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Bulldozer:AMD的复仇之刃
今年1月份,AMD公司提拔了两名技术高管Sam Naffziger、Leendert van Doorn为公司的科研理事(Corporate Fellow),这也是AMD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最高奖励,之前获得这份殊荣的还有02年的Rich Witek、05年的Rich Oehler、06年的Bruce Gieseke以及07年的Raj N.Master和Phil Rogers。
在这些技术大牛当中有两人是跟AMD的核心业务CPU设计有关的,Bruce Gieseke领导设计了AMD的“先进直连”架构,也就是自K8时代以来在AMD CPU架构中有着重要作用的HyperTransport(HT)总线技术。Sam Naffziger的经历更牛,出身HP,后转投大腕Intel,05年开发出安腾(Itanium )架构,06年投奔AMD,参与Bulldozer(推土机)和APU架构研发,现在所知的Bulldozer、Llano(K10.5架构APU)、Orochi(Bulldozer服务器版)以及Trinity(Bulldozer增强架构)都是在他的参与下研发的。
有意思的是,K8是在2003年发布上市的,而直到三年后它的设计师才得到了AMD的奖励,Bulldozer架构的CPU迄今尚未上市,其设计师就已经修成正果,位列企业理事“仙班”,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AMD不仅对"Bulldozer"寄予厚望,而且也对它充满了信心。
自信来自于实力,作为AMD耗尽心血研发的新一代CPU,Bulldozer堪称K8之后的最大革新(K10架构只能算K8的增强版,架构变化并不多),它改变了传统CPU的设计思路,将CPU模块化,每个模块又可细分为两个微内核,这两个微内核相互独立而又高度共享浮点单元、L2缓存等功能单元。同时模块化设计也使得AMD的CPU支持多线程技术,每个模块就可以处理两个线程,这种实现多线程的方式与目前支持多线程技术的CPU所用的方法有很大区别,Bulldozer的架构设计也要重来。
由于这几年AMD一直没有发布什么CPU新产品,AMD在当前的CPU竞争中实际上一直处于防守态势,Phenom II面对Intel的疯狂进攻已经显露疲态,因此即将发布的Bulldozer对AMD来说意义非凡,它成为AMD的反攻武器,只许成功不能失败。Bulldozer到底有多锋利,将成为AMD能否复仇的关键。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