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12月26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共同主办, 厦门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厦门科技产业化有限公司、上海芯媒会务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亚讯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中国通信学会通信专用集成电路委员会、《中国集成电路》杂志社、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合芯高性能服务器创新研究院共同协办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22年会暨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ICCAD 2022)”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为大会作了题为《以持续创新赢得美好未来》的主旨报告,以下是报告全文介绍。
一、2022年设计业总体发展情况
本次统计涵盖3243家设计企业,比去年的2810家多了433家,数量增长了15.4%。
设计企业数量的增速近年来首次下降。前一段时间媒体炒作中国芯片企业大范围破产的说法并没有得到统计数据的支持。
2022全行业销售预计为5345.7亿元,比2021年的4586.9亿元增长16.5%, 增速比上年的20.1%降低了3.6个百分点。
按照美元与人民币1:6.8的平均兑换率,全年销售约为787.4亿美元,占全球集成电路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有可能会继续提升。
从各区域的发展态势来看,长三角地区的销售占比及增速都是最高的。
对主要城市的集成电路设计业统计显示,2022年,除了大连、香港和福州外,其它城市的设计业都录得正增长。
排在第一名的武汉市增长98.0%,第二名成都市增长了55.3%;所有进入前十的城市的设计业增速都超过了30%。
从各个城市IC设计业的规模来看,上海、北京、深圳继续把持前三位。
无锡和杭州的设计业销售规模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其余城市的产业规模均超过100亿元。
10个城市的产业规模之和达5122.6亿元,占全行:业的比重为88.2%,比2021年的94.3%降低了6.1个百分点。
进入前10大城市的门槛提高到122亿元,比2021年提升了11.8亿元。
从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增长情况来看,2022年预计有566家企业的销售超过1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的413家增加135家,增长37.0%。
这566家销售过亿元人民币的企业销售总和达到4940.6亿元,比上年的3288.3亿元增加了1652.3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总和的比例为85.1%,与上年的71.7%相比提升了13.4个百分点。
从销售过亿元企业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等区域,以城市来看,主要聚集在上海、深圳、背景、南京、杭州、无锡、成都、合肥等成熟。
按销售额统计的企业分布情况来看,珠三角地区大于1亿元的企业占比为22.1%,长三角占比为45.4%,京津环渤海地区占比为16.4%,中西部地区占比16.1%。
从设计企业人员情况来看,有34家企业的人数超过1000人,比上年增加2家;有63家企业的人员规模为500-1000人,比上年增加12家;人员规模100-500人的有435家, 比上年增加59家,但占总数83.6%的企业是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微企业,共2711家,比上年多了433家。
2022年我国芯片设计业的从业人员规模大约为23.4万人,人均产值为249.1万元人民币,约合36.6万美元,人均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
从产品领域分布情况来看,数据显示,各个产品领域的业绩都在提升。消费类芯片的销售增长最快,达到24.7%,多媒体芯片紧随其后,增长22.5%, 计算机增长13.8%,通信芯片增长10.3%。
在国家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引下,资本市场也迎来了芯片企业批量上市的热潮。
截止到本届年会开幕前,全年共有25家芯片设计企业实现了IPO。这些企业2022年12月1日的总市值为4721.15亿元人民币。这里给出了这些上市企业的相关信息。
自1996年12月17日第一家芯片设计企业盈方微上市,26年来,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共有73家,2022年12月1 日的总市值为17560.6亿元。
二、设计业发展质量分析
1、中国庞大市场的强有力支撑
今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在疫情不断反复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16.5%的增长,虽然比起前两年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在高位运行,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庞大市场的强有力支撑。
但也与我国产业受到外界的打压和遏制,集成电路下游用户产生严重的危机感,进而寻找安全的供应链,密切相关。
集成电路下游用户对供应链的安全非常重视。这并非只是中国的整机企业,在华的外资企业同样也高度关注供应链的安全。
不少设计企业反映,一些之前无法进入的市场今年都获得了准入的机会,显然与半导体供应链的安全被打破不无关系。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受到的打压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芯片设计业的市场空间也将被不断拓宽。
前两年,一些人盼望着“国产化替代”的到来,今天“被动的国产化替代”已经到来。
不管人们喜欢还是不喜欢,总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供应链出现问题,也没有人会放着难得的机遇视而不见。
2、全球缺芯提振了市场和价格
全球缺芯推动下游厂商加大了对集成电路的采购。此次全球缺芯持续的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大确实罕见。
产业界普遍认为本次缺芯并非完全是由于供给和需求间存在巨大缺口而造成的,而普遍认同“人祸”和“天灾"是主要诱因和推手的判断。
根本原因是某些中国企业受到打压,导致其供应商生产节奏被打乱,叠加疫情影响的结果。
短期看,缺芯导致下游厂商加大订货,使得芯片设计企业的市场看好,这也是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能够维持高速增长的部分原因。但从长期看,这次缺芯对于全球供应体系的影响极其深远。
目前,全球主要集成电路大国和地区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计划,全球半导体”军备竞赛”已经开始。
这也充分说明了,在本轮缺芯的影响下,各国和地区对现状的不满和担忧,希望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从这次全球性缺芯带来的红利不可复制。
3、企业发展遭遇瓶颈
龙头企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增长显露疲态。本次统计的数据显示,虽然从整体上看,设计业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龙头企业的发展并不理想。
特别是十大芯片设计企业的发展乏善可陈,不仅增速大幅落后行业平均水平,甚至一些企业的发展出现了倒退。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不够高,竞争力不够强,以量取胜的做法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是研发投入不足,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发展;
三是前些年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投入过多 精力和资源,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不足,导致后劲乏力;
四是曾经困扰产业界的大企业病也在芯片设计企业中出现,尽管我们企业的体量还不是很大,但效率低下、决策冗长、官僚主义等现象已经浮现,体现出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五是一些企业的发展命运多舛,不断动荡,不能维持一个长期稳定的管理层,政策不连贯,人员浮动,也是造成企业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还望引起产业界的重视。
4、产业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继续分散宝贵的产业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小微企业逐渐成长为大型骨干企业是行业的盛事。
但另一方面,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也给产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那些总也长不大的侏儒企业,固化和分散了产业的大量宝贵资源。
坦率地说,我们有很大一部分小微企业并非是遵循市场规律诞生的,也不是市场自发的结果,带有太多地方政府的主观色彩。
这些企业一方面从政府获取资金,另一方面从其它企业挖资源,客观上扮演了搅局的角色。
2700多家人数不足100人的小微企业对整个行业来说实在是太多了。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反复强调要加大产业的集中度,加大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但是收效甚微,小微企业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
事实上,这些小微企业通常在狭缝中求生存,活得非常痛苦。但令人不解的是就是不愿意被整合。
这个问题不解决,对整个行业来说不是好事情。
5、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才瓶颈逐渐凸显。不仅芯片紧缺、产能紧缺,还有人才短缺。
目前,我们不仅缺乏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甚至还缺乏一般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原因是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不适应产业的发展,两者不能形成同频共振。
根据赛迪顾问的报告,到2024年, 全行业的人才缺口高达22万人,其中设计业的缺口在12万人左右。
尽管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启动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但人才培养需要时间,不能指望高校在短期内能够弥补人才缺口。
作为人才使用的主体,企业更应该主动作为,努力承担起自身人才的培养工作,而不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去挖人。
只有企业才最了解自己的需求,也可以最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
因此,企业不应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当看客,在和高校共同建立起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机制的同时,努力做好自身的人才培养,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1、正确看待我们的外部环境
正确认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影响。
当前,中国半导体受到的打压越来越严重,一些限制措施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方面是不要盲目乐观,认为自己什么都行,虽然之前“厉害了我的国”的观点现在已经不那么吃香了,但高估自己实力的短文和论点还不时出现。
另一方面也不要灰心丧气,妄自菲薄。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是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的,这让某些人感到了威胁,否则就很难明白为什么中国半导体受到如此打压。
在这场竞争中,中国集成电路既不可能“亡国”,也不可能速胜,需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我们之所以现在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是因为我们尚未摆脱"外源”型的创新,还有很强的路径依赖。
我们之所以要坚定信心,就是要看到中国的发展处于“产业升级”而不是“产业重建",因而从大势上看我们占有更有力的地位。
2、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循环
积极推动“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健康发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
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个重要原因是背靠中国大市场。这是一个全球都瞩目的市场,也是一个竞争全球化的市场。
之前,依靠全球化,国内的集成电路用户可以拥有全球采购和全球自愿配置的优势,因此国产芯片的情况反而比较被动。
但是现在情况不-样了,很多之前用的很习惯、很顺手的芯片不能进口了,对外依赖靠不住了,要在国内寻找可以替代的产品。这就给了我们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一个难得的机会。
最近几年,在基数已经很大的前提下,芯片设计业仍然可以保持2位数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全球缺芯导致的价格上扬,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国外对我们的禁运。
依托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思路。最近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促进消费,这正是以国内循环带动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3、确保供应链安全
筑牢供应链的安全基础。要实现企业发展的安全,就要筑牢自己的底线。
集成电路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起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崛起,习惯于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但是现在的情况变了,全球化的步伐步履蹒跚,甚至停滞不前。
前两天半导体界的一位重磅人物也不得不哀叹“全球化几近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尽快调整策略,以确保自身供应链的安全。这不是说我们要关起门来,而是要提请大家警觉。
尽管国内的企业还相对比较弱小,产品的技术水平普遍低于国外竞品,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排斥本地供应商的理由。
我们对下游厂商不愿意用我们能的产品多有微词,但我们对上游的挑剔难道就没有一点问题吗?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希望企业家朋友们抓紧时间打造一个围绕自己的安全的供应链,做到防患未然,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4、强化技术创新
着力创新技术,降低对工艺技术进步和EDA工具的依赖。
毋庸置疑,本地供应商的产品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用起来没有国际一流供应商那么顺手,那么方便。但这也是对我们能力的考验。
这几年,几乎在每年报告中都会强调我们的设计能力还在强烈依靠工艺进步和EDA工具的进步。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再去使用最先进的工艺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没有最先进的EDA工具,我们该如何实现一个高水平的设计?这些问题之前都提出过,但似乎收效不大,今天很高兴地看到不少设计业的同事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对设计技术的重视前所未有。这是件了不起的重大转变。
之前人们把能做7nm设计作为高水平的标志,事实上,能够用14nm,甚至28nm做出7nm的产品性能才是真正的高手。
当然,这句话的背后是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宽厚的设计经验。相信中国设计业一定会借助这个机会让设计能力大幅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5、用好中国大市场
充分利用中国的庞大市场,以应用带动产品创新,打造中国的产品标准和中国的产品体系。
我们反复强调中国的大市场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对它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肤浅的层面。
因为中国是一个世界工厂 ,为全世界生产产品,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产品规格是人家定义的,产品定义是人家做的,甚至设计要求也是人家提的,我们是在别人给出的框架下做设计,或者比照着别人的设计开发自己的产品。
路径依赖、技术外源,导致我们守着中国这个大市场却不能很好的利用它。
芯片设计业是产品的开发者,应该沉下心来,目光向内,从研究应用入手,强化自己的产品定义能力,从应用、设计、芯片等多个方面形成独特的产品方案,打造自己的标准和范式。
这是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独有的优势,是别人抢不走的。从根本上摆脱技术路径的对外依赖,形成自己的产品体系和技术标准,这将是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总结:
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在2022年再次取得了令人称赞的重要成绩,这是广大企业家朋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集成电路将当之无愧地站立在潮头。我们的责任
重大、使命光荣。在庆祝今年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认清我们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持续创新推动设计业更上一层楼,赢得美好未来。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