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什么被我们忽略了?
很多人会奇怪这点,你不是一个做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的企业家,但是你却非常推崇乔布斯。
田溯宁:我觉得还是他所代表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尤其是他唤起人热情的特性,和我还是有很多共鸣。他的产品对我个人影响很大。他的戏剧性故事对一个企业家而言非常容易引起共鸣。他做的产品很明显改变了人的生活。我过去无论在亚信还是网通,还是现在做的事情,都是间接在做改变人们生活的事情。至于没有做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这一方面可能是我的遗憾,但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选择。你不可能这辈子什么都做,还都能做得很好。
你在讲创新的时候和乔布斯所说的创新还是不是很一致,他主要是在讲产品上的创新和对行业的改变。
田溯宁:有人说创新分为三类: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本身的创新和政策的创新。在中国,要想创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至少我自己觉得,一个人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做到一定程度。
在网通的工作,很多是制度上的创新,国有企业怎么去做,但目标是希望通过一种产品方式的创新,使大家能够享受到比较便宜的宽带生活。现在做云计算也是希望往这边走。
我自己也在想,从亚信到网通再到云计算,有没有必然的东西。可能每个阶段看起来有很多偶然的东西在起作用。但对我来讲,每个阶段都是希望信息获得的成本能够下降。互联网、宽带和云都是如此。信息获得成本的下降对我们很多人都非常重要。在封闭的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核心还是最快速、最简单地获得知识。这种追求我没有变。当时为什么去网通做宽带光纤,我觉得很难拒绝这个机会。包括云计算,我从47岁开始做这件事情,也是从这个角度去想的。
至于是不是能够用一个产品来表现,这个事情我也想过很多遍。有两种不同的影响力获得的方式,一个是通过产品,让人能够使用,以此来获得影响力;另一件事情是做基础设施,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可以做很多事情。第一种方式可能影响力会更大,商业价值可能也会更高;第二种方式,可能更基础。
为什么我花很多精力做基础因素而且乐此不疲,我自己想,可能的要素还是两点。第一,我毕竟不是一个技术创新者,我自己的教育背景决定,我不是一个对技术对软件很熟悉的人,不是自己能够做出产品、写出软件的人。但很多人是这样的。而要做一个基础设施的事情,无论是电信的基础设施,还是现在的软件和硬件的基础设施,我可能自信心更强一些。你让我做一些B2C的东西,我能不能像周鸿祎一样,想出一个东西大家都来用,或者想出一件事情能抓住大众的心理,我没有那么多自信。这是遗憾也好,对自己特点的认识也好,但人一辈子能做的事情毕竟有限。
这是乔布斯最擅长的,直接抵达消费者。
田溯宁:对,更直接。这个事情也是我不断问自己的一件事情。每次看到这样的事情,我就发现我的判断力没有到最好。以前讲对用户的判断,互联网上可能是周鸿祎也好、马云也好,有很强的判断力;传统商业上,史玉柱能挖掘出人内心想要但又不好说出口的东西。这方面我一直没有太强的判断力。但是我对技术的趋势,以及对这种趋势在中国的需求(的判断),比别人自信心可能更强一些。这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我也不是特别清楚。早期互联网我算是比较早看到这个趋势,宽带也是这样,现在云也是。
乔布斯在产品创新上的东西有可能被中国的企业家学过来吗?
田溯宁:我觉得产品上的东西好学,背后的东西很难。
背后的东西是什么呢?
田溯宁:我们这段时间热衷谈乔布斯,但可能忽视了这一点。背后的这套东西还是软件,他30年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一点。他最早做MAC OS,之后离开苹果,做了NeXT,NeXT的硬件不成功,但后台的软件很好。当他做iPod的时候,大家都看到这个漂亮的“完美之物”,反而有些忽略了后面的iTunes。其实他很早就做云架构了。他很早就看到了未来的方向。云架构特别重要的是,你要有套软件能把端的资源和云的资源管理好。
上次我跟马云一起见他,跟他谈过软件问题。他就觉得中国人写不好大软件,这让我印象特别深。我说未来的中国市场,下一步会是大的基础架构创新。亚信现在做软件做得不错,给了我很多信心。他就说:I don’t think Chinese can write big software。当然,当时听起来还挺不高兴。但是仔细想想,这群人,他跟比尔·盖茨可以说建立了软件工业。这个东西不是特别好学,它有一个传统在里面。
所以我觉得外观这一套东西相对容易做,能做得更漂亮、更便宜,但是后台的软件要写好很难。而且软件后面其实还是一个想法,这个可不太容易。软件是一种观念,即你认为知识应该怎么获得更有效,资源应该怎样调配更好。
大的系统软件的框架,短期内我觉得是非常难以模仿的。我理解软件的核心是一种知识的重新组织的过程。这个框架涉及到一种世界观,而这种世界观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训练的。
乔布斯自己经常讲,他对比尔·盖茨最负面的评价是:盖茨没有品位。品位背后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对世界的观念,一个人认为世界应该是怎么样。所以你看,乔布斯认为,世界不应该是混乱的,所以他的系统是封闭的。他认为知识需要管理,需要编辑,需要重新组织,这一套观念反映在他的整个软件架构中。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