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Meta 开始对员工动刀了。
自年初接连交出糟糕财报,前 COO 雪莉·桑德伯格离职,扎克伯格公开表示“有些员工不该呆在这里”之后,Meta 终于迎来了一场毫不留情的大裁员。
11 月 9 日,当地时间周三,Meta 宣布将裁员 11000 人,相当于公司团队总人数的 13%。没有任何回旋余地,被裁的员工接到通知后,当天就要收拾东西离开。
扎克伯格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自己为 Meta 目前的处境和裁员决策负责,并对被裁的员工表示抱歉。
10 月末,自伊隆·马斯克收购 Twitter 后,他立刻制定了一个残酷的裁员计划。不仅解雇了几乎所有高管,还决定裁掉公司里 50% 的员工。风波发酵的同时,各种信息都被发布在 Twitter 上,几乎上演了一出“裁员真人秀”。高管们抱着纸箱站在路边的场景,令整个硅谷风声鹤唳。
有观点认为,是马斯克在 Twitter 推行的裁员计划,给了 Meta 和扎克伯格大裁员的底气。但 Meta 的体量比 Twitter 要大得多,光是此次裁掉的 11000 名员工,就已经超越了 Twitter 全体员工规模。从这个角度来说,Meta 的裁员比例相对较小,对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更大。
整个硅谷已经寒气弥漫,特别是在众多科技巨头都“冻结招聘”的背景下,等待着失业者的,只会是更艰难的“再就业”。
“毫不留情”
Meta 裁员的消息酝酿已久,只是没人想到,一切会来得如此凶猛。
11 月 8 日,周二,扎克伯格在一场内部会议上,与数百名管理层人员,沟通了裁员事宜,并表示将于第二天正式对外公布消息。
他甚至没有等到天亮,美国西部时间周三凌晨两点,Meta 就在内部公布了裁员计划,被裁的员工开始收到邮件通知,并立刻失去了访问企业内网的权限。Meta 仅为被裁员工保留了邮箱访问,以便他们与老同事们告别。
在裁员补偿方面,Meta 的补偿方案包括 4 个月工资,外加每年工龄多半个月的补偿,未休的年假也会换算进去,今年 11 月将发放的期权也会兑现。除此之外,公司还将提供 6 个月的医保和 3 个月的失业服务。
这是 Meta 自成立以来,第一次“无差别”裁员,管理层根据业务、职责决定裁员名单,不提供任何转岗、改善机会。
Meta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通过视频会议宣布裁员,并承认犯了错误|CNBC
那些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短期难以自我造血的团队,成了被裁的重灾区,比如 AI 研究团队。此外,一些比较边缘的硬件团队,比如 Meta Portal 视频聊天屏的开发团队,也被整组裁掉。
除了社交、广告等核心造血部门相对比较安全,一直备受争议的 Reality Lab 元宇宙部门,此次也没有成为裁员的焦点。尽管自 Facebook 改名 Meta,全力入局元宇宙后一年,Meta 的元宇宙建设和发展一直未见起色,公司市值蒸发了 70%。
在对内发言中,扎克伯格坚定表示了自己对 Meta 战略的信心,他相信 Meta 目前的股价被严重低估,因为公司的核心社交业务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生意,且元宇宙产品将“定义未来的社会连接,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
有人形容 Meta 此次裁员“毫不留情”,尽管 Meta 人力资源部门对内表示,裁员影响的主要是工作职责与同事有重叠的员工。但事实却是,部分被裁员工甚至是过去几年表现很好、升职很快的“优秀员工”。他们被裁的原因更多是所在团队、所做项目没那么重要,所以成为了牺牲品。
过去几个月,扎克伯格在公司内部树立起一副强硬态度。他一方面督促财务部门缩紧预算,减少各种非必要开支,另一方面也对员工展开了更严格的 KPI 考核,甚至直接对内表示,“有些人不应该呆在这里”。
但等到真正大裁员的时刻到来,扎克伯格还是采取了相对“柔和”的姿态。
他主动“揽下责任”,表示公司之所以走到这一步,是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新冠疫情初期,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公司收入高速增长,他错误地认为这种增长会一直持续,加大了各方面的投资力度,扩张团队,最终导致公司陷入危机。最后,他还针对被裁员工表示了自己的歉意,并对他们的贡献表达了感谢。
“这是一个悲伤的时刻,我们无法回避它。”扎克伯格说。
坏老板的底线
在 Meta 宣布裁员之前,硅谷的目光一直聚焦在另一家公司,Twitter 身上。
Twitter 的规模体量虽然远小于 Meta,但两家公司核心业务都是社交媒体,且都是乘着上一波 Web 2.0、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崛起,可以说是相伴相生。
直到马斯克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10 月 28 日,就在伊隆·马斯克花费 440 亿美元收购 Twitter 后几个小时,他来到 Twitter 位于旧金山的总部,迅速用两封邮件解雇了 CEO Parag Agrawal 和 CFO Ned Segal,宣布将进行大规模裁员。
马斯克甚至要求,裁员要在 3 天内,11 月 1 日之前完成,目的是让被裁员工拿不到原定于 11 月 1 日发放的奖金。
Twitter 的人力、法务团队立刻警告马斯克,这一做法很可能违反了美国的《就业法》,也违反了公司与员工的劳动合同,被裁员工会起诉公司。但马斯克的团队表示,马斯克在法庭上身经百战,不怕被告,也不怕交罚款。
马斯克让内部财务团队建立了一个预测模型。模型显示,暴力裁员带来的法律成本,很可能比原本应发的奖金还要高出数百万美元。加之与各种团队沟通、拉扯,花费了很多时间。
最终,马斯克并没有成功在 3 天之内就完成裁员,但他成功在 3 天内就成为了硅谷“最遭人恨”的老板。
混乱体现在方方面面,特别是裁员的规模。
收购之初,马斯克曾号称要裁掉 Twitter 75% 的员工,后来这个数字被改成 50%,又一度在执行阶段被改成 25%。与此同时,大量管理层因无法忍受马斯克,选择主动离职,鸡飞蛋打。
执行裁员的过程也充满了反反复复的闹剧。
有人专门站在 Twitter 总部前扮演被裁员的员工|New York Post
11 月 3 日,在 Twitter 已经裁掉大量员工之后,马斯克的顾问团队发现,裁员的规模可能太大了,公司不少团队都因此陷入了瘫痪,无法正常运转,他们开始“反聘”被裁的员工,要求他们回归岗位。
直到 11 月 9 日,马斯克收购 Twitter 两周后,风波仍未平息。越来越多高管离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也公开表示,正在深切关注 Twitter 的发展,并警告马斯克,“没有一个 CEO 或公司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就在第二天,11 月 10 日,Meta 公布了大裁员的计划。
有观点认为,Meta 之所以“敢”一次性果断裁员上万人,就在于政府、舆论的目光,都被 Twitter 吸走了,大家对“坏老板”的认知下限,也被马斯克大大拉低了。
与马斯克相比,扎克伯格虽然裁员,但他至少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向员工道歉,并提供补偿方案,听起来已经是“模范好老板”了。
但一个事实是,Meta 的裁员规模,对整个硅谷的冲击,远比 Twitter 裁员来的更大。超一万名员工流入“再就业”市场,将对整个就业环境带来巨大冲击。
硅谷的“下行周期”
混乱中裁员的,远不止 Twitter 和 Meta 两家。
自今年夏天至今,大大小小的硅谷公司都启动了裁员计划,涉及几乎所有垂直领域、各种商业模式。有与 Meta、Twitter 同赛道的 Snap,决定裁员 20%;还有 Netflix、PayPal、Lyft 等公司;甚至包括 Stripe、Salesforce、Shopify 等 toB 公司……
光是 Meta 裁员的这一周,整个硅谷就裁掉了 20000 多名员工。而那些没有裁员的公司,也大多已经处于“冻结招聘”状态,不再进行大规模的“人力批发”,而是只会针对特定岗位,进行对点的“单招”。
少数公司的问题正在蔓延为整个硅谷的问题,不少人都感觉到,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牛市之后,整个科技行业都在走入一个“下行周期”。这种紧张态势并没有任何缓和迹象,有风投机构的合伙人预测,未来几个月,硅谷还将裁员 25000 - 50000 人,薪水也会下降。
评论者担心硅谷大裁员会不会引发类似千禧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危机|TED.com
Meta 裁员后,有传闻称,谷歌也在接触 Meta 曾接触过的同一家咨询公司,可能也会进行裁员。而谷歌的员工规模比 Meta 更大,一旦裁员,必然给就业市场带来更大冲击。
甚至有人担心,硅谷就业市场的寒冬,会演变为一场大衰退。有金融分析师向华盛顿邮报表示,目前的硅谷,很像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情况。
在一个硅谷求职互助群里,大家不再像往日一样,主要分享各种招聘信息,而是多了很多面试技巧、刷题资料。不少人也在讨论未来的大环境走向,焦虑蔓延,但没有什么更好的应对办法。
而且,科技行业聚集了大量移民员工。对很多华人,以及其他国家的移民员工来说,被裁不仅意味着失去收入来源,还意味着失去工作签证。如果无法在短期内找到下一份工作,就无法继续在当地居留。
唯一的希望是等待行业复苏,只不过现在很难预测,复苏什么时候到来,到底会不会到来。
“往后 10 年,硅谷不会像过去 10 年那么好了。”有人在群里说道。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