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1985年,Intel来到了中国,此后一直伴随中国IT产业共同成长。中国早已成为Intel在美国之外投资最大、机构最全的区域市场。
2023年,Intel中国进入全新的2.0时代,从Intel in China 1.0,升级为Intel China 2.0。
在这个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时刻,在这个中国数字化经济春潮涌动的时刻,Intel第一次系统性地阐述了升级后的Intel中国战略。
我们快科技也有幸和Intel中国区客户端事业部总经理宗晔先生,一起聊了聊多个共同关心的焦点话题,尤其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供应链。
作为历史悠久的顶级巨头,Intel堪称全球半导体的风向标,整个产业和无数伙伴都唯其马首是瞻。
不过近年来,Intel确实遇到了不少挑战,尤其是在特殊的全球大环境之下,Intel更需要调整和找准自己的定位,掌握平衡之道。
对于一家已成立超过半个世纪的老牌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也是对其整体战略的一次大考。
Intel高级副总裁、中国区董事长王锐表示,Intel始终秉持植根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推动共同发展,始终在“一线”感知中国数字经济的成长。
随着Intel中国战略升级,Intel将以更强的领导力、更整合的运营,更深入中国本土,为客户、为产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Intel看来,短期的调整甚至下滑,并不影响半导体行业长期向好的增长趋势,尤其是每次急速下滑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对快速的回升,所以半导体行业的长期发展不存在危机,预计到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可达1万亿美元的规模。
在向往诗和远方的同时,Intel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对于面临的种种挑战有着深刻的认识。
这其中,既有地缘政治、市场逆风、行业竞争、供应链等外部因素,也有尖端制程、业务转型、业绩表现、产品进展等内部因素。
王锐强调,越是危机时刻,Intel越要投资创新、投资未来,Intel的长期战略也不会因为半年甚至一年的跌宕起伏而改变。
转型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对于Intel这样一家涉及面如此之广的巨头而言,关键就看大的战略上有没有方向和定力,具体的业务和政策上能不能执行到位。
就此,王锐分享了Intel围绕新的IDM 2.0战略,转型破局的三个努力方向:
一是制程工艺的创新、代工服务的发展。
目前,Intel正在按照“四年五个节点”的速度推进:
Intel 7已经在12/13代酷睿上大规模商用,产品表现得到了普遍认可;
Intel 4将首次使用EUV极紫外光刻机,今年下半年伴随14代酷睿登场;
Intel 3将全面普及EUV,正按计划推进;
Intel 20A将进入“埃米时代”,进一步升级高数值孔径EVU光刻机,并首次引入RibbonFET全环绕栅极晶体管、PowerVia背部供电,晶体管性能持平业界领先水平,目前测试芯片已流片;
Intel 18A将在2025年问世,Intel有信心届时重新夺回制程工艺、晶体管性能的领先地位,测试芯片也已流片。
代工方面,Intel做的是“系统级代工”,不仅仅是制造芯片,而是包括晶圆制造、封装、芯粒(chiplet)、软件等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满足多元化代工需求。
目前,全球10大晶圆代工客户中,已经有7家正在与Intel探索合作,同时有43家潜在客户和生态伙伴正在测试芯片。
二是创新架构、提升竞争优势。
Intel处理器正从单一芯片向多芯片设计迈进,并有先进的封装技术做辅助,比如四单元整合、EMIB先进封装技术的第四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比如6GHz频率打破天花板的i9-13900KS。
2022年下半年,Intel在PC市场上的明显增加,预计2023年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三是拓展产品布局,扩大潜在市场规模。
比如GPU芯片,包括消费级独立显卡、数据中心加速器等。
比如最近大火的ChatGPT,背后就是超强的算力,这正是Intel布局有广度、有深度的地方,而随着ChatGPT应用规模的增大,对于Intel算力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
王锐谈的是宏观大战略、大方向,宗晔讲的就是微观具体业务、具体产品,是战略方向的具体落地,更能让普通人对于Intel的努力有着深切的体会。
比如供应链、产业链,在当今的特殊形势下,如何把握并推进这个链条,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上继续稳定地做大做强,对于Intel以及众多合作伙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非常考验实力的。
从2018年开始,半导体供应链就趋于供应紧张,直到2022年晚些时候才逐步缓解,这也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常会因为一个小小元器件的缺货,导致系统性产品无法交货。
事实上,中国式的大规模集群供应链、产业群并不是天然就有,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化。初期更多是靠国家政策扶持,包括土地资源、引进外资和生产线,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人才、技术、资源的逐步积累,从制造到设计都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宗晔指出,在设计生产台式机、笔记本、迷你机、二合一本等PC产品的时候,Intel并不是单纯地把处理器、芯片组交给供应链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随着Intel技术和产品的不断迭代升级,还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包括机箱、散热,包括电源管理、音频方案、摄像头模组等等。
对于这些客户,Intel称之为“CTE”,也就是生态链合作伙伴。
目前,Intel在中国本土供应链中已有20多家ODM方案伙伴、25家SI系统集成商伙伴,他们服务110多家客户,其中本土的就有15家。
随着产业的升级,Intel生态伙伴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设计、制造能力都得到了全球大型知名客户的青睐。这也得益于中国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客户群的提升,对于中国本土乃至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宗晔举了一个典型例子,做音频编码解决方案的深蕾公司、顺芯公司,在疫情期间快速进入供应链,稳定供货,两年就交付了3500万套,大大提升了全球市场份额,并且利用量变推动质变,快速进行迭代升级。
对于苹果、戴尔等大企业将供应链逐步搬出中国、迁往越南和印度的话题,宗晔指出,供应链并不单纯是“供”的问题,更是一个“链”,其中有着庞大、复杂的产业群和客户群,之间的黏性是很强的,当一个公司搬到一个地方,随之会有大量配套公司跟随,就像老少几百口和单身汉搬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随着Intel对本土供应链公司不断赋能升级,使之有能力服务更多、更高级的客户,供应链的这种黏性会越来越强,退出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不可能轻而易举地搬来搬去。
事实上,Intel一直倡导本土化,提升本土合作伙伴的能力,对其支持越大、使之能力越强,整个生态链就越紧密,核心竞争力就越强,想取代是难上加难的。
宗晔也特别强调,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企业所能左右的,不能指望企业扭转乾坤,很多时候只能接受,所能做的就是让合作伙伴更强大。
这才是Intel的价值,赋能,与合作伙伴建立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夺走的信任,让合作伙伴越来越强。只有更强大,才能更从容地应对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