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平板/智能手机预置“流氓”软件无法删除
2013-01-14 20:52:17  出处:快科技 编辑:萧萧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新买的平板电脑一开机,竟然有20多个应用程序在机主不知情的情况下悄然运行着,莫名耗费流量不说,其中不少还有泄露个人隐私安全之嫌。而最让人头疼的是,这些顽固的应用程序根本就没法删除。用户体验差,手机厂商却屡试不爽,究其原因,还是商业利益在背后作祟。

消费者困惑:删了内置软件就无法保修

关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内预置大量“流氓”软件无法删除的问题,媒体屡次报道,但这样的情况却依旧未见好转。

笑颜是一位电台主持人,前不久他购买了3G版三星P6200平板电脑,使用没多长时间就发现流量走得快。一次他打开任务管理器,发现里面竟然有20多个应用程序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悄然运行,他只好依次关闭。可第二天开机后再检查,发现这些应用还在运行。笑颜疑心这些程序就是消耗流量的罪魁祸首,于是就特意做了测试,打开机器后不做任何操作,1个小时后,通过360和金山对流量进行监测发现,“1个小时内莫名就消耗87.9K的流量。”同时,杀毒软件也提示他,有29个软件涉及读取通讯录中联系人号码,12个软件涉及读取短信内容及方式,“其中大部分是预置的。”

后来,笑颜几次尝试卸载这些软件,但无论如何都卸载不了。为此,他致电三星客服,对方承认这些软件是平板电脑出厂时就预置的,如果用户想要完全删除就只能刷机,但刷机后,他们就不再对这部机器予以保修。这让笑颜哭笑不得:“我只是付钱买了平板,但里面用什么应用程序,我无权决定吗?”

据《IT时报》记者了解,这种情况其实相当普遍,即使是大品牌的智能手机和平板都有内置不可卸载的软件。

被利益捆绑 厂商不愿删

说起移动智能终端预置软件,一位来自摩托罗拉的内部人士表示:“最初手机厂商在手机内预装免费应用,尤其是热门应用目的是为了服务消费者,为手机制造卖点。”

但是后来,这一做法有些变质,逐渐成为厂商谋取利益的手段,而用户的体验则越来越差。“在手机平台上预装应用程序,厂商是要向应用推广方收取费用的,所以手机厂商很难放弃。”这位人士说道。

事实上,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手机预置应用的收费逐渐水涨船高。一位从事手机应用开发的专业人士向记者透露:“某国内知名电商,推广其手机客户端。在其推广期内,用户每从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中有效下载一次,厂商就会有0.6元的结算。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一些知名手机厂商一年销售量在几千万台,从预置软件中获得的收益就相当可观了。”事实上,无论是大小品牌的手机厂商,还是山寨机都与应用开发者有合作,有些厂商甚至为预置应用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纳入业绩考核。

对于手机应用开发商而言,预装手段对应用的推广和盈利的推动作用是很明显的,尤其是预装在销量很好的手机上。 以一款手机地图应用为例,每月新增装机量半年前仅为100万左右,而到了下半年,这一数据猛增到每月400万至500万,在这背后就是智能手机预装的功劳。

缺乏惩罚措施 消费者权益难保障

事实上,记者从工信部官网上查阅到,在去年6月,工信部就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移动通信终端生产企业在申请入网许可时,要对预装应用软件及提供者进行说明,而且生产企业不得在移动终端中预置含有恶意代码和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和修改用户个人信息的软件,也不得预置未经用户同意擅自调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耗费、费用损失和信息泄露的软件。

针对这份《通知》(意见征求稿),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刘春泉律师表示,其中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惩罚措施,如果有厂商违反这些条例,怎么处罚?因此对消费者而言,依旧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他表示,对于手机中预存流氓软件的行为,消费者可以起诉厂商欺诈,“根据《民法》规定,隐瞒真实情况和故意告知虚假情况,都属于欺诈,那么像手机厂商在售出手机时并没有告知手机中已经安装了无法卸载的软件的行为,完全可以算是欺诈行为中的一种。”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谷歌眼镜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