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想起国庆休假,反而让你感到不安?
如果在整个假期里你都在玩,但是却发现别人都在努力工作或提升自己,你会感到自己好像有点浪费时间吗?
你感觉工作很累,很想好好休息一番,可是却不敢直接请假休息,或者会干脆编造一个理由来休假吗?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如果你的回答是“yes”,那说明你已经被“休闲负罪感”(Leisure guilt)绑架了!
“休闲负罪感”是什么?
休闲负罪感非常普遍,很多人对于休闲这件事情,都会感到一定的压力、焦虑和内疚等不适感,导致人们难以享受这段本该放松充电的时间。
一项针对 1200 名打工人的调查表明,有 68%的人“不敢”把假期全部用掉,因为他们觉得“休假会带来更多压力”“这会影响晋升”。
另一项针对 336 名成年人的在线调查也发现,有 85.7%的人在花时间做一些休闲活动的时候会感到有些负罪感。
我们自己,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在社会物质和精神都在进步的今天,我们反而变得“不敢休息”了呢?该怎样才能给自己“解绑”?
休闲负罪感之所以如此普遍,与负罪感的心理机制密切相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负罪感是一种个体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反了个人的道德标准、社会规范或他人的期望时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体验,它通常伴随着自我责备、羞愧、焦虑和不安。
负罪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自我调节机制,往往会驱使我们采取自我惩罚的行为,以减轻内心的不安和痛苦,还会促使我们改变自己的做法,以避免未来再次违反规范或他人期望。
那么,休闲负罪感体现了对什么社会价值和他人期望的违反呢?
什么负罪感不过是自己在 PUA 自己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那些被满满当当的日程表安排好,或是深夜仍在处理工作,似乎从不休假的大忙人,往往会被其他人所称赞和尊重,是很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按时上下班,一到假期就看剧打游戏的人,则会被说是“摆烂”“不求上进”。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现代社会中,忙碌不仅是一个人工作状态的体现,也是一把衡量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的标尺,休闲则被视为缺乏社会价值,因为它意味着这个人没有被需求、没有生产力,从而被视为“懒惰”。
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认为人们通过将自己与特定的社会群体联系起来,或者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从而形成社会认同和自我概念。
也就是说,当“忙碌”在社会价值观中与成功、上进等正面社会身份挂钩时,个体就会对不符合这种社会期待的行为(如休息)产生强烈的负罪感,甚至认为自己“懒惰”或“不思进取”,使得他们即便在正常休息时,内心仍然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
为什么我们要摆脱自我 PUA?
“忙碌”成为每个社会当中的一种正面价值观,不仅是因为社会的发展依赖于每个人的工作与奉献,也是因为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将自己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确实能给我们带来充实感和目标感,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但是当我们被休闲负罪感所绑架时,就说明“忙碌”这一正面价值观在我们的内心中产生了过度的泛化,错误地将“休闲”与之对立起来,导致我们形成了过于狭窄的社会认同和自我概念,无法将“休闲是必须且正当的”内化到自身价值观体系中,这既不利于我们专注地完成工作,也不利于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我们被休闲负罪感所绑架,无法好好休息时,可能会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例如导致情感耗竭,即越休息越焦虑,越焦虑又越无法休息,最终导致情绪、活力和精力都被消耗殆尽。
同时,持续的忙碌和缺乏良好的休息会导致过度劳累和慢性压力,从而削弱免疫系统,导致睡眠问题、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如何真正地休息?
正是因为休闲负罪感,很多时候我们看似是在休息,但内心一直都在处于消耗的状态。真正的休息,并不只是停止工作或是表面上的放松,其核心是利用休息的时间让我们身心重新恢复平衡,重获精力并调整心态,以更好的状态面对生活与工作。
所以,找到真正的休息方式至关重要。心理学家认为,优质的休息不仅仅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或刷手机,而是通过有意识的、主动的方式来恢复身心。
首先,我们可以有意地在工作与生活之间设定心理边界。在心理学中,这指的是通过明确的行为、心理或情感界限,来区分工作与个人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当我们拥有明确的心理边界时,能够减少角色冲突,让工作和生活中的角色不再互相干扰,避免在休息时无法与工作“脱钩”,实现“认真工作,好好玩耍”。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设定工作与生活的边界:
· 固定的工作与休闲区域:
在家里设立一个专门用于下班时间处理工作的空间,而工作结束后就不再进入这个区域,帮助自己在心理上达到真正的“下班”。你也可以通过设定一个专门的休闲区域,只要进入了这个地方,就会关掉工作消息,专心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 制定“无工作时段”:
可以根据自己的日程安排,在一周中预留出某些时间段,作为完全“无工作”的时间,比如周末的某个上午或晚间。这个时间段内,完全不处理任何工作事务,专注于休息、家庭或个人爱好。
除了设定边界,真正地休息还需要通过有意识、主动的方式来实现,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停下来。被动的休息,比如躺在沙发上刷手机或无目的地浏览网络,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带来放松感,但实际上并未让身心得到充分的恢复。
相比之下,有意识地休息是指那些通过主动选择、具有恢复性的活动,帮助大脑和身体在工作后恢复平衡和活力,例如:
· 自然散步:
接触自然环境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我们可以每周抽出时间在公园或河边散步,让自己远离电子设备,专注于自然的声音和景色,能有效恢复精力。
· 艺术和创意活动:
艺术创作、绘画、音乐、手工艺等活动能够激发大脑的创造力,帮助个体从工作压力中抽离,专注于美感与创造的过程,是很有效的恢复性休息方式。
· 低强度运动:
低强度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或慢跑,能够有效释放压力,提升内啡肽水平,带来愉悦感和心理恢复。与高强度的锻炼不同,这类低强度的运动不仅能够调节身体素质,还能通过缓和的节奏帮助大脑放松。
· 社交活动: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如与朋友或家人共度时光,也是一种恢复性休息方式。与亲近的人交流、分享感受,不仅能够减轻心理负担,还能通过情感支持提升幸福感,帮助个体在情感上获得恢复。
· 读书或学习新技能:
虽然学习可能会消耗一定的脑力,但在感兴趣领域的学习实际上能够带来精神上的放松和满足。读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或是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如烹饪、摄影等),可以激发成就感并增强个人价值感,是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休息方式。
忙碌打工的我们,往往会忽略自我关怀的重要性。然而,正如本文所说,休闲负罪感不仅阻碍了我们的休息与恢复,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长远影响。
我们一定要坚信,真正的休息并非逃避工作,只有当我们照顾好自己,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高的效率投入到工作中去。
让我们摆脱休闲负罪感的束缚,好好拥抱这个国庆假期吧!
参考文献
[1] Koo, H. J. (2023). American Idle: An examination of leisure guilt, time use, and well-be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2] Kim, S., Sung, J., Park, J., & Dittmore, S. W. (2015).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eisure attitude, satisfac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15(1), 70.
[3] Wepfer, A. G., Allen, T. D., Brauchli, R., Jenny, G. J., & Bauer, G. F. (2018). Work-life boundaries and well-being: does work-to-life integration impair well-being through lack of recovery?.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33, 727-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