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四插槽!华硕/猫头鹰联名RTX 3080曝光  上方文Q 23:25:56

去年10月,华硕、猫头鹰联名打造了一款特殊的RTX 3070,是世界首款搭载猫头鹰风扇的电竞显卡,也是华硕和猫头鹰首次共同设计的定制散热版显卡,拥有近乎疯狂的四插槽体积。

疯狂四插槽!华硕/猫头鹰联名RTX 3080曝光

疯狂四插槽!华硕/猫头鹰联名RTX 3080曝光

疯狂四插槽!华硕/猫头鹰联名RTX 3080曝光

疯狂四插槽!华硕/猫头鹰联名RTX 3080曝光

现在,华硕、猫头鹰又在RTX 3080上合作了!

造型上和RTX 3070猫头鹰版差不多,也是四个插槽的庞大体积,两个120mm大尺寸静音风扇,但是辅助背板明显不同,显然针对GA102核心做了优化。

不过奇怪的是,华硕并未采用新的RTX 3080 12GB,而是旧版的RTX 3080 10GB,显然它一时半会儿还不会退市。

两个8针辅助供电接口,输出接口有三个DisplayPort 1.4a、两个HDMI 2.1,PCB电路板似乎沿袭至RTX 3080 TUF系列,不过核心频率暂时不详。

欧洲有零售商已经提前预售,价格高达1150欧元(约合人民币8085元),相比RTX 3070猫头鹰版贵了250美元。

疯狂四插槽!华硕/猫头鹰联名RTX 3080曝光

疯狂四插槽!华硕/猫头鹰联名RTX 3080曝光

疯狂四插槽!华硕/猫头鹰联名RTX 3080曝光

疯狂四插槽!华硕/猫头鹰联名RTX 3080曝光

疯狂四插槽!华硕/猫头鹰联名RTX 3080曝光


德州仪器解散中国MCU研发团队 迁往印度!背后原因揭秘  上方文Q 22:32:45

5月7日消息,据业内人士爆料称,德州仪器已经裁撤了位于上海研发中心的MCU中国区研发团队,并把原MCU产品线的研发全部迁往了印度。

资料显示,德州仪器在中国区的MCU研发团队主要面向MSP430产品线。该产品线自1996年开始推向市场的的一系列16位超低功耗、低成本MCU,至今已拥有500多余款产品的MSP430系列,在工业控制、汽车、消费电子、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德州仪器上海研发中心是在2010年成立的,而MSP430产品线的中国研发团队则是在2011年成立的。

据曾在德州仪器工作过的“IC男奋斗史”介绍称,德州仪器MCU中国团队成立之后,经历了几年时间发展壮大,2017年左右达到巅峰,团队超过60人,是老东家在上海研发中心人数最多、功能最齐全的团队。从市场/系统工程师到数字/模拟设计,从验证到后端版图,从ATE测试到芯片应用,甚至还包括客户质量相关的岗位。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裁撤的主要涉及上海研发中心的MCU研发团队,一部分被合并进了LED DRIVER芯片团队,而市场及应用相关团队则被保留了下来。

一位负责人也透露:“目前TI在上海还有LED DRIVER和BCS的两条产品线,另外北京和深圳各还有一个产品线。MCU团队在国内至少还有十几个研发。” 

但是,据“IC男奋斗史”称,德州仪器将原MCU产品线研发人员强制转岗到模拟芯片部门,直接从混合信号芯片转到了纯模拟芯片,不仅没有考虑员工的感受和技术专长,而且由于原MCU团队人数众多,其他产品线实际没有那么多的空缺,也就没有什么活给转岗的员工干,转岗员工绩效自然也就会是最差。如果不接受,觉得安排的职位不合适,就只能自己提离职。

“IC男奋斗史”认为,“这一招其实是在变相逼迫员工主动辞职,不想走裁员流程,更不想给补偿。”

不过,有消息显示,在德州仪器裁撤上海研发中心MCU研发团队之后,国产MCU企业已经开始疯狂“抢人”。想来,即使这些研发人员被迫离职也能够很快找个一份不错的工作。

近年来,在中美科技战、国产替代趋势之下,国产MCU发展迅速,特别是在2020年以来爆发的MCU大缺货之下,国产MCU更是抢下了不少国外老牌MCU大厂的市场。

国内以兆易创新、灵动微电子、华大半导体、国民技术、中颖电子、复旦微电子、芯海科技、航顺等为代表的国产MCU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芯智讯认为,德州仪器裁撤国内MCU研发团队,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其MCU业务受到了国内MCU厂商迅速崛起的影响。有业内人士表示,德州仪器的MCU业务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近年来国内芯片产业在资本的加持之下,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对于芯片人才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芯片人才的薪资水平也是水涨船高。

一些拿到大额融资的初创芯片企业为了加速发展,更是不惜以数倍的薪资去其他厂商挖人,而相比之下,对于德州仪器这样的老牌企业来说,能够给到研发人员的薪资水平可能就不够看了。

“IC男奋斗史”也表示,德州仪器裁撤MCU中国研发团队并迁往印度,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德州仪器MCU团队的高管近年来都换成了印度人。

而且,相比国内的芯片研发人员的成本来说,印度也要更低。早在1985年,德州仪器就已经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了其研发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美光科技也解散了其150人左右规模的上海研发中心,并将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收拢至大陆以外的地区。同时,还挑选40多位核心研发人员提供技术移民美国的资格。

当时有报道称,美光解散DRAM设计团队很有可能是出于防止技术外泄的考虑,但实际上,在此之前,该团队就因为国内企业的“挖角”流失了不少的员工。

因此,也有业内人士称,面对国内厂商的高薪抢人,美光裁撤上海研发中心,将研发转至海外也是无奈之举。

另外,对于德州仪器来说,裁撤上海研发中心的MCU研发团队,可能也与此番已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上海疫情有关。

德州仪器解散中国MCU研发团队 迁往印度!背后原因揭秘


抖音集团悄然成立!或赴香港上市  上方文Q 22:15:00

在这个短视频时代,对于字节跳动来说,抖音已经成为核心支柱,其地位也即将达到空前的高度。

5月8日,有媒体发现,字节跳动(香港)有限公司已经悄然更名为抖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生效时间为2022年5月6日。

与此同时,字节跳动有限公司已更名为抖音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字节跳动旗下其他数个公司也陆续更名为“抖音”。

另外,字节跳动近期聘任“IPO专业户”高准为首席财务官(CFO),其层为100多家公司的上市和其他资本市场融资项目提供过法律服务,包括美团、京东、拼多多、小米等等。

业内人士认为,字节跳动的抖音等国内业务可能会独立作为抖音集团,赴香港上市。

2021年11月,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宣布成立六大业务板块,分别为: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引擎、朝夕光年、TikTok。

其中,抖音业务板块负责国内信息和服务业务的整体发展,包括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搜索、百科及其他垂直服务业务。

抖音集团悄然成立!或赴香港上市


偷偷藏了一座“矿山”:NVIDIA被罚550万美元  上方文Q 22:07:20

NVIDIA已经同意支付550万美元的民事罚款,以了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其没有正确披露加密货币挖矿对其游戏业务影响的民事指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2018财年的连续几个季度中,NVIDIA没有披露加密货币挖矿是其GPU销售额增长的“重要因素”。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表示,2018年,NVIDIA的GPU因为虚拟货币挖矿而变得流行。监管部门认为NVIDIA知道这一信息,但并未与投资者分享,这误导了相关分析师和投资者。

NVIDIA没有承认或否认SEC的调查结果,并同意支付550万美元的民事罚款。NVIDIA发言人拒绝对此事置评。

实际上,NVIDIA的GPU业务和加密货币挖矿之间,一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加密货币“带飞”显卡

2018年5月,NVIDIA第一次披露了其与数字加密货币相关的销售数据。

根据NVIDIA的数据,其从数字加密货币的芯片中获得了2.89亿美元的销售额,占其总收入的9%,大大超出分析师此前预计的2亿美元。

在2018年的早些时候,NVIDIAGPU的零售价曾大幅上涨。“相比本季度较早时供应紧张的情况,GPU目前情况正在缓和。”NVIDIA首席财务管理Kress在2018年的一次电话会议上曾经这样告诉投资者。

但实际情况是,GPU价格飞涨和供不应求的情况在此之后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由于虚拟货币价格不断走高,虚拟货币挖矿所能带来的收益也愈加丰厚。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挖矿大军”。

“矿工”们对显卡的需求一方面挤压了市场上显卡的数量,另一方面促使一些经销商囤积居奇,最终使得显卡的价格水涨船高。

而2019年底出现的新冠疫情,则成为了这一切的催化剂。

疫情到来后,显卡产能下降,同时由于远程办公等需要,人们对GPU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

此时正好赶上虚拟货币几波涨价潮,使得显卡价格高企不下,甚至出现了二手显卡卖出的成交价比几年前购买的全新价格更高的诡异现象。

有人调侃道:“显卡已经具有了金融属性。”

一块原价4500元的NVIDIARTX 3070Ti显卡,最高时甚至涨到了7000元,这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为了保住自己的基本盘游戏玩家,NVIDIA也曾做过不少努力。

NVIDIA“铁拳”难敌矿工

早在2018年,NVIDIA就因为市面上“一卡难求”的问题向经销商发布公告,要求经销商优先向游戏玩家而不是“矿工”供货。NVIDIA希望通过此举能够使市面上的显卡更多的流向游戏玩家而不是“矿工”。

同年,NVIDIA还推出了在这波“缺卡潮”中最受玩家关注的GTX1060显卡的3g显存版本。NVIDIA希望通过降低显存配置的方式降低矿工在挖矿中取得的收益来减少矿工们对显卡的兴趣。

2021年2月,NVIDIA推出了挖矿专用的CMP产品。CMP产品与普通显卡不同,它没有显示输入,无法进行图形处理,只能专用于“挖矿”。

NVIDIA发言人Wuebbling在谈到CMP产品时表示,“通过CMP,我们可以帮助矿工建立最高效的数据中心,同时为游戏玩家保留GeForce RTX GPU。”

2021年5月,面对玩家的愤怒,NVIDIA祭出“杀招”。NVIDIA通过性能锁的方式对显卡性能进行了部分限制,在不影响游戏体验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显卡用于虚拟货币相关计算的作用。

“杀招”出动后,终于有所成效。在显卡挖矿性能受限后,显卡价格逐渐有平稳之势,且虚拟货币主力军以太坊宣布在其技术更新后将不再能使用GPU“挖矿”获得。

但NVIDIA的“铁拳”也引来了报复。2022年2月28日,NVIDIA遭遇黑客攻击,一度导致了电邮系统和开发平台下线。而后,黑客组织LAPSU$在NVIDIA发布公告后宣布对此事负责。

黑客组织宣称已经掌握了NVIDIA 1TB的机密资料,并以此要挟NVIDIA解除对显卡的挖矿限制。虽然NVIDIA最终没有答应黑客要求,但一部分机密资料,包括核心技术DLSS2.2的源代码也因此被黑客泄露。

在NVIDIA和“矿工”相爱相杀的过程中,玩家的怨气愈发高涨。

虽然针对NVIDIA“屁股坐在哪一边”的争论从未停止,但本次SEC的罚款,至少说明了NVIDIA对矿工们真金白银的贡献“心知肚明”。

NVIDIA“揣着明白装糊涂”

本次让SEC开出罚单的NVIDIA报告中,NVIDIA强调了在“游戏”领域获得的大幅增长,但在报告中隐瞒了“游戏增长”中多少营收实际上来源于加密货币挖矿市场。

报告中,NVIDIA称2018年第二财季游戏收入同比增长52%,第三财季同比增长25%。但SEC的指出,所谓的“游戏收入”实际上有一部分依赖于动荡的加密货币市场,但NVIDIA却并未披露具体的比例。

加密货币领域的投资往往伴随着极大的风险。2018年,加密货币曾经发生“矿难”,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值一度崩盘,这曾经导致NVIDIA将季度营收预计下调了5亿美元,并最终引发了股东的诉讼。

投资人对加密货币的不信任也体现在了NVIDIA的股票上,在NVIDIA 2018年首次公布加密货币的影响在营收中的占比后,NVIDIA股价应声而落,在财报公布后下跌3.3%。

根据SEC的说法,NVIDIA不仅清楚加密货币对其“游戏”业务的影响,并且在刻意隐瞒,因此SEC认为NVIDIA构成了欺诈。

在过去的几年间,NVIDIA一方面站在玩家立场处处对矿工们“铁拳相向”,另一方面又享受着加密货币带来的收益,可谓是两头讨好,左右逢源。

而如今,代表矿工群体的黑客发难,代表投资人利益的SEC也开下罚单。

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萎靡,GPU的价格也在今年迎来了暴跌。并且,由于30系显卡“矿卡”名声之盛,消费者做出决定已经变得异常谨慎。

NVIDIA在玩家和矿工间左右摇摆的日子,可能真的离结束不远了。

偷偷藏了一座“矿山”:NVIDIA被罚550万美元


荣耀笔记本谍照首曝:搭载Magic OS for Windows 性能更强、功耗更低  随心 21:50:35

5月8日,荣耀终端有限公司产品线副总裁@荣耀老熊 放出了新款荣耀MagicBook笔记本的谍照,同时透露了Magic OS for Windows系统的特色。

谍照只是笔记本电脑的一角,金属材质,磨砂质感,并没有太多信息。

荣耀笔记本谍照首曝:搭载Magic OS for Windows 性能更强、功耗更低

新款荣耀MagicBook的最大特色就是搭载Magic OS for Windows系统,应该是一款基于Windows系统二次开发的定制系统,既兼容当前Windows平台的软件和文件,也能与荣耀手机进行更好的跨终端互联互通。

与此同时,@荣耀老熊 对Magic OS for Windows进行了进一步的科普:“从手机到PC,荣耀对底层系统的研发和调校从未间断。Magic OS for Windows大致由主动服务的场景化体验、智能协同的跨设备OS、个性化的基础OS构成,将助力PC产品性能更强、功耗更低!

他补充道:未来荣耀将以赋能Windows为起点,继续秉持“双轮驱动”开发理念,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荣耀笔记本谍照首曝:搭载Magic OS for Windows 性能更强、功耗更低


空姐执勤时洗手间发内衣照被开除 法院:合理合法  上方文Q 21:37:58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份劳动争议民事判决书,曾引发广泛关注的南航空姐在机上洗手间自拍事件尘埃落定。

根据判决书,当事人郭某于2005年入职南方航空公司,工作岗位为乘务员,最后一期劳动合同期限为2016年9月7日至2021年9月6日。

2019年10月12日18时40分,南航CZ3547航班因流量控制,所有旅客未登机,而在休息期间,郭某在飞机上的洗手间内试穿内衣,并拍照发送到朋友圈,随即意识到不妥,10分钟左右后撤回,但被人截图举报。

截图显示,郭某在朋友圈发了两张内衣照,并有“飞机延误了, 我立刻来洗手间试试新品:裸感。体验感:真的跟没穿一样,超级无敌舒服”等文字内容。

2019年11月28日,南方航空以郭某利用工作时间从事私人事务,违反公司舆情管理、网络管理规定,在网络发布不雅照片违反公序良俗造成不良影响为由,与郭某解除劳动合同。

空姐执勤时洗手间发内衣照被开除 法院:合理合法

根据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书,南方航空认为,郭某的行为不仅是发朋友圈,还包括在飞机上洗手间内试穿内衣、自拍、P图美化照片、为照片添加水印和构思制作编辑商品宣传文案,是为经营销售内衣所做出的商品广告宣传行为,带有明显商业性质和营利目的。

此外,自值勤报到时开始计算值勤期,即进入执行任务阶段,CZ3547航班延误时间短暂,乘务人员仍处在值勤期内,郭某将自己的工作任务及安全责任抛诸脑后,没有做好飞行前准备,给飞行安全造成隐患,而且值勤期从事私人事务,会对其他乘务员造成示范效应,带来巨大消极影响。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郭某作为乘务长,应按照法律法规及南方航空公司的规章制度要求,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保障民用航空器及所载人员、财产安全。

从其朋友圈的内容可知,主观目的是为了宣传内衣商品,与其应履行的职责相违背,虽然涉案航班最终没有出现安全问题,但并不代表郭某行为是可容忍、可接受的。

二审判决书裁定,作为有15年工龄的乘务长,郭某更加应当认识到在朋友圈发布不雅照片对南方航空公司形象、航空安全声誉、对公序良俗造成的负面影响,故南方航空公司认为郭某在值勤期内发布自拍不雅照的行为构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具有合理性,其据此解除劳动关系,是南方航空公司依法行使管理权的体现,应认定为合法解除。

案件判决结果显示,确认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郭某的劳动合同于2019年11月28日解除,南方航空股东无需支付郭某2019年11月23日至2020年7月10日工资212735.63元,驳回郭某全部诉讼请求,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空姐执勤时洗手间发内衣照被开除 法院:合理合法

空姐执勤时洗手间发内衣照被开除 法院:合理合法

空姐执勤时洗手间发内衣照被开除 法院:合理合法

空姐执勤时洗手间发内衣照被开除 法院:合理合法


李书福要走雷军的“老路”?  随心 20:51:54

传了近4个月的吉利汽车将收购魅族的传闻,恐怕就要尘埃落定了。

近日又有媒体报道,魅族已被吉利收购,目前正在完成交割阶段。对此,吉利表示“对市场传闻暂不做评价”。

四个月前,《财经》记者从相关交易的知情人士处确认,吉利旗下手机公司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正与魅族接触,洽谈收购事宜,并已进入尽职调查阶段。对此,吉利方面表示“不予置评”,魅族回复“感谢对魅族的关心”。

按照以往惯例,这种不置可否的态度,等同于默认,再加上各方面的信息暗示以及时间线的吻合,基本可以做实传闻的真实性。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差不多时间宣布造车的雷军。尽管双方都是一手抓手机,一手抓汽车,但李书福无疑是造车大军中的“逆行者”,而他又为何在这个时间点选择走上雷军的“老路”?

针对吉利收购魅族的传闻,外界分析普遍认为:对于吉利来说,这是在抢占万物互联的关键节点上,走出盘活整个生态的重要一步;至于魅族,也得以依靠吉利强大的资源,重获新生。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局双赢的好棋。

雷军造车,李书福造手机,殊途同归

李书福和雷军,一个造车一个造手机,本无太多交集。

李书福在没人、没钱、没技术、政策还不支持的年代转型做车企,最终在时代的变革中实现了自己的“汽车梦”;雷军在2010年创立小米,两年做到年销790万台,三年做到终结国内山寨机时代,四年做到手机全国出货量第一,踩着风口实现了自己的“手机梦”。

在各自领域的成功,促成了两人的第一次同框。 2013年,雷军被授予“中国梦践行者”荣誉,李书福手捧“中国梦”致敬杯为其颁奖。在留下的现场照片中,两人都笑意盈盈。

李书福要走雷军的“老路”?

李书福和雷军第二次引人注目的交集,源于八年后彼此攻向对方的腹地。

2021年3月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高调宣布造车,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未来10年将累计投资100亿美元;同年9月,吉利集团成立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李书福宣布正式进军手机领域,定位高端领域,总部选址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李书福要走雷军的“老路”?

造手机的雷军开始造车,造车的李书福开始造手机,还是在雷军的大本营武汉。两条看似平行的关系线开始相互较量,引得各路媒体争相报道。

小米造车,雷军3年前就想好了。在2019年初举办的小米年会上,雷军宣布启动“手机+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双引擎战略。作为AIoT中的一个重要终端,造车成为小米走双引擎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吉利造手机,李书福目标也很明确。定位高端手机,放眼全球市场,意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在智能化方面让两个产品互相赋能,实现协同。

雷军和李书福不约而同在手机和汽车上的布局,源于手机与汽车日渐紧密的关系。如今,随着智能网联的趋势,智能汽车已被视作PC、智能手机后的第三代智能移动终端,而要实现第三代智能终端,还得依靠手机的助力。

正如2017年,时任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的王坚,在第十届TC汽车互联网大会上说的那样:时隔多年,无论宣称多么智能的汽车,仍有车主要买一套九块九包邮的手机支架备在车里。

苹果开始造车,华为打着“不造车”的旗号造车;车企特斯拉、蔚来传出要造手机,都是同样的道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同时拥有这两项紧密联系的业务,重要性不言自明,并且越早布局越好,坐以待毙的后果就是任人宰割。

李书福要走雷军的“老路”?

因此不难看出,雷军造车是为了汽车,李书福造手机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汽车,两人看似背道而驰,实则殊途同归。

只是,出于同一目的做出不同的选择,也意味着彼此拥有不同的胜算。在新能源浪潮下,从造手机走向造车的雷军,选择的是一场从有限到无线的游戏。而在手机红利期已过,增长见顶背景下,从造车走向造手机的李书福,选择的显然是一条更难走的路。

外界质疑纷纷,但这条路该怎么走,如何才能提高胜算,收购“狂人”李书福太熟悉了。无他,唯收购尔。

黄章拒绝雷军后走向李书福

对于魅族来说,奄奄一息之际,被吉利收购,已然成为最好的归宿。

魅族和小米不同的走向,也成为当下一片红海的手机行业里,两种新的发展趋势。一方是以小米为代表,通过做用户的手机在行业站稳脚跟,如今寻找新领域、开发新增量的手机厂商;另一方是以魅族为代表,偏安一隅做粉丝的手机,随着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寻找大公司续命的手机厂商。

走上不同道路的雷军和黄章,曾有过一段知己变仇人的故事。

雷军曾是魅族的忠实粉丝。2009年黄章制造出了国内第一款触摸屏智能手机魅族M8,此时的雷军刚从金山CEO的位置上退下来没多久,财富自由正在寻找下一个创业的风口。

当时的魅族M8,就像是朝国内手机市场扔出的一颗重磅炸弹,五个月的时间就创造出5亿元的销售奇迹,雷军对此赞不绝口,常在聚餐场合掏出魅族M8向人讲解。

他赞赏魅族“世界上只有两家互联网手机公司:一是苹果,一是魅族。”他也钦佩黄章的匠人精神“魅族是国内少有的用心做事情的公司。”

志同道合,雷军和黄章的感情迅速升温,此后两人在黄章的办公室讨论过不少手机的事情。期间传出雷军有意投资魅族,黄章也考虑邀请雷军担任CEO的消息。

魅族一开始就是个家族企业,黄章对于外部投资天然保持了一定的警惕。当他左右权衡不定的时候,雷军已经决定自己做一个软件公司,随着雷军做出MIUI系统,双方反目成仇。

黄章多次在论坛大骂雷军是骗子,说他打着天使投资人的旗号,骗取了诸多魅族的商业秘密“整体理念、开发流程、供应商选择、生产和销售计划、核心人员介绍和财务报表等”“连手机的UI交互文档都有发给他请他一起探讨”。

雷军的回应是:“那是他的一家之言。”

后来,雷军在北京创办的小米迅速崛起,守在珠海的黄章却在手机发展的黄金时期,因选择了错误的产品战略、与资本的博弈、与高通交恶、内部组织管理问题频出、黄章本人的数度隐退和出山等一系列问题,一步步走向了死胡同。

李书福要走雷军的“老路”?

当时,黄章孤注一掷做高端,砍掉了销量引擎魅蓝系列。他本人又秉持着特立独行的性格,几次隐退又几次出山,来来去去,不断动摇着魅族内部的权力格局。

战略的不清晰和黄章个人意志的左右下,高级副总裁杨拓、联合创始人白永祥、高级副总裁兼Flyme事业部总裁杨颜、魅蓝创立者魅族副总裁李楠等一大波高管相继离职。随之而来的空降团队不能和原团队很好的融合,新派旧派各自为营,分歧严重,不断内耗,这些都加速了魅族走向没落的进程。据市场调研机构BCI公布的数据,到2021年1月底,魅族的市场份额已被蚕食至0.1%。

雷军一步步做实了“雷布斯”的名号,而曾被冠以“中国乔布斯”之称的黄章,在带着魅族走过小而美路线、机海战术、性价比策略、精简战略后,已经无力回天,魅族被逐出手机市场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挣扎的黄章遇到了正为吉利筹划转型的李书福。

尽管从市场占有率上看,魅族已经完全沦为边缘角色,但不能否认魅族拥有成熟的手机研发团队、丰富的手机制造经验、完善的渠道以及多年累积下来的品牌知名度,其外观设计和Flyme OS操作系统也在行业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李书福要走雷军的“老路”?

因此,对于吉利来说,想要打造手机、汽车互联,快速做成自己的生态壁垒,收购魅族是最直接且有效的策略。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没有规模的企业终将面临“生”或“死”的抉择。对于魅族来说,被吉利收购也不失为一个保留火种,重获新生的机会。

李书福联手黄章,时间正好?

在雷峰网看来,吉利焦虑在未来,魅族挣扎在当下,彼此都需要对方来开拓新的想象力,于是一拍即合。

不同于董明珠从零开始为格力造手机,李书福面对陌生的手机领域,选择了用金钱换时间的办法,这也是他一贯的风格。

近年来,吉利积极布局未来科技领域,外界已经很难将其定义为一家车企。

2018年,吉利战略投资航天科技公司“时空道宇”,成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车企,并在去年9月步入批量化生产阶段。2020年又成立沃飞长空,做飞车、无人机。今年1月,在传出收购魅族消息的同时,吉利宣布与力帆科技合资成立睿蓝汽车,在换电上进行布局,同时扩大经营范围,瞄准了整个电池生态。

智能汽车、飞行汽车、低轨卫星、芯片研发,不难看出,李书福是想打造出一个全方位的智能生态圈。如今涉足手机领域,就是意在抢占万物互联的关键节点。

魅族除了拥有高端手机的基因,也拥有一定的软件能力。2020年末,魅族正式发布高端智能家居品牌Lipro,并在次年更新了Flyme OS系统,实现了用语音助手Aicy控制智能家居。

对于吉利来说,其根本目的就是车机协同,魅族的软件能力正是当下刚需。

再来看看吉利面对的现实问题。

随着不断扩增业务版图,吉利的营业成本开始猛增,2016年营业成本为489亿元,到2020年就已经抖升至882亿元。与此同时,总营收出现明显下滑趋势,2019年开始出现负增长。净利润也从2018年的126亿元下降到2020年的55亿元。

李书福要走雷军的“老路”?

至于2015宣布全面进军的新能源车领域,李书福原本的计划是,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车销量占总体销量的90%以上,但现实数据占比甚至不足5%,远低于自身预期的,也远低于12%的行业平均值。

面对未来的忧虑,李书福为吉利寻找到了一个新的刺激点,那就是手机,目的就是盘活智能生态,拉动新的增长曲线。

回首小米公司这几年的“手机+AIoT”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小米就是在通过探索生态产业,谋求自己的二次增长。

2018年,小米在港交所上市敲钟,招股书中小米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AIoT战略在当时被定为小米未来5-10年的核心发展战略。

在小米最新公布的2021年财报中,小米2021年总收入为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智能手机业务以63.6%的占比,依旧占据了全年营收的大头,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总营收的25.9%。

对于雷军来说,小米手机的商业化之路一直走得很成功,但随着红利见顶,各手机厂商也渐趋成熟,意味着背后的供应链也逐渐走向趋同。随着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走向下坡路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去年3月30日,雷军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不无悲壮得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创业,会押上所有,为小米汽车而战。”对于雷军来说,此时选择加入造车大军,是无奈,也是他个人的英雄主义。

手机行业与汽车行业从平行走向交汇,展现出的是整个行业的未来走向。因为这次收购事件而备受关注的李书福、黄章、雷军,都是时代浪潮下,选择顺势而为的聪明人。

当初,黄章拒绝雷军,是因为手机市场还是一片蓝海,有得选择;如今吉利收购魅族,李书福联手黄章,是怕很快没得选择。

这步看似“双赢”的好棋,才刚落一子,由于对面的竞争者众多且足够强大,未来棋局走向如何,还要以观后效。


Intel Arc桌面显卡被曝夏末上市!驱动拖后腿  上方文Q 20:51:25

我们一直热切期盼着,Intel能尽快杀入独立显卡市场,成就“三国杀”的竞争态势,推动行业进步,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只不过,Intel的脚步实在有点慢。

3月底,Intel终于“按期”发布了Arc锐炫系列游戏独立显卡,但仅限入门级移动端,而且对应的笔记本产品至今非常稀缺,仅限韩国等部分市场,无论国内还是欧美都看不到。

那么桌面显卡呢?日前消息称,Arc A750、A580要到5月底至6月初才会发布,Arc A380暂定7月跟进,其他型号尚无明确说法,Intel同时承诺正在加紧完善驱动,产品发布后也会持续改进、提升。

Intel之前也承诺,会在二季度末发布一款限量版桌面显卡。

但是,根据Igor's Lab从多个消息源获得的最新说法,Arc桌面显卡和移动版类似,在二季度末也只是纸面发布,真正上市要到夏末,也就是8月前后。

消息源还称,显卡厂商对于Intel的不断跳票已经难以忍受,谁也不知道到底何时发布、上市。

至于原因,还是驱动。事实上,Intel Arc A系列显卡的硬件、固件都已经基本完备,只差驱动优化。

Intel在核显上经验丰富,但都在独立显卡上,驱动还是成了头号拦路虎,移动版发布都一个多月了,驱动也仍未更新,之前承诺的4月底升级成为泡影。

Intel Arc桌面显卡被曝跳票至夏末上市:驱动拖后腿


三连冠!武汉eStar Pro 4:0战胜重庆狼队 夺得2022KPL春季赛总决赛冠军  随心 20:30:45

5月8日晚,在2022KPL春季赛总决赛上,武汉eStar Pro 4:0战胜重庆狼队 夺得2022KPL春季赛总决赛冠军。

武汉eStar Pro拿下队史第六冠,也实现了自己的三连冠!

eStar Pro上单选手坦然拿下2022KPL春季赛总决赛MVP,在四场比赛中,他拿到前三场的MVP。

三连冠!武汉eStar Pro 4:0战胜重庆狼队 夺得2022KPL春季赛总决赛冠军

第一局开局,重庆狼队尝试直接入侵野区,但武汉ES成功防守。随后,武汉ES在对抗路拿下一血,反进野区,接连造成击杀,拿到前期优势。中期,武汉ES持续控制野区资源和远古生物,扩大经济差,始终占据场面优势。十分钟的节点,武汉ES拿下暗影主宰直冲高地,一波团灭直接将暗影先锋运入水晶,拿下第一局比赛胜利!

第二局前期,双方在中路爆发小型团战,尽管重庆狼队拿下一血,但武汉ES打出一换三。随后,武汉ES四人包围下路,击杀下路双人组后,再入侵野区,拿到前期优势。

中期,双方多次产生摩擦,武汉ES持续造成对方减员,逐步扩大经济优势。十分钟的节点,双方选择换龙,武汉ES果断开团,一波一换三后连推对方中路两座外塔。

十五分钟左右,武汉ES连控双龙,推掉边路高地。二十分钟,双方在野区遭遇,武汉ES逐个击破,一波零换五的完美团战后,直冲水晶,再下一城!

第三局前期,重庆狼队选择入侵野区,但武汉ES果断换蓝,顺势包夹,拿下一血!随后,武汉ES多次造成击杀,拿到前期优势。中期,武汉ES入侵野区,造成对方减员,连破中路两座外塔。九分钟,马超直切关键C位,随后武汉ES拆掉边路高地,将兵线运入水晶,率先到达赛点!

第四局中期,武汉ES再次尝试入侵野区,但狼队鲁班大师反手开团,妖刀鲁班七号持续输出,拿到三连决胜!十一分钟的节点,武汉ES控下双龙,重庆狼队尝试打开节奏,但武汉ES果断反打,一波团灭后直击水晶,拿下最终胜利!

三连冠!武汉eStar Pro 4:0战胜重庆狼队 夺得2022KPL春季赛总决赛冠军

三连冠!武汉eStar Pro 4:0战胜重庆狼队 夺得2022KPL春季赛总决赛冠军

三连冠!武汉eStar Pro 4:0战胜重庆狼队 夺得2022KPL春季赛总决赛冠军

三连冠!武汉eStar Pro 4:0战胜重庆狼队 夺得2022KPL春季赛总决赛冠军

三连冠!武汉eStar Pro 4:0战胜重庆狼队 夺得2022KPL春季赛总决赛冠军


国产手机在低迷中恢复:线下回暖、明星机型打破苹果“独大”  朝晖 20:04:34

受疫情、手机增速放缓、消费者换机周期增加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现了明显回调。

近日,IDC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一季度总体出货量约7420万台,大幅下滑,同比下降14.1%。

国产手机在低迷中恢复:线下回暖、明星机型打破苹果“独大”

报告将出货量下降原因归结为持续的疫情反弹对消费者预算的影响,以及新产品升级幅度小等因素,导致了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而更加不明朗的海外市场前景,令众多手机厂商开始采取更加稳健保守的运营策略,全年市场将迎来巨大挑战。

我们注意到,经历了一季度大盘整体下滑,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一些城市的手机线下门店正在悄然回暖。随着部分城市的补贴优惠和防疫政策的加强,低迷的手机消费市场逐渐恢复,重新迎来生机。与此同时,高端手机市场竞争格局更加明朗,苹果不再一家“独大”,一些创新力强,知名度较高的国产手机成为商家重点布局的品牌。

在低迷中恢复 区域市场手机线下门店持续回暖

在防疫情况稳定,“优惠券”发放刺激消费的深圳,手机线下门店正在持续回暖,渠道商反馈市场也较为积极。

据深圳商报报道,五一小长假期间,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成为今年“五一”消费亮点,荣耀等一批国产品牌实现同比销量大增。

根据深圳相关协会统计,4月30日-5月3日期间,深圳消费电子和家电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2%,各大零售门店总体客流同比增长41%。

数码经销商深圳市世纪华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明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在深圳60家门店整体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30%,其中国产品牌手机旺销成为“五一”消费亮点。

“一方面深圳疫情防控效果好,五一的线下零售比较火爆,另外一方面,政府发放消费补贴对线下消费刺激效果较好。” 吕明说。

他对于今年第二季度预判也持乐观态度,“二季度能追回一季度的下滑销量,并实现全面销售目标”。

国产手机在低迷中恢复:线下回暖、明星机型打破苹果“独大”

荣耀CMO姜海荣此前在微博上透露,线下市场正在持续回暖。他表示,新开业的荣耀LIFE店(深圳海岸城),销售情况远超预期,尤其是荣耀Magic V和荣耀Magic4系列旗舰机型销售占比非常高。

“从各区域反馈的数据来看,五一假期荣耀在全国市场上都有非常强劲的表现,荣耀Magic4系列、荣耀60系列、荣耀X30系列等产品都得到了消费者认可,继续在相应档位保持领先。” 姜海荣说。

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虽然大多数头部厂商在第一季度暂缓了新品发布节奏,荣耀仍在第一季度成功实现6%的环比增长。荣耀60系列和X30系列持续拓展其线下渠道,对品牌的稳健表现功不可没。

事实上,从力争线上市场到开店热,近两年头部手机厂商都在极力争夺线下市场,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而这背后,是线下市场巨大的增长空间。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国手机市场整体销量中,仅有三成由线上销售贡献,多达七成由线下零售渠道构成。部分区域线下手机市场的回暖,对于第一季度阴霾笼罩的中国手机市场来说,算是个好消息。

国产明星机型增势明显:打破苹果一家“独大”

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苹果独占中国市场23%份额,排名第一。同时苹果在全球手机市场也重返第一。。

在iPhone 13系列的推动下,苹果的销量环比增长46%,在所有主要厂商中排名最高。

谈到在中国市场的增长,Counterpoint Research调研总监塔伦·帕萨克(Tarun Pathak)表示,这主要得益于iPhone 13的推动。与此同时,凭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苹果正在从华为高端市场留下的空缺中获得最大收益。

国产手机在低迷中恢复:线下回暖、明星机型打破苹果“独大”

而如今,高端市场苹果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国产品牌高端手机旺销成为五一小长假的一个消费亮点。

虽然一季度手机市场还是苹果手机占优势,国产安卓品牌今年以来推出新品后,在高端手机市场打破了苹果“独大”的局面。

“从五一的销售情况来看,国产手机的增势明显,以荣耀手机为例,全线产品增长超300%,Magic4销量在高端机中占比高达六成。”吕明接受深圳商报采访时说。其中,荣耀Magic4、华为P50、荣耀60以及华为nova系列是五一期间最走量的机型。

吕明坦言,荣耀在高端机中占比达到了60%,这是个很少见的现象。“以前华为高峰期的时候曾出现过,但由于外部原因,现在华为的高端机型只占到30%这样的水平。”

“荣耀有点像2017年左右的华为,势头很猛,对渠道方让利也比其他品牌多,如果我们紧跟着荣耀走,就会享受到一些提升的红利。” 山东临沂运营着31家手机零售门店的孙朝政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高端成争夺主阵地:创新力、产品线全的品牌受追捧

Canalys的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7560万台,同比下滑18%,环比下滑13%。荣耀以1500万台的出货量和 205%的增长率首次登顶。

OPPO(包括 OnePlus)持续推进品牌转型,以 1390 万台的出货量保持第二。苹果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强劲表现后,保住了前三的位置。vivo 和小米跻身前五,出货量分别为 1220 万台和 1060 万台。

国产手机在低迷中恢复:线下回暖、明星机型打破苹果“独大”

Canalys 分析师Toby Zhu认为,疫情对低端智能机市场的影响尤其明显。今年国内厂商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对中高端市场加大投资,以对冲大众市场手机销量放缓的风险。

而对于经销商来说,利润更好,更愿意创新,产品线更全的品牌往往更受青睐。今年以来手机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商家普遍开始挖掘高端机的潜力。

在扬州拥51家门店的徐家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正有意让导购多推荐荣耀的新产品。从今年一季度开始,荣耀提高了给渠道商的产品毛利率,目前已经成为TOP5品牌中毛利率最高的品牌,其次是华为。在几大主流品牌中,苹果依然保持畅销,但相对国内其他品牌利润微薄。

佛山市南海区广俊电讯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志滨接受深圳商报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广东消费者对于中高端手机的需求量增大,该公司“五一”期间佛山门店手机销量在1000台左右,相比去年同期下滑30%,但荣耀手机同比增长了300%。

吕明表示,在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安卓阵营的高端手机可选择的并不多,有创新力、产品线全的品牌“更好卖”。作为数码商家,今年会围绕中高端手机销售继续提升,创新力强,知名度较的国产手机会是重点布局的品牌。

2022或成破局之年:产品吸引力、供应渠道和忠诚度成制胜关键

在疫情不确定性、产品同质化、增量变存量、配置内卷、半导体短缺、竞争白热化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今的中国手机市场似乎已经走到瓶颈期。但越是这个时候,厂商的外功、内功和修为造就的综合竞争力就愈发重要。

Canalys分析师Toby Zhu表示,手机行业当前业务不确定性和各种外界因素持续干扰下,厂商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将重心转移到提高产品吸引力、改善渠道布局和提高客户忠诚度上。

窥一斑而见全豹。以2022年第一季度同比环比增长双第一的荣耀为例,渠道、供应链、产品创力、品牌认知度等一系列综合优势,成为其大盘低迷下逆势增长的关键。

渠道上,荣耀的股东囊括了中国市场主要的电子产品经销商。这保证了荣耀的产品可以分销至线下渠道,进入中国最大的细分市场。

另外,独立后的荣耀着力解决供应链的问题。在零部件供应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供应链的能力对荣耀市场份额回升也至关重要。为了保障供应支撑全球产能,荣耀采取了自建工厂与OEM代工相结合的方式。去年9月,荣耀位于深圳坪山区的荣耀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始投入使用,这也是荣耀独立后首个自有高端智能制造中心。

产品力上,荣耀独立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中高端市场。相比于堆料的方式,荣耀更加执着于消费者的体验。在荣耀看来,把最好的SoC芯片、最强的摄像头、最漂亮的屏幕堆叠在一起的并不是做旗舰机正确的方式。

在赵明看来,真正的旗舰机一定是各种设计的平衡,从基于消费者的价值和需求的角度来出发,来进行体系和系统的设计。这方面,荣耀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在同档消费者体验价值中最有竞争力。“即使都使用行业内的SoC的解决方案,在整个芯片调教和驾驭上荣耀的Magic系列是最好。”荣耀CEO赵明曾自信表示。

国产手机在低迷中恢复:线下回暖、明星机型打破苹果“独大”

此外,荣耀目前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其此前长期积累的品牌势能和研发实力。独立之后,荣耀品牌在中国消费者中仍然受到欢迎。赵明也曾表示,荣耀拥有“最优质的资产”即研发能力。荣耀的员工中50%以上是研发人员,这些也帮助荣耀巩固了其“技术过硬”的品牌形象,吸引了此前以自研能力著称的华为忠实用户。尽管其他厂商一直在努力抢占华为“丢失”的市场份额,但仍有大批华为用户并没有转向其他厂商而选择了荣耀。

手机市场真的走入了瓶颈期吗?“全球化市场对于荣耀来讲足够大,全球有13亿智能手机,中国今年大概率不到三亿,海外市场有10个亿,所以未来五年对荣耀而言都不存在什么瓶颈期。”赵明说。

在笔者看来,2022年或将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破局之年,下半年总体竞争格局将会再次洗牌,头部品牌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高端市场的份额将更加分化。谁能最终胜出,值得进一步观察。


AMD RX 6950 XT悄然换芯Navi 21 KXTX:第一次见!  上方文Q 19:39:24

AMD即将发布升级版RX 6x50 XT系列,其中新卡皇RX 6950 XT有望掀翻RTX 3090 Ti。

根据TPU收集到的两款BIOS信息,RX 6950 XT使用的还是Navi 21核心,但不是RX 6800/6900系列使用的Navi 21 XL、XT、XTX、XTXH中的任何一个版本,而是新的Navi 21 KXTX。

这也是第一次看到AMD GPU核心编号使用“K”这样的字母序列。

目前尚不清楚Navi 21 KXTX核心有何不同,相信工艺上会更加成熟,体质也会更好,有助于实现更高的频率。

AMD RX 6950 XT悄然换芯Navi 21 KXTX:第一次见!

BIOS还显示,这两款RX 6950 XT的最高功耗限制分别为325W、332W,分别可以手动放宽20%、12%,也就是最高390W、372W。

注意,这只是GPU核心与显存的功耗之和,而整卡功耗将会轻松突破400W。当然,这笔RTX 3090 Ti 450W的起步功耗低多了。

另外,新卡显存有三星、SK海力士两种可选,频率都是18GHz。

AMD RX 6950 XT悄然换芯Navi 21 KXTX:第一次见!


560平别墅级覆盖 华硕分布式路由灵耀Pro AX11000M 6699元  随心 19:29:15

对于大户型和别墅来讲,单个路由器性能再强,往往也无法做到全覆盖,这时分布式路由器就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

日前,华硕为了满足别墅级大户型用户的全屋WiFi覆盖需求,推出了灵耀Pro三频万兆分布式路由器。单只价格3499元,双只6699元,支持24期免息。

华硕灵耀Pro AX11000M搭载了博通最新旗舰级四核64位处理器,采用16nm制程,主频为2.0GHz,支持RangeBoost+功能,WiFi信号和覆盖范围比上代提升了38%。单只路由可覆盖280平,两只可覆盖560平方米的超大面积。

配备了双2.5G接口,轻松跑满2000M光纤。灵耀ProAX11000有12条高速车道,三频无线并发速率高达11000Mbps。可以同时向大量设备发送和接收数据,告别拥堵。

这款路由器在安全方面也非常重视,内置趋势科技提供的商业级安防系统AiProtection Pro,终身免费更新数据库,配合最新的WPA 3协议,安心上网,远离木马钓鱼。

购买地址:点此

560平别墅级覆盖 华硕分布式路由灵耀Pro AX11000M 6699元

560平别墅级覆盖 华硕分布式路由灵耀Pro AX11000M 6699元


《英雄联盟》顶级设计师离职:曾创造天煞劫等多款大热皮肤  落木 19:06:28

近日,拳头高级概念设计师Simon Dubuc宣布离职,他曾设计过包括暗星尊烬、天煞劫在内的等多款《英雄联盟》热门T2等级皮肤。

《英雄联盟》顶级设计师离职:曾创造天煞劫等多款大热皮肤

根据Simon Dubuc的artstation页面信息显示,在2022年4月他就离开了拳头,前往Odyssey Interactive担任首席概念艺术家

在拳头游戏内担任高级概念设计师期间,他曾设计和参与设计的皮肤包括但不限于:

天煞 劫

《英雄联盟》顶级设计师离职:曾创造天煞劫等多款大热皮肤

战斗学院 EZ

《英雄联盟》顶级设计师离职:曾创造天煞劫等多款大热皮肤

暗星尊(死兆星尊)烬

《英雄联盟》顶级设计师离职:曾创造天煞劫等多款大热皮肤

黎明使者 星妈

《英雄联盟》顶级设计师离职:曾创造天煞劫等多款大热皮肤

王国机神 武器

《英雄联盟》顶级设计师离职:曾创造天煞劫等多款大热皮肤

西部天使 赛娜

《英雄联盟》顶级设计师离职:曾创造天煞劫等多款大热皮肤

女帝 卡特

《英雄联盟》顶级设计师离职:曾创造天煞劫等多款大热皮肤

源计划 铁男 鳄鱼 狼人 VN

《英雄联盟》顶级设计师离职:曾创造天煞劫等多款大热皮肤

光明哨兵 男枪

《英雄联盟》顶级设计师离职:曾创造天煞劫等多款大热皮肤

魔女 莫甘娜

《英雄联盟》顶级设计师离职:曾创造天煞劫等多款大热皮肤

根据venturebeat采访显示,Odyssey Interactive是一家由前拳头员工组成的游戏公司,致力于为喜爱竞争激烈的游戏玩家制作手机游戏。


华硕官宣首款SSD:只差内存 100%全家桶!  上方文Q 18:38:39

在产品多样化方面,华硕可以说是无出其右者,除了CPU处理器没法做之外,几乎已经触达PC硬件、外设的各个角落。

现在,华硕官方宣布了旗下首款SSD产品,这样一来只差内存,华硕就要达成百分百的“全家桶”了!

华硕首款SSD隶属于高端的ROG玩家国度品牌,型号为“ROG STRIX SQ7”,M.2 2280标准形态,容量至少包含1TB,支持PCIe 4.0 x4、NVMe。

从渲染图看,这款SSD并没有自带散热片,但也不排除有两种版本。

华硕可能会在本月17日的Boundless活动上正式发布首款SSD,也有可能在台北电脑展期间推出。

接下来,华硕内存肯定不会远了,毕竟板卡三巨头中的技嘉、微星都已经有了齐全的内存、SSD。

华硕官宣首款SSD:只差内存 100%全家桶!


芯片专业火了:毕业能拿三四十万 跳槽涨薪50%  随心 17:08:40

近年来的“芯片荒”,让芯片人才需求越来越紧俏。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0-2021年版》测算:预计到2023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65万人左右,其中人才缺口将达到20万。

人才解决方案公司翰德(Hudson)今年年初发布的《2022人才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芯片行业薪水涨幅将居首位,超过了50%。

红星资本局报道,招聘人员称,“芯片人才的培养周期长,技术迭代快,造成市场人才供不应求。只要人才愿意动,每个公司都可以给出非常高的薪酬。”

一位数字IC设计的从业者透露,2021年的芯片设计就业市场“应届生普遍都是30万年薪,2年工作经验的40万起步,3年的可以到50万。

其实,国内高校的芯片专业长期以来是冷门专业,所谓高薪,仅仅是近两年的现象。

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0-2021年版)》数据,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相关毕业生规模在21万左右,其中只有13.77%的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选择进入本行业从业,八成以上都在转行。

主要原因在于,半导体行业产品周期长,从短期看回报率并不高,又因为多年来的低薪环境,导致大部分集成电路专业高校毕业生更愿意去互联网、计算机软件、IT服务和房地产等行业。

芯片专业火了:毕业能拿三四十万 跳槽涨薪50%


曝教科书级芯片公司德仪解散中国MCU研发团队:知情人回应  万南 16:31:00

昨天,一则“TI要把MCU研发团队撤出中国,远赴印度”的新闻在朋友圈刷屏了。

据微信公众号“IC男奋斗史”的博主所说,德州仪器解散了上海研发中心的MCU团队,并把原MCU产品线全部迁往印度。至于目前团队的所有成员,则被分散安排到了其他产品线。

该博主在文章中同时还指出,德州仪器给员工提供了两个选择,要么接受公司的安排,要不就主动提离职。

因为德州仪器在集成电路产业的影响力,加上原博主这样的描述和一众媒体的推波助澜。诸如“德州仪器MCU败走中国,转投印度”、“国内HR疯狂抢人”、“国产MCU厂商迎来新契机”,甚至连“海外MCU厂商未来会成为今日的TI”这种言论都有人说。

为了满足读者对这件事的好奇,笔者与行业内多个知情人士聊了一下,并做了信息交叉对比。尽量还原此次“风波”的真相以及这件事对行业的潜在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仅供参考,并不代表事实之所全部,如有异议,欢迎留言讨论。

“TI MCU败走中国”的真相

如前文所说,最初流出的消息是TI解散上海研发中心,这个说法大体上是正确的。但某知情人士告诉笔者,这次“风波”影响到的人员只有10几人,而他们现在都被并入了TI的LED团队。这也让所谓国内HR正在疯狂挖人的说法不攻自破。

MCU行业资深老兵张丰(化名)也告诉笔者,TI是MCU、CPU的老牌玩家,其最早设计的CPU能跟Intel叫板。

而在MCU界,这家模拟芯片巨头也长期居于国际前六强(瑞萨、NXP/飞思卡尔、Microchip、Infineon、ST、TI),而其代表产品则是16位低功耗MCU MSP430,以及制霸电机电源应用(如空调外挂机)的DSP C2000。

这些MCU在国内甚至还享受到了出版大量教科书的待遇。但后来在Arm MCU崛起之后,他们就战线收缩了。

至于其上海研发中心,张丰表示,TI在上海的MCU研发中心大概2011年底成立,到现在超过10年了。这个中心前期主要是针对中国的低功耗应用领域(如消防烟感、空调遥控器等)开发产品,也推出了不错的MSP430产品。但后来转向Arm内核的设计,但似乎不太成功。

张丰回忆道:“当时的TI不但历经了收购Luminary的失败尝试,自研MSP432的失败也让他们饱受挫,而自己本身在往Arm转型的时候,也没有ST、NXP、Freescale那么果断。这种种因素就导致他们在Arm MCU上面折戟。“

另一位知情人士吴靖(化名)也认可了这种说法。他表示,TI因为在MSP430上太成功了,这就影响了上海团队在Arm Cortex-M0+ MCU研发上的投入和进度。

而事实上,TI这个团队在过去两年也很不稳定,已经走了不少核心人员,而这些人员主要流向了国产模拟、MCU芯片公司。

高校教授李欣(化名)也与笔者分享了他所知道的TI Arm MCU的一些历史。他表示,当初ST转向Arm的时候,TI也看中了这个机会。

但是因为MSP 430系列实在太出色了,其功耗也比当时一众竞争对手要好,因此当时的TI管理层对于放弃自有的内核转向Arm,还是略显犹豫,这就导致在研发投入上也不足,导致产品研发的滞后而错失了市场机会。

“我们当时接触了TI第一批基于Cortex M核心的MCU打造的开发板,在部分型号上面竟然发现了严重的bug,如果不是用在开发板而是工程产品上可以称得上是灾难性的”,李欣告诉记者,“但后续版本的芯片他们可能修复了bug,但即便这样让有bug的芯片以开发板的形式流出来也还是说明了这个项目肯定存在很多问题,最起码也是投入的人力严重不足吧”。

而在张丰看来,TI中国MCU团队的现状,其实是TI MCU大势的一个缩影(再次强调一下,如前文所说,TI在MCU的市场很有不小的影响力)。

按他所说,TI近十年来在嵌入式芯片方面的投资也的确正在逐步减少。

“首先,因为多种原因错过智能手机机遇,TI退出了微处理器市场(放弃OMAP处理器);来到MCU方面,如上文所说,因为一直无法转型Arm内核MCU,TI在MCU领域的份额其实不断在缩小。再叠加公司大方向上对MCU的投入在减少、国内研发中心无法再进一步的影响,TI选择改变可能也是迟早的事情。”张丰接着说。

MCU外商国内研发何去何从

在聊完了TI的“败走”真相后,笔者又向张丰请教,与他就大家比较关注的外商MCU厂商在国内未来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按照张丰所说,上述六大MCU厂商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影响力。例如瑞萨的产品在家电、汽车和高性能工业控制很被认可;NXP/飞思卡尔在中国的Arm MCU位列第二,其覆盖16MHz M0到1GHz M7的跨界处理器,让他们有实力通杀消费、工业、汽车市场;至于中国Arm MCU市场占比第一的ST,凭借其STM32系列的良好生态,在很多市场都有建树,销量也高。

但正因为如此,国内的“学生”很容易向其学习,因此模仿者也很多;Microchip则主要以8/16位MCU为主,在收购Atmel以后,又拥有了独霸8位市场的PIC/AVR,但他们在32位上却稍显落后,技术也不够先进;Infineon的MCU则以工控和汽车市场为主,其收购的Cypress所拥有的的 Arm线PSOC也很有特点,让他们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除了上述厂商以外,中国台湾的新唐、美商Silicon Labs等企业在国内MCU应用市场的不同细分领域也各具特色”,张丰补充说。他同时谈到,在不少高端应用,即使国内目前拥有上百家的MCU厂商虎视眈眈,但这些外商目前的位置依然没有被撼动。

正因为这些厂商在国内的号召力,加上国内这个市场比较大,于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在国内设置了研发中心,针对性地开发产品。

其中瑞萨的研发主要据点在北京和苏州;NXP/飞思卡尔的相关部门则坐落在上海、苏州、天津;Infineon则主要在西安;TI主要在上海;Microchip在收购了SST、Atmel和Fujitsu MCU之后,也在上海和成都设立了研发中;但比较奇怪的是,拥有在中国销售非常火爆的STM32产品的ST,在中国却没有MCU研发团队。

“在这些团队中,瑞萨(包括收购的NEC)、NXP(包括收购的飞思卡尔)、Infineon(包括收购的Cypress)在国内的研发投资力度较大。”张丰补充说。凭借这些投入,他们也能在国内的高端MCU应用市场,持续站稳。

不过,张丰也表示,自从2018年以来,这些外商在国内的研发其实是有所收缩的,特别是美资企业。在他看来,这主要还是由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以及对华为的制裁所引起的。

按照张丰的说法,这些厂商他们的担心主要有几点:

1、美国的技术不能拿到中国来(担心美方的制裁),那就限制了国内的研发中心不能参与技术比较先进的项目。

2、外商投资中国研发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胜在中国团队的执行力,没有好的项目势必导致团队的流失;3、担心核心技术的流失,只能拿回美国做,那就不需要保留较强的国内团队了。

“至于最近国内一直在讨论的薪资上涨等因素,则影响其实没有想象中大。”张丰表示。

国内应如何看待这种趋势

在张丰看来,TI这次撤掉国内研发这个事情,会对国内MCU产业产生两个影响:

一方面,国际大厂的部分人才回流到国内MCU企业,能够提高国内企业的整体水平,这对国内企业加速追赶、国产替代都是好事情;另一方面,国内MCU企业核心团队很多都来自外商在国内的研发中心,都是他们学生,外商研发中心对国内MCU人才的培养的贡献还是有目共睹的。现在老师撤走了,以后学生就缺少了直接学习的机会。

“尤其是后者,更值得国内MCU从业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张丰说。但他也表示,我们也不应该对这过分担忧。他指出,三星之前在国内也有过MCU团队,但是由于三星基本上退出MCU业务,所以他们很早就把这个团队解散了。

而TI并非退出MCU业务,而是基于自身战略考虑做的一个商业决定,这对于核心研发位于美国的美国巨头来说,影响是非常可控的,所以我们也不应该过度解读。

张丰进一步强调,当前的环境虽然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包括本土MCU在内的国内半导体还是要保持开放。具体而言就是既要强调自主,又要接受开放。因为关起门来闭门造车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肯定会落后的。

他同时谈到,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制裁对中、美双方的半导体产业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美国的半导体能力还是很强,前20强还是占半壁江山。

但即使是这样,一些海外的半导体公司还是保持了在中国的研发投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中国团队的优势和重要性。

对于当前形势下的国产MCU的未来发展,张丰语重心长地说道:“国产MCU要快速完成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发展的过程,要从国产替代发展到与国际品牌正面竞争,千万不能满足于‘国产替代国产’的低水平竞争,抓住发展机遇,狠抓产品规划和质量,完成技术和市场积累,向高性能工业、汽车市场迈进”。

李欣也从一个高校教授、产业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角度分享了他针对上述事件总结出来的一些观点:

“TI在Arm MCU上面的挫折告诉我们,我们不要盲目迷信外国厂商,因为他们也会在部分芯片上犯一些我们认为他们绝对不会犯的错误。当然,我们也要避免盲目自信,因为一些号称能做国产替代的芯片,也许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强”。

“在我们某个项目中,我们设计方案中的某一个外国芯片替换成国产芯片,系统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把所有芯片都换成国产芯片以后,板子就开始出现问题。”

李欣举例说,“很多问题都不是单一芯片造成的,很多时候是我们这些国产替代芯片的冗余度、鲁棒性不够,也有的是对别人芯片功能做了自以为是的改动或者说‘阉割’,其实并没有吃透别人真正的设计意图就进行了盲目的‘创新’”。

在李欣看来,不少人意识中的“MCU是很简单的芯片”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要做好这个系统,其实并不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一个MCU中其实包含了模拟电路、混合信号电路、存储器等各种类型的集成电路,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尤其是现在,类似无线MCU这样的产品出现,还要求把射频电路也都集成到MCU上。可以说一个好的MCU研发团队要聚集各类集成电路的设计人才,还要有硬件设计、软件开发人才的配合,绝对是一种综合能力很强的队伍。

这也是他认为能在激烈的MCU竞争中跑出来的国产芯片厂商有望在未来会成为国产芯片重要参与者的原因。

“希望包括MCU在内的国产芯片,能跳出现有的低水平重复内卷自杀式竞争,抓住目前由于内外部环节形成的机遇,在服务本土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实力的提升走出一条堂堂正正的康庄大道”李欣最后寄语。

曝教科书级芯片公司德仪解散中国MCU研发团队:知情人回应


联想小新Air 14/15官宣:12核性能大提升 双全功能USB-C  随心 16:22:35

5月8日,今天联想预热了小新Air 14酷睿版、小新Air 15酷睿版两款笔记本,一起来了解下。

这两款笔记本配备的都是Intel 12代酷睿i5-1240P,12核心(4大8小)16线程,集成80单元的Iris Xe核芯显卡。性能相较上一代的i5-1155G7处理器提升明显。

与此同时,小新Air 14/15配备双全功能USB-C,不必再担心充电占用C口。Air 14电池56.5Wh,Air 15电池电池容提升至76Wh,续航进一步提升。

屏幕方面,小新Air 14/15均采用1920x1080分辨率IPS屏幕,低蓝光雾面,最高300nit亮度,支持100%sRGB色域,刷新率60Hz。

新品还支持电源键指纹识别、三挡背光,厚度仅16.9mm,Air 14轻至1.39kg,Air 15轻至1.75kg。

联想小新Air 14/15官宣:12核性能大提升 双全功能USB-C

上个月,联想一口气推出了7款小新笔记本新品,包括4款小新Air系列、3款小新Pro系列,具体上市日期和价格尚未公布。

Air系列包括:小新Air 14酷睿版、小新Air 15酷睿版、小新Air 14 Plus酷睿版、小新Air 14 Plus锐龙版

Pro系列包括:小新Pro 14酷睿版、小新Pro 16酷睿版、小新Pro 16锐龙版


小米有品又一爆品:真皮智能电动床众筹破百万:60度+40度双升降  随心 16:06:13

5月7日,小米有品正式众筹了一款8H Feel真皮智能电动床X Pro,原价7399元起,众筹价6399元起,号称仅1/3同类产品价格。

仅仅用时一天,这款电动车众筹金额已经突破100万元,达成了众筹目标,其将于5月20日截止众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继续关注。

8H Feel真皮智能电动床X Pro在背部、腿部各搭载双电机(高配四电机),单推力达600kg,平稳升降。≤45dB静音运行,安静升降,安心睡眠。

小米有品又一爆品:真皮智能电动床众筹破百万:60度+40度双升降

它支持背部60°腿部40°单独调节,精细到1°调节,并针对不同人群对床角度的需求不同,提供两个记忆位设置,保存你的DIY预设,无需长时间反复调节键到位。

监测到打鼾时,Feel X自动将床背抬起15°缓缓调整头部到侧睡状态,打开呼吸道,使脑部充分供氧。鼾声停止,自动恢复平躺状态,轻缓不惊扰。

小米有品又一爆品:真皮智能电动床众筹破百万:60度+40度双升降

8H Feel真皮智能电动床X Pro的床板背面安装有智能检测核芯,无需穿戴设备,轻松穿透25cm厚度床垫,灵敏检测睡眠体动。

而且是左右双监测核芯,自己独享,左右翻滚监测都精确到位;与人共眠,分开监测,睡眠数据独立更清晰。检测数据包括整晚监测睡眠心率、呼吸频率、打鼾和体动等等,还能为睡眠质量打分。

Feel X Pro已加入米家loT,通过米家APP,联动其它智能产品交互,比如入睡灯光自动关闭,一觉醒来窗帘自动打开。

小米有品又一爆品:真皮智能电动床众筹破百万:60度+40度双升降

小米有品又一爆品:真皮智能电动床众筹破百万:60度+40度双升降

小米有品又一爆品:真皮智能电动床众筹破百万:60度+40度双升降


取代x86/ARM!第三大CPU架构RISC-V有了小目标:要统治世界  万南 15:55:24

随着MIPS的倒下,RISC-V已悄然成为世界第三大处理器架构,并对x86和ARM虎视眈眈。

日前与TheReg交流时,RISC-V管理组织CEO Calista Redmond女士并没有掩盖自己的雄心,她表示希望这个新兴的开源架构技术能统治世界。

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Redmond提出要争取到协会付费成员的支持,从而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一免费、开源架构的持续演进,从而和ARM、x86更好的竞争。

RISC-V International已经有20多名高级会员,会费是25万美元。这其中有个有趣的名字那就是Intel,现今的x86处理器之王。此外,还有阿里云、谷歌、华为、紫光展锐、中兴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不过,参会并不意味着Intel也有想法以RISC-V来端掉自己的x86“饭碗”,Redmond的看法是,Intel正在大力发展自己的晶圆业务,明确表态可以为其它公司代工x86、ARM、RISC-V等芯片。显然,从这个角度出发,Intel多一些对RISC-V的渗透,一点坏处都没有。

按照Redmond的预期,她认为RISC-V可以在未来五年内达到ARM 20年的成就。虽然看起来是一番要取代竞品的口吻,可Redmond女士强调,x86/ARM不会过时,未来的IT从业者们会综合使用三套架构,让它们在不同场景中找到最佳位置。

另外,Redmond女士还透露,年底前会有基于RISC-V的服务器和PC产品公布。

取代x86/ARM!第三大CPU架构RISC-V有了小目标:要统治世界


华硕ROG幻16翻转版官宣:512分区Mini-LED背光 支持HDR 1000  随心 15:50:35

5月17日,华硕将举办ROG夏季新品发布会,届时将发布ROG幻16翻转版。

今天官方放出最新预热海报显示,新品笔记本将具备512分区Mini-LED背光,并且支持Display HDR 1000。

Mini LED 笔电面板在2020年首次量产,屏幕素质更好,而且支持高动态范围显示。2021年,mini LED笔电渗透率激增至1.6%,市场份额首次超过1%。

华硕ROG幻16翻转版官宣:512分区Mini-LED背光 支持HDR 1000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ROG首款采用三风扇设计的笔记本,幻16翻转版的散热效能令人期待。

根据此前爆料,幻16翻转版将采用全新冰川散热架构3.0,采用三风扇五热管加全新风刃版冰翼鳍片设计,转轴处首次采用联排出风口,整机共计搭载330片薄至0.1mm的冰翼鳍片。

2022款幻16最高可搭载Intel i9-12900H处理器,以及NVIDIA RTX 3080Ti显卡,此次推出的幻16翻转版,应该会在继承这套配置,并加入与“翻转版”对应的屏幕大角度翻转功能。

华硕ROG幻16翻转版官宣:512分区Mini-LED背光 支持HDR 1000


RTX 30全系突遭破解 显卡价格要重新涨回去了?  万南 15:20:30

本周,NiceHash宣布,RTX 30全系LHR显卡(RTX 3050/3080 12G除外)实现破解,可以100%恢复原始算力了。

担心别是病毒圈套,TMHW等媒体下载这款专用软件QuickMiner后测试发现,所言非虚。

以RTX 3080 Ti为例(市面全是LHR),此前最高破解到原始算力70%,也就是85MH/s,现在终于能恢复到110MH/s左右了。尽管NiceHash称RTX 3080 Ti实际最高能到120MH/s,但前提就是提高“锻炼”强度,将显存暴力超频后才行(110度高温打不住)。

事件一出,有用户开始担心起囤卡挖矿这件事会否卷土重来,也就是告别显卡降价的好日子,行情重新反弹?

对此,TMHW认为不太可能。

首先,即便是RTX 3080 Ti,现今跑满一天的收益不过3.5美元,也就是1年才能回本。

其次,以太坊预计6月份开始从PoW切换到PoS,届时算力不再与收益绑定。

再次,NVIDIA很可能会更新第三版LHR显卡,再度激活这场破解与反破解的猫鼠游戏。

RTX 30全系突遭破解 显卡价格要重新涨回去了?


专家打造FPS自瞄物理外挂 还不会被检测封号  拾柒 14:29:03

近日,机器人专家 Kamal Carter打造了一款转为FPS游戏设计的物理外挂,可以扫描显示器,通过机器人物理移动鼠标来自瞄,而且不会被检测到作弊。

专家打造FPS自瞄物理外挂 还不会被检测封号

演示视频:点此观看

这款机器人带有4个万向轮子,作者在《Aim Lab》中测试了该设备,经测试发现,得分远高于一般的FPS职业玩家。

视频画面:

专家打造FPS自瞄物理外挂 还不会被检测封号


挖孔拜拜!官方自曝中兴Axon 40 Ultra真机图:手机颜值天花板  拾柒 11:21:56

5月9日,也就是明天,预热多日的中兴Axon 40系列将正式发布,本次发布会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全新屏下机皇中兴Axon 40 Ultra。

发布会前夕,中兴通讯终端事业部总裁 倪飞今日发文称,“看到有好多粉丝要求看真机照,甚至还有个别粉丝表示不相信中兴Axon 40 Ultra的颜值可以这么高,那就提前给大家展示下吧。”

挖孔拜拜!官方自曝中兴Axon 40 Ultra真机图:手机颜值天花板

倪飞表示,中兴Axon 40 Ultra不仅又一次首发了新一代的屏下摄像技术,还拥有超窄的上下边框,和极致的视觉无边框体验,可谓是手机颜值天花板。

挖孔拜拜!官方自曝中兴Axon 40 Ultra真机图:手机颜值天花板

从公布的真机图来看,中兴Axon 40 Ultra边框控制的十分出色,屏占比极高,加上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加持,提前锁定2022年旗舰颜值天花板。

中兴Axon 40 Ultra将采用独立像素驱动方案,通过独立像素驱动,有效提升屏幕透光率,从而实现400PPI的超细腻显示效果,同时保证小于2%的全屏亮度差。

核心配置上,新机将搭载高通骁龙8处理器,配备6400万像素定制广角主摄+6400万像素定制人文主摄+64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主摄。

挖孔拜拜!官方自曝中兴Axon 40 Ultra真机图:手机颜值天花板


今天母亲节!Redmi Note 10/11系列官宣降价:1199元起  拾柒 10:46:31

5月8日消息,今天迎来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你为自己的母亲送上祝福了吗?

今日上午,@Redmi红米手机 官微表示,“小红带来母亲节礼物:Note系列最高特惠300元”。根据官方海报显示,参与机型包括Redmi Note 10 Pro、Redmi Note 11、Redmi Note 11 Pro系列四款机型,起售价1199元。

需要提醒的是,限时特惠时间为2022年5月8日,具体优惠政策以各渠道为准,想要为母亲换新机的同学注意下时间。

今天母亲节!Redmi Note 10/11系列官宣降价:1199元起

核心配置上,Note 10 Pro搭载天玑1100处理器,拥有双通道UFS 3.1闪存,配备一块6.6英寸120Hz LCD屏,采用康宁大猩猩Victus玻璃。

作为该机一大亮点,Redmi Note 10 Pro配备了以往只有3000元档以上的旗舰机才有的67W旗舰闪充,42分钟即可将5000mAh电池充满。

至于Redmi Note 11系列,标准版搭载天玑810处理器,而Note 11 Pro/Pro+则首发天玑920处理器。

据悉,Note 11 Pro/Pro+两款机型最大差别在于电池和快充方面,Redmi Note 11 Pro内置5160mAh大电池,拥有67W极速闪充,Pro+则配备了4500mAh电池,快充升级至120W。

其他方面,两款机型几乎一致,包括120Hz AMOLED屏幕、X轴线性马达、108MP三摄、JBL对称式立体声双扬声器等。

今天母亲节!Redmi Note 10/11系列官宣降价:1199元起


小米12S Pro曝光:处理器大换血!天玑9000上位  万南 08:55:45

尽管上半年各大厂商推出了不少手机,其中不乏大量旗舰产品,可从三方机构给出的出货/销量统计来看,似乎表现都不是很理想。

这应该意味着,下半年还会有迭代机型接棒,通过改进外形、配置、拍照、特色功能、软件等刺激消费者选购。何况,对于安卓阵营来说,还有升级变化幅度不小的iPhone 14系列要在秋季凶猛杀来。

日前,xiaomiui挖掘后惊讶发现,型号2207122MC(L2M),疑似对应小米12S Pro的新机,居然搭载的是联发科天玑9000处理器。

甚至,报道还趣味解释,小米12S是L2,“L2M”后的M难道就是MediaTek(联发科)缩写?

小米12S Pro曝光:处理器大换血!天玑9000上位

代码库显示,L2M存在“damuier”开发代号,对应处理器平台为天玑9000。此前就有爆料称,天玑9000也在开发更高频率的性能版本(天玑9000 MAX?),或许这赢得了小米的青睐。

当然,此前曝光的2206123SC (L3S)版小米12S(代号“谛听”)和2206122SC (L2S)版小米12S Pro(代号“独角兽”),后面的“S”或许就是Snapdragon(骁龙)的代指,也就是台积电4nm版骁龙8 Gen1 Plus。

这样看来,至少小米12S Pro规划了双处理器版本,到底会否同步上市(预计8月中下旬)便于消费者自行选择,我们拭目以待。

小米12S Pro曝光:处理器大换血!天玑9000上位


为啥安卓旗舰标配的2K屏幕 苹果愣是不愿意做?  若风 08:47:09

前几天托尼在办公室和同事们聊天,谈到了如今手机的发展。

然后就发现了一个问题,目前国产手机的旗舰机型,基本都习惯宣称他们是 2K 屏幕(3216x1440)。

像 realme GT2 Pro、小米 12 Pro、一加 10 Pro 还有 OPPO Find X5 Pro 等等都这样。

我顺手看了眼苹果,如果按照这些国内厂商们的说法,iPhone 13 Pro Max 的屏幕分辨率也不过 2778x1284,还没达到他们眼中 2K 的范畴。

为啥安卓旗舰标配的2K屏幕 苹果愣是不愿意做?

怎么说?友商们卷到飞起,你连“2K”屏都没有也配叫高端?

只是用户们这些年看上去越来越挑剔,但也没太多人诟病 iPhone 的屏幕配置,所以 iPhone 这些年,是真的开始慢慢摆烂了吗?

为啥安卓旗舰标配的2K屏幕 苹果愣是不愿意做?

在托尼看来,苹果压根没想和Android厂商们一起玩概念。

其中主要有三个原因,咱们先说第一个。

首先在屏幕参数标准上,两大阵营看重的方向本来就不一样。

我之前说过,屏幕够不够细腻根本不是分辨率这一项因素就能决定的。就同样的分辨率下,不同的尺寸和像素密度最终呈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或许有些差友注意过,部分手机的屏幕参数表中会写着“xxx PPI”,一般和分辨率一起出现。

为啥安卓旗舰标配的2K屏幕 苹果愣是不愿意做?

PPI 这东西就是像素密度,代表屏幕的每英寸中有多少像素数量。数值越高,画面越细腻。

大致有个简单计算公式,举个例子:

一块 6.67 英寸的 1920x1080 屏幕,它的 PPI 大约是 330;如果换成同尺寸国产厂商们的 2K 级屏幕(3216x1440),那么 PPI 就应该是 528 左右。

为啥安卓旗舰标配的2K屏幕 苹果愣是不愿意做?

这也是常规认知中,分辨率越高画质越好的原因之一。

但 iPhone 不一样,他们习惯了用像素密度做标准制定屏幕,而不是和分辨率相关的整体像素数量。

当年乔布斯发布 iPhone 4 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概念:

他们把 960x640 的像素放在了一块 3.5 英寸的屏幕内,使得这块屏幕的像素密度达到了 330 PPI。

为啥安卓旗舰标配的2K屏幕 苹果愣是不愿意做?

iPhone 4发布会

然后说对于手机而言,在正常的观看距离内,屏幕像素密度能达到 300 PPI  以上,人的视网膜就无法分辨出像素点了。

这种超过人眼识别极限的高分辨率屏幕,就是大家俗称的“视网膜屏幕”的开端。

自此之后,苹果的历代产品屏幕都保持在 326 PPI  以上,并形成了一项自家的产品标准。

为啥安卓旗舰标配的2K屏幕 苹果愣是不愿意做?

这就苦了当时的Android阵营,只能硬着头皮将不符合视网膜屏幕标准的产品迭代到 1080P,才稳住了局势。

后来手机屏幕从 LCD 发展到 OLED,苹果又设定了符合 OLED 屏幕的像素密度标准 (458 PPI),并且一直坚持至今。

为啥安卓旗舰标配的2K屏幕 苹果愣是不愿意做?

LCD像素排列和OLED像素排列 

可问题来了,众所周知同级别安卓手机的尺寸大多时候都比苹果宽大。所以在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Android的像素密度必然不如小尺寸的 iPhone。

就像两边都有 50 个孩子,一方(Android)在100平米的教室里上课,另一方(苹果)在50平米的教室上课,哪边学生密度更大显而易见。

这种情况下,Android想让 PPI 这部分参数不比苹果差,尺寸又不能缩小,就只能提高分辨率了。

加,都可以加。

厂商们大手一挥,Android旗舰手机的 2K 之路就开始了。甚至早几年间,连有些主打性价比卖不到 2000 块的手机品牌都想着凑个热闹。

只是要托尼说啊,这波差不多属于自讨苦吃。其实Android大可以自己玩自己的,偏偏赶着去上乔布斯的“贼船”。

非要和苹果比较的话,你们不上 2K 屏那是因为真不够用。

不过随后几年里,Android阵营的手机们昂首向前,形势悄然间已经逆转。从像素密度这部分看,绝大多数厂商已经追上甚至超过了苹果。比如小米 12 Pro(522 PPI)、一加 10 Pro(525PPI)等等。

可 iPhone 13 Pro Max 还坚持着 458 PPI 的标准,甚至还不如自家的小弟。

明明苹果先提出了像素密度的标准概念,为什么这些年不求上进,反而被安卓反超了?

这就是托尼想说的第二个原因:这东西它没那么必要。

因为 PPI 和显示效果之间并不完全成直线性的正比关系。比如从 200 PPI 提升到 326 PPI,这个反映到视觉体验上的变化非常明显。

就像 720P 视频突然换到 1080P 都像打开了新世界一样。

为啥安卓旗舰标配的2K屏幕 苹果愣是不愿意做?

但这项参数越往上走,直接带来的感知体验变化幅度就会逐步下降。

像 OPPO Find X5 Pro 和 iPhone 13 Pro Max 两款机型,前者 525PPI 比后者 458PPI 要高出不少,但我们用眼睛在正常的距离看,并不能感受到非常明显的提升。

为啥安卓旗舰标配的2K屏幕 苹果愣是不愿意做?

虽然我知道论画面的精细程度,OPPO 可能效果更好。但对于托尼来说,只要没有明显的颗粒感,日常使用也不觉得有多大影响。

除非你把屏幕怼到眼前,一点点细细观察,或者把屏幕放大十几倍自然也能看出区别。但凡是个正常人,没人会这么用手机。

而且无谓增加屏幕像素点数量,也会增加手机的功耗。苹果手机的续航本来也不属于优势科目,干嘛还上赶着找不自在。

另外,第三个托尼觉得很关键的原因是:苹果过于独树一帜了。

就现在的高端旗舰手机阵营,iPhone 仍然是独一档的地位。性能上又打不过,其他厂商们想叫板 iPhone 只能走其它路子。

为啥安卓旗舰标配的2K屏幕 苹果愣是不愿意做?

什么拍照、快充、电池容量、屏幕素质都成了“弯道超车”的赛道,所以这些年还没来得及把苹果拉下马,自己已经被卷的精疲力尽。

Android:友商们都有的配置,我也不能不做,否则卖不出货就是死路一条。

苹果就没有这方面的负担。

对于苹果而言,他们根本不愿意为了一个“还够用、不影响销量”的东西付出更多成本。

这个抠抠索索的劲儿,我甚至感觉很可能就是消费者惯出来的。哪怕除了芯片之外有些配置如今稍显不足,但仍然有人愿意买账。

在 Android 都换 OLED 屏幕的时候,iPhone 还在坚持 LCD 屏幕。定制屏幕不要钱吗?重新做系统适配不要钱吗?

人家连充电器的成本都能省出来,何况还是手机屏幕这种大头支出?

可 Android 不一样,他们已经习惯了变着法子提升竞争力。

当然了,和大家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在讨论。托尼想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个所谓的 2K 手机屏幕概念,根本就是 Android 厂商们设计出的阳谋?

比如说:“到底什么是 2K?”

如果按照电影电视的行业标准,2048x1080 在全画幅下就属于 2K。

从这个标准看,苹果手机早就用上了 2K 屏幕才对。

为啥安卓旗舰标配的2K屏幕 苹果愣是不愿意做?

甚至我们只需要把华为的 1920x1080 屏幕再拉长一点,他们也是完完全全的 2K 屏幕。

但这好像真的不符合人们的常规认知?问题就在于,连厂商们自己对分辨率标准都没有形成统一。

举个例子吧,索尼 Xperia 1 III 的分辨率(3840x1644),他们认为是 4K,可不管是水平像素还是垂直像素,都没有达到 4000 像素的标准。

咱们不妨再简单粗暴一点,大家常规认知中 1440P (2560x1440)属于 2K。

粗略计算一下,它的像素数量是 3686400,iPhone 13 Pro Max 的像素数量是 3566952。

动辄几百上千万的数字里,区区 10万+ 的变化,托尼很难相信有多么巨大的影响,也很难硬着头皮说它达不到 2K 水准。

这么看来,国产厂商们反复宣传的 2K、2.5K 屏幕,更像是偏向打造出的有利于自身的营销概念。

托尼觉得,相较分辨率这种标准复杂,还涉及到不同屏幕比例、像素排列方式等因素的定义,选择用 PPI 作为自家产品屏幕的标准,反而成了一个最保险也最不容易有争议的做法。

毕竟尺寸相同的时候,PPI 数字本身就是越大越好。玩概念?其实苹果才是真的行家。


RTX 30全系显卡沦陷:LHR锁算力已被100%破解  万南 08:24:27

去年,为了遏制游戏显卡被用于挖矿,NVIDIA限制了新上市RTX 30系列显卡(除了RTX 3090/3090 Ti)的算力水平,这批显卡普遍带有LHR(Lite Hash Rate)标识。

不过,在大神出没的DIY领域本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何况是挖矿这样对部分人有利可图的事情。

日前,NiceHash开发者宣布,继成功解锁LHR显卡70%的原始算力(去年8月实现)后,经过9个月的努力,几乎RTX 30全系LHR显卡已经被100%破解。这里说几乎是因为有两个例外,分别是RTX 3050和RTX 3080 12GB,黑客透露这哥俩需要的新算法还没完工。

RTX 30全系显卡沦陷:LHR锁算力已被100%破解

三方团队Benchmark.pl随后证实NiceHash所言非虚,RTX 3080 Ti解锁前的算力是85~88MH/s,现在能摸到117MH/s了。

据悉,该破解可用于NiceHash出品的QuickMiner软件,且只可用于适配以太坊的DaggerHashimoto (Etash) 算法。

对于国内用户来说,建议不要铤而走险从事虚拟货币相关活动。

RTX 30全系显卡沦陷:LHR锁算力已被100%破解


发售两个月后 《巴比伦陨落》只有一个人在玩了  拾柒 07:41:57

据Steam Charts数据显示,白金工作室所开发的《巴比伦陨落》在5月4日午夜,Steam端同时在线玩家只剩下了一个。

发售两个月后 《巴比伦陨落》只有一个人在玩了
Steam Charts数据

发售两个月后 《巴比伦陨落》只有一个人在玩了
Steam DB数据

难以相信这会是一款发售仅仅两个月的游戏的成绩,我们不知道该游戏的PS5还剩下多少玩家,PC端是唯一可以跟踪可靠数据的平台。

在过去30天内,《巴比伦陨落》平均有64名玩家同时在线,相比之下,被SE称为失败作的《漫威:复仇者联盟》都有276的平均同时在线人数。

发售两个月后 《巴比伦陨落》只有一个人在玩了


SE社3A大作发售2月剩1名PC玩家:PS5口碑崩成史上最烂  万南 07:19:55

史克威尔负责发行,由白金工作室开发的《巴比伦的陨落》PC版同时在线玩家数量在本周已降至1人。

该数据来自于Steam Charts,在5月4日(周三)午夜时分,这款游戏PC版只剩下一名玩家在游戏。

这一惊人的数据是在SE发行的这款游戏推出两个月后出现的,之前的数周该游戏PC版上的玩家数量已经少得离谱(在上个月15日曾报道在线人数为8人),而且PC是唯一可以可靠追踪玩家在线数据的发行平台(这款游戏也登陆PlayStation)。

从Steam Charts可以看出,这款游戏在本周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也只有77人。在过去的30天里,这款游戏的平均在线人数为64人。

相比之下,被SE视为失败之作《复仇者联盟》——平均人数都有276人。SE的另一款在线游戏《Ouriders》在过去30天平均在线人数为862人。

《巴比伦陷落》在今年3月发行时即受到了评论家的广泛批评。根据评论聚合网站Metacritic的数据,这款游戏是PS5迄今为止评价最差的游戏,也是今年最差的游戏。

尽管这款游戏一开始的表现很差,但SE和白金工作室都表示《巴比伦的陨落》的开发并没有陷入危机。

这款游戏不受欢迎的发行情况似乎鼓励了这对合作伙伴,他们在游戏发行后不久就在推特上分享一张图片,题为“这款游戏的后续服务是否存在危机?”,公司坚称《巴比伦的陨落》“没有缩减开发规模的计划”,并声称游戏第二季之前的内容“几乎已经完成”,而第三季的工作已经开始。

这款游戏在VGC等媒体眼里已经成为“持续服务型游戏”的反面典型代表:

“《巴比伦的陨落》不仅在最基本的元素上出了岔子,比如视觉风格,非常缺乏吸引力、另外任务结构是极其短暂和乏味,而游戏还有琳良满目的微交易内容,仿佛时刻提醒玩家别忘了这是一款持续服务型游戏,但要知道玩家购买游戏本体已经花了60美元。”

SE社3A大作发售2月剩1名PC玩家:PS5口碑崩成史上最烂


演员片酬不得使用现金方式支付上热搜:网友支持 希望圈子明白干净  雪花 00:30:14

人民日报报道称,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已经明确,演员片酬不得使用现金方式支付。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演员聘用合同示范文本(试行)》。使用说明中提到,演员片酬等劳务收入,不得使用现金方式支付,不得以股权、房产、珠宝、字画、收藏品等变相支付报酬形式隐匿收入,严格区分个人收入和工作室经营所得、公司收入。

演员聘用合同书应列明演员经纪公司/演员工作室与演员本人之间的酬金分配以及对应合同义务等情况。

有网友看到后纷纷表示,看来演艺圈偷税漏税水很深,还是很支持这个规定的,希望这个圈明白干净。

演员片酬不得使用现金方式支付上热搜:网友支持 希望圈子明白干净


过去5天的新闻
2022年05月08日  星期
05月07日 | 05月06日 | 05月05日 | 05月04日 | 05月03日 | 05月0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