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不胜数的“科学”流言在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活跃着。对此,果壳网和《科技新时代》杂志的全体战士决定: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来终结2011年度一个又一个广为流传的科学流言,并揭示它们背后的真相。
你被以下这些流言忽悠过吗?
【想怀孕,少吃肉】
流言:一条被广为转发的微博称,“食谱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生殖系统中铵的含量就会相应提高,从而影响H19基因的正常印记和胎儿发育,并导致流产几率增加。对于那些想要孩子的女性来说,蛋白质的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
真相:这条消息最早源于2004年英国广播公司的一则报道,但是因为现在被压缩到了不足100字,造成了人们的误解。2004年,美国科罗拉多生殖中心的David Gardner博士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他所在的研究小组用蛋白质含量为25%和14%的食物分别喂养两组小鼠,一个月后,让它们交配得到174个胚泡,并移植到代孕雌鼠体内观察胚泡的发育情况。结果发现,饮食中蛋白含量为25%的那组小鼠的胎泡植入成功率、胎儿发育率以及发育速度都要比另一组小鼠的低。而此前有研究发现雌性奶牛生殖器官内的蛋白质代谢产物的含量增加会改变H19基因的印记,研究人员据此认为,高蛋白饮食可能会提高女性生殖系统氨基盐的水平,进而改变在胚胎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H19基因的印记,从而降低女性的怀孕概率。
是不是想怀孕的女性就要减少吃肉呢?英国营养师协会发言人Catherine Collins称,“小鼠和奶牛都是食草动物,这些动物原本的饮食结构中蛋白质含量就很低,而人类的饮食结构却不同。正常人每天摄入的饮食中蛋白质含量就达到10%~15%,远高于食草动物通过草料获得的蛋白质,并且人类摄入的大多为动物蛋白,其吸收率和利用率也要高出植物蛋白很多倍。”因此,将对小鼠和奶牛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直接推广到人类身上仍需谨慎。
结论:“想怀孕少吃肉”的说法是对相关研究的曲解和误导,“蛋白质的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的描述更是难以给人实际的指导。孕妇盲目地减少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取,造成蛋白质的摄入不足,同样不利于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水牛奶比牛奶人奶更好】
流言:水牛奶是“世界上最接近完美的牛奶”,营养价值远超出普通牛奶,甚至比人奶更好;它还具有抗衰老、抑制肿瘤、减肥等神奇功效。
真相:在主要营养成分上,水牛奶的总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的总和)要高于一般牛奶,乳糖含量和总矿物质含量均与一般牛奶差不多。但也就是仅此而已了。水牛奶的营养价值并非优于人奶—奶中的蛋白质可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大类,前者较难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后者易于被消化和吸收。人奶中乳清蛋白的比例远高于水牛奶,因此更适合婴幼儿饮用。此外,对婴幼儿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的乳糖,水牛奶中的含量也要远低于人奶。目前,尚无任何科学证据说明水牛奶和美容、抗衰老、抑制肿瘤有任何关系。由于水牛奶脂肪含量是一般牛奶的两倍,因此根本就不可能有减肥的功效。
结论:水牛奶的营养成分确实比一般牛奶高(价格也高),但最适合婴幼儿的永远是母乳。至于美容养颜、抗衰老、抑制肿瘤之类的说法,则完全是商家宣传的噱头。
【飞机越大越安全】
流言:经常坐飞机的人普遍认为飞机越大越安全。这个观念甚至影响着人们买机票时的决定—选择空客A380这样的巨无霸。
真相:飞机大小所影响的主要是舒适性,而不是安全性。首先,支线客机(小飞机)的设计原理与干线客机(大飞机)一样,在研发、制造、质量控制等方面采用的标准与干线飞机也完全相同,投入运营前适航的标准要求也一样。其次,对于同一家航空公司的客机来说,无论体积大小,所采用的安全保障和管理体系都是相同的。
客机的一次飞行大体可以分为8个阶段,通常容易出现危险的是起飞和着陆阶段。对于不同的机型而言,其中7个阶段的操作程序和其相对的外界环境都没有差别,惟一不同的只有巡航时的高度:通常干线飞机的巡航高度在1万米以上,而支线客机的巡航高度在9000米左右。在大多数航线所覆盖的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在10000~12000米以下。也就是说,支线客机是在对流层中飞行,而干线客机则是在平流层中飞行。由于平流层中的大气相对于对流层稳定得多,所以乘坐大飞机的乘客会感觉颠簸较少,而乘坐小飞机中的乘客遇到的颠簸会较多——这也是导致人们产生“飞机越大越安全”这个想法的关键原因。
结论:不存在飞机大小决定安全的情况。只不过乘坐大飞机会更加舒适。
【美国联邦调查局披露外星人绝密档案】
流言:美国联邦调查局披露了一批绝密档案,其中一份1950年时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备忘录记载了有关1947年罗兹威尔飞碟坠毁案的部分细节,直指外星人真实存在。
真相:被媒体热炒的这份惊世骇俗的“联邦调查局绝密档案”——《盖伊·霍特尔报告》其实是被炒过的冷饭。它从来就不是秘密档案,一直可以查阅。之前就已经有人对它进行了分析:它所涉及的其实是发生在62年前的一起诈骗案(两个骗子被判刑)。这件案子也不在新墨西哥州,而是发生在堪萨斯州。美国探索频道也曾澄清过这份报告与当年那起诈骗案的渊源,并称这份报告“只是调查人员听来的一个三手故事,这个故事事后还被证明是一场骗局。”
结论:流言终结。美国联邦调查局从未解密过有关外星人的绝密档案,他们只不过是把一些旧档案放到了网上而已。
【维生素C与虾不能同吃】
流言:“一名台湾女孩在在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并服用了维生素C之后暴毙而亡。由于化学作用,虾中原本无毒的五价砷被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又称为三氧化二砷,这就是俗称的砒霜!”
真相:海鲜里的砷主要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无机砷的含量在海鲜里最多不超过总砷含量的4%,其中多是五价砷,少量是三价砷。而占主体地位的有机砷的危害非常小,绝大部分以砷甜菜碱的形式存在,它们基本上会被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如果要在这个问题上较真,我们反而应该担心包括大米和面粉在内的谷物产品,它们提供了我们日常饮食中大部分的无机砷。假如维生素C真能轻而易举地还原五氧化二砷从而让人中毒,那你要考虑的应该是“吃不吃饭”的问题。假设人体是这个还原反应的绝佳场所,被吃进肚子里的五价砷一点不浪费地全部还原得到了三价砷,那么一个人要吃多少虾才足以中毒而亡呢?我国国家标准GB2762-2005规定虾蟹类无机砷的上限是0.5毫克/千克鲜重。而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砒霜的经口致死量约为100~300毫克。按100毫克砒霜来算,其中含有的砷元素为75毫克。假设“受害者”吃的全是达到无机砷含量上限的虾,那她至少要吃下整整150千克才有可能被毒死。
结论:流言终结。这是一个用低级的化学知识来吓唬人的杰作。
【数码相机不能空运】
流言:在一部由柯达公司发布的视频中Legend 3D总裁Rob Hummel声称,“高空中强烈的伽马射线会损坏数码相机的传感器,所以数码相机只能海运或陆运。”
真相:在你看到这篇文章的同时,国际太空站里的航天员正肆无忌惮地使用着数码单反相机,他们那里的各种宇宙射线辐射强度可是要比地球的大气层里高得多。为了研究太空中的射线对卫星上的摄像头CMOS传感器的影响,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院曾经在2002年进行过一项实验,将若干块CMOS传感器在室温下以不同强度的伽马射线照射7天,随后检查CMOS拍摄的全黑照片。发表在《半导体材料与技术》杂志上的实验结果显示,当伽马射线强度在0.6千格雷以下时,传感器几乎不受任何影响。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问题科学委员会曾经对环境辐射进行过研究,提及飞机乘客受到的年辐射计量平均只有3毫西弗,换算成伽马射线辐射量约为3毫格雷。另一方面,受到5格雷辐射的人通常会在两周内死亡,这意味着在伽马射线损坏你包里的相机传感器之前,你早就没机会用到它了。
结论:流言终结。大气层中的辐射强度不会损坏数码相机的传感器,这种言论更可能是柯达公司为了挽救正在垂死挣扎的胶片产业而使出的手段。
【生吃泥鳅养生】
流言:被吹捧为“养生教母”的马悦凌在自著的《不生病的智慧》一书中称,生吃泥鳅能去肝火,百益无一害。
真相:寄生虫极易通过淡水鱼传播给人类。像泥鳅这类的淡水鱼吞食螺肉后,蚴虫便会进入鱼体,并在鱼的肌肉组织内沉积下来。人如果生食被感染的泥鳅,这些蚴虫就会进入人体的消化道,继而进入胆道和肝脏,在那里长期定居并发育为成虫,轻者会造成发烧头痛、四肢无力等身体不适的症状,重则引起黄疸、胆管结石、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胆管癌。马悦凌曾传授经验,“泥鳅买回来以后,在清水里多养几天就能去除寄生虫。”这纯粹是毫无根据的臆想。寄生虫的蚴虫定居在泥鳅的肌肉组织内,就算在清水里养到泥鳅自然老死,这些小家伙也绝不会从安乐窝里主动跑出来送死。
结论:流言终结。生吃泥鳅不但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增加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不少“养生大师”的“养生秘方”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上班玩微博会降低工作效率】
流言:大多数老板都不喜欢员工在工作时间上网闲逛、玩微博。他们的理由是,这样会降低工作效率。
真相:新加坡国立大学通过两项试验证明,工作间隙上网有助于提升工作表现。在第一项试验中,96名管理系的大学生被分成3组—对照组、休息组和上网组。所有人需在20分钟内尽量标出他们所能找到的小写字母“e”。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对照组被指派另一项简单的文本工作,休息组可随心所欲做他们喜欢做的事(除了上网),而上网组可以看新闻、玩微博。然后,所有人需在接下来的10分钟内完成标识字母的工作。试验发现,上网组完成工作的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疲惫和厌倦程度也较低。另一项针对191名成年人的试验也得出了类似结果。
但是,在工作间隙收发电子邮件却是例外,它会明显分散注意力。研究者认为,人们浏览网页、玩微博时,就像在工作间隙喝杯咖啡或吃点东西,会让他们感到开心。但是,电子阅读和回复邮件对人的认知能力要求更高,需要集中注意力,一点都不轻松。
结论:在工作间隙休息一下,看看网页、刷刷微博反而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果将大量时间都浪费在网上闲逛,就另当别论了。
【电脑病毒能导致核电站自毁】
流言:Stuxnet蠕虫电脑病毒能够导致核电站自毁甚至控制核武器发射,最终毁灭整个世界。
真相:在Stuxnet蠕虫病毒诞生前,大多数攻击普通电脑的病毒并不会对世界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即使一些经济学家幻想过全球的银行被同时攻陷,导致世界经济体系彻底崩溃的状况,这似乎也不至于带来世界的末日。不过Stuxnet改变了这一切,作为世界上首个专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编写的破坏性病毒,它能够利用西门子SIMATIC WinCC系统若干漏洞攻击各种工业设施和基础设施,其中也包括了核设施和军事设施在内。而且这不是停留在可能性阶段,而是实实在在已经发生。去年,Stuxnet曾攻击伊朗布什尔核电站。而就在今年11月,美国一家水厂的水泵也因为遭到Stuxnet的攻击而“罢工”。
结论:虽然类似Stuxnet这样的工控病毒尚不具备控制核武器发射这样的主动攻击能力,但是Stuxnet已经证明了它具有破坏基础设施的能力。
【地震时躲进“生命三角”】
流言:地震来时要到桌子、冰箱、沙发旁蹲下,如果建筑物倒塌,靠近它们的地方会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生命三角”。
真相:这个说法早在2004年就开始流传,它的倡导者、号称“全世界最有经验的救援队队长”的加拿大人Doug Copp认为,地震来时要在能形成三角形空间的位置躲避。他甚至通过炸毁楼房的试验来证明自己这一理论的有效性。不过,Copp所做的“实验”根本不能算是对地震的研究。曾对1999年土耳其7.8级大地震进行过详细调研的抗震减灾专家Marla Petal指出,炸药爆破导致的房屋倒塌不能等同于地震中可能出现的房屋倒塌。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可能发生各个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顶平塌、墙体外倒、墙体内倒和房顶M形向下弯折几种。即便“生命三角”有效,地震时人们也无法预知地震的方式、倒塌发生的方向,更无法知道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三角求生空间”。最重要的是,能将建筑物震塌的地震,是不会让你和你家中沉重的家具待在原地的。伊朗国际地震工程学和地震学研究院的Mohammadreza Mahdavifar博士在2009年就曾发表论文,比较了地震救生口诀“伏地、遮挡、手抓牢”和“生命三角”这两种方法的优劣。研究的结论是:前者是更好的选择。
结论:流言终结。你无法预知所谓的“生命三角”在哪里,而在“生命三角”形成之前,你可能早就被飞来的各种杂物打伤了。
【外星人频繁造访地球】
流言:今年全球发生多起重大UFO事件。8月20日,中国也发生了迄今规模最大的一起UFO事件—有多地目击者称看到了巨大不明移动发光体。
真相:有关“8·20”重大UFO事件的最不可思议的目击报告来自上海空域。自称民航客机驾驶员的“采姑娘的小蘑菇”在微博上称:“20日晚21时6554航班,上海区域,高度10700米发现巨大球状发光天体,由小变大,规则几何圆体,比月亮大几百倍……”但这之后这名目击者就“消失”了。其实,类似的气泡状UFO并不是头一次在地球上出现。6月22日凌晨,夏威夷莫纳克亚天文台的网络摄像头记录到了一次非常类似的“气泡”事件:一团云状物体从画面中的地平线附近腾空而起,随即迅速膨胀成一个巨型气泡,同时越来越淡,最终消散于无形。最终证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Minuteman III型洲际弹道导弹是这起UFO事件的“罪魁祸首”——“气泡”是火箭熄火之后剩余燃料在太空中迅速扩散而形成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刘炎研究员分析:“8·20”事件几乎只有一种可能:即人类飞行器——最有可能是正处于喷火状态的推进火箭、或推力不平衡所产生的现象。但至于到底哪里发射了火箭或是导弹,这个问题大概不可能会有确切答案了。
结论: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的话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没有人敢保证,在浩瀚宇宙中绝对不存在地外生命。
【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流言:用来催熟香蕉的化学试剂会影响儿童的激素水平,导致性早熟。
真相:成熟的香蕉不便于长途运输,为此人们将未完全成熟的香蕉采摘下来,在运输过程中用乙烯利(2-氯乙基磷酸,一种植物激素)来催熟香蕉——由于香蕉本身就释放乙烯,乙烯利催熟实际上就是一个唤醒香蕉内源乙烯释放的过程,这种被催熟的香蕉对人体无害。但是,催熟香蕉并不代表催熟儿童。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物质,人类性成熟靠的是性激素—它有特定的结构和特异性受体,而外来的植物激素不会参与人体性激素的合成,更不会影响性激素在人体内的作用。
结论:流言终结。过量摄入乙烯利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但香蕉催熟剂乙烯利在导致儿童性早熟的问题上,完全是无辜的。
【膨大增甜剂让西瓜变“炸弹”】
流言:江苏镇江百余亩西瓜爆炸,疑与膨大增甜剂有关。
真相:影响西瓜开裂的因素很多,涉及品种、天气、肥料情况等诸多因素。研究表明,与晚熟品种相比,早熟的西瓜品种的瓜皮较薄,并且瓜皮中的细胞较大,排列也较为疏松,因而使得瓜皮缺乏韧性。江苏镇江百余亩西瓜“爆炸”很可能与早熟品种有关。目前常用的膨大剂的主要成分是氯吡脲。这是一种通过影响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乙烯等内源性激素起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研究能够证明膨大剂能直接促进西瓜吸水,增加西瓜内的压力。对于西瓜而言,用30毫克/千克浓度的膨大剂溶液浸泡幼果,40天后瓜皮上的残留量为0.005毫克/千克,低于国家规定浓度(0.01毫克/千克)。
结论:西瓜“爆炸”以及甜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膨大增甜剂在允许的剂量范围内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手机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流言:手机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
真相:事情都有两面性,手机也不例外。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果——许多人使用手机是为了避免与周围的人接触。这项研究调查了2277名美国成年人,发现83%的人拥有手机,1/3的人拥有智能手机。人们通常用手机来获得信息、娱乐、发送各种信息。除此之外,手机还有一个重要用途—防打扰。13%的受调查者表示,使用手机可以让他们“看起来很忙”,这样他们就不必同其他人交谈。在18~29岁的年轻人群体中,30%的人表示,为了避免和他人接触,他们会假装自己正在使用手机——手机已经成为重要的回避工具。
结论:手机的确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它也降低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能力。
【睡觉抽搐说明身体机能差】
流言:睡觉时抽搐是大脑以为身体快要死亡了,所以发送一个脉冲,表明身体机能不好。
真相:肌抽跃是一种急速的肌肉不自主地抽动。在情况较为严重时,肌抽跃症是一种会影响人正常生活的躯体病症,但生理性肌抽跃与身体健康与否基本没有关系。人在睡觉时经常会发生两种生理性肌抽跃——入睡抽搐,以及疲劳或紧张时出现的肌肉颤搐。入睡抽动是指人在即将入睡时,突然全身肌肉不自主地抽动。在此过程中,往往还伴随自由坠落感甚至是模糊的梦境,并可能导致惊醒。研究认为,在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时,网状激活系统负责控制心跳减慢、体温下降、呼吸变缓这一转换过程,而入睡抽动可能仅仅是网状激活系统出错时产生的一种副作用。
另一种解释是:肌肉彻底放松时,大脑会基于应激反应模式以为我们在自由坠落。出于保护自身的需要,大脑会指挥本已放松的肌肉突然收紧,导致入睡抽动。而非快速眼动睡眠第二阶段出现的睡眠锭则可能会导致肌肉颤搐。研究发现,睡眠锭的出现有助于将新信息与现有知识进行整合,这也为“抽搐睡眠学习”假设提供支持。另外,睡眠锭可以帮助我们安睡。哈佛大学医学院睡眠医学系的一项研究表明,脑电波中睡眠锭出现的频率越多,个体抵御外界干扰保持睡眠的能力越强,相应的睡眠质量也越好。
结论:流言终结。睡眠中的抽搐是人体的正常反应,它可能起着帮助睡眠的作用,甚至和学习有关。
【地铁安检设备对人体有害】
流言:在北京、上海、深圳的地铁进行了多年安检之后,突然传出所有X射线安检机都未经环保部门许可的消息,人们担心“X射线安检机会损害环境和人体健康”。
真相:根据深圳市环保部门对地铁X射线安检机进行的专项检查,深圳地铁的280台X射线安检机都没有发现超剂量的辐射泄漏。经检测,安检机出入口两端的辐射量都在0.15~0.3毫西弗之间,与宇宙本底辐射处于同一水平,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之所以很多人担心X射线安检机对健康造成损害,是把X射线之类的电磁辐射与放射性物质造成的辐射混淆在了一起。当放射性粉尘沾染到人体后,会继续发生放射性衰变,在衰变过程中会发出各种射线,就好像X射线安检机发出的X射线不经屏蔽、直接照射到了我们身上一样。
结论:X射线安检机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尽管如此,孕妇等有特殊情况的人员仍然应该避免接触。
【食用碘盐防辐射】
流言:日本核辐射会污染海水导致以后生产的盐都无法食用,而且食用碘盐可以起到防核辐射的作用。
真相:核事故发生后,放射性碘元素可能被释放到空气中或污染食物和水。如果人体甲状腺细胞吸收了过量的放射性碘元素,不管是通过空气还是被污染的食物,都可能会增大罹患甲状腺癌的风险(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使许多人罹患甲状腺癌和白血病)。当放射性碘元素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碘化钾能够阻止甲状腺对它的吸收,从而降低罹患甲状腺癌的风险。这就是日本政府给事故发生地附近民众发放碘化钾(碘片)的原因。但是,要通过食用碘盐来达到和1片碘片(含100毫克的碘)相同的效果,一个成年人必须一次性吃下至少3.4千克盐。此外,即便是碘片也不能保护人体免受除放射性碘之外的其它放射性物质的损害。而核辐射对于海水的影响,则仅限于距离事故发生地非常近的区域,且放射浓度要达到非常高的程度。
结论:流言终结。服用碘片只是权宜之计。靠吃碘盐来防辐射是十分荒谬的——3.4千克盐足够害死人了。
【夏天喝放在车内的瓶装水会致癌】
流言:装水的塑料瓶在阳光照射和热量的作用下会向水中释放化学物质,喝了这种水之后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瘤的风险。
真相:这个让很多长期在后备箱里放一箱水的人恐慌的说法其实是翻译自一封2007年夏天在美国风传的电子邮件。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其他版本,例如有人宣称这个结论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成果,还有人说这是美国流行歌手谢莉·克罗的亲身经历。但经过查证,无论哪个版本都是虚构的。当这封邮件在美国风传的时候,国际瓶装水协会(IBWA)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都发表了相应声明,称“放置在高温的汽车中的瓶装水容器会析出导致乳腺癌或其他疾病的化学物质”的说法没有根据。
实际上,超市里卖的塑料水瓶90%以上都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瓶体材料(还有一些水瓶使用高密度聚乙烯等材料,它们的情况与用PET材料制成的水瓶类似)。PET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制品中的这些分子链彼此缠绕在一起,常温下不流动,更不会向水中扩散。在高温下PET确实可能发生反应,但需要的温度远高于夏天车里所能达到的温度(要使PET发生明显分解,最低温度也要120摄氏度)。夏天车里的温度确实很高,但是显然不会达到足以让PET产生明显分解的温度,否则那就不是汽车而是烤箱了。
不过,尽管在日常使用温度下PET不会分解,但是其中含有的小分子杂质还是有可能溶出,带来潜在危害。针对这些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国家推出了专门的强制性行业标准,将材料中可能存在的小分子物质限定在很低水平。
结论:流言终结。对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标准的PET瓶制品来说,在夏季高温的车内不会有分解反应发生,可溶出物的含量也微乎其微。
【抽雪茄比抽普通香烟对健康的危害更小】
流言:抽雪茄的人不会把烟吸入肺部,他们通常让烟在口腔里流转,慢慢品味。因此,抽雪茄对健康没什么危害。
真相:虽然抽雪茄的正确方式是只将烟吸到口,而不吸入肺部,但雪茄必定也是香烟,而且所含的有害物质(尼古丁、氨、镉)比普通香烟更多——一根普通香烟含有1~2毫克尼古丁,而一根雪茄的尼古丁含量却高达100~440毫克。美国癌症学会高级流行病学家Samuel Jacobson说:“我们早已料到抽雪茄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结果发现,抽雪茄的害处比我们想象的还高得多。”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在《全国癌症研究所学报》上的一份报告称,每天抽3根或更多雪茄的人,患肺癌的风险是非烟民的7.8倍,而吞咽雪茄烟的人患肺癌的风险则高达11.3倍。
结论:流言终结。尽早戒烟、远离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才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