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及两月前折叠屏手机发布热潮,关键词包括:科幻、概念、高关注度、争议大。留意过现场的人可能还会想到另一个关键词“玻璃罩”——但凡是折叠屏手机,都被扣在罩子里,现场安保也对人“虎视眈眈”。
三星展台展示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
所以在谈及“折叠屏手机到底好不好”这个简单问题时,讨论往往被遮在“另一个雾面玻璃壳”里,大家都在进行没有细节的讨论,说起来云山雾罩。
新浪数码这篇三星Galaxy Fold评测应该算是正式把机器从“玻璃罩”里面拿出来祛魅的一个揭秘过程,也因此更多关注细节。
这次Galaxy Fold的包装相当豪华,点这里看开箱视频,从撕膜开始了解。
一、外观:加长版三星“W系列”
总有人把折叠屏手机单纯的放在数字范围讨论,比如机身折叠后17毫米厚;但真机体验其实是另外一码事,背面弧度、拇指可控制区域、机身重心位置、边框手感。况且折叠屏手机本就存在两个状态,所以在评测开头需要强调,数字并不能代表一切。
亲手打开折叠屏幕那一刻还是很激动的……
展开前三星Galaxy Fold单独拥有一块21:9比例屏幕,实际测量机身尺寸高宽分别为160毫米、63毫米,屏幕对角线4.56英寸,机身厚度17毫米,采用侧面指纹识别按键,没有面部解锁,没有屏下指纹,但侧面按键解锁很快,而且它是能按的,充当了bixby智能键。
侧面指纹解锁按键
数字上看机身虽厚,但宽度窄,做了很多弥补——翻出了压箱底的诺基亚3230,不禁感叹,很久没摸过这么窄的手机了。
外屏也是圆角的
因为窄,对比如今手机动辄75毫米以上宽度,握持Galaxy Fold时拇指很容易操作正面下半个屏幕。只是无论“看起来”还是“拿起来”,都会觉得略有些怪:机身这么长——我怕不是拿了个尚方宝剑吧……
但同时你得承认,这种修长的造型让它显得挺精美。
机身修长得让人想起韩剧里那些长腿欧巴
具体点说,虽然背面与侧面Galaxy Fold都和S系列高度一致,但折叠起来从侧面看更像是“翻盖W”系列,“正面屏占比低”的风格也都更像W。此外,机身侧面铰链整体被包裹起来,单侧看视觉有些蠢;至于尚方宝剑屏幕,还需要多说几句。
三星在手机“轴”上的造诣,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到现在W系列还在坚持
在Galaxy Fold身上,轴被放在了侧面
4.6英寸对角线的21:9屏,决定了Galaxy Fold屏幕宽度仅有46毫米;近几年与之相似规格的是iPhone SE,屏幕宽50毫米。因为21:9,视觉上这块屏幕明显比小尺寸iPhone还窄,加之这两年安卓UI逐渐针对大屏优化,导致无论是阅读、还是刷网页都不太自然;几位身边同事都认为,这块外屏仅适合看个微信这种简单操作。
外屏也能提供完整的安卓体验,但它更多时候是做信息提示用途
提及视觉还要算一下分辨率,毕竟这款手机拥有两块屏幕,并且也大异于以往。
非官方数据显示Galaxy Fold在折叠状态下横竖向屏幕分辨率分别为720P与1680P,对角线尺寸为4.6英寸。按照屏幕PPI计算公式,最终折叠时这款手机PPI为320,刚好达到此前Retina视网膜级别显示屏的标准,实际显示效果非常细腻,三星在屏幕素质方面的水准依旧在线。
所以单独说正面操作,有两个关键结论:
1、17毫米厚度因为机身变窄变得不再是问题,但手机看起来有些长;
2、4.6英寸屏21:9屏幕仅适合回信息等简单交互;比较舒适的浏览更适合在内屏完成;
注:由于不是官方数据,且测量准度不同,最终数据或有所差异。
二、屏幕外层不是玻璃到底能不能成?
“折叠”这个动作是大众觉得Galaxy Fold最玄妙的部分,也是技术最大难点。
展开之后,背面还算平整
因为折叠,所以传统的硬面玻璃注定并不适用;新的超薄弯曲玻璃能为手机提供50um的超薄可弯折效果,但却难以承受外力冲撞,容易碎裂。因此目前折叠屏手机大部分选用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 PI,后文简称PI)覆盖在显示层上。
这种材料拥有,耐高温、耐低温、高强高模、高抗蠕变、高尺寸稳定、低热膨胀系数、高电绝缘、低介电常数与低损耗、耐辐射、耐腐蚀等优点,曾被称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
注意不是“塑料屏幕”,而是super AMOLED上从盖玻璃改成了PI材料
不过既然是塑料、还是薄塑料,硬度肯定没有大猩猩玻璃强。
我们没有进行破坏性试验(还不是因为视频没拍完),实测材料调整给Galaxy Fold带来的触感变化不大,表面摸起来与玻璃感觉不出太大的差异。
至于按压强度,用拇指施加普通按压力道,这块屏幕并没有任何变化;施加较大力气(日常几乎不会出现),同样不会变形。
日常点击不会让屏幕变形的
耐久度是外界对这折叠屏的又一疑问,评测这段时间我们来回进行了几百次反复弯折。屏幕在表层盖板上能看到并且摸到一层浅浅折痕,但没有之前想的那么严重。真的介意吗?分人,如果你是那种手机贴膜划了一道子就必须换的,那就会介意。如果你手机背后磕碎都无所谓继续用,那这折痕不叫事。
拿着这道“印”给五六个人看,大部分都觉得为了这个7.3寸屏幕,有点折痕不影响。因为折痕在PI材料上,而不是AMOLED显示层上,所以折痕不会真的影响画质。
在现有技术水准下,能在两块屏幕之间变化的手机本来就不多。如果柔性玻璃材质不能普及,PI材质做屏幕外层这问题没法避免。综合弯折、按压、耐磨损这几项的评测表现,折叠屏作为“内侧显示屏”可以放心使用,支撑足够结实,机身内部结构也做了防摩擦的凸起。
屏两侧都做了凸起,防止PI层之间互相蹭
不过就算如此,仍旧有人不免担心,比如(帅气的)大龄单身男编辑就一直念叨,哎呀,这个屏幕都不太敢按,怕弄坏了——既然知道了它是PI材质,拿着这手机总会有种小心翼翼的感觉,这心态仿佛多年前手里捧着中关村唯一一台iPhone 4。
另外,因为两块屏幕是通过铰链咬合,所以折叠状态下两块屏幕会有轻微的晃动。这点不会对视觉有任何影响,只是触感上觉得有些不牢靠。
三、App需要兼顾两个屏幕了 那么它们习惯吗
“折叠屏能干什么”先放一边;把屏幕翻开以后第一件想感叹的是:舒服。虽然因为镜头原因,这块7.3英寸屏做了异形切割。但因为屏幕足够大和足够细腻(计算屏幕PPI 362),拿在手里俨然就是一个小平板。这也正是折叠手机们最想要的状态:合上手机,打开平板,一寸大一寸强。屏幕多,想象空间也就大了。
这么多努力,都是为了打开这一瞬间
在这要插入个大前提,安卓对平板的优化在印象里并不十分优秀,但三星在平板领域其实做过不少属于自己的优化。而后者正是Galaxy Fold要求的,它要的不只是在狭长外屏上的适配,还有切换到内屏上的第二状态。
Galaxy Fold展开后实测屏幕高宽分别为151毫米与108毫米(所以粗看以为正方形,实际是个3:2的矩形),我们尝试了一些常用App之后,大概表现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自动切换型;外屏操作中途,打开内部大屏幕,系统自带的浏览器,短信等能无缝适配切换(连拼写到一半的输入法都能切换过来),直接从一个狭窄的外屏切换到宽阔的内屏;微博客户端也是可以无缝自动切换的,在看视频的时候,你会感叹大屏幕还真好;
可以无缝从小屏切换到大屏
2)手动切换型;典型代表是携程,你在外屏找酒店,觉得这么看实在不爽,一翻开,界面居然没变,内屏仍是一个狭长展示,但右下角有个按键,提醒你,按我一下,之后App就在内屏舒展开,继续浏览;
比较复杂的页面是这样扩大的
3)无所谓型;这类软件可能还未经适配,但从窄到宽并不会影响它的UI布局,比如feed新闻类,外屏显示3条,字小数量也不多;翻开后,切换到大屏幕上,布局可能只是硬拉大了,字号比以前大了一号,屏幕面积大的更多,一下能显示5条;
新闻瀑布流可以单纯的增加显示内容
4)重启适配型;翻开前翻开后,App会提醒UI变化,软件需要重启,比如百度地图。这就等于在两个不同设备上(手机和平板)分别打开同一款App。这样的隐患在于,外屏比较要命的工作进行一半,内屏重新加载原来的进度就都丢了;
有些应用重新载入会丢失记录
5)完全不适配型;打开内屏错版,重启App也没法适配。
应该说,折叠手机是对App开发者们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前只要适配不同大小屏幕,但现在,如果要最优化显示,要做至少两套不同的UI,而且最好能像1)那样全自动适配。
另外之前我还琢磨能不能屏幕弯到90度,一半当屏幕一半当键盘,拿到机器才发觉是想多了,这轴只允许全开或全关,中间没有档位。但这么个3:2的大屏幕,分屏确实爽,我们的同事感叹这才是真分屏。
分屏操作因为屏幕大 体验好很多
外界对折叠屏手机最看好的一点其实就是功能部分:折起来是手机、展开是平板。显然是一个代表移动办公生产力的典型。但本质上,其实习惯更重要,大屏幕固然比手机回邮件写文档方便,但如果你现在就不用平板干这些事,换个折叠机也一样不会。
这个尺寸处理文档 体验也很好
6)游戏适配还在进行中;王者荣耀显示完美
游戏部分的适配还在陆续进行,这点和全面屏刚出来时一样,都需要逐个去调整。实测王者荣耀画面能完美适配内屏尺寸;但刺激战场这类吃鸡游戏在显示的时候会有部分视角丢失。另外横向的可视角度也有所减少。
对比机型屏幕比例19.5:9
四、旗舰级拍照 但和S10有区别
前前后后加一起,Galaxy Fold一共有6颗摄像头,官方称为“超视觉六摄”。主摄一组三颗镜头在手机后背,分别是:16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F/2.2光圈;1200万像素的标准广角镜头,支持全双核极速对焦及OIS光学防抖,搭配F1.5/F2.4 (智能可变光圈) ,暗光拍摄主要靠它;1200万像素的长焦摄像头,搭配F/2.4光圈,支持2倍无损光学变焦及OIS光学防抖。
另外无论折叠还是展开,这组三摄均处于主镜头位置,随时都能开启使用。而如果只看硬件,这组镜头基本与Galaxy S10+完全一致。至于成像,我们拿它与iPhone XS做简单对比。
两组日间样张并没有什么考验难度
首先是一组日间样张,二者在强光下均有稳定画面表现,其中Galaxy Fold样张明显拉伸了对比度,在样张进行300%放大后,能看到三星标志性的细节涂抹。
HDR样张对比
在HDR样张部分两者整体曝光程度类似,但Galaxy Fold依旧有些浓艳,并且色温偏暖,在最高亮的部分Galaxy Fold还有轻微过曝。但仅从社交媒体分享的角度看,则是三星略微胜出(当然苹果也可以后期调整对比度)。
室内弱光下 两组色温差异很大
弱光部分样张
在室内弱光部分,两者对于暗光噪点的控制与细节表现能力相仿;而在室外场景下,Galaxy Fold虽然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曝光策略,但并没有换来更好的效果。暗部提亮以后涂抹略严重,亮部区域的光晕控制也略差。
日间样张
色彩样张
夜间样张
依据以上几点不难得出结论,Galaxy Fold虽然有着与S10+相类似的镜头参数,但实际成像其实有着一些区别;在今年“旗舰机死磕拍照”的大背景下,Galaxy Fold仍旧能挤进第一梯队,但是掰开一算,基本是第五第六的水准。
五、另外还有些细节
这些细节对Galaxy Fold一样重要,但相对折叠屏幕,它们又不是主角。所以放在最后这里说说。
Galaxy Fold外屏那侧上下有一堆立体声扬声器,三星官方称是AKG调校的,音质确实不错;在支持杜比全景声的App配合下,加上7.3寸屏幕,带来的影音体验不弱于同尺寸平板。音频方面还有, 随机附带的耳塞不是一般的有线耳机,而是零售价格999元的Galaxy Buds,高端货确实大方……
随机附赠一个999元的无线耳机,能放在手机背部反向无线充电
Galaxy Fold支持联接显示器进行拓展,也就是从S8开始的“手机变电脑”,一根USB-C转HDMI线即可,支持21:9(UWFHD,UWQHD)、16:10(WUXGA,WQXGA)、16:9(HD+,FHD,WQHD)等多种分辨率。
扩展显示也是三星老功能了
因为是折叠设计,所以Galaxy Fold是双电池,总计容量4380mAh,但随机附带充电器最大功率只有15W(9v 1.67A),看起来相当谨慎;这手机也支持无线充电,以及无线反充。
最后,是你们关注的配置跑分环节。骁龙855+12GB RAM+512 GB基本是安卓阵营最强配置了。我们特意打开和折叠状态分别跑了两次分,都是363000分左右。
左侧是展开后跑分 右侧小屏状态跑分
BTW:截止文章发布前,三星中国区官网仅仅是开启了这款手机的预售,并没有公布最终价格。所以关于是否值得购买的话题,我们在本篇文章里不做讨论。
编辑总结:
王迪:
回想初代iPhone,续航时间一天、不能换电池、不能后台运行程序、QQ登陆到后台就收不到消息、应用商店用起来费劲。
如今解读这些,都简化成“一个时代起点的阵痛”;当我手持三星Galaxy Fold,总恍惚也有这么种错觉。
具体到产品上,折叠,以及折叠痕迹并不能带来困扰;更大的内屏在娱乐、阅读上优势都很明显,也足够打动人。过“小的外屏”、“铰链较松散”的手感可能是阻拦入手的原因:这两点并不能达到我日常使用的最低限度——单手体验不够流畅。
其余方面,这款设备足以打消人们对其“概念产品”的疑虑。作为一款划时代产品,各方面的素质其实已经相当完善。
最后的最后,折叠屏手机还有个意想不到的作用:显脸小。你想想展开屏幕打电话,一定能把脸遮住,再也不用担心手机衬托脸大的情况了——来自某位减肥中的编辑口述
郭晓光:
三星为Galaxy Fold安排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传播节奏。自去年11月出自亮相,到2月正式发布,Galaxy Fold一直让人看得见又摸不着,甚至发布会后的展示区都没有它的踪影,刻意保持神秘感。
但在4月16日,真机突然出现在评测媒体手中,仿佛从概念一下来到现实。
三星用这款产品表达自己对未来手机的观点。尽管Galaxy Fold是否能真正成为手机的未来形态还无法确定,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种区别以往的形态很吸引眼球。
手机行业被一大块触控屏的形态统治太久了,带着一点概念感的折叠手机拿在手里,很让人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