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更好的车型、更周到的服务、更高昂的价格,这些围绕着“专车”的关键词是否真的如其所说?我们普通老百姓是否真的能够触及?我们今天就来试试这个所谓的“专车服务”,它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多花那笔钱。
打车操作体验
废话不多说,我们先上车。掏出手机通过手机App即可在线预约“专车”,目前主流的打车软件,比如大家常用的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都支持“专车”服务,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用车品牌也支持“专车”服务。
在操作上,呼叫专车与平时我们呼叫出租车的过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你以前使用过打车软件呼叫过出租车,那么在专车时不会有任何障碍。简单来说,专车在操作上没有设置门槛,任何人都可以进行预约操作。
操作未设置门槛
重点是在呼叫的效率上,目前我们的几次体验下来明显的感受是的确要比叫出租车更快。我们在上午11点的银网中心和12点半的西单苹果店各进行了一次测试,等待应答时间均没有超过1分钟;而普通的出租车预约,一般等待应答时间在3分钟以上。
应答时间在1分钟左右
所以尽管在软件的地图上显示出周围的出租车要比专车数量更多,但是专车却更容易叫到。这主要还是由于这项服务刚刚兴起,呼叫专车的用户并不多的原因。
总结来说,专车在呼叫环节上没有设置更高的操作门槛,而且更容易叫到车。如果你着急用车又叫不到普通出租车时,可以考虑多花点钱呼叫专车以解燃眉之急。
乘车入座体验
相对于普通的出租车,专车提供的更多的应该是所谓的乘车服务,“用户体验”才是专车最大的卖点,毕竟基础的运输功能普通的出租车就能够胜任。
那么“专车”的体验到底如何呢?我们也来亲身体验了一把。
首先是车,不同于市面上空间狭小的现代出租车(北京地区),专车一般都选择的是中高端车型,这次我们打的两辆专车就分别是别克GL8和本田雅阁,拥有更大的车身空间和更好的内饰。
别克GL8
在车内设施提供上,专车也较普通出租车更加周到和人性化。车内环境更加整洁,有些司机甚至会使用一些香剂让车内更好闻。
车内环境
还有杂志可看
另外,矿泉水(北京一般是百岁山)、抽纸巾、手机充电器基本已经成为了标配。值得一提的是,充电器很人性化的提供了三种接口,分别是新旧苹果接口和通用Micro USB接口。
标配三大件
三种接口
司机的服务也要比普通的出租车更周到,从司机黄师傅那里我们了解到,公司对专车司机的服务有着额外的要求,需要对乘车更加贴心礼貌。
司机甚至会为乘客开车门,着更加正式的服装等等。不过这两项现在已经不是硬性要求了,但为了获得更高的用户评价而拿到奖金,仍然有不少专车司机保留着这个传统。
评价系统
从以上可以看出,专车从车本身到司机服务整体都要高于普通出租车,适合对乘车环境有一定要求的人,或在特定时间有特定需要的乘客。
专车的价格如何
既然专车的服务体验如此之好,又没有操作门槛,那为什么还没有被更多的人接受呢?根本原因自然就是价格问题了。的确,打专车的价格到底比普通出租车高多少?多花的这些钱到底值不值得?这些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专车服务有一套不同于普通出租车的计价公式,而且各家的公式也不是统一的,因此我们就主要还是以用户量较大的滴滴和快的来说明。
最敏感的是价格
首先来看看普通出租车的计价公式,即13元起步价(含3公里)+1元燃油费+2元/公里的里程费,额外还有2元/5分钟的低速费。
再来看看滴滴的专车计价构成,包括了15元的起步价(不含里程,起步即15元),2.9元/公里的里程费,以及3元/5分钟的低速费。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滴滴专车比普通出租车多出的是8.9元的起始里程费(2.9元/公里x3),以后每公里多1元的里程费,还有每5分钟多1元的低速费。
也就是里程越短差价越小,以这次我们从银网中心到西单大悦城为例,相同的路线出租车价格为38元,而专车价格为56.7元,贵了18.7元。
滴滴专车的账单
然后是快的专车的计价构成,同样是15元的起步费(不含里程,起步即15元),2.9元/公里的里程费,以及0.5元/分钟的用时费。由于与普通出租车的计价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无法直接进行比较。
用时费是快的专车特有的收费项目,按全程用时计费,比如这次我们全程用时28分钟,那么用时费合计就为14元。最终我们回程的花费为65.83元,比普通出租车贵了27.83元。
快的打车的账单
当然大家并不用这么麻烦的去算价格,在使用手机软件打专车时就会提示出大致的价格,经过测试误差一般不会太大,误差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路况。
最后回到开始的问题,专车到底值不值?这个问题比较见仁见智,单从数据上说,差价在20元以内一般还是能够接受的。如果有特殊的需要,比如接女朋友去看电影或是送老人去医院,专车显然能够提供更多的体验价值。
专车服务的前景
在前面我们多次提到了“体验”这个词,这也正是体现了专车服务的核心,我们买的不单单是功能性,而更多地是在为“体验”这个附加值埋单。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正在逐渐进入一个“消费体验”的时代,人们不再单纯的为了功能性而消费,而是愿意花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体验,奢侈品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体验”本身就是一个很多样化的概念,它既可以是虚荣心、也可以是一种自信、也可以是一份情谊。
笔者曾经听过一个很好的案例,一个生产无声抽水马桶的厂商将新产品定价到3000元,定位则针对家里有老人的家庭,使夜里抽水不会影响到老人的睡眠。这看似高价的3000元其实就体现了“体验”的价值,即对老人的孝心。
体验经济学
专车服务其实同样如此,较普通出租车多支付的那部分价格就是在为“体验”埋单,而专车的“体验”就体现在更尊重的对待,更舒适的乘车环境,甚至更好的约会质量。试想同样是接恋人出去吃饭,是出租车还是专车更体面?
就在我们乘车的过程中,司机黄师傅还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顾客远在外地预约了黄师傅的专车,去接这位顾客的父亲去某地,理由就是车身更宽敞适合腿脚不便的老人,而且司机的服务质量让他更放心。这样再看专车贵出的那部分钱还算多吗?
因此对于专车的前景,我们是看好的。而且在我们的分析中,专车并不会严重地冲击到出租车市场,因为这是针对不同目的人群的两种服务,更多的用户仍然会选择价格更低的出租车。专车更多地还是服务于有特殊需求的人群。
专车的法律问题
不过我们最近也看到了社会及法律界对专车合法性的讨论,杭州最近就开出了首张“专车”非法营运的万元罚单,也有人指责专车服务成为了“黑车”洗白的中心。
在此我们有必要先来看看“专车”运营的原理。首先,乘客坐上的“专车”其实是由租赁公司租借给乘客个人的,只是时间比较短,并没有违反车管局“只能租车不能租人”的规定;其次,专车司机是由劳务公司派遣的,实际性质是代驾,从业务上来看,也不需要营运证。
简单来说,专车服务实际就是乘客向租赁公司租借了一辆汽车,然后再向劳务公司申请了一名代价的过程,而专车软件就是在用车客户、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
汽车租赁(图片来自网络)
那为什么合法的业务流程却被指责成为“黑车”洗白中心呢?主要问题还是出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上。因为按照规定租车公司出租的每一辆机动车都必须到车管局进行备案,而有些租赁公司出于省事或其他目的把关不严,使得没有经过备案的车也流入了租车市场。
另外,“代驾”这个行业本身也是管理盲区,对于代驾并没有像出租车司机一样的资质审核管理,因此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非合法性,乘客也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不过说到底终归是管理的问题,市场有如此旺盛的需求就证明了该行业的合理性,现在欠缺的只是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规范租车市场和代驾行业,而不应该因为怕难就搞“一刀切”。
本文收录在
#软件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