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11月2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我国探月工程四期、深空探测任务后续规划。
中国深空探测始于2004年,其中探月工程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
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
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为人类取回了21世纪的第一批月球样品。
接下来的探月工程四期,包括三次发射任务:
其中,嫦娥六号计划于2025年前后实施拟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也是人类的第一次。
嫦娥六号将在海南文昌发射,目前已确定了氡气探测仪、立方星、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激光角反射器4台国际荷载,在技术层面具备了搭载可行性,而采样重量有望超过嫦娥五号的1.7公斤。
嫦娥七号任务拟于2026年前后发射,计划开展月球南极的环境与资源勘查,对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等,并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
嫦娥八号计划将在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届时将与嫦娥七号共同组成我国月球南极的科研站基本型,包括轨道器、着陆器、飞越器、月球车、若干科学探测仪器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在月球南极有些很深的洞穴。月球在自然生成那一瞬间形成的洞穴里,我们认为可能是有水的,只不过它终年不见阳光……水可能是以冰的形式存在。我们希望嫦娥七号能够用飞跃器,着陆后飞到1到2个洞里面去现场勘查,看能不能找到水。”
据悉,中国还将联合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在月球建立国际科研站,进行联合设计、联合勘察,科学数据共享,共同管理。
吴伟仁说:“我们希望在2035年之前,能够建成月球国际科研站,也希望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大科学计划。”
此外,我国正在论证以月球为主要基地,建立月球互联网,可在地月及行星际实现数据信号中转、导航、遥感等功能,可以对月球上的资源、飞行器、着陆器等实行有效管理,甚至延伸到火星着陆的管理。
说到火星,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而仅通过一次任务就实现这三大目标,在人类历史上也是首次,这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国计划在未来10年到15年实施火星、小行星采样返回。
此外,我国还将对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以及太阳系边缘进行科学探测。
吴伟仁透露,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小行星探测,同时,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我国已在制定发展规划,未来将实施地外小行星防御任务。
吴伟仁表示,如果一个几十米直径的的小天体从火星以外飞过来,预测它会对地球造成严重威胁,我们就要发射探测器,对它进行探测,确定它的轨道,然后希望能够在1000万公里左右发射一个撞击器,改变它的轨道。这是未来10年之内我们要实施的。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