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本文专家:王思露,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中华人民共和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日常生活中,难免有食物堆积的时候,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很多东西都舍不得吃。
过了很久才发现,但是已经变质了。
对于这种情况,相信有不少朋友都听家里长辈说过:“没关系,把坏了的挖掉,剩下的还能吃。”
这种做法正确吗?还是应该直接扔掉?咱们接着往下看。
水果“烂了一点”,还能吃吗?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是怎么“烂”的?
- 机械性损伤导致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食物在收货、储藏、运输以及销售的过程中,由于跌撞、挤压以及磨损等原因造成损伤。
如果是因为外界机械损伤,使水果出现变色、变软,其实完全可以继续食用。
这是在碰撞的过程中,水果里的细胞质溶出,细胞内部的无色酚类物质转化成为有色醌类物质。从根本上讲,并没有被细菌等有害物质感染,短期食用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 低温冻伤导致
低温储藏的环境下,水果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会变低,导致其不能及时清除细胞内部的自由基,越来越多的自由基就会改变水果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破坏了细胞的结构。
而且,低温环境使水果中果胶酯酶的活性提高。这种酶类物质会分解水果内部的不溶性果胶,从而就会导致水果出现“变软变烂”的问题。
其实,“冻伤水果”也只是细胞破损,并不存在微生物或毒素,也可以继续食用。
- 霉变导致
对于水果外表皮的“变质”,完全可以用肉眼看到,但细菌等微生物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无法用肉眼看见。
1、苹果等水果在变质后滋生的展青霉菌会产生展青霉素,摄入体内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肾脏水肿等问题;
2、玉米、花生和坚果等在发霉变质后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存在致癌风险;
3、甘蔗变质后会产生节菱孢霉,它会代谢出一种较强的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误食会出现腹痛、恶心、抽搐、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等食物中毒症状。
此外,霉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物质,其孢子可以在空气当中随意飘散。如果长期处于长满霉菌的空间中,就算不直接接触,也可能使身体出现过敏或各种呼吸道症状。
不少人都认为,“将烂了的那部分去除后可以继续食用”,但是,没坏的那部分中同样含有毒素,只不过我们看不见。有些情况下,没有变质的部分所含的展青毒素甚至达到了腐败变质部分的10%—50%。
也就是说,吃“没坏的那部分”同样会给身体增加中毒风险,不可轻易尝试。
因此,家里的水果或其他食物已经储存了很长时间,但不清楚是由于哪种原因“烂了一点”,建议直接扔掉。
清洗发霉部分、加热能杀毒?
在清洗发霉部分时,只能将其表面成型的菌丝洗掉,而内部的霉菌和其产生的毒素是不能去除的。
加热的确可以杀灭一些霉菌,但其产生的毒素不会被杀死。
比如,玉米、大米、花生和瓜子等食物,发霉变质后会滋生黄曲霉菌,其产生的毒素(黄曲霉毒素)生命力顽强,只有在280℃以上的温度下才会被分解,而日常的烹调加热方式没有任何杀伤力。
因此,当食物霉变烂了一点,不要用清洗、加热等“基础行为”对食物进行处理,还是扔掉更安全。
如何预防食物变质?
- 现吃现买
食物经过长时间的存放,不但会影响营养价值,还会增加其腐败变质的风险。建议现吃现买、现做现吃,尽量不剩余。
- 拒绝“贪小便宜”
购买食物时,认真挑选,不买路边摊售卖的即将腐败、变质(甚至已经变质)的廉价食品,降低安全风险。
- 合理储藏
低温保藏是延缓食物腐败变质的最常用方法。从口感、质地等方面考虑,芒果、香蕉、巧克力、蜂蜜等一些特殊食物不建议放入冰箱储藏外,尽量将不吃的或剩饭、剩菜放入冰箱,降低微生物的滋生。
对于剩饭菜,要“安全操作”:
建议剩肉不剩菜、剩热菜不剩凉菜,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量;
科学储藏食物,用带盖儿的密闭容器小份储存,分类装好,避免交叉污染;
食用剩饭菜时,务必完全彻底加热,吃多少热多少,不建议反复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