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从创立之初,超能网就把PC及DIY作为我们的重点,时至今日这一点也没有改变。8年来PC市场有过高速发展,也有过停滞甚至倒退,因此每年都有PC已死之类的唱衰言论,但PC依然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最核心的设备,而DIY也未曾离开,玩家们“折腾”的精神还在,只不过它的形式一直在变。
除了精心准备的多个年末横评,超能网也从多个角度回顾2014年的大事件及新产品。现在我们先来看看2014年PC市场上的老朋友、新伙伴们今年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及变化吧。
处理器:Intel移动补贴强,AMD年末换将
Intel战略调整:Haswell升级忙,移动芯片补贴强
说到PC和DIY,Intel总是绕不过去的老大,2014年的Intel依然在调整战略,巩固PC基本盘的同时努力在移动市场寻求突破,前一个任务完成的还不错,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Q3季度财报依然交出了超出预期的答卷,不过移动市场,Intel却面临着卖的越多,亏得越多的尴尬。
Intel年初宣布Fab 42工厂暂停升级14nm工艺,这原本是Intel首批量产14nm工艺的三座晶圆厂之一,虽然Intel表态称不会影响14nm工艺计划,但实际上今年的14nm工艺大大延期了,原本Q2季度发布的Broadwell处理器延期到了今年底,Broadwell桌面版直接延后一年,要等到2015年Q2季度了。
Intel今年的新品只是Haswell升级版
在这样的情况下,Intel今年推出了Haswell升级版处理器,大多数都是频率增加了100MHz,名字改改就完了,架构和工艺都没有变化,兼容目前的8系芯片组。
当然,针对能超频的K系列,Intel还单独推出了代号Devil's Canyon处理器,包括Core i7-4790K、Core i5-4690K,还有一个纪念版奔腾G3258处理器,其中Core i7-4790K不仅改用了更好的封装和导热材料,频率提升也达到了500MHz,售价基本不变,诚意还不错。
Intel在PC市场叱咤风云,但在移动市场Intel依然是个新手,急于打开市场大门的Intel选择了平板处理器作为突破口,制定了4000万出货量的目标,虽然上半年只完成了1500万的销量,但下半年Intel加大了攻势,全年实现4000万平板处理器的目标不是问题了。
但是,Intel的尴尬之处在于这些平板处理器大都是通过补贴才卖出的,所以卖的越多,Intel账面上亏损的越多,Q3季度移动营收只有100万美元,亏损10亿多美元。有分析师给Intel算过账,这两年来移动业务一共亏损了大约70亿美元了,我们只能感慨Intel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Intel的金钱攻势在吸引深圳厂商在Windows或者安卓平板上使用Intel处理器很有效,但这种补贴方式也非常危险——一旦Intel停掉这种模式,Intel的Atom处理器对这些厂商来说就没什么吸引力了,高端不如高通,拼成本又比不过联发科、全志、瑞芯微。
这样的情况下,尽管移动业务继续出血,但Intel一时间也无法停掉这种巨额补贴,除了想法把PC客户端及移动业务部门整合到一起以便账面上更好看之外,Intel明年还会寻找新的模式——已经接连出手与两家国内芯片公司合作,先是瑞芯微,然后是15亿美元入股展讯。合作之后,这两家公司都会得到Intel的技术授权和投资,推出X86架构的处理器,这些国产公司更擅长在低成本市场扩张。
AMD年末换将:主机订单先救命,复兴之路在远方
与财大气粗的Intel相比,AMD公司2014年走过的路要艰辛多了,2013年Q3、Q4季度接连盈利,但2014年Q1、Q2两个季度还是亏损。就在10月份公布Q3财报之前,AMD公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宣布原CEO罗瑞德退位,原来的二号人物、女强人Lisa Su(苏姿丰)成为新的CEO。罗瑞德在任三年带领AMD公司走向转型,Lisa Su上任之后AMD依然要继续转型。
AMD今年10月份更换了CEO,将继续转型之路
Lisa Su新官上任,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她提到了AMD依然会继续转型之路,AMD不会活在Intel的阴影之下,也不会跟Intel在PC市场硬对硬,AMD认为半定制、ARM服务器、嵌入式市场等新兴市场大有可为,而在这些领域,Intel并没有垄断优势。
事实上,现在能给AMD输血的业务还真就是PC之外的内容,在AMD最近一年公布的财报中,最大的亮点并不是PC业务中的CPU或者GPU,而是微软、索尼的主机订单,在罗瑞德制定的AMD三大业务中,半定制处理器业务已然成为AMD盈利的中流砥柱,而CPU或者GPU业务虽然营收不低,但算到最后大都是亏损的。
2014年AMD的FX、APU以及平板处理器业务都没有太多收获,但展望未来,AMD给大家的期待又提高了——K12架构的64位ARM处理器今年底明年初开始出货,Skybridge计划甚至能让K12与X86处理器针脚兼容。
主机订单才刚开始,再过两年才会达到巅峰,利润率超过20%没问题,而且半定制业务今年又接到了两个大单,2016年就会开始交货,营收都是10亿美元级别的。
至于全新的X86架构,AMD这两年迎回了不少技术大牛,从苹果归来的吉姆·凯勒正在负责AMD的Zen架构处理器,相比FX处理器的32nm SOI工艺和推土机架构,Zen架构将升级到FinFET工艺,模块化架构也会放弃,回归传统的SMT同步多线程架构。
另一方面,AMD以往不太靠谱的代工伙伴Globalfoundries两年也成熟多了,AMD已经表态GF公司的执行能力大大改善了,现在已经能为AMD代工包括主机处理器、GPU在内的各种产品了,而且GF公司去年获得了三星的14nm FinFET工艺授权,三星的经验和技术有助于GF快速进入14nm FinFET工艺,三星自家的该工艺已经量产了,GF的也不远了,现在已经获得了AMD的订单。
NIVIDA突围:小米谷歌平板好基友,汽车电子钱途广
与前两个选手相比,NVIDIA的处理器2014年有些波澜不惊(平稳发展倒也还是好事)——年初发布了Kepler架构的Tegra K1处理器,性能倒是非常强劲,但在智能手机处理器市场上,性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基带、功耗更加重要,这一点NVIDIA还占不了上风。首先说基带,NVIDIA买来的Icera基带虽然技术指标很强,但在产品成熟、通信公司的认证测试上耗费太多时间了,在高通、联发科的高低两端夹击下,NVIDIA实质上已经放弃智能手机市场,转向自己更擅长的领域。
Tegra K1首先在平板市场获得了小米的认可,小米推出的MiPad使用的正是Tegra K1处理器,随后NVIDIA自家的Shield平板也使用了Tegra K1处理器,接着Google的Nexus 9平板也采纳了Tegra K1,而且Nexus 9使用的还是64位丹佛架构的Tegra K1,虽然是双核,但性能更强,而且支持64位指令集。
NVIDIA的Tegra芯片在汽车电子市场也找到了新出路
平板市场之外,Tegra设备的另一个蓝海是汽车电子。除了2015款奥迪TT之外,宝马的i8概念车,以及劳斯莱斯、宾利等豪车也陆续采用了Tegra芯片,NVIDIA宣称至少19家汽车公司将会支持NVIDIA的技术。
主板:Intel主板鸡肋升级,华硕技嘉两强争霸
9系升级太鸡肋,游戏主板挑大梁
上游市场不给力,今年不出Broadwell桌面版,Haswell升级版换汤不换药,所以Intel推出的9系芯片组实际上并无实质变化,而且也只有Z97、H97两款,其他的B85、H81照常服役。
今年的9系芯片组变化不大
与8系芯片组相比,9系芯片组在USB接口、SATA接口、PCI-E 3.0/2.0通道数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主要的变化是RST支持PCI-E通道,带来了M.2、SATA Express支持,其中M.2接口是明确支持的,SATA Express接口实际上支持,不过Intel没有明确提出。
此外,9系芯片组最大的变化是明确支持未来的Broadwell处理器,而8系芯片组虽然也是支持LGA1150插槽的,但是否一定能支持Broadwell还不好说。
当然,还有一个9系芯片——X99,它的升级就给力多了,支持LGA2011-3插槽,支持DDR4内存,不过这个级别的玩家太少了,不能覆盖主流玩家的选择。
9系芯片组带来的升级并不明显,特别是在Broadwell桌面版还没上市的情况下,9系芯片组的升级略有鸡肋感。在上游变化不大的情况,今年的主板市场更多的还是靠主板厂商变着花样推动的。
在以往的渠道版、超频及游戏主板三大系列中,2014年表现最出色的还是Gaming/Gamer这样的游戏主板。不论是华硕、技嘉还是微星、华擎,主打产品都是游戏主板,该系列不仅涵盖了高端到主流等市场范围,技嘉甚至在入门级的H81主板上也推出了H81M Gaming 3这样的产品,游戏主板的范围继续扩大。
各家厂商的游戏主板不仅命名相似,技术规格上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主打的重点之一是音频,技嘉的魔音、微星的Audio Boost音皇、华硕的美声大师都推出了2.0版本——音频PCB独立、支持LED灯、日系音频电容等设计殊途同归。
游戏主板的第二个重点就是网卡,技嘉、微星的中高阶游戏主板主要使用Killer网卡,华硕坚持使用Intel网卡,并配以网络优化软件。
可以说,2014年这几家厂商的重点还是游戏主板,超频主板越来越小众,这个趋势甚至到明年都不会改变。
华硕技嘉两强争霸,二线三线话凄凉
2013年技嘉主板出货量首次超越华硕,成为新的第一,而华硕既定2200万片的出货量目标并没有实现,2014年华硕痛定思痛,在市场上掀起了收复失地的活动,甚至不惜杀价。在这样的情况下,2014年主板市场格局依然在调整中,前两名势力越来越大,但二线三线厂商的日子愈发不好过了。
2014年全球主板市场受限于大环境及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主板市场有所下滑,但华硕今年因为杀价比较狠,所以出货量达到2200万片,重回第一基本没问题,技嘉短暂当过一年老大之后就要让位,但全年出货量2000万片也没问题。
大者恒大,但二三线主板厂商的情况就不那么美好了,华擎、微星与前两名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定价激进的华硕面前,这两家无论是跟进降价还是不降价都是两难的选择。国内的昂达、七彩虹靠着渠道优势还能搏一搏,但日子艰难是免不了的。至于规模更小的翔升、杰微、捷波、顶星等三线厂商,业界的预测是他们会被淘汰。
显卡:Maxwell架构称雄,Mantle优化有成效
NVIDIA:Maxwell称雄,性能、节能两手抓
相比CPU和主板的风平浪静,2014年的显卡市场就活跃多了,虽然主流玩家只剩下AMD和NVIDIA两家,但这两家依然贡献了不少新产品新技术。
NVIDIA今年升级了GPU架构,目前的GK204、GK110两大家族GPU还是Kepler架构的,目前逐步被Maxwell架构取代了。NVIDIA今年2月份首先发布了初代Maxwell架构GM107核心的GTX 750 Ti、GTX 750,主打千元级市场,9月份又发布了GM204核心的GTX 980、GTX 980,定位3999元、2499元的旗舰及高端市场,从上下两端完成了Maxwell架构的卡位。
Maxwell架构的能效高得惊人,每瓦性能比是前代的2倍
相比Kepler架构,Maxwell架构在制程工艺没有升级的情况下实现了功效、性能的双增长,每核心的效能比Kepler提升35%,每瓦性能比高了一倍。从TDP上来看,GTX 980只有165W,GTX 970更低至145W,而前代GTX 680的TDP还是195W,竞争对手AMD的R9 290X高达290W。
2014年,Maxwell架构四款显卡的表现证明了NVIDIA在深挖架构以提升显卡性能、降低显卡功耗之路走对了。虽然低端独显市场日益面临集显的侵蚀,不过从JPR统计的数据来看,NVIDIA在独显市场的份额增加到了70%,大幅领先AMD,这多少都有Maxwell架构显卡的一份功劳了。
JPR统计的AMD、NVIDIA在独显市场份额趋势
AMD:挖矿退烧架构老,Mantle优化有成效
2014年早些时候AMD显卡还沉寂在挖矿带来的疯狂之中,随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的挖矿市场开始崩溃,A卡供不应求的好事也随之终结了。对AMD来说这不算好事,但是对游戏市场来说,AMD显卡回归正常总算能告慰粉丝了,毕竟挖矿造成的缺货及涨价让游戏玩家付出了更多的代价。
相比NVIDIA大刀阔斧地推出了高效的Maxwell架构,AMD的显卡今年并没有实质性架构升级——这不是说没有绝对升级,毕竟HD 7900系列的GCN 1.0再到HD 7790、R9 290X的GCN 1.2之后,AMD还是推出了被称为GCN 1.3的Tonga核心。
AMD的Tonga核心使用了GCN 1.3架构,有改进,但并无明显变化
但是,不论R9 285使用的阉割版Tonga Pro核心,还是只用在了iMac Retina版上的M295X,这个GCN 1.3架构的Tonga核心相比之前的GCN 1.1/1.2架构改进并不明显,虽然前端引擎的曲面细分、新增的浮点及整数指令以及色彩压缩等新功能及改进看上去很美好,但实测显示R9 285相比R9 280显卡并无明显性能提升,功耗也没降,转码虽然快了,但R9 285的显存容量从R9 280的3GB降低到了2GB,售价也比较高,这又让消费者难以接受了。
除了R9 285之外,AMD在今年还先后推出了R9 280、R9 270、R7 265、R9 295X2等显卡,其中前面三款都是马甲产品,R9 295X2是双芯R9 290X显卡,而且少见地使用了风冷、水冷混合散热,所以R9 295X2显卡在评测中的表现很不错,不论性能还是温度都胜过了NVIDIA的GTX Titan Z,可以说R9 295X2是AMD显卡中唯一一个在性能、温度、噪音及价格上全面胜过竞品的显卡。
可以说,2014年AMD的GPU硬件没什么质的变化,但AMD今年在游戏市场收获不少,去年底推出的Mantle优化逐渐获得市场认可,除了首款支持Mantle的《战地4》之外,今年陆续增加了《神偷4》、《植物大战僵尸:花园战争》、《狙击精英3》、《星际公民》:《龙腾世纪:审判》、《文明:超越地球》等游戏大作。由于跟AMD合作Mantle支持的大都是引擎级产品,比如Crytek的CryEngine 3、DICE的寒霜3.0以及Oxide的Nitros引擎等,所以凡是使用这些引擎的游戏大都会支持Mantle,支持Mantle的游戏未来还会有很多。
根据AMD所说,目前已经有50款游戏支持或者准备支持Mantle优化的,而支持Mantle的游戏也大都加入了AMD的Gaming Evolved阵营,还会成为Never Settle游戏捆绑的选择。
Mantle获得更多游戏开发商的支持是AMD“Radeon Is Gaming”理念的一部分,而Mantle带来的不仅仅是游戏优化,它的存在还刺激了微软的DirectX 12及OpenGL这两个图形规范的发展,其中微软已经公布了DX12新规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是类似Mantle的底层优化,甚至有传闻称DX12的底层优化直接来自Mantle,而OpenGL官方组织也在讨论新一代规范,同样也会加强底层优化,而AMD也向OpenGL伸出橄榄枝,该组织可以免费使用Mantle的技术。
AMD今年没有推出用户期待的全新硬件架构,但在游戏支持及优化上,AMD今年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内存:DDR3风景独好,DDR4才露尖尖角
如果要评选两年来PC市场最稳定的配件,那就非内存莫属了,两年前主流装机的推荐4-8GB DDR3-1600,两年后的今天,4-8GB DDR3-1600内存依然是最主流的选择,甚至连价格都没怎么变过,弄不好还比以前更贵了——8GB单条199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DDR3内存这两年的涨价存在多方面因素影响,大的方面——行业整合加速,美光吞掉了了尔必达及力晶,内存市场上主要剩下三星、SK Hynox及美光三家了。就这么三家了,SK Hynix在无锡的DRAM内存厂这两年来还经常出事,2013年一把大火搞的内存涨价,今年4月份该厂区又爆出曝光机问题,供货不足导致内存颗粒继续涨价。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供需,由于移动市场的快速发展,手机、平板所用的LPDDR3/LPDDR2内存成为内存厂商优先发展的重点,桌面内存时常供货不足,涨价在所难免。
2014年DDR3内存的状态可以说很稳定,除了偶尔的一两次促销时8GB内存能降到200元价位,目前主流的4GB*2内存套装价格依然在450-500元左右,而内存频率也没有变化,绝大多数还是DDR3-1600,愿意折腾的玩家还会选择DDR3-1866或者干脆自己超频,DDR3-2133及以上的高频内存虽然很美好,但价格太贵,而且对系统性能影响不大,注定只是极小部分发烧玩家选择了。
整个内存市场最显眼的变化要属今年的DDR4内存了,伴随着全新LGA2011-3平台到来的不仅是8核Haswel-E处理器及X99主板,还有DDR4内存。这给今年的桌面内存市场带来了一丝新意,虽然桌面DDR4不过是Intel在服务器市场之外带给玩家们的一点福利。
DDR4内存频率更高,带宽更高
与DDR3内存相比,DDR4内存的频率更高,起始频率就是DDR4-2133了,现在很多厂商都甚至一步到位推出了DDR4-3200内存,双通道带宽提升到了25.6GB/s,比DDR3内存高得多。
此外,DDR4内存的电压也从1.5V降至1.2V,同时还支持更大容量的颗粒,单条16GB已经不是问题了。
伴随着Haswell-E的发布,芝奇、美光、威刚、海盗船等大牌内存厂商陆续推出了DDR4-2133/2400/2667/2800/3000/3200/3300内存。不过DDR4今年最多只是露个脸,厂商的积极性很高,但DDR4目前只有Haswell-E平台支持,而且本身售价也很高,最便宜的DDR4-2133内存16GB套装也要1999元左右,这价格甚至跟Core i7-5820K处理器有得一拼了,所以性价比不高。
目前DDR4内存还不是主流,数量稀少,成本也降不下来,高价格显然会阻碍DDR4的普及,更关键的是主流市场的处理器要等到明年的Skyalke才能支持DDR4,高价格+平台欠缺导致DDR4要等到2016年才能跟DDR3内存一战,普及之路任重道远。
硬盘:HDD专注容量提升,SSD新闪存待发
HDD:8TB、10TB接踵而至,25TB也不是个事儿
HDD机械硬盘年年被调侃为落后于时代,但HDD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在7200RPM转速没得改变之外,HDD硬盘依然在持续提升容量,去年问世的6TB硬盘现在已经不是新鲜玩意儿,今年HDD硬盘连续突破8TB及10TB,但这还不是极限,10年后HDD容量还会提升10倍达到100TB。
HDD硬盘容量提升主要依赖单碟容量的技术改进,目前主流的单碟容量是1TB,使用的是PMR垂直磁记录技术,希捷、HGST的8TB硬盘依赖的是SMR叠瓦式磁记录技术,单碟容量提升到了1.33TB,目前的8TB硬盘使用的是六碟装。
HGST公司已经推出了10TB硬盘
HGST今年发布了10TB硬盘,但量产要等到明年Q1季度,同样使用了SMR叠瓦式磁记录技术。
SMR技术再往后,提升硬盘容量就要依靠HAMR热辅助磁记录技术了,之后再有BPMR、HDMR等技术,存储密度会从目前的1Tb/in2提升到10Tb/in2,最终实现100TB的超级硬盘。
SSD:SATA 6Gbps渐成瓶颈,3D/TLC闪存蓄势待发
相比HDD硬盘在容量上的突飞猛进,SSD固态硬盘今年在性能及容量方面的提升并不明显,SATA 6Gbps接口已经成为SSD性能提升的瓶颈,市场需要速度更快的M.2及SATA Express接口。
在至关重要的NAND闪存方面,今年的主流工艺还是20nm,但16/15nm工艺的NAND闪存已经出现,美光MX100硬盘的256/512GB型号已经开始使用16nm MLC闪存,东芝/闪迪今年也量产了15nm 128Gbit的NAND闪存,相关产品也会在明年初大量上市。
为了进一步提升SSD容量,TLC闪存今年也频繁抛头露面,先行者三星的840/840 Evo硬盘就不多说了,闪迪发布的Ultra 2硬盘也使用了19nm TLC闪存。当然,让公众对TLC闪存更“熟悉”的事件还是苹果iPhone 6/6 Plus手机的TLC闪存门。为了检测自己的手机到底使用了MLC还是TLC闪存,iPhone用户也是费尽心机了。
iPhone 6/6 Plus今年使用的TLC闪存也让用户恐慌不已
先进的制程工艺有助于提升NAND闪存的容量,但随之而来的性能、可靠性问题也让人担心,所以NAND厂商现在已经不再单纯地比拼工艺,开始向3D闪存进发,通过3D堆栈工艺来实现容量及可靠性的提升。三星的850 Pro硬盘是首个使用量产型3D闪存工艺的产品,最近发布的850 Evo虽然是TLC闪存的,但也使用了3D V-NAND工艺,数据写入量相比以往的产品成倍提升。
三星在3D闪存上进度最快,美光、Intel合资的IMFT及东芝/闪迪系也在准备3D工艺,其中IMFT的3D闪存非常强悍,die核心容量从目前的128Gbit提升到256Gbit,堆叠层数也达到了三星V-NAND技术同级别的32层,这样算起来就是1TB的容量了,如果是TLC闪存,那么容量还会继续提升50%。
Intel的3D闪存技术容量提升一倍
Intel表示他们的3D闪存可以在2mm厚度下实现1TB的容量,未来两年实现10TB+的SSD也不是问题,至少技术上不是问题了。
本文收录在
#电脑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