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修订案正式施行一周年之际,“微信绿苗计划”发布会暨“青少年网络素养和数字能力提升新路径”主题研讨会在线上召开。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宣传部指导下,微信正式推出“绿苗计划”,联合各合作伙伴助力青少年成长,共同推动数字科技普惠,促进青少年教育的长远发展。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总经理张军,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宣传部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致辞。
全国妇联宣传部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希望能充分利用微信在吸引青少年用户方面所具有的入口优势、信息优势和社交优势,通过“宣传+教育+行动”的方式,以优质的内容创作产品、专业的课题研究成果、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主任郑浩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副主任郑思晨,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副秘书长周志毅先后发表主题演讲。
郑浩峻在演讲中表示,微信如今已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网络入口,如何通过微信构建场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非常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家长的引导,给青少年网络学习正指明正确的方向。这是一个共建、共享、共治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长期共同努力。
方增泉基于自身研究成果在演讲中建议,促进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须集结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力量,组织开展青少年网络素养项目、计划、活动等,包括设立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公益教育基金,研制数字时代全民网络素养教育的指南和指导手册等。同时也希望各地能各地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基地建设,提高基地建设的普及性和规范性,为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提供专业保护。大众传媒也要积极引导社会和青少年关注和使用网络的正向功能。
多举措整合升级,全面呵护青少年成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未成年人已成为网民重要群体,截至2020年12月,年龄在10到19岁之间的青少年网民达到1.34亿,网民低龄化趋势明显。因此,更需要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群体提供更多指引。
发布会上,微信宣布启动青少年专属项目“微信绿苗计划”,通过完善产品设计、青少年内容池共建、流量扶持、专业研讨、公益活动和创新赛事等多重举措,全方位陪伴青少年成长成才,多层次助力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
在发布会上中,微信战略研究院院长周博云介绍,基于“绿苗计划”长远规划,微信青少年模式将持续保持迭代创新,在完善时长管理、防沉迷等安全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微信作为社交产品连接父母与青少年的纽带作用,升级优化监护人授权功能。
微信还将持续增加正向内容供给,与微信生态创作者共建“阳光内容池”,通过包括视频号“八点一刻”、“知识专栏”以及六一即将上线的“童心游乐园”等青少年栏目在内的系列策划运营,持续支持泛知识、非遗、三农、科普等正能量领域的创作者成长。持续收录自然、美术、科技、体育、安全防护、传统文化等科普内容进入青少年专属内容池,鼓励创作青少年有益内容。在视频号“阳光内容池”中,直播页面右下角的点赞图标中,也将出现“绿苗计划”的Logo。
微信也长期思考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让科技普惠落向实处。在“绿苗计划”框架中,微信将携手多方团队,继续通过“知识星光”公益计划把“优质图书+阅读空间+阅读培训”带到乡村小学。微信企业文化团队也与公益机构合作参与“蓝信封计划”,已有500多位员工与三所中学的孩子们结成了笔友,陪伴孩子们度过青春期。
为鼓励青少年持续创新发展,微信还在“绿苗计划”中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一同携手,结合双方资源优势,推出“科技少年远行者”——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计划,围绕“第五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开展基础服务,开发及共享低门槛的数字化研发工具及创新编程课程,为青少年提供发挥创意的舞台。微信也将与人工智能国际高峰论坛(上海)相结合,与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手打造“以梦为码”科技少年远行者人工智能大会。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周博云介绍表示,正确引导青少年成长,仅靠微信自己远远不够,微信还携手合作伙伴,邀请各界专家共同发起成立“微信绿苗计划”成长顾问团,指导“绿苗计划”举措落地,为青少年发展建言献策。
截至目前,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芸阳,中福会少年宫特级教师王颂赞,中国福利会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专家赵小华,甘肃省作协副主席、阅文白金作家孑与2,云南省作协网文协会主席、阅文白金作家意千重,知名演员孔维、前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前央视主持人周洲,广州市妇联兼职主席徐靓,视频号教育博主小舟妈妈等众多嘉宾已受邀加入绿苗计划成长顾问团。
持续关注青少年发展,传递主流价值观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未成年人线上社交产品的使用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微信为例》报告显示,超六成未成年人拥有自己的专属微信号,未成年人使用微信的主要目的是社交与学习,其次是支付,此外青少年仍将一定的娱乐行为放在微信上。他们认为看微信视频号能起到减压、有趣、丰富知识、促进交往的作用。
娱乐、学习、交友都是未成年人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基于微信产品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情况,探讨怎样帮助青少年用户健康合理地使用线上社交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在发布会上,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特级教师王颂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协商代言处处长滕素芬、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智慧物联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朱峰、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副主任祁雪晶等专家代表,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网络素养提升、科技创新力培养等核心议题,举办“青少年网络素养和数字能力提升新路径”主题圆桌对话,共话青少年网络行为约束和网络素养提升的实现路径。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特级教师王颂赞在圆桌对话中谈到,使用计算机网络会培养出一种非线性的思维方式,驱使人多元化、多角度思考,这样青少年看待我们的世界就会从多角度出发,观察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物,给他们的创新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创意的便利条件。同时网络的平等性,也让青少年与成年人在探讨问题时是一种平等的姿态,哪怕青少年们有一些幼稚的想法,也能在探讨中受益匪浅。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在调研中发现,家庭的教育中是否对孩子采取民主的否养育方式,跟开不开青少年模式有很大关系。亲子之间的沟通,如果是没有障碍,对未成年人是最好的保护。提升青少年素养,发挥青少年创造性的前提,一定是良好的养育环境。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协商代言处处长滕素芬在讨论中谈到,当下互联网平台在科技赋能青少年健康成长上,需要具体承担一些正向作用,希望互联网平台能更加树立全网全领域的保护意识,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下,推出更多有利于青少年价值观养成和健康成长的产品与功能,利用平台企业的科技优势,面向青少年开展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对一些特殊家庭及偏远地区的学校提供更多的支持。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民族兴。如今的青少年可以说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我们也希望未来‘绿苗计划’成长为微信与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连接的纽带。”微信战略研究院院长周博云表示,未来微信也将持续收集社交各界对互联网平台的建议,诚邀社会各界持续对微信进行监督与批评,完善微信产品能力,微信也将与社会各界一道持续履行平台对青少年群体的社会责任。
本文收录在
#微信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