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最近亚运会的话题,基本是两天一热搜,三天一头条。
杭州全城也受到感染,体育氛围浓厚。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行政小姐姐总抱怨附近的羽毛球场地太难约,公园里锻炼的人也肉眼可见变多了。
甚至,我们公司哥几个脑袋一热,还在影棚整了套乒乓球桌+自动发球机的组合。工作累了干两局,主打一个健康摸鱼。
而在我们闭门修炼球技的时候,听说奥运冠军许昕,来杭州了。
他这次亚运会期间来,是为了和自己的 AI 来场乒乓球切磋,看看 AI 能达到几成功力。
也许听到这里你有点懵,没错,我们刚开始也是这个反应。
但耐不住那两天打开小红书,动不动就能刷到“ 滨江偶遇许昕 ”,或者“ 去现场挑战AI 许昕 ”,然后又被 AI 虐哭的笔记。
发帖子的人,感叹挑战许昕的人好多,AI 好厉害,杭州好热闹。
评论的人则只能羡慕,表示车票和亚运会门票太难抢,悲喜并不相通。
这就整的哥几个更好奇了,接着又刷到几条相关新闻,才知道——原来这是杭州亚运会官方合作伙伴阿里巴巴,在杭州线下发起的一个“ 阿里巴巴智能乒乓-云上冠军挑战赛 ”。
比赛持续时间半个多月,全民参与,地点就在滨江银泰百货,谁去都能参加。
最终挑战对象,就是深度学习了奥运冠军许昕发球技巧的“ 许昕 AI 智能发球机 ”。
我们眼里的人民艺术家,比赛对手眼里的“ 乒乓最强の男 ”。
对许昕发过来的球,你觉得你能接住几个?
显然大伙都挺好奇,于是自打挑战赛开始,现场基本都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进来体验的杭州市民,远不仅是商场里的小年轻和中年人。
年龄层覆盖上到 80 多岁的大爷大妈,下到婴儿车里被推进来的小朋友,其中大部分都是慕名而来。
他们的目的也只有一个,跟“ 许昕 ”比划比划。
我之所以知道这么多现场情况,也是因为去了一趟。
毕竟阿里办的挑战赛就在杭州,而且同事九歌还是许昕铁粉,所以我俩就挑了个人少的工作日,偷偷溜了过去。
去之前,我俩通过视频分析,目测这个机器人的发球水平可能也就“ 还行 ”,以九歌的水平应该能吊打。
但谁成想,到了现场,我这种乒乓小白别说接球了,连球都看不清,只知道有一道道白影从眼前闪过。
面对许昕 AI 发球机打出的各种侧旋,左右拉扯,最后把我累够呛,才一共得了 500 多分的成绩。
水平远超我的乒乓爱好者九歌,在接球过程中也十分吃力,第一轮挑战得分 3800 多,大概才是许昕的 3% 功力( 仅供参考 )。
当天最高的一次挑战成绩,九歌停留在了 7000 多分。给大家来个第一视角感受感受,真实球速我个人觉得比这个还要快 1.5 倍。
所以,问题来了:许昕本人在对抗自己的 AI 时,能拿多少分呢?答案是 147000 多分。
然而就这个许昕随手一打的分数,已经做到了无人能敌。
即便是球龄 50 多年起步的民间高手“ 大爷大妈团 ”,最后也是尝试多次,合力二打一,才终于突破了 13 万分的大关。
看来能打败许昕的,也只有他自己了。
有意思的是,因为场地在商场里,所以特别容易吸引路人。
比如我就遇到几位观战大爷,像在公园看人下象棋一样站成一排。
他们一边观察,一边分析,一边比划,贼投入,表示要了解对手( AI 许昕 )一番,再进来挑战。
究其原因,还是这台智能发球机,十分具有挑战性。说它是专业竞技比赛水平,其实也不过分。
现场挑战环节分为三个阶段,难度基本呈逐级递增的趋势,要是没有点乒乓球基础,很容易被打得一脸懵。
我仔细观察了 AI 发球机的手法,发现设计得很巧妙。
首先,机器人采用仿人设计原理,各转动轴分别能模拟人的腰、肩、肘和腕关节,而实战发球中的抛球动作,机器人则是用左手弹击乒乓球的方式模拟,配合右手驱动球拍击打乒乓球。
二者一结合,就能实现各种速度、落点和弧线的上旋球或下旋球等专业发球。
相比于传统挤压式发球机,这个机器人发的球和真人实战发球更加相近。
同时,运动员也可以通过机器人的动作,提前获得发球的落点和旋转等信息,更能达到实战训练的目的。
尤其是机器人的可编程设计,还支持用户自定义发球套路,实现训练的灵活多变。
顺便一提,它还是全球首台带有真实球拍的类人型发球机器人。用现场大爷的话讲,就是这台机器“ 有球感 ”,打起来跟真人没啥区别。
现场普通发球机
别看只加入了一个小小的球拍,但其背后的计算量直接翻番。因为还要额外计算球体在球拍上的落点,并得出反弹路线和击球力度等等数据。
为的,就是最大程度模拟“ 国手 ”球感。
第三阶段的难度相当有挑战性
总之,在感受了一番冠军发球后,我算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实力差距。
在与现场几位阿里员工的闲聊中,他们也向我表明了这么做的初衷——
“ 比起只能在屏幕里看冠军打球,显然是亲自上场对决,才更能感觉到国球的竞技魅力。相信无论是刚学会拿拍子的小朋友,还是专业青训队的天赋型选手,亦或是球龄几十年的高手大爷,都曾有过在专业赛场上巅峰决战的愿望。显然,许昕没办法跟所有人打一场,那我们就用科技想想办法。”
说实在的,但凡这事儿换成其他运动项目,可能都办不成。
从牙牙学语的小朋友,到满头白发的老人,能称得上真·全民的运动,估计也就只有国球,乒乓球了。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来阿里背后的考量。一方面是出于受众考虑,让来的每个人都能体验。另一方面,依然是出于受众考虑。
让更多年轻人有个重新接触、认识乒乓球的难得机会,很多小朋友对乒乓球的兴趣启蒙,或许就差这么一手助推。在拥挤城市里的我们,也很需要放下手机,重新燃起热血。
为了“ 跟冠军打球 ”几个字,阿里这个活动组也是绞尽脑汁。
他们先是找来了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奥运冠军,许昕。
然后,又找来国内知名具身智能企业——庞伯特,用 AI 来专门学习许昕千变万化的球路,以保障用户体验区别于一般的娱乐竞技。
至于许昕的实力和名气不用多介绍,凭借金牌绝招“ 正手拧 ”,以及巧妙的短摆等技法,打出了各种震惊世界的舞台名场面。
复刻冠军的绝招,就需要用阿里云的算力做支撑,计算许昕的击球数据,再将复杂的结果转录为机器人的输出指令,让机器学会许昕的招式。
看得出来,想追求冠军配置,可不是是谁来都能行。
这次活动,让所有人知道了什么才是科技、智能的体育机器人。表面上,“ 阿里巴巴智能乒乓-云上冠军挑战赛 ”是号召老少爷们齐动员,传播乒乓竞技精神,接地气。
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就说一个事,目前许昕 AI 加持下的智能发球机,正在上海一家乒乓训练馆投入使用,预计以后还会加入更多专业队伍的训练计划。
看得出来,经过这次活动后,“ 科技助力体育 ”也在慢慢萌芽。
之前一些科技体育应用,大多是运动数据化。
比如用测力板测量运动员弹跳的高度、爆发力等数据,然后再分析训练。
现在,科技又往前走了一步,让冠军 AI 对手成为可能。
尽管现阶段没法完美地发丝级复刻许昕球技,但最重要的 0 已经走完,接下来就是向 1 使使劲。
咱都知道,在围棋届用 AI 对练早就司空见惯,也因此诞生了不少强力选手,同样的方法,在乒乓球领域又有何不可呢?甚至,我觉得羽毛球、排球、篮球等等一系列项目的 AI 智能化,也不是完全不可想象。
除此以外,科技体育的应用仍有太多可能性,除了陪练以外,比如体育考级中,也可以让 AI 机器人替代教官;或是 AI 教练,为运动员定制专属训练计划;乃至于提前模拟赛场情况,做出赛前结果推算等,有各种可能。
讲到这,其实就已经很接近 E-sports( 电子竞技 )的概念了。
E-sports,作为奥林匹克官方布局的战未来项目,在阿里这次的线下挑战赛已经有迹可循。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 E-sports 电子竞技,并非手机电脑上的电子游戏( Gaming )。
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的输入指令要依靠触屏和键鼠,但前者依然要求选手用“ 身体运动 ”。
按照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说法,电子竞技会是未来体育发展的重要一环。
通过 VR 等技术,在数字环境下进行体育竞技,能让年轻人利用科技强身健体,这更符合奥林匹克精神。
而我觉得,E-sports 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在科技与体育结合的大背景下,奥组委已经试举办的几场虚拟体育比赛,也取得了相当亮眼的表现。
同时,E-sports 的存在,也是为了向沉浸在数字世界的人们传达一个讯息:动起来和流汗,是体育运动亘古不变的核心。
而体育,永远是为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健康。
阿里巴巴这次用许昕飞快的球路,让很多人亲身感受到了“ 冠军 AI 的技法 ”,也让大伙看到了科技体育的阶段性成果,甚至,还让 E-sports 提前映入了我们眼帘。
乍一看,阿里巴巴这次调度各路顶尖资源,打造出来的挑战赛,是在用科技响应“ 智能亚运 ”下的城市活动。
但其实这更像是一次小试牛刀的“ 开幕式 ”,为全民 E-sports 的时代开了个头,打了个样。
至于科技 X 体育的未来,正片才刚刚开始,进度条还长着呢。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