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天掉馅饼?------865PE主板的“PAT”功能详述与对比测试
2003-08-21 17:55:00  出处:快科技 作者:驱动之家评测室 编辑: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吃馅饼产生的恶毒想法以及我们今后如何吃馅饼]

行文至此,我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了一个恶毒的想法:大家可以权当一个笑话顾妄听之。PAT风波会不会是Intel和主板厂商们一次有默别契的宣传策略呢?首先,Intel只是在行销上对PAT大加宣传,从没有从技术细节上加以详细的阐述,你不要说大家都引用的那两张图就是详细技术细节,这两张图和寥寥数行介绍就是大家所能从Intel得到的全部信息。我曾在撰文前大肆搜刮Intel网站的相关技术文档,也没有得什么新的东西。就是在厚达174页的875P白皮书中也仅仅对PAT提了几句。作为875P的重要特性却不详加阐述实在令人怀疑:也许PAT技术真的没有什么复杂性。正因为这样厂商们才能迅速“破解”PAT,让自己的865PE主板也能PAT一把。这对Intel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首先PAT技术在两者的口水战中被大肆宣扬了一次,知名度得到很大提高,875P作为PAT技术的正宗所有者也广为人知。并且Intel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对865PE芯片组中的PAT加以硬件屏蔽。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再者大部分工作站级的用户在乎的是先稳定后快速。超频得来的PAT他们决不见得敢用,况且875P还有ECC校验功能。所以875P的市场受到的冲击未必有传言的那么厉害。而口水战对厂商就更是一件好事了,可以利用PAT提高产品性能,宣传自己的技术实力,扩大了产品知名度,更促进了销量的增长。所以PAT事件对Intel和厂商来说也许是个默契下的双赢局面。

分析完了厂商和市场,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最终用户能从中得到什么。我们要先肯定的是865PE的PAT功能在厂商们的多方努力下,对系统的确具有很不错的性能提升效果。但是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吃到。从原理我们知道它主要是对内存部分进行超强优化,而且厂商们为了提高PAT性能又普遍对内存进行自动的二次优化,再次提高了内存的负荷。于是内存的品质问好坏就成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也是吃到馅饼的先决条件。最后我们建议:硬件爱好者、发烧友之类的用户可以注意挑选合适的内存尝一尝美味的免费大餐,对于普通的电脑用户就不要赶这个热闹了,不必既费心又费钱的去挑什么极品内存。完全可以打开PAT尝试一下可以使用什么级别,能用当然好,不能用也不损失什么。毕竟玩游戏几帧的差别感觉不到什么。够用就好!

本文系驱动之家供《CBI家用电脑》专稿,请勿随意引用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