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预言家”马斯克最新言论:
一些公司逃不过破产的命运。
什么公司,老马背后的PPT:
这些车企被这么明晃晃写在PPT上,究竟是被马斯克当对手,还是认为破产倒闭的就在其中,没有明说。
但按照马斯克的标准,不难推断。
老马对友商冷嘲热讽、唱衰看跌早已有之,这次是他故技重施,还是汽车行业真的到了“大逃杀”时刻?
马斯克说了什么?
被马斯克点名的汽车制造商,有这几家:比亚迪、蔚来、小鹏、极星,他们都是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
国外玩家三位上榜:主打电动皮卡的Rivian,老牌车企福特,和Lucid。
马斯克原话是这样的:
特斯拉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利润最高的整车厂。而让电动汽车盈利真的非常不容易,大家看一下我们的竞争对手,他们一直在纠结、在挣扎,想获得更好的利润。
想一个点子非常容易,做出样品也非常容易。但是之后要提升产能,要实现爬坡、大规模制造真的非常困难。特别是如果要在这样的过程中保持正的现金流,真的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过去一段时间中,有不少银行都已经垮掉了。这就是整个宏观环境、整个金融体系变化的结果。而这些变化对于用户使用车辆,以及车辆的可承担性、可负担性也有明显的影响。未来12个月宏观环境还充满挑战,但可能有很多公司会在未来不久就破产。
马斯克的话给出了判断车企能否活下去的标准。
首先是客观因素,宏观经济不行。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波及到普通用户,使得他们对于汽车这类大宗消费谨慎或胆怯。
销量前景黯淡,这样的期望中,车企活下去直接影响因素有两个:毛利和现金流。
一个是持续生存能力,一个是抗风险能力。
所以这些被马斯克点名的车企是不是要破产,我们可以从数据上入手研究。
哪家车企快要不行了?
马斯克列举的这些车企,我们根据公开的财务信息,做了直观地对比:
福特新能源,以及极星汽车比较特殊,背后都靠着成熟庞大的汽车巨头,所以即使短期巨亏,也无性命之忧。
其中福特新能源去年全球一共卖了77500辆,绝大部分是北美市场,但同比增长率超过120%。极星情况类似,全球卖了51000辆(大部分是欧洲和北美),同比增长80%。
所以破产的不会是他俩,家底厚,而且增长势头好,不存在被叫停放弃的可能。
比亚迪自然不必说,破产倒闭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马斯克给的对比数据,是企业营业利润率,比亚迪因其车型均价目前比特斯拉低得多,所以整体利润/营业额的数值,自然比特斯拉小得多。
但单车毛利上,比亚迪已经接近20%,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成效显著,离特斯拉的28%还有不小差距,但远超一种传统老牌车企。
销量方面,比亚迪给的预期是300万辆保底,冲击360万辆。另外比亚迪的电子、轨道、商用车、半导体等等业务可以支援汽车板块的价格战,使得比亚迪可以用极低价格抢夺市场份额,甚至不惜少挣钱、不挣钱。
所以不要相信王传福“给友商留活路”的说法。
蔚来去年亏了140多亿,但现金储备无忧,只不过目前销量增长上出现了疲软。而新的866车系即将推出,能够带动一波增长。所以至少12个月内无忧。
小鹏情况就比较危险,2022年亏损90亿RMB,按照这样的速度,目前现金储备差不多能支撑2年左右,而且小鹏正在经历内部动荡调整期,G9车型不如预期,新的G6车型也尚未投放市场。
Rivian情况就更不容乐观,现金多,但消耗的也快。2022年亏损69亿美元,也就是400亿人民币。同时,交付数量20000出头,刚刚开始进入正常量产节奏。
1年之内除非交付有飞跃性增长,否则难逃马斯克预言的性命之忧。
至于Lucid,可能是最早被预言家马斯克“命中”的造车新势力。亏得最多,现金最少,几乎支撑不过12个月。同时要命的是交付量上不去。2022年Lucid交付4000辆左右,但生产了8000辆,50%产量都处于库存状态。
汽车工业大逃杀
时局是这样的:
汽车工业掀起的新能源、智能化革命,“两超”地位已经明确——
特斯拉和比亚迪。
双双绝尘而去,销量基数已经达到数百万计,今年还能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新势力,包括老牌车厂转型的品牌,很难再追上这两个大哥。
而特斯拉、比亚迪之间,仍然没有到决战的时刻。国内可能有些许竞争,但两家现在的目标,都是在全球范围内颠覆取代燃油车份额。
两超之后的“多强”格局,现在仍然不明朗。但有一些趋势显现出来。
传统车企发力,不容忽视。家底厚耗得起,同时技术储备也足够,短期内至少能在三电技术追平新势力,拿出不错的新能源产品。
同时又有品牌认知的惯性优势。所以“多强”之中,成功转型的老牌车企会占很大的席位。
这其中值得关注的有大众、福特、通用、吉利、长城、广汽、上汽等等。
而对于新势力来说,创业以来最大的生死考验已经到来:上有两超封住天花板,下面又有一群传统车企紧追不舍。
市场存量就那么多,未来1-2年内,细水长流稳步增长都不一定能保证生存,只有打造出爆款产品才有可能渡过这一关。
而从企业本身的架构、思路来说,这一轮大逃杀,是新势力向“车企”本来价值回归的考验,更加强调工程制造、产品定义、销售体系、管理体系等等综合能力。而不是新势力擅长的技术宣讲、价值愿景、资本包装。
老马的确是在吓唬友商,但不是毫无根据。
马斯克认为美联储如果持续加息,全球的宏观经济状况会更加糟糕。而如果这样的情况一步步应验,那么交付量没有实质性改观的造车新势力,很有可能走向破产结局。
12个月,是这一轮造车新势力逆天改命的最后窗口期。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