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泰坦尼克号”客轮沉没105年纪念日了。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客轮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开始它的处女航,目的地为美国纽约。
4月14日深夜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2小时40分钟后,船体断裂成两截,沉入海底,1500多名乘客葬身于冰冷的大西洋。
这次事故成为非战争时期伤亡最为惨重的海难之一。漂浮在北大西洋上的那座冰山,成了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的终结者。
那你知道“泰坦尼克号”为什么会沉没吗?
“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100多年来众说纷纭。
2012年3月,出版过《101件你以为知道的关于泰坦尼克的事,但你不知道》一书的英国历史学家蒂姆·马尔廷,对一个世纪前的气象图和“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其他正在北大西洋航行船只的航海日志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拉布拉多寒流带来的冷空气与墨西哥湾流带来的暖空气,恰好在“泰坦尼克号”经过时相遇,产生高气压。冷暖空气交汇令海面光线反射异常,就像海市蜃楼,从而“遮蔽”了巨大的冰山。撞上冰山前,“泰坦尼克号”向冰山全速前进了20分钟。
通常情况下,船上的瞭望员应该早就能看到冰山,但不幸的是船员没有发现“隐身”的巨大冰山,待船开到冰山面前时,再想避开已为时太晚。
冰山终结了“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如果“泰坦尼克号”并未发生海难并且今天仍在海上航行,它非常有可能遭遇更多冰山。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数据表明,自188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大约0.8℃,而1975年以后的升温明显加快。
我们知道,当全球温度上升之后,位于北极和南极的冰川和冰盖就会有更多的冰发生融化,带来的结果就是巨大的冰山进入海洋。
根据最新估算,融化的冰川和冰盾使地球每年损失的冰量在1000亿吨到2000亿吨之间,而每亿吨冰可形成一个1平方千米的巨型冰块。这些冰山游荡在海洋上,势必给往来船只的航行带来致命威胁。
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船只已经不会再像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一样,遭遇如此灾难性的凶险了。因为瞭望已经不再依靠两位船员在寒夜中守着桅楼,而是早已交给了雷达。有了先进的雷达系统,提前发现前方的冰山根本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