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少年HTC之烦恼:年仅6岁品牌面临残酷竞赛
2012-06-12 17:22:30   编辑:上方文Q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对于年仅6岁的品牌HTC而言,产业的快速成熟与其自己的逐渐成长就是一场残酷的竞赛。HTC要赢得这个竞赛,从新星成长为真正的产业巨头,需要建立更多真正属于自己的“肌肉”。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像移动终端行业这般跌宕起伏,残酷到让人背后发凉。

去年4月6日,HTC市值冲到了9800亿新台币,折合约337.9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越了诺基亚4月5日于纽交所收盘后的价格328.4亿美元。对于HTC而言,这应该是个里程碑式的特别时刻,然而在HTC董事长王雪红的记忆中,这一天却并没有太特别,还是别人告诉她,才知道HTC的市值超过了诺基亚。不仅仅是王雪红,似乎整个HTC的人都没有为此而欢呼雀跃。随后HTC的公关部门接到了不少邀约采访的电话,一个刚刚做了5年品牌的公司竟然超越了在这个行业里称霸10年的诺基亚,这在当时被看作是产业奇迹,外界与舆论一片褒奖之声,一时间谈感受、讲经验、颁奖项围绕着HTC。

在外界的火热围观之下,王雪红似乎沉静如水。她用“我并不是很看重这个数字”轻描淡写地掠过,而HTC在公关宣传方面也统一保持了沉默,甚至连一篇新闻稿都没有发。

现在看来,当时HTC的冷静与低调是有原因的。王雪红早已意识到这场残酷的竞争还刚刚开始,而HTC还远没到庆幸的时刻。

就在一年后,故事出现了反转,2011年第四季度HTC(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净利润下降了26%,2012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同比更是下降了70%。市值方面,去年超越诺基亚的巅峰时刻宏达电的股价一度飙升至1300元新台币,仅仅7个月后宏达电的股价跌至471元(2011年11月28日收盘价)打破全年新低,市值剩下4065亿元新台币,瞬间蒸发了64%。外界话锋一转,各种拷问与质疑围绕着HTC,结束光辉岁月之声渐起。

事实上,HTC今天遭遇的低潮,体现了其自身的发展轨迹正在经历一次产业剧变的冲击。进入2011年以来,智能手机被视为移动互联网产业里的一块金砖,并且引领着未来个人计算终端发展方向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所有主流厂商已经不再有任何迟疑,拼尽全力搏杀。除了苹果凭借出众的终端产品+丰富的APP应用一直占据着产业里最重要的位置外,三星依靠其强大的手机制造根基以及产业链布局势头正猛,而昔日的巨头诺基亚与摩托罗拉也在奋力反扑,并且纷纷抱住了两位握有操作系统的产业强者微软与Googl。

这是一个不相信权威、不讲究资历、也不看重惯性的空中竞技场,无需犯错,仅仅是不够闪耀也足以让你跌下云端。

HTC曾经是很耀眼的一股新生代力量。作为单一生产智能手机的厂商,除了苹果以外,如今在第一阵营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也只有HTC。目前,它在智能手机出货量方面位列前五,从2009到2011年之间实现两次翻番,出货量达到了4500万部。仅仅用6年时间HTC就获得了这样的巨大成就,也堪称是华人品牌中触碰全球消费者最多的国际品牌,这已经是个奇迹。

但是对于少年HTC而言,今天产业的快速成熟与其自己的逐渐成长就是一场残酷的竞赛。HTC要赢得这个竞赛,要从新星成长为真正的产业巨头,需要建立更多真正属于自己的“肌肉”。

少年HTC之烦恼:年仅6岁品牌面临残酷竞赛

HTC的初心与烦恼

要了解这家企业过去的成就和今天的困扰,首先需要了解这家企业的“初心”。

1997年曾经任职于美国老牌电脑厂商DEC总工程师的卓火土与服务器部门主任的周永明找到了当时致力于打造“中国芯”的威盛电子老板王雪红,希望得到她投资,而两个人的创业方向正是当时还并不为人所熟悉的“掌上电脑”。

王雪红的想法与他们不谋而合:“当时他们告诉我他们的梦想是以后不需要再带着笨重的PC到处跑,而是创造出更为方便和美观的智能终端。这和我的想法一模一样,我一直都感觉未来的终端一定不是电脑这样子的工具形态,而是一种能够与体验和人性完善结合的产品。”于是宏达国际电子公司诞生了。

不过,实现梦想的初心却并不容易。受限于当时的公司规模与实力,以及当时的市场环境,还被叫做PDA的产品针对高端商务人士,并没有像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大行其道。宏达电的主要业务是为大厂商做PDA代工。但是,尽管只是个代工厂,王雪红、卓火土、周永明3个人内心对于梦想的坚持却丝毫没有折扣,与台湾代工厂“客户要什么我做什么”的模式不同,宏达电在创新和研发上颇为投入。

为了积累经验与获取产业链支持,三人可谓颇费周折也遭到了不少白眼。王雪红回忆:“当时我们去微软,接待我们的经理态度不怎么好,也没有认真向比尔·盖茨介绍我们。轮到我们做展示的时候,卓火土和周永明他们两个像变魔术似的,敞开西装从口袋里拿出好多我们的产品,比尔·盖茨当时看了也觉得很兴奋,认为我们就是他要合作的伙伴。”在软件巨人眼中,或许这家敢于把产品揣的满身都是的硬件厂商,才具备足够的热情与决心。

随着逐渐敲开了巨头们的大门,宏达电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0年研发出了首款基于微软操作系统的Pocket PC“康柏iPaq”,到2011年iPaq全球出货量达到289.7万台,而由宏达电代工的iPaq出货量就达到149.1万台。这让台湾代工业震惊:这是一家成立仅仅3年的公司。随后,宏达电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也渐渐成为台湾最为赚钱的公司。

随后,这些人开始看到了PDA与手机的融合趋势,并且开始越来越抑制不住去创造一个品牌的愿望。

实际上,目前HTC所面临的市值下降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进入2006年,随着PDA产品逐渐被与其近似的智能手机取代时,更广阔的市场也摆在眼前。王雪红等3人认为实现梦想的时机成熟了:宏达电宣布向品牌转型,HTC品牌问世。但是对于宏达电的这一次转型外界似乎并不看好,宏达电股价随即进入下行通道,短短几周之内市值蒸发掉20多亿美元。

手握占惠普iPaq产品出货量一半的大订单,不愁收入的宏达电为什么要转型做品牌?智能手机是不是能够快速成为市场趋势?外界各种不看好围绕着年轻的HTC。

王雪红说她其实很清楚一旦转型做自有品牌,一定会失掉代工大单。在那个还不知iPhone为何物、智能终端概念还极其稚嫩的年代,王雪红与她的两位搭档坚持自己的判断,率先全情投入地走上了打造智能手机国际级品牌的这条路。这种聚焦在智能机领域的孤注一掷,为HTC赢得了至少3年的领跑期,所以就在其他手机厂商还在忙不迭地转型智能终端之际,HTC作为几乎唯一一个可以充分满足全球运营商对激活3G网络的智能终端的巨大需求的企业,在运营商采购的助推和自身产品的领先之下,迅速成长为这个领域里的资深玩家,在2010年开始迎来自己的春天。剑指高端的HTC在当年取得了2500万台出货量成绩,全球市场份额达到8%,并在2009年彻底切断了其代工业务

但是,作为产业的先行者HTC在塑造自己辉煌的同时,也为产业里的其他厂商指明了一条未来的发展路径。时至2011年,几乎没有一家手机厂商迟疑智能手机这一巨大的发展趋势,甚至不少PC互联网厂商都在试水挤进这一领域。

这时的产业环境已与HTC出道之时大相径庭。首先是与其同期征战智能机市场的苹果从没有停止创新的步伐,没有给追赶者留下太多的机会。与此同时,三星作为功能机时代的有力竞争者,在认清智能机这一产业方向后,凭借其产业链以及制造方面的实力推行机海战术,依靠银河战舰Galaxy系列冲击智能机市场。而昔日的巨头也不甘没落,诺基亚终于放下塞班的包袱希望借助微软在操作系统方面的优势东山再起。摩托罗拉则以手机领域耕耘多年所积累的1.7万项专利为筹码被Google收归麾下,成为Google安卓的嫡系部队。不仅国际巨头们动作频频,中国厂商华为、中兴也希望能够在终端领域有所突破,凭借着做设备厂商时与运营商之间积累的深厚关系,迅速在出货量上构成威胁。

应该说,无论从玩家的心态还是产品的水平等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竞争的级别提高,激烈程度也更深。比如HTC过去一年来遇到的专利危机,就是因为HTC在美国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苹果对于自己家门前的挑战者显然不会坐视不理。尽管HTC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并不晚,但是由于在通信领域的根基并不深,因此会在专利方面被竞争对手视为短板加以攻击,而专利又恰是欧美公司擅长的游戏规则,招架住一轮又一轮的诉讼攻势对于年轻的HTC的确是个大挑战。

另一方面,纵观整个手机市场,单一依靠智能手机立足的厂商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三星能够在产业上立足主要依赖于它在产业链上的综合实力,哪怕是iPhone其价值32%的零配件都是采购于三星,这不仅能够降低成本也可以牵制对手。

客观上看,HTC在根基上没有诺基亚与摩托罗拉深厚,在垂直体系的构建上不如苹果,而在硬件制造上不敌三星。所以,尽管实现了自己的初心——推动了智能终端这个与人紧密融合的“非工具产品”的普及与发展,但是若要实现其打造世界级品牌的梦想,要避免由先驱变为先烈,最关键的还在于自己能否在这场越来越残酷的竞赛中找到自己可以闪耀的空间。

责任编辑: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宏达电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