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IM领域可谓是大新闻连连,在1月16日这天,三款全新社交APP“马桶MT”、“聊天宝”、“多闪”同日登场,扬言要挑落微信。
微信称霸移动社交领域已久,定睛一看多了三个大有来头的挑战者,这是否会激起昔日不曾有过的波澜?
然而历史或许只是一段段不断重复的故事,三款全新社交APP登场不久,就不出意料地遭到了微信的严密封锁——邀请链接乃至相关网站压根没法通过微信分享出去。
而无论从产品力还是内功功力来看,这些APP或多或少都和微信存在差距,功能多为剑走偏锋。人们对这三款APP的前景并不看好,这三英战微信的结果,似乎早已注定会是曾经上演过的悲剧。
从诞生到兴盛,微信从来不缺乏挑战者;而声势浩大的“微信杀手”,也远不止今天的“三英”。那些年也曾红火一时的微信对手,你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微信曾经的竞争者们,你都用过几个?
米聊
说起对微信最痛恨的群体,死忠米粉或许排得上名号。如果你是MIUI的老用户,那么应该会记得“米聊”这个名字——微信至今仍被很多米粉认为是米聊的抄袭品。
顾名思义,米聊是小米旗下的即时通信APP,它诞生于2010年,甚至要比2011年出生的微信更加年长。
米聊的功能和后来诞生的微信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支持发送语音信息这类微信标志性的功能,米聊就比微信更早支持——直到微信2.0版本,语音信息才出现在微信当中,米聊在功能前瞻性方面对微信的领先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米聊诞生初期,也正是MIUI声名鹊起的时段。凭借着各种接地气的功能设计,以及对多种设备的适配工作,MIUI成为了国内最受欢迎的第三方安卓ROM。
而在小米推出了自家手机之后,性价比这一永恒的竞争力更是让MIUI走进了千家万户。
米聊通过MIUI这一渠道进行推广,一度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上的红人;然而在随后和微信的竞争当中,米聊却成为了微信的手下败将。
关于米聊为何和微信竞争失败,原因众说纷纭。米聊的确比微信更早做出了某些功能,但它的产品定位却比较模糊。
它虽然通过MIUI进行推广,但重要度似乎没有达到和MIUI深度集成的程度——米聊并没有集成到MIUI的系统短信当中,而是仅推出了APP,要知道在2010年短信的用户群体还是很大的。
和MIUI网络短信的分离,令米聊缺失了系统级的靠山,米聊APP一旦竞争失败,就只能兵败如山倒。
最重要的是,小米并没有腾讯那样的人脉资源积累。当微信推出了QQ好友导入微信功能之时,米聊无力招架。
加之米聊是先行者,因此不少米粉都认为微信是通过抄袭米聊后、凭借垄断进而上位发家的。
在通过人脉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后,微信一发不可收拾,推出了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乃至公众号、小程序等杀手锏,米聊已然无力招架。
时至今日,米聊这个名字已经越来越被人所淡忘,微信仍如日中天并不断在更多领域攻城略地,怎能不教米粉们感到唏嘘万分。
飞信
虽然米聊有为数不少的死忠,但要说到微信最大的竞争对手,飞信应该会获得最多的提名。
飞信是中国移动旗下的一款即时通信产品,在移动互联网的萌芽时期,它才是真正的霸主。
飞信的最大卖点,莫过就是运营商带来的相关资源。
例如,飞信打通了和短信,在飞信APP中你可以向中移动的手机号码发送短信,而这样通过飞信发送的短信是免费的。在流量费高昂的当时,短信仍是大多数人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免费短信这一卖点无疑令飞信极具竞争力。
又例如,飞信背靠着移动用户这一庞大的人脉资源。在好一段时间,不少高校会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发放中移动的手机卡,有什么通知消息都会通过短号群发,而飞信则是群发短信的御用利器。
而逢年过节时,群发祝福短信简直就是为飞信定身量造的任务。一时间飞信成为了移动用户近乎人手必备的APP,人们很难想象在数年后它竟会被微信击败,从此一蹶不振。
飞信之所以最终失败,和中移动的保守运营策略不无关系。
尽管飞信在移动用户群体中呼风唤雨,但它迟迟未进一步扩大战线,面对日益扩大的电信、联通用户群无动于衷。
特别是在3G时代,由于TD-SCDMA体验不那么令人满意,不少移动用户转用电信和联通,这缩减了飞信的基本盘。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的4G阶段,短信业务如跳水般下滑时,飞信免费短信这一卖点变得无足轻重。与之相比,微信功能更强、体验更好,在人脉积累方面有QQ作靠山,飞信一击即溃。
飞信沉寂了数年后,最近又有了新动作。中移动推出了“和飞信”,主打企业市场。
然而,企业市场也早不是一片空白,钉钉软硬件双管齐下,已经攻占了为数不少的份额。飞信能再次复兴吗?这会是一条无比艰难的道路。
新浪微博
与其说新浪微博是微信的竞争对手,将其称之为腾讯所有通讯社交业务的威胁,或许会更加精确。
新浪微博威胁的不仅仅是微信业务,对腾讯更加根基的QQ业务,以及在当时被视为蓝海的SNS社交领域,新浪微博都露出了獠牙。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腾讯曾经力推过这么一个SNS社交产品——腾讯微博。新浪率先推出微博服务后,腾讯迅速跟进,腾讯微博就是这种情形下的产物。
然而,腾讯微博始终难以撼动新浪微博的地位,在微信2.0中,腾讯上线了“微博发图助手”功能,将微信也拉入到了和新浪微博竞争的战线。然而,即使是腾讯微博+微信,当时也并没有减缓新浪微博崛起的步伐。
到了微信4.0,腾讯终于搬出了新的武器——朋友圈。微信4.0引入了朋友圈这一SNS社交机制,它和微博服务不同,更多面向的是熟人社交。
微信朋友圈的火爆超乎人们想象,之前在SNS领域和新浪厮杀得精疲力竭的腾讯,突然找到了新的落脚点。今时今日,腾讯微博已然成为行尸走肉,而微信朋友圈却仍然蒸蒸日上,和新浪微博一起占据了国人的大量碎片时间。
当然,新浪微博面对腾讯的攻势,也并不总是坐以待毙。新浪微博很早就推出了聊天服务,这让当时尚未在SNS社交领域上站稳脚跟的腾讯有了危机感。
腾讯之所以倾泄了大量资源到SNS社交上,想必也和新浪微博的IM服务有关。不过在微信朋友圈解除了新浪微博的威胁后,腾讯总算松了一口气。
新浪微博在2016年推出了进阶版的IM服务,上线了专门的IM服务页面,视觉效果看上去很像是PC版的微信。
这显然已经无法动摇腾讯的基本盘,新浪微博对QQ、微信的挑战,并没有获得最理想的效果;不过能够在SNS领域和微信瓜分市场,也不失为一个好结局吧。
易信
飞信并非是运营商唯一推出过的IM类APP,如果你这几年有关注业界新闻,那么应该也会记得“易信”这个名字。
易信是中国电信和网易合作推出的一款APP,它在飞信败退后推向市场,但很多卖点都和飞信有相似之处。然而,在和微信的竞争当中,易信也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易信和飞信类似,也支持免费发送短信,而且还多了一个免费电话的功能。免费电话是利用易信向其他手机拨打免费电话是用回拨的方式实现的,其他手机如果没有安装易信APP,回拨可以进行免费通话。
不仅如此,易信还有语音留言功能,发送语音信息到未安装易信APP的手机后,对方会接到来电,根据语音提示按下号码可以听到留言。而且无论是免费短信还是免费电话,都没有限定运营商,实用性比飞信更佳。
显然,易信的功能设计也彰显了运营商的资源优势,然而遗憾的是易信推出的节点不对,这些卖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缺乏吸引力。
在易信推出时,时间已经走到了2013年,3G时代已到尾声,4G时代即将降临。
在这个时间点,人们已经不再青睐传统的语音、短信业务,网络流量已经足够撑起人们的通讯需求。当免费短信、语音失去吸引力时,易信自然再也没有了能和微信正面竞争的实力。
易信来势汹汹,但最终却没有对微信的地位造成什么冲击。在2013年,微信已经迈入了成熟的5.0版本,公众号、服务号的加持令微信不再仅仅是一个APP,而是一个平台。
微信不仅仅是一个人在战斗,易信已然无机可乘;尽管时至今日易信仍在苦苦支撑,但显然已经不太可能成为市场主流。
来往
作为体量和腾讯难分高下的对手,阿里的业务和腾讯并不严重重叠。但看着通讯社交这块大蛋糕,阿里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胃口。
腾讯和阿里的竞争一度非常激烈,微信加入支付功能,支付宝加入聊天功能,而阿里也推出了自己即时通信APP“来往”,试图挑战微信的市场地位。
来往APP在2013年登场,推向市场时已经不占先机。为了取得竞争优势,阿里向来往倾泄了大量资源。例如,发动了淘宝卖家乃至阿里员工去向身边的人推广使用。
又例如,请了为数不少的名人大鳄如任志强、潘石屹、黄晓明、汪峰等作示范带头。不仅如此,来往还使出了免流量、免费电话短信等和运营商合作才有的招数,但尽管如此,来往依然没有战倒微信。
阿里向来往投入的精力不可谓不大,而阿里也有其特色功能例如阅后即焚、敲门等等,但核心功能依然和微信类似。
相比微信,来往的功能并没有决定性的优势,而通讯社交类服务的人脉黏性极大。作为后来者,来往自然也就一身本事无力施展了。
来往随后剑走偏锋,主打匿名社交(没错,马桶MT干的事早就有人干了),并改名为“点点虫”,但依然不温不火。
而阿里在IM开发的中心则放到了“钉钉”上。钉钉主打企业办公市场,和微信进行错位竞争,在市场站稳了脚。由此看来,和微信竞争,正面对抗的确不是什么好选择。
总结
微信的挑战者并不止上文所提到的,但正面竞争取胜的可以说是一个都没有。为何微信如此难以撼动?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微信凭靠着QQ带来的庞大人脉圈,这种资源是一般竞争对手所缺乏(米聊、来往沉默不语);
微信崛起于移动互联网萌发之际,这令运营商的传统业务优势逐渐消失殆尽(飞信、易信低头不言);
微信产品力强劲,而且已经不仅仅是IM和SNS产品,还是网罗了众多服务的平台(新浪微博功能单一)。
微信内功深厚,腾讯的资源撑得起如此巨大体量的产品,还能凭借高高在上的地位把你第一时间拉黑屏蔽(上线就崩溃、被屏蔽的马桶MT等无话可说)
要如何才能从微信手中争得一杯羹?在现在的情形下,正面竞争难度极大。即使做出了另一个微信、功能比微信更强,也希望渺茫。
只有和微信错位竞争,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大量黏性用户,才有可能削减用户在微信的活跃时长,从而取得转型竞争的机会。
击败微信的不会是另一个微信,只会是全新的、形态不同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还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迅速扩大的体量。例如近来崛起的抖音、头条等,都迫使微信作出了一些应对。
近日全新发布的马桶MT、多闪、聊天宝,显然都不是微信的正面竞争者,它们的前路并不顺畅。你认为它们会有机会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