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在前天的华为发布会上,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
P50 Pro 典藏版后盖采用的是电致变色材料,当别人来电时后盖就会自动换颜色,做到提醒的时候还多了一丝炫酷的味道。
这种电致变色材料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通电后变色的材料,自然用它做的手机后壳也可以做到变色了。除了华为,近几年不少厂商都在着手做这种 “ 电致变色后壳 ” 的手机了。
虽然 “ 在做的 ” 厂商并不少,但目前真正量产出来的却不多。业界第一款还是去年年底才发布的 OPPO Reno5 Pro + 艺术家限定版。它可以通过双击后壳发出通电指令,给手机壳换颜色。
要说这个电致变色技术,还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它就有相关报道了,到了 1969 年就有人用 WO3 薄膜( 一种变色材料 )做出了电致变色器件。几十年来,有不少产品都用到了电致变色技术,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就是电致变色的灵巧窗。
这种窗户通过改变自身颜色,来控制射入房间的光照强度,比如夏天把窗户调成深色减少光线射入,就能降低室温。灵巧窗不仅能做到冬暖夏凉,还可以实时保护隐私,相比普通窗帘来说要灵活了很多。
除了建筑领域,交通领域也采用了这种技术。2008 年波音 787 就淘汰了机械式遮阳板,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做的舷窗。通过下方旋钮就可以调节窗户颜色的深浅,从而达到遮阳的效果。
甚至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就有公司把这项技术做到了汽车窗户上。除了窗户,有的汽车后视镜也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
开过车的小伙伴可能遇到过后视镜上后车灯光晃眼的情况。但如果是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的后视镜,它的光敏元件就会控制材料自动变色,通过减少反射率,使灯光变暗达到防眩的作用。
除去上面说的那些,有的安全头盔护目镜、飞行员头盔、滑雪护目镜上也采用了电致变色的技术。总之,电致变色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涉足,而且发展都挺广泛的。
但在手机领域,这项技术却没有什么发展,甚至可以说还没走出新手村。因为手机厂商要考虑的问题不仅难度大,而且和其他领域都不一样,没有前辈经验可以参考。
先带大家简单看下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和原理。前面说到变色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变色,那首先就需要一个变色层用来储存变色材料。接着为了让变色材料和离子成功接触发生变色,还需要一个离子存储层( 离子的家 )、一个电解质层( 离子的传输带 )。最外层还需要套上两层玻璃( 或其他的透明基底材料 ),因为普通玻璃本身不导电,所以还要加上两层透明导电层,形成导电玻璃。结构图如下:
当器件通电产生电场时,离子就会从存储层里出发经过电解质层,随后和变色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时材料就开始变色了。
从上面的结构图大家能看出,整个电致变色器件就跟巨无霸汉堡一样夹了很多层,又厚又重。如果把它就这么直接加在手机上,肯定没有消费者愿意买单的。毕竟在追求轻薄的时代,谁都不想拿个大哥大打电话。
所以要在手机使用这项技术,就必须先解决厚重的问题。有的手机厂商联合供应商,对玻璃基质进行优化,来打薄整个玻璃的厚度;还有的厂商也试图用过液态材料来降低重量,后来因为各种问题也放弃了。
总之大家都还在摸索阶段。除了厚重,电致变色器件的安全性也是手机厂商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有些电致变色材料会刺激到人的呼吸道和皮肤,有些甚至还有强毒性。尽管它们可以用在建筑领域,但绝不能被用在每天高频率且近距离使用的手机设备上。
万一不小心泄漏让人呼吸困难甚至中毒,那可不是小事情了,所以手机厂商们还必须要找到无毒无害的变色材料。
变色材料也不是只要无毒无害就行了,为了能量产出来,它们还需要符合很多条件。比如说变色效率要高。如果变色效率低,就意味着材料变色需要更多的电荷,自然耗电多了点,这在续航本身就是一个世纪难题的手机上,也是一个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除此之外,材料的循环次数和颜色对比度也是手机厂商要考虑。循环次数代表着使用寿命的长短,对比度意味着显示效果的好坏。
如果把电致变色材料按照结构划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机,一种是无机。通常来说,有机材料颜色比较多样化,缺点是不稳定且易老化。无机的虽然稳定,但颜色却比较单一。
在选择有机和无机材料上,手机厂商又得做取舍。你真要说那种颜色又多还不容易老化的肯定也有,不过制作成本也高,手机价格也要相应抬高,那用户老爷们又要不满意了。。
总之不管是厚重、耗电还是循环次数,手机厂商把电致变色技术做到手机上还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最关键的是,这些问题和其他领域的还不一样,根本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就好像我们在新手村里玩游戏,既没有 NPC 引导也没有地图参考,一切都只能自己从 0 摸索,你说难不难。
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就有的技术,到现在才发展到手机上,而且还没几家能量产的。可能很多人说这破功能华而不实的,不怎么看好它,再说了手机买来都套壳的,要它干嘛。
确实,在已经量产的甚至 “ 在做了 ” 的手机上,这项技术目前也只能做到来电和闹钟变色等功能,离 “ 实用 ” 还差的很远。
但要世超说啊,这种一出来不被看好但后来逆袭的例子现在并不少见,我还是挺相信电致变色在手机上能得到更多的发挥空间。退一万步说,就算这项技术真的被证明不适合用在手机上,这种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如今市场上的手机不管是设计还是功能都相像的可怕,真正创新的屈指可数。
那如果都一味地追求稳妥而不去尝试新的东西,我想终将有一天,大家热爱的手机也会失去色彩吧。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