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呵呵”一次广泛用于社交网络聊天中,但后来逐渐演变成“敷衍”、“懒得理你”、“嘲笑”、“去年买了个表”...等含义,年轻人也就普遍不再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嘿嘿、哈哈等词语,但如今,“哈哈”也变了味儿。
最近,有这样一种说法,“哈哈”代表“滚”,“哈哈哈”是“好无聊”,“哈哈哈哈”代表“敷衍笑一下”,至少要笑到6、7个哈字才能表示是真的好笑。
这种说话源自于网上流传的一份《新世纪社交礼仪》,引发网友共鸣。也有网友感慨:“如今要证明自己在笑,真的需要好努力”。
类似的网络用语还有很多,比如,“好”表示“我同意了”,“好哒”表示“我开心地同意了”;“嗯”代表“我知道了”,“嗯嗯”则意味着“我愉快地知道了”。
比如,回应别人的时候,同样一个字,叠加之后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噢噢>哦哦>哦、嗯嗯>恩恩>嗯、行嘛>行>行吧、好嘛>好吗>好么。
如果跟对方聊天,你回复“嗯”或者“哦”,那基本就要关掉对话框了,但如果是“嗯嗯”或“哦哦”,就感觉还会想跟你聊天。
再比如,“我去吃饭了”的意思是,“这个话题聊的差不多了,我觉得已经稍显尴尬了。”
一句话结尾加句号会显得很生硬,可以选择用“~”、表情或者什么都不加来代替。而使用表情包,则是化解尴尬的绝佳办法。等等等等。
不知道你平常聊天的时候,注意过这些问题吗?不妨在评论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