CEO,以接替今年6月退休的现任CEO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虽然Intel新CEO的人选终于从Intel内部产生,意味着Intel的发展战略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CEO在目前Intel主要的三大市场(智能手机、平板机、超极本)中仍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
智能手机:定位、模式及技术仍存短板
先看业内最为关心的智能手机市场。直到今天,业内对于Intel进入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定位仍存有疑惑。即Intel在此市场究竟是像高通一样走追求利润的高端路线,还是效仿联发科行以量取胜之路。
不可否认,Intel在芯片领域的创新和技术实力,但与Intel占据优势的传统PC市场不同,在智能手机市场,比拼的已不是单个芯片的性能和功耗,而是片上系统(SoC)的整合能力,这涉及到网络、通信、图形等多种应用芯片的集成,而这些方面,Intel显然与高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例如Intel一直宣称其在制程和架构创新上的优势,但采用ARM指令集的高通在这两个方面也不弱,例如在架构上,高通自己的Karit架构相当优秀,所以从整体看,Intel要想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与高通在高端争夺的胜算不大。
而从目前IntelOEM伙伴发布的智能手机定位看,基本面向的是中低端市场,但这一市场的芯片厂商云集,竞争惨烈。
据相关统计显示,Intel在经过去年一年的试水后,其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总体份额不足1%。面对此景,Intel似乎意识到从高端切入智能手机市场所面临高通阻击的难度,所以其从去年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一年后,将今年定为走“量”的一年。“既然走‘量’,Intel就难免与联发科这种‘交钥匙模式’的芯片企业竞争。
从市场经验看,联发科早在手机的2G时代就凭借此模式占据了当时手机芯片市场近80%左右的份额,而其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市场份额,在于其对于不同手机厂商的不同需求快速提供从手机芯片到应用的不同的解决方案,且成本较低。这意味着如果Intel效仿联发科这种“交钥匙模式”走量的发展策略,能否承受低利润对于Intel是最大的挑战。
其次从模式上看,众所周知,智能手机芯片市场中的领头羊ARM负责处理器架构设计并授权生产,它本身不生产和销售任何一块处理器,而是由它的客户来设计和生产具体的处理器产品,这与Intel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模式截然不同。显然,Intel习惯了在PC时代相对水平化的产业链下与AMD这样的公司进行竞争,而在全新的移动互联网领域,Intel与ARM的竞争意味着与全球的每一个芯片厂商进行竞争。
模式上的差异,对Intel造成的不利影响是较大的。首先,芯片产品价格上处于劣势。ARM提供了一个基础架构,让其他芯片厂商去开发新产品,分担了部分成本,而独立负责研发设计并生产销售的Intel显然成本更高,而价格因素肯定是手机厂商极为重视的一环;其次,众多的基于ARM架构的移动芯片厂商提供了差异化的产品,使得手机厂商能根据自己的硬件组合与功能定位灵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芯片,而Intel不可能靠自己一家来完成。这也是ARM比Intel更具竞争力的地方。最后,单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竞争已十分惨烈,并显露出优胜劣汰之势。例如今年德仪宣布不再将重心放在智能手机芯片;意法爱立信在坚持了4年之后也宣布解体退出了手机芯片市场。那么面对模式上的差异及竞争的惨烈,后进入的Intel要想真正立足难度不小。
最后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上,过去的一年,Intel仅与联想、摩托罗拉等少数几家厂商推出了有限的机型,主要涉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并未在主流市场上获得较大影响力,市场份额更是微乎其微。据相关统计,截至到去年年底,Intel在智能手机市场与合作伙伴推出的智能手机仅为10款左右。
要知道,无论是高通还是联发科,它们能够取得压倒性份额的原因之一都在于拥有众多终端厂商,包括一线厂商。据称,目前全球有超过600款内置高通骁龙处理器的智能终端,还有超过450款正在研发过程,而中国庞大的大众智能机市场则是联发科芯片的领地。
相比之下,Intel方面,虽然有联想、中兴、摩托罗拉等厂商支持,但在合作伙伴的数量上与高通和联发科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所以接下来,如何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尤其是一线手机厂商的加盟,对于Intel在智能手机市场实现大的突破也至关重要。
平板机:犹抱琵琶 昔日伙伴双腿走路
当苹果iPad占据平板机市场过半市场份额及基于ARM架构的Android平板疯狂追赶之时,Intel在平板机市场的动作颇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
Intel之所以在平板机市场动作迟缓,一来是之前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超极本上,另外,就是微软的Windows 7系统支持触控功能不佳,而Windows系统直到去年的10月才发布,从而延误了时间。
当Intel苦苦期待微软Windows 8能够给自己在平板机市场带来机会的时候,微软却一改之前在PC领域的做法,在Windows 8发布之时,率先在自己的Surface平板机中采用了ARM架构的芯片。尽管后续微软发布了采用Intel芯片的Surface Pro,但这时距采用ARM芯片的Surface RT上市已过去快半年的时间。这也是微软在历次Windows的重大发布中,首先不支持Intel。
不要小看微软这一举措对于Intel的影响,由于这接近半年的时间差,除了微软之外,Intel在传统PC市场中的合作伙伴由于得不到Windows 8的支持,即使想在自己的平板机中采用Intel的芯片也是望尘莫及,而不得不加大在ARM+Android上的投入。
其实早在Windows 8发布之前,传统PC厂商鉴于平板机市场的快速增长,有的就已经在采用ARM+Android的组合进入平板机市场中,例如宏碁、联想、华硕等。即使是在Windows 8发布之后,之前曾暂停平板机开发的PC厂商,在重新进入该市场时,也没有采用Intel的芯片。最典型的就是惠普,这个在传统PC市场Intel最大的合作伙伴,其新近发布的Slate 7采用的仍是AMR架构的芯片。
另外,根据Animoco最新调查显示,在Android平板阵营中最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尺寸为7英寸,而从目前市场流行的7寸平板机看,价格低是最大的卖点,而为了成本上的考虑,多数厂商都会选择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另外,由于尺寸的缩小,对于Intel芯片的功耗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低成本的Android平板机市场上,Intel可以说是则刚刚起步。该公司此前推出了Atom Z2760处理器(代号为Clover Trail),仅使用于Windows 8平板机上。Intel希望Clover Trail处理器主要应用在Windows平板机上,因此去年决定开发Lexington处理器,该处理器是Intel代号为Medfield的Atom处理器的一个变种。
据称,今年华硕发布了一款采用单核Intel Atom Z2420处理器(代号为Lexington)的7英寸平板机,售价为249美元,具有3G语音和数据功能。尽管如此,日前惠普作为重返平板机市场之作的7寸Slate7采用ARM芯片的平板机最低价格仅为169美元及Google Nexus平板机采用四核ARM芯片的价格为199美元看,Intel在注重价格的小尺寸平板机中的竞争力仍显不足。
超极本:内外交困 普及仍需清障
曾几何时,面对平板机的强势来袭,Intel迅速变阵,于2011年推出了超极本(Ultrabook),但该类产品高昂的售价导致其竞争力相当低,甚至在PC市场中都难以占据一席之地。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预计,2012年超级本的出货量为1300万台,占全球PC总出货量的3%,占笔记本电脑总出货量的6.4%。为何超极本会如此尴尬?
业内依然记得,当时Intel着力宣传的超极本的卖点或者说定位是与传统笔记本相比,更轻、更薄和性能不打折上。而其发布超极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对以苹果iPad为代表的平板机的冲击,但Intel似乎没有搞清楚用户购买平板机最核心的原因(也就是平板机最大的卖点)是其与传统笔记本使用完全不同的触控体验。
即便如此,当时所谓超极本与主流笔记本相比超高的价格及缩水的配置也是未能激起用户购买或者更换传统笔记本的兴趣。
就在这样一种模糊的市场定位及宣传之下,Intel直到去年下半年才意识到所谓超极本应该是PC/平板合一。即宣布随着今年6月Haswell平台的发布,触摸屏将成为其第三代超极本的标配。而这是否意味着前两代超极本的失败呢?至少从IDC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市场最糟糕的表现得到了证实。实际上早在之前,被冠以超极本之名的笔记本就一直销售不振,更不用说充当拯救PC市场重任了。
由于Intel对于超极本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不但误导了传统PC市场的用户,重要的是耽误了近2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平板机对于传统PC市场的冲击有增无减。
尽管之前Intel对于超极本模糊的市场定位及高企的价格未能获得用户的青睐,但微软支持触控的Windows8系统在去年10月就发布了,而其后超极本也可以借此加入触控功能,但到今年的第一季度,PC市场依旧创造了最大的跌幅。原因何在?
其实,作为平板/PC合一的超极本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这种融合体验(例如触控和传统PC)不能与单独的产品形态的体验差距太大;其二是基于Windows 8的超极本价格不能太高,至少是传统笔记本的价格,但事实上这两个前提条件超极本均未实现。
价格自不用说,说到体验,IDC在发布全球PC第一季度报告分析时称,用户发现Windows 8在体验上有所折衷,它既没有超越移动界面体验,也没有超越经典桌面界面体验。结果,许多用户无法享受新功能好处,比如触摸,传统的PC体验却有所下降。虽说Windows 8与Intel没有直接的关系,但由于新一代超极本目前几乎全部采用的是微软Windows8系统,这又决定了用户对于超极本的体验和感受。
对于超极本价格偏高,Intel已有所认识。据称,在Intel决定其触控将成为第三代超极本标配上市之时,Intel将会相关厂商予以补贴,以期降低超极本的价格,而在之前Intel第一财季电话会议上,IntelCEO保罗•欧德宁称,采用IntelBay Trail处理器的超薄触屏笔记本的价格,将会最低降至200美元。
正当Wintel将拯救传统PC的希望寄托在平板/PC合一的超极本的时候,Google发布了采用Chrome OS的Chromebook Pixel笔记本,并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谷歌似乎并未满足于此,近日有报道称,Google已向PC品牌厂商提交Android笔记本计划,并获得包括联想、惠普、华硕和三星的支持,它们将联手推出触控12寸以下Android笔记本,定价仅200-300美元,预计第3季度或者第4季度亮相。如果先期发布的基于Chrome OS的笔记本在应用方式上对于传统PC用户还是到门槛而可能会让Wintel超极本们暂时不以为然的话,那么基于Android系统的笔记本对于超极本的影响恐要大得多。
从报道上看,首先是基于Android系统笔记本200—300美元的价格对于目前售价至少在600美元左右的超极本极具杀伤力。要知道目前业内诟病超极本难以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高企的价格。
由于Android笔记本采用ARM架构处理器及系统免费导致整机价格要低于超极本,这势必给主导超极本的Wintel造成营收和利润的压力,毕竟Intel还指望超极本(至少是初期)能够获得比传统笔记本更高的营收和利润,但Android笔记本一出,同是Intel超极本合作伙伴,势必要对Android系统和Wintel间有个考量,即哪个平台能带来更大利润。”
由此可见,类似智能手机和平板机市场中呈现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竞争格局在未来也可能会出现在超极本市场,这意味着Intel在超极本市场所面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综上所述,Intel新任CEO面临的挑战不小,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关系着新CEO能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带领Intel续写PC时代的辉煌。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