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分辨率概念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现在基本上显示设备都会标注这个参数,比如我们使用的手机是1080P的分辨率,高端电视的分辨率是4K(3840 x 2160),分辨率的高低影响着画面的细腻程度,因此高分辨率的设备价格更贵一些。但是随着对于分辨率认识的不断进步,仅仅提升分辨率的进化方式遭受了挑战。
例如手机行业在2015年2K屏幕旗舰产品就开始大量出现,但是到了2016年这种配置却并没有大行其道,如果统计市场的机型就会发现,2K屏幕的手机设备反而变少了。是手机屏幕技术不成熟吗?显然答案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在5.5英寸的屏幕上,实现2K的分辨率和1080P的分辨率,用户并不能分的太清楚。既然增加了成本,增加了能耗并不能带来显著的画面细腻提升,为什么还要搭配这样的高分辨率屏幕呢?
最近索尼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说法,那就是将分辨率分为五类,我们经常接触的分辨率概念其实是“空间分辨率”,也就是增加像素的手段,这种升级方式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对于画面尺寸一定的设备来说。其它四个分辨率依次为“色彩分辨率”、“灰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宽容度分辨率”。这种说法还是很有意思的,用分辨率将显示技术主要的五个可以被人眼感知的元素统一了起来。
空间分辨率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我们不多说。那么所谓的色彩分辨率是什么?其实索尼主要指的是色域,因为色域的提升会让画面的层次更加丰富。传统的液晶显示设备色域不高,不过OLED面板以及激光光源的投影机色域的提升都非常的明显,可以实现诸如DCI-P3以及更高的BT.2020的色域范围,从而符合更高的色域标准,满足多种专业的需求。
灰度分辨率其实指的是面板的位数,我们经常使用的液晶面板其实是6bit。bit越高,电视画面层次跟分明,颜色过渡比较平滑顺畅,不同bit的面板,可以显示的灰阶数量差别是很大的。高bit的面板配合高色域自然可以有更加给力的效果。一般来说专业制图的液晶显示器基本都使用了10bit的面板,普通的液晶显示面板基本都是模拟8bit的面板。
色彩过渡效果好需要高位数面板
时间分辨率这个概念,可能很多就不太明白了。其实索尼指的是刷新率,传统的液晶显示刷新率是60Hz,但是这样的刷新率在显示高速画面的时候,画面容易模糊出现拖影,因此120Hz甚至144Hz的显示设备出现了,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显示高速画面。
此外这些高刷新率的技术还可以配合诸如G-Sync以及FreeSync功能,解决高刷新率下显卡和显示器不同步的问题。目前投影机也可以熟悉120Hz的高刷新率,来显示诸如《比利杨恩的中场战事》这样的高高帧率电影。
最后索尼提出的宽容度分辨率,其实主要指的就是HDR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让画面的动态范围提升,从而让画面有能力显示更多的细节,同时也更加接近人眼观测到的真实画面。这个很好理解,比如我们在看黄昏的景色的时候,肉眼可以识别到很多内容,但是如果用相机捕捉,就没有人眼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内容。HDR技术就是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新技术。
五个分辨率的概念其实集合了目前显示技术的几个主要发张方向,都用分辨率来解释的话,可能很多人还不是很理解,不过索尼的这种说话还是挺有意思的。同时这种解释也说明,目前仅仅提升空间分辨率的做法是不够的,画面显示可以被感知的层面还有其它四个角度,有了这样的思路,对于未来显示设备的发展还是有积极的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