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著名自媒体人“鬼脚七”的一篇博文《自媒体,你能走多远》引发了人们对自媒体发展模式的深刻思考。对于“单兵作战”的自媒体人来说,如何坚持下去,如何避免江郎才尽,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地“每天发布”正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不仅如此,自媒体的发展壮大还需要有利的“盈利支撑”。不管这份支撑是来自自媒体本身,还是来自外部融资,抑或自媒体线下其他的运营活动,如果没有资金上的支持,自媒体同样难以做大,或者说做得有质量、有水平。
和讯网副总编辑李明瑜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自媒体盈利与否,是观察自媒体们发展最好的标准。在我看来,只有实现自身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自媒体才能真正体现存在的价值。”
然而,这恰恰是目前自媒体难以逾越的陷阱。
自媒体: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每天下午2:00-5:00,3个小时,是程苓峰为他的自媒体“云科技”安排的工作时间,他可能会看资料,与圈子里的朋友聊天,以及撰写那令TMT圈内人着迷的稿件。而其他的时间,他则用来爬山、打坐、看书、看碟。
“才思枯竭,怎么会呢,因为我会采访呀。”程苓峰说,与此同时,由于影响力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给他投稿,但由于对稿件质量的要求,他拒绝的偏多。
“没有拒绝的标准,如果能把这一标准说出来或写出来,那么媒体的创作就会变成流水线,那就不是让读者喜欢的稿件,创作其实是一件主观性很强的工作。”
出身于腾讯网科技中心总监的程苓峰对圈子里的最新产品信息有着超强的敏锐度,这也使得他对趋势的研判吸引了圈内一大批主流人士的关注,而截至记者发稿日,他已经获得了4万名高端用户的关注,其中不乏很多IT企业的老板以及投资人。
“前3个月拿到了20万的广告,接下来可能会少一些,每个月会有几万块的收益,这对于我来说足够了,事实上,每个月我只要有1万元的收入就可以做下去,而这样的收入对于我来说并不难。”显然,曾经担心自媒体能否养活自己的程苓峰已经迈过了这个门槛。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广告并不是我找来的,而全都是‘守株待兔’式地等到的,这证明人们对于我提供的内容还是高度认同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证明了自媒体的价值逻辑:就是提供真正有看点的内容。”程苓峰称。
不过,对于高度关注自媒体经营状态的传统媒体来说(在这个时代传统互联网也应该算是传统媒体了),他们更关注的是:程苓峰现象是自媒体的特例,还是未来可以推广的典型案例?
个体自媒体:收费在线下?
程苓峰在一篇博文中指出:“为什么人人都在写微博,获得注意力,制造影响力?因为注意力和影响力可变现,可以变现成‘任何东西’。”
程苓峰被业界称为第一个出售广告的自媒体人,通过广告,他实现了盈利,但是这样的案例,却并不多见。即便如此,程苓峰类的自媒体依然面临很多道德方面的障碍,它可以拉广告,但从此他将不能批评广告主,反过来就影响其内容的客观性。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传统媒体拥有众多广告主,批评选择可以有节奏,而自媒体内容生产有限,广告主相应地也就有限,因此在广告收费之后,自媒体如何跨越道德障碍是一个重大问题。”和讯网副总编辑李明瑜告诉记者。
不过,程苓峰本人却并不这么看,他告诉记者:“因为云科技的内容主要基于产品,而不是基于公司。假如我有30个企业客户,每个月有一家企业给我投放广告,它的产品总是会更新的,所以不存在所谓道德底线的问题。”
对于自媒体的“盈利陷阱”,程苓峰同样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目前传媒市场上缺少的不是媒体,而且缺少真正做内容的媒体人,我相信。如果有10个云科技都在专注地来做内容,那么我们一定能拉动广告商在自媒体上的投放,以目前IT企业一两个亿的广告投放来看。自媒体最终切走20%的蛋糕,拿走一两千万没有问题。”
不过,在当前的自媒体市场上,程苓峰的云科技依然算是特例,反过来再看看现有的自媒体,如果以人数分,有纯粹个人化的自媒体和小团队式的自媒体两种类型。
在国内,云科技程苓峰是标准的个人自媒体,而虎嗅则是标准的小团队自媒体,它还被业界称为独立博客。众所周知,截至目前,虎嗅还没有盈利,它在依靠投资人的初始投资生存。
Mary告诉记者:“我在微信上关注了很多的个人自媒体,都非常有特色:小道消息、道哥的黑板报、SuperSofter、ZTalk@青龙老贼……他们大都是科技狂,深谙互联网运行与技术进步的人,又有爱好去观察、总结、记录其间的个人认知,业界消息、网络八卦。”
这些人,分成两类,一类不以此谋生,比如“道哥的黑板报”,他是一位从事网络安全的技术人员,是阿里巴巴公司安全部门的前负责人,最近他写了两期中国黑客的文章,在业界影响力很大。但是,他明确表示不会以此为生。他认为:“当作家待遇微薄,是一个无比痛苦的职业。”
“与此同时,根本的问题在于一个自媒体的背后,是一个个人,作为个人你有多大的能力去提供付费内容呢?让国人改变习惯为互联网信息付费,太难了。”一个自媒体爱好者如是表示。
值得注意的趋势是,自媒体的可持续性正成为自媒体人提上日程的重要问题:“鬼脚七”很早就不再是“鬼七哥”一人撰稿,由于预料到自媒体内容可持续性的问题,很早就对外征稿,而“移动观察”也变成了由俩人维护,“小道消息”常说自己想放弃,程芩峰也由个人变成了“程芩峰与他的朋友们”。
“鬼脚七”在他的博文中就表示:“很多迹象表明,自媒体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我关注的自媒体账号中,最近一个月坚持天天发文章的,除了我自己的账号外,就是‘小道消息’了。”
“鬼七哥”将自媒体的可持续性问题归结到“时间”和“内容”的问题,但在商业人士看来,所有这些问题都仍然出在盈利上面,因为“时间”和“内容”都可以外借和外包,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不过,以自媒体作为营销平台却正在为各个行业创造机会,以正和岛为例,它可以借自媒体作线上营销,而线下收取会员费。近日虎嗅也刊载了一个案例,“一位律师将微信当做营销平台,受益若干,先从无形资产——扩大品牌知名度起步,最终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盈利,并由此改变了服务模式的格局。”
李明瑜表示:“我认为这种转换方式,才是可持续性的、可大范围复制的盈利模式。”
在程苓峰看来,其影响力变现的逻辑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我,尊敬我,自然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和对自己旗下产品的推广机会。有几百万粉丝的名人在微博上获得的收入或者省掉的成本,是一个天文数字。
自媒体更新引发平台盈利问题
间隔时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短,技术更迭的速度加快,对自媒体来说,探索有效的盈利模式就成为一场更艰难的选择。
微信的诞生及其快速传播让人们开始关注其盈利问题,尤其是喧嚣的“微信收费”风声,需要人们反思:微信发展的商业模式到底该如何构建?
然而,放大来看,依托微信、微博等方式生存的自媒体,也在考虑其所依存的商业模式在哪里,除了内容收费、广告销售之外,到底还有没有其他的模式存在?
事实上,自媒体早已有之,远有博客、近有微博,现在又有了微信。如果说博客属于专家层面,属于那些文字爱好者的“专属地”,微博、微信则更加大众化,它们的发展似乎让传统媒体感到了威慑。
以新浪微博为例,从其诞生到现在,围绕微博营销生态链诞生了一大批以此为生的企业,但新浪微博却自始至终难以探索出一条有效的盈利模式或盈利路径。
是靠广告获取收入,还是靠探索电商模式,亦或借助资本市场实现“飞跃”,目前并未形成定论。
最新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超5亿,同比增长74%,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2012年,新浪微博总收入约为6600万美元,主要来自广告(77%)和增值服务(23%),微博相关支出9300万美元。显然,新浪微博虽然实现了收入,但尚未赢利。
然而,此时此刻,微博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李明瑜表示:“对于微博来说,它粗暴、情绪化、不理智,有时还公然推翻常识,缺乏公信力,而公信力则是传统媒体最本质的价值。”
2011年,微信隆重登场,每天都在使用微信的Mary告诉记者:“微信比微博干净很多,没有那么多乌七八糟的东西,大都在互相认识的人之间传播,内容更可靠,人们可以有更清晰的选择,这是微信的优势所在。如今大量玩微博的人转到微信平台上,对微博某种意义上来说则形成一种打击。”
“在微信尚未形成有效威胁之前,新浪需要在当前最好的时点做出快速的决策。”Mary表示。
然而,微信同样面临技术更新的挑战,李明瑜表示:“博客诞生于2003年前后,微博出现在2008年年底,中间用了五六年的时间,但是微信在2011年出现,间隔时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短,技术更迭的速度加快。对自媒体来说,探索有效的盈利模式就成为一场更艰难的选择。”
她同时强调指出:“技术的更新也正在困扰自媒体的发展。博客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一窝风似地写博客;微博诞生后,又一窝风似地转到微博平台上来;微信推出之后,大家又开始热衷微信。”
由此看来,博客也好,微博也好,微信也好,它们不过都变成了互联网时代不断更新的载体平台。以程苓峰为例,他原来发长微博,现在发微信,可以实现迅速地转移,但对于提供媒介的平台来说,由于技术更新迅速,如果不能在一开始发现有效的盈利模式的话,机会稍纵即逝。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