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常用电池分别为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其中,三元锂电池代表企业为宁德时代,而比亚迪则为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代表企业。这也是目前动力电池市场的老大和老二。今年3月份,比亚迪发布了全新的磷酸铁锂产品——“刀片电池”。
近日,比亚迪、宁德时代隔空互怼,问题的焦点在于“针刺电池”是否能验证电池安全。比亚迪当然是力挺的一方,刀片电池针刺不爆,一方面验证了自家产品安全,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三元锂电池。
3月份的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公布了三种动力电池针刺对比测试结果,三元锂电池产生了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而磷酸铁锂块状电池虽无明火,但仍产生大量烟,同时表面温度达到200~400℃。刀片电池在针刺测试中既没有明火,也没有烟产生,甚至连表面温度都不是很高,只有30~60℃,连鸡蛋都烤不熟。
宁德时代则是反方,之前发布的一段针刺实验视频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视频中,宁德时代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对三元电池包做针刺试验,最终钢针刺向电池包外壳的过程中‘折断’了,以此说明电池包外壳非常坚硬。
宁德时代在视频底下写道,“是什么阻碍宁德时代做针刺测试?是技术?是体质?是巨头的面子?不,是钢针!”官方称,宁德时代的三元电池包,钢针根本刺不穿。
5月24日,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不会武功的武功李云飞 在微博回应称,关于近期纷争的起因,从时间线上可确定:不是因为我。
刀片电池自3月底发布至今,也只是客观地讲述各种电池的品类特性和优点劣势,三元电池不安全等,这些都是行业共识和常识,没有提谁,也从未针对过谁!但不知为何,近期被弄的这么针对? 只能解释为: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也震惊了同行和天下吧!既然已经被这么针对了,估计不少人过去两天也被绕晕了,那我就清晰地表述以下观点:
1、针刺实验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让电池短路,以便观察电池的热失控情况及制定更好的安全防护策略。
2、针断了也好,真刺了也罢,但电池没短路,其实针刺实验就已然失败了(短路是目的,针刺只是最直接的方法而已)。
3、针刺让电池不短路,与通过针刺让电池短路看电池的热安全性,这是两回事。
4、针刺让电池不短路,实现的方式有很多种,很多家电池公司都已掌握该技术。
5、刀片电池针刺实验视频能看出,刀片电池是短路了的,但它很安全。
几次“隔空博弈”之后,5月25日,宁德时代官微发布《关于动力电池标准的一些认识》,就备受外界关注的电池针刺测试再度回应。
回应中,宁德时代重申三点:
一、三元和铁锂各有特点,分别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二、国际认知从单体安全转向系统安全;
三、中国标准与国际法规全面接轨,重心转向系统安全。
宁德时代表示,早在2017年之前,欧洲某著名车企,向我们提出能通过针刺测试的高能量密度三元电池单体技术要求。我们团队做了大量的针对性开发,在全球率先攻克了高能量密度三元电池针刺问题,并由客户送到TÜV检测认证。TÜV报告结果显示,在针刺实验中,三元电池实现了不起火、不爆炸,电池温度只有35.1℃。
作为带头吃螃蟹的人,为什么我们没有把针刺方案量产呢?原因很简单:首先,从观念上说,国外整车厂对于整车安全的共识已由单体安全转向系统安全。电池的安全贯穿在电池的整个使用过程中,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电池的单体设计、系统集成、动态监控和系统防护等。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了电池的整体安全上,确保产品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安全的,从实际意义上真正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其次,从技术上说,电池包层面有更优化的安全解决方案,单体电池针刺测试的实际需求已不复存在。
今年刚刚发布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 38031中,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模拟了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湿热循环、振动泡水、过温过充等实际场景。单体针刺测试作为独立项目,在该标准中被正式取消,仅作为单体热失控的触发条件,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也就是说针刺是否通过已不重要,关键要看单体热失控后,系统是否可以控制热失控的蔓延,为各类电池的安全应用设定了基本门槛。
对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的针刺测试之争,你怎么看呢?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