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各位久等了,华为 Mate70 Pro+ 和折叠屏 Mate X6 的评测终于来了。
自从前阵子 Mate70 系列和 Mate X6 发布之后,我在后台收到不少评论。
大伙都想知道 “ 麒麟 9020 性能到底如何 ” , “ 红枫原色摄像头到底有没有效果 ” ,等等等等。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体验,我把这些点都整理了一下,汇总起来跟大伙聊一聊,这一代的 Mate70 Pro+ 和 Mate X6,它们的表现究竟如何。
# 华为 Mate70 Pro+
还是先从外观看起, Mate 70 Pro+ 这次最大的改动是后壳盖板,不再是 Mate60 系列的撞色设计,而是改成了纯色,表面看上去多了一层丝状的纹理。
然后摄像头 Deco 一圈做了过渡,还加上了巴黎饰钉的纹路。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从尺寸上来说, Mate70 Pro+ 基本可以算今年发布的、非折叠屏手机里面最大屏的一款了。
具体来说,整机来到了 6.9 英寸,我对比了今年发布的几款旗舰, Mate70 Pro+ 虽然厚度控制得还可以,但宽度最宽,整体也稍大一点。
再加上按键的位置比较偏上,可以说日常使用基本就告别单手操作了。
但一看上代的 Mate60 Pro+,尺寸其实也不小。考虑到 Mate 系列的商务定位,买这手机的人,看文档和数据需要大屏;或者一些长辈,大屏更方便,也习惯双手操作手机。
那就不难理解,为啥华为把 Mate 系列越做越大了。
讲完外观,再聊一聊大家最关心的麒麟芯片,这回 Mate 70 Pro/Pro+ 和 Mate X6 都搭载了华为最新的自研芯片——麒麟 9020。
相比前代麒麟 9010,麒麟 9020 的国产化程度明显又更进了一步。
因为它这回剔除了麒麟 9010 上的 ARM 架构 A510 小核,转而采用了自研的泰山小核。至此,麒麟 9020 实现了真正的纯自研核心设计。
而华为之所以要去改动小核设计,并不只是为了自研而自研,实际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
一个是极客湾说的, A510 小核的性能没法满足华为现在的需求,所以他们只好自己搞一个自研小核,维持处理器的正常迭代升级。
另一个则是我个人的猜测( 不严谨 ),华为可能也想像高通和发哥那样使用全大核设计,但由于目前的工艺还达不到要求,贸然使用全大核架构可能会让芯片功耗爆炸,所以选择先用自研小核来作为过渡方案。
那么这回麒麟 9020 的实际表现如何呢?
根据我们的实测,去年麒麟 9010 的水平和高通阵营的骁龙 888 接近,今年则和骁龙 8+ 接近,基本上相当于用一年追回来了两年左右的差距。
先看 CPU 部分,麒麟9020 的单核跑分为 1592、多核跑分为 5011,对比前代麒麟9010,单核和多核性能都提升了 19% 左右——这个进步确实不小。
而 GPU 部分的话,这回麒麟9020 的 GPU 从前代的 Maleoon 910 升级为 Maleoon 920,在 3D Mark 的 Wild Life Extreme 图形性能测试中,它的总分为 1880,相比前代提升了将近 20%。
3D Mark Wild Life Extreme 跑分对比
具体到游戏实测中的表现,根据 Perfdog 的帧数统计,华为 Mate 70 Pro+ 全高画质原神 30 分钟跑图,平均帧率 59.8 帧,全程几乎是压着一条直线在跑。
虽然通过慢动作实拍证实,这个帧数和去年的华为 Mate60、Pura70 系列一样,依旧是通过系统级别的插帧运算带来的。
不过比起之前的麒麟 9010 机型,这代的插帧效果有着明显的改善。如果不是用慢动作去拍,基本很难察觉到。
不过星铁方面的帧数表现,Mate 70 Pro+ 还是稍微差了点儿,即使有着插帧方案的加持,全高画质玩到六分钟左右的时候就会出现阶段性的温控降帧。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伙也可以选位就坐了 —— 假如你平常玩的游戏性能开销在原神之下,那么 Mate 70 Pro+ 妥妥没问题;但假如要都是星铁这种水平的,那可能在 Mate 70 Pro+ 上就得降一降画质才能玩了~
另外,我们之前在评测 Pura70 系列时,遇到过的 4K/60 帧设置下相机录像功耗高,导致过热闪退的情况,这次又复测了一下。
同样 4K/60 帧的设置,用几台手机分别拍摄电脑屏幕上播放的画面,时长 20 分钟。在结果发现 Pura70 Ultra 录像时依旧还有概率出现闪退,而在 Mate70 Pro+ 和 Mate X6 上,就没有这种情况了。
我们观察了一下录像时候的设备功耗,麒麟9020 对比 9010,功耗进一步降低,看来这代的录像也是做了进一步的优化,ISP 的能效也有所改善。
聊完性能,终于到了我心心念念的影像环节。因为 Mate70 Pro+ 这次的影像,有点逆袭爽文的意思——把之前偏色的弱势项,直接调整成了优势项。
首先是这么一个情况 —— 华为从 2019 年的 P30 Pro 开始,就为了进光量的优势,采用了 RYYB 阵列的传感器。
相较于主流的 RGGB 阵列,RYYB 阵列把原来手机镜头的绿色滤镜换成了黄色滤镜。黄色滤镜透过的黄光,后续再分解为红光 + 绿光,理论上就能接收更多的光线,拍出的画面就会更亮更清晰。
但实际情况是,由于黄光过多,且传感器失去了感知绿色的能力,华为的 RYYB 传感器就一直存在一定概率的偏色问题。
你们想啊,原本所有的颜色都是通过 “红、绿、蓝” 这三种数码三原色组合而成的,到了华为这边儿抽走绿色,变成了红+蓝,缺失的绿色要靠算法来猜,就会有概率翻车。
但是这次,华为终于找到解决偏色的终极办法了,而且用了个在我们看来,非常超前且 “力大砖飞” 的猛办法。
华为直接往镜头后面装了个多光谱摄像头,也就是红枫原色摄像头,来精准采集色彩信息。
经过我们这段时间的查资料验证来看,这颗多光谱摄像头还真有点说法,跟之前所有手机上用的多光谱传感器都不是一回事儿。
像之前 iPhone X 上的环境光传感器, OPPO Find X5 Pro、华为 P50 Pro 等机型搭载的多光谱传感器,其实都属于是单点多光谱传感器,只能对整体的光环境做混合检测。
由于单点多光谱传感器体积小,无法体现出画面不同位置的色温差异,也就无法支撑起一张照片所需要的光谱信息,所以没法用来成像。
华为用的多光谱摄像头,可以采集到整个画面中的色彩,并生成更丰富的光谱信息,然后配合算法,去修正另一颗摄像头所拍摄的照片。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把采集到的大量色彩数据跟原片融合做色彩还原——我觉得这套算法才是华为红枫影像的精髓所在。
原理讲了这么多,那么红枫原色镜头到底有没有用呢?
我拿来了 iPhone16 Pro、华为 Pura70 Ultra,刚好它的主摄也是 RYYB ,还没有红枫,以及搭载鸿蒙 OS 4.3 的 Mate70 Pro+ 和 鸿蒙 NEXT 版的 Mate X6,正好可以来对比验证一下。
这组户外自然光源的图片,各台手机基本都能还原出柿子本身的橙色,但是 iPhone 的整个背景偏绿偏冷,而 Pura70 Ultra 则是整体偏红,而且丢掉了柿子表面的纹理,实际 Mate70 Pro+ 和 Mate X6 更接近真实颜色。
向左滑动到了室内,iPhone 是四台手机中对烤肉颜色还原最准确的,但色调依旧有偏冷的倾向。
Mate X6 和 Mate70 Pro+ 的食物颜色稍微偏红,但包含背景在内的整体成像,最符合人眼所见,相较之下,Pura70 Ultra 则有些偏暖。
我们又继续测试了几组,碍于篇幅就不放太多图片了,但基本可以得出结论,拥有红枫原色镜头的 Mate70 系列,在白平衡表现上进步明显,能把颜色拍得更准。
而且更神奇的是,红枫摄像头不仅能够帮助照片拍出更准确的颜色,甚至还会参与到视频录制的过程当中。
因为原本我们主观判断,视频录制对于处理器的压力非常大,强如去年的骁龙 8Gen3 处理器,录制视频都有可能出现花屏、掉帧的问题。
华为是不太可能在录制视频的时候,再有算力去处理一个额外摄像头的颜色信息、并用来校准主摄画面的。
直到我们做了这么个测试 —— 我们用一片透明的红色滤光片贴住了 Mate 70 Pro+ 的主摄像头,又用一片黑胶布彻底遮住了红枫摄像头。
此时录出来的视频,画面是 “一片血红” 的。
但是,当我们保留主摄的红色滤片、只揭下遮挡红枫摄像头的黑色胶布之后,录像视频的画面逐渐从红色变回了正常的颜色。
兄弟们,我愿称之为外星科技。
到这一步为止,我们就可以下结论了:
华为这波,确实是给红枫摄像头辅助校色的理念做了一个很好的落地验证,在整个手机影像体系上,走出了别人没走出的一步。
不过实际测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红枫的小 bug:
比如下面这组照片,实际上红色的杯子仅仅是透一层淡淡的橘色,但是两台 Mate 都拍成了橘色。
录制视频的时候,我们发现,假如当画面里同时存在大范围的 “冷色”、“暖色” 的时候,Mate 70 Pro+ 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判断真实的白平衡。
比如下面这个测试场景,前两天正好是杭州的阴天,所以天色属于大范围的冷色调,但是街边的灯牌和灯光又是暖色调,两种光源一起混合打在了街道的大理石地面上。
当我们握着拍摄杆保持不动,拍摄 4K 60帧(手机里可以选的最高录像规格)视频的时候,Mate70 Pro+ 的色彩是很准的。
但一旦我们开始面对大理石地面左右快速移动拍摄杆,导致手机里拍摄的场景出现了变化,其他两台手机的白平衡都不会变,唯独 Mate70 Pro+ 的白平衡会越变越冷。
等到停止移动一段时间之后,画面的白平衡又会逐渐恢复正常 —— 就像下面这张 GIF 里展示的这样。
包括最终的成片,也会有同样的情况。
一开始我们以为是麒麟 9020 的算力存在问题,但是随着我们把录像成片的画质从 4K 60帧一路降到了 720p 30帧。问题都还一直存在。
所以经过我们的分析,目前遇到 “奶茶杯偏橙”、以及 “复杂光源快速移动,画面白平衡异常”, 应该都是软件算法方面的问题,后续随着 OTA 应该是可以优化的。
# 华为 Mate X6
说完旗舰 Mate70 Pro+,接下来再跟大伙儿聊聊华为最新的折叠屏手机 Mate X6。
对比上代 Mate X5, Mate X6 配置升级的同时,整体工艺还提升了一大截。
大家可以很明显地看到, Mate X6 这次搭载了比前代规格更高的摄像模组。
包括红枫原色摄像头也没落下,所以整个后摄 Deco 整体大了一圈。
并且 Mate X6 还加入了更强大的卫星通信能力,同时电池也大了那么一丢丢,但 Mate X6 机身反而更薄了,整体重量也不升反降。
原因就在于, Mate X6 这次用了全新的分布式玄武架构。
名字听着挺唬人,但其实就是把内部核心元器件重新排布,空间利用变得更合理。
比如把一部分负责信号的射频单元,以及散热材料,平均到了两块屏上,热量分布也更均匀。
同时典藏版的外屏用了更耐摔的第二代玄武钢化昆仑玻璃,内屏支撑层和机身框架强度也都加强了。
这一点我最有发言权,因为在体验手上这台典藏版的时候,实打实摔了一把。
虽然仅仅是在外框的位置有一些划痕,但是手机到手还没捂热乎,就 “微瑕” 了,我的心到现在还在滴血。
至于其他方面,Mate X6 折叠状态下外屏 6.45 英寸,展开是 7.93 英寸,内外屏都支持 120Hz 刷新率,跟 Mate X5 的区别也不是太大。
说完工艺,我觉得 Mate X6 这次提升最大的点,就是影像。以
前囿于空间问题,轻薄和影像总要有个取舍,但是有了三折叠的技术突破以后,很明显此时 X6 更有底气了。
这次 Mate X6 的影像配置则直接跟超大杯 Mate70 Pro+ 相当,快给自己干成影像旗舰了。
Mate X6 后置影像配置
不仅仅是多了红枫原色镜头,长焦端也有可用性很高的 4x 光学变焦,还支持长焦微距。
我们也拍了几组长焦和主摄的样张,大家可以直接看图感受一下。
最后我想跟大家聊一聊,Mate X6 这块折叠屏的大屏体验。
比如,最能发挥折叠屏手机“大屏”优势的一点是,打开很多 APP 首页,浏览信息流时,内容会从两列变成三列,甚至四列,屏幕的利用率提高不少。
而且在调用华为的 AI 助手小艺时,可以选择分屏对话,左屏是当前观看的内容,右屏小艺就可以帮你查询、总结摘要等等,听着就感觉效率翻倍。
或者在适配了折叠屏“平行视界”功能的 APP 上,例如抖音、小红书或者京东等,我就可以一边看内容,一边看评论,体验感和参与感属实是加倍了。
不仅如此,我发现这次在 Mate X5 上还有最多支持三个应用分屏的“全景多窗”,属实是把大屏交互玩明白了。
我试了一下,可以两个屏幕左右屏交互,可以在左右分屏的基础上再多一个悬浮窗,还可以三个应用来回切换。
即使分屏隐藏在任务栏,切换回去之后还是可以保留原来的 APP 组合。
还真别说,大屏上用这个多任务,在便捷性上还真有点让人联想到苹果的台前调度。
如果让我总结一下的话,Mate X6 算是在 Mate X5 基础上的一次有诚意的升级,工艺、性能和影像对比上代都有了不小的提升。
甚至这代 Mate X6 典藏版的 1TB 版本,售价 15999 元,还比上代便宜了 1000 元。
买顶配更有性价比?但说实话,我怎么感觉买 1TB 的,也不是很在乎这个差价。
体验完这两部手机,我感触最深的,其实是华为坚持的“长期主义”。
不论是麒麟芯片的自研架构,还是从 RYYB 阵列到红枫原色摄像头,这整套成体系的影像升级,把时间线拉长来看的话,是华为早在多年前就开始的布局。
比如说,华为在 2009 年就发布了第一代自研的手机处理器芯片 K3V1,一直迭代到今年全自研的麒麟9020;
从 2019 年开始的 RYYB 阵列尝试,等来了红枫解决白平衡问题,算是真正走通了这条新的技术路线。
说真的,我这下现在有点期待接下来的 Pura80 系列了。
因为不知道到了下个时间点,华为又会再掏出什么新的技术出来,再次 “遥遥领先”。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