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ZAO刷屏后 让我担心被随意拿走的隐私 还仅仅是个开始……
2019-09-03 20:05:32  出处:猎云网  作者:郭亚鑫 编辑:宪瑞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一秒换脸“莱昂纳多”,两秒占据“舞王C位”,一夜之间暴走网络——AI换脸软件ZAO经过周末的集中式爆发,逐渐偃旗息鼓。

ZAO刷屏后 让我担心被随意拿走的隐私 还仅仅是个开始……

ZAO的AI人脸合成技术第一次离大众如此近,但同时它广被诟病的用户协议则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您同意或者确保实际权利人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您同意或确保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

这也就意味着,当用户在ZAO面前“眨眼、扭头、张嘴”时,ZAO便合法的获取了用户静、动态肖像,根据用户签署的协议,ZAO除了有权利对用户的人脸进行修改,还能将它任意授权给自己想授权的第三方,这无异于隐私贩卖。针对隐私争议,AI换脸APP ZAO也在今日发布官方声明回应称:

“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ZAO”设置了真人验证环节,整个过程仅为验证上传的照片是本人,为确保信息安全。

此外,ZAO还表示:

“换脸”完全不可能威胁支付安全。并且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

ZAO刷屏后 让我担心被随意拿走的隐私 还仅仅是个开始……

尽管ZAO的隐私问题暂时因官方的回应让大家暂时减少对隐私的焦虑,但不可否认,随着“刷脸支付”、“刷脸解锁”等技术盛起,基于“人脸”而获取隐私的机会越来越多,而往往,这些数据也是用户主动提供的。从PC时代的“木马入侵”到如今信息数据以“多元化方式”泄漏,隐私事件频频爆发的背后不禁让人深思(划重点):

1.窃取隐私背后的商业利益;

2.所谓“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们是如何在毫无察觉时自愿将隐私“泄漏”;

3.AloT时代还隐藏着哪些“隐私困境”。

ZAO刷屏后 让我担心被随意拿走的隐私 还仅仅是个开始……

1994年,随着中国第一个全国性TCP/IP互联网工程初建,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999年前后,当时门户网站大量出现以及电脑的逐渐普及,中国正式开始进入民用互联网时代——即PC时代。

此时,随着网络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及免费软件的大力推广,软件的耦合度和市场占有率就成了当时的兵家必争地。

与此同时,隐私问题在网上也掀起了“轩然大波”,最为著名的就是3Q大战——奇虎360与腾讯QQ争斗事件中还夹杂QQ偷窥用户隐私、当然也还有2009年的RockYou用户数据库被盗及国外多起隐私事件等。

从那时起,互联网隐私问题才逐渐开始被人们所知晓。

大数据泛滥下的商业利益

说起人工智能一定离不开“三必要”:必要数据=基石、必要算法=推动、必要算力=加速(也是保障)。

如果要用一辆汽车来比喻人工智能的话:数据就是汽油、算法就是发动机、而算力则是加速器。

大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便捷生活的背后是人们职业信息、购买偏好、日常出行规划及亲友关系等,以数据输入的形式被厂商“收入囊中”。

例如“刷脸支付”、“刷脸打卡”、“刷脸执法”......人脸识别技术落地到行业应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公民隐私保护造成了威胁。

ZAO刷屏后 让我担心被随意拿走的隐私 还仅仅是个开始……

互联网服务商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对用户的特征数据、偏好信息等数据进行采集,进而再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表面来看,这种数据与隐私的交换促进了双方的互动,但其背后的隐私隐患日趋突出:

1.由于图像在计算机中是以“位图”和“矢量图”的形式存储,比如16777216色(真彩色)图像,其每个像素点的颜色在计算机中都可以用24位数据来表示,所以从广义上来讲,人脸图像或视频图像也是数据这种具有隐私性的数据必须加以保护,否则无疑是侵犯了隐私。

2.从互联网服务商收集数据,用户相对企业和机构是被动的,大多数情况下,服务商在用户未知情下便会在不经意中“窃取”隐私数据。

3.另外关于用户自身,与其说是被动、倒不如说是被迫:每次在点击同意获取“通讯录、录音、位置等权限时,用户不得不被迫用隐私数据换取便利。

在这种大数据泛滥的商业化下,隐私数据源源不断的输入正是企业服务最好的供给;而且当人们的隐私被数据化之后,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蕴藏到了这些数据中间:商业价值——“钱”也在推动着互联网厂商不断的挖掘用户的隐私。

例如,谷歌在对用户“画像”能力分析上远高于其他平台,其推送的广告都是基于“个人画像”进行精准推送的。这不仅解决了用户想要时刻屏蔽垃圾广告的意愿,同时也满足了广告主相应广告的点击率提上的愿望。

正因为谷歌很好的掌握了对“隐私数据”与广告商的互动技巧,仅在2017年,谷歌月活在10亿以上的产品应用就多达7款,其中包括Gmial、Chrome浏览器、谷歌的应用商店等。

ZAO刷屏后 让我担心被随意拿走的隐私 还仅仅是个开始……

不仅如此,当年国外谷歌的主流软件仅月活便超20亿关口,其中就包括谷歌的安卓及facebook的月活,算起来,这近于当年地球人口的30%。

也正是因为这些大数据才支撑了谷歌高达6700亿美金的市值,据了解谷歌在其上一年度的广告收入也高达794亿美元。

隐私大数据的力量——其背后“商业利益”是不可撼动的商业价值所在。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服务商的主动收集数据,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出卖自己的隐私,那我们的隐私究竟是如何被窃取的?

隐私是如何被悄无声息的带走的

“隐私”一词,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在周朝初年,那时“隐私”指代能把私密之处藏起来的东西——衣服。如今,“隐私”是一种与公众利益无关的方方面面:当事人不愿与他人分享的信息、没有得到允许的前提下不愿他人入侵的个人领域等。

有时互联网厂商的有意为之,使得用户不愿公之于众的信息,他人也会以各种方式进行调取。譬如,用户为了省时间随手的一个“记住密码”,这背后用户可能丢失的不仅仅是一个亿的问题,就算是第三者仅用30秒也能将其账户信息统统盗走。

通常邮箱里的垃圾邮件会与日俱增,据有安全研究人员发现,互联网营销公司往往会利用浏览器中密码管理器的漏洞来窃取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以达到可在不同浏览器及智能设备上发放广告的目地。

不仅如此,这些漏洞还会导致远程恶意行为对使用者的用户名密码信息进行攻击,而且其过程简单粗暴。

如果用户的电脑离开视线30秒的同时遇到了“有心人”,获取其所有账号密码的过程就像谷歌Chrome浏览器那样:自定义控制按钮——>设置——>显示高级设置——>管理已保存的密码。

ZAO刷屏后 让我担心被随意拿走的隐私 还仅仅是个开始……

或者直接粗暴点:在地址中输入chrome://settings/passwords。用户丢失的不仅仅是其所有的账户和密码,更是他不想与他人分享的数据信息——隐私。

之前还被预测票房将冲破44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国人的眼泪可谓是上演了新时代的“水淹金山寺”。

观众从电影一开始太乙真人的滑稽搞笑到哪吒成魔的突然安静最后到一家李靖夫妇的哭,不论从特效还是背后流露出的亲情、友情都令人动容,看哭了许多网友。重点来了!

据一篇文章中了解道,有“大牛”用Python爬取了B站5000条视频数据,分析了哪吒为何会引得千万人为它流泪。“大牛”共在B站上5个URL上爬取了5000条关于《哪吒之魔童降世》视频,去重后得到2388条信息,同时还对部分视频的弹幕详情进行了爬取。

最后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电影于国内何时点映到何时上映及大幅增长、哪吒和敖丙是网友关心的重点及从“弹幕大数据”显示的情况来摸索观众的想法。

对于此次的“哪吒热”又引出了“Python爬虫”,令人细思极恐:用户在观影时个人主观情感上的外在流露都要被拿去剖析,用户的外在行为也会被时刻捕捉。

通常不论是服务商还是个人,使用搜索引擎来收集网上的信息数据的主要手段就是网络爬虫(也叫网页蜘蛛、网络机器人)。

ZAO刷屏后 让我担心被随意拿走的隐私 还仅仅是个开始……

如果把互联网上的各个网页、网站看成是一个个的小节点,当用户在浏览网页时,会不断频繁的从当前网页链接跳到下一个链接,就像是在一张网上行走一样,用户的所有信息都会在保留在这张网上。

同时爬虫也是利用了这一特点,从一些初始网页URl开始抓取(跟踪),爬虫会不断的抽取新链接走下一步,直至循环爬完整个网。

即使“漠不关心、毫无察觉”,用户也会被爬虫跟踪,这为搜索引擎及大型网络服务商收集数据提供了便利。面对这样的困境,还有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AIoT时代:隐私的新结局

基于人工智能的特征:为人服务、感知环境、演化迭代等,使得通过一个智能终端便能以数学方式、代码逻辑设计、文件I/O流的编排等方式对这个即将全面覆盖物联网的世界科技起着推动作用。物联网来了,人工智能也来了,一山不容二虎?

事实上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关系很微妙,如果说人工智能是大脑,那么物联网就是支配AI大脑付诸于行动的身体。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一次会议中也表示:“AI为loT的发展提升了价值,而AloT是lot的未来趋势。”

人工智能助力物联网是更强有力的数据扩展、更智能化及更高运营效率。在维基百科这样显示:是互联、传统电信网等信息的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ZAO刷屏后 让我担心被随意拿走的隐私 还仅仅是个开始……

所以物联网基于现代独立设备上实现一个系统的数据收集与共享,而人工智能则将服务于物联网,将提出来的数据做分析和总结,以促使所有互联设备可以实现闭环性工作。

因此,AloT将为我们开启一个全新时代的同时,也将是一条很好的“隐私泄露”流水线,从收集到分析,无缝衔接。

AloT时代隐私泄露问题也进行了更新迭代,未来我们可能将会在一个智能生态家庭系统亦或者是全面实施生态网络的智慧城市中舒适的“裸奔”。

到那时,那么当初手握7个10亿的谷歌又该多么强大?互联网服务商对用户的特征、偏好等“画像”刻画又会达到怎样的炉火纯青的地步?

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商家不断追踪用户信息、行为的商业挖掘界限到底在哪里?

就目前,商家不断收集用户“隐私”将大数据不断商业化时,物极必反,时间久了一定会招致用户的反感,说不定还会引起激烈的“隐私反抗运动”。

因为现当下,在大数据商业化繁华的背后还缺少后端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

故对于企业,隐私问题应主要从实际问题为用户着想:哪些数据可以挖掘、哪些数据已经触碰了用户的底线、有必要在拿着服务与用户做交换时以“主动请求”的方式给用户选择是否愿意公布个人信息的权利。

据专家预测,AloT的发展空间将十分广阔。据调查显示,在2017年物联网设备首次超过人口数量后预测,到2025年其可连接设备预计超过270亿。

当全世界迎来万物互联、数据化时,到时候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将会是关键问题。可以预见,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将会有无数的智能穿戴设备将人与物、物与物智能的连接起来。

那时,人与互联网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识别数字密码关系,可能是更为复杂的生物识别:静脉、视网膜等;智能穿戴设备通过对人特殊的生理特征识别后,将人与物连接,可以建立起唯一性的身份特征及ID。

ZAO刷屏后 让我担心被随意拿走的隐私 还仅仅是个开始……

这样,未来的支付将会变的更安全。我们可以在互联网服务商做好对用户数据挖掘的规划基础上,安全的使用未来的设备,在无法避免用便利交换隐私的前提下,可以避免第三方入侵我们的隐私数据。

有严令的法律法规做坚实的后盾,当设备丢失时,数据也会自动清除......

这些是我们当下可预见关于“隐私”最好的结局——人们不期望完全拒绝用隐私换取便利,但期望能平衡好“隐私”与“AloT新时代”的关系。

责任编辑:宪瑞文章纠错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换脸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