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PCB上的艺术 华硕主板巅峰设计技术访谈会
2009-11-15 11:07:48  作者:Roc 编辑:Roc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媒体:刚刚几位同行提得不太尖锐,我们由网民投票得出几个问题,我必须带答案回去。从去年到今年,经济都有下滑的趋势,厂商说没有利润大家都不信。但是主板厂商喊得最响,主板厂商说超频是我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主板的配色、扩展功能、巅峰设计,假设现在超频突然消失了,我们没有超频可谈了,华硕靠什么征服客户?

林哲伟:第一我感觉超频不太容易消失。我自己是做IC出身的。每个IC设计的时候都会留出一定的超频余量。如果超频真的不在了,那就像做手机和笔记本一样,如何让使用者的使用感受好,有很好的品牌影响力。我们有很好的假如超频这根稻草不在,因为我们在节能、耐久上花了很大的心思,超频不在了,我们可以更侧重地说耐久。

媒体:华硕的竞争对手一直在说超耐久技术,华硕在超频方面做得很好,但在耐久度宣传上没有超频这么直接,而且耐久也不是一两天能说清楚的,耐久度方面华硕又是靠什么来征服客户呢?

林哲伟:我们在每个元件的选择上花了一些心思,会做低温、高压各种耐久的测试。耐久首先是从源头起,在元件的选择上花心思。在这个前提下,板子设计出来就有一个基本的耐久度。主机板上的PCB,我们都有自己的厂子,生产出的元件接口铜箔都更考究。如何证明耐久?就是要经过恶劣环境的测试,而且把标准拉高,经过完整的测试再交给客户。在设计上除了刚刚讲的内容外,我们的设计强调平衡(黄金三角),耐久不是一瞬间能决定的。我们从源头(选择元件)开始,从设计开始考虑耐久。当然耐久测试也是在我们的评估范围内。

媒体:我们知道一个主板的灵魂是BIOS,玩家更喜欢华硕的BIOS是因为上手度非常高,选择开放性更好。从04年、05年开始,其他竞争对手将开放BIOS之后就走下坡路了。我知道华硕的BIOS平台非常庞大,在细节分工方面想听一下您的介绍。另外BIOS的软硬配合方面您觉得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我们知道如果把跳线放在E2的位置,1.7伏,放到E3就可以到1.9伏。像这些有没有更默契的衔接?

林哲伟:我们BIOS有一百多人的团队,每一个部门都有专门配合BIOS的人。开机要靠BIOS,有问题之后还要通过BIOS通知。华硕在BIOS方面绝对非常专注,让使用者快速找到他需要的东西。

媒体:我不知道您对具体产品了解到什么细节,华硕的P7P55D市占率比较高,很多用户有问题,最近推出的一款BIOS在说明中提到,达到150兆赫兹的时候会自动关闭节能选项,为什么采取这种措施?但很多用户使用166,还是希望在轻载的时候,能够备频和电压自动降低。

林哲伟:抱歉这个问题我现在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太细了。

媒体:华硕有用过第三方IC,但在它的官方网站上查不到规范的,华硕对这个问题如何考虑?

林哲伟:有些东西我们在做集成,这个就不会公开,有些东西是开放原则,可以查到,但上面有一些小IC,功能就查不到编码,比如在P55上面提供一个T.Probe,因为有一些特殊设计和理念在里面,让PWM处于恒温的状况。元件之所以短命,就是因为温度上下起伏太大。我们为什么会增加这个概念?让它自动侦测温度的变化,发现不平衡了,把温度拉回来,重新算参数值,让温度一直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除了效率高外,原件寿命也会更长。所以查不到规格,如果查到规格别人也可以做了。这个最早是华硕提出的,这也是业界创新。华硕只是把好处带出来让使用者享受。我们的耐久不是只从元件考虑,从设计上也进行考虑,这是我们和竞争者最大的差别。

媒体:这样是否会给一些消费者造成误导,认为华硕用得不是最高的东西,是否可以申请专利,避免竞争对手使用?

林哲伟:有些东西我们会申请专利,但这个部分不涉及到业界最高,因为运行和控制部分是用世界品牌的,周边一些小东西是华硕要求IC开发给我们的,我觉得这就是最高标准。

媒体:刚刚您提到P55低端用的是其他设计,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其他设计是什么?

林哲伟:这是一个想法的问题,做法大同小异。高档的车子可以用5G的USB3,用SATA3.0,甚至留两个扩充接口给后面。给大众的是用快速切换方式,通过选项可以快速切到SATA3.0、USB3.0,这样的设计比较方便,给使用者带来的好处是只要需要可以随时切换。只要把东西插上去,Device接上去就有这样的功能。我们把IO的速度从2.5G拉到了5G的水平。

媒体:全民超频是你们今年一直提的理念,在具体一些细节上,自动超频操作过程非常漫长,如何完成设计,贴切地符合这套理念?

林哲伟:我们是第一个提出AutoTuning,使用者感觉很好,可是跑得实在体慢。所以在新模式中,已经把AutoTuning做了几种方式,可以在一、两分钟内做完。如果你是专家,要测得更细致,还有一个选择模式。我们提供的AutoTuning有快速方式和很自主的方式,可以给使用者选择。

媒体:ROG Link的设计理念是源字汽车改造调校,但毕竟NB的体积还是相对手持设备要大一些,有没有可能将来会推出更小的手持设备,比如Turbo V Remote类的设备,更好地支持超频?笔记本是各式各样的,USB芯片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如何解决ROGLINK的兼容性问题?

林哲伟:我觉得这两个东西都越来越成熟,兼容性问题肯定可以解决。通过笔记本做主板超频是最直接、最好用的,但我们想专业玩家,肯定会有笔记本,而且不会太在意重量。您提的想法很好,我们下一步会考虑。

媒体:跟超频密不可分的元件是频率发射器,我们在频率发射器方面,是华硕迁就生产厂商的要求还是由华硕定制?

林哲伟:华硕是有主导规格的能力,所以基本都是他们配合我们的要求开发IC,这样我们在超频上才会做出差异性。

媒体:我们市场中的模式是独立的?

林哲伟:其实基本都是独立给华硕用。

媒体:刚刚也提到了做小板的问题,我们还是考虑到4核比较贵,做小板在集成度上不是更好,相对而言P55容易做更小尺寸的板。Intel明年会推新架构的CPU,CPU的插座又会变,这种情况在近年来没有出现,就是连续两年在主流产品推新的插座,华硕如何看待这个问题?CPU架构变了,主板也要跟着变,一个主板放在市场上没卖多久又要变,有没有应接不暇的感觉?

林哲伟:站在我的立场当然不希望这样,其实很麻烦,还有很多库存的问题,要靠市场拿捏。从设计的角度比较单纯,有新的接口,但是在兼容上比较麻烦。1156是一个短命产品,确实没错,但是虽然会改变,我们还是要做。在小板子上都是Atom跟Premium为主,因为不太会变。我说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你在一个比较不会变的市场,要支持比较长时间的产品。而如果在小市场中,我每年推一个新板子,使用者会疯掉的。

媒体:华硕设计的时候是否会受上游厂商的影响?比如我好不容易在这个产品上规划了一些技术,但这些产品还没有帮华硕收回成本,市场又变了,要做新的东西讨好玩家。

林哲伟:这种情况会有的。这就是P55为什么要推Refree模式。今年5月份我们第一代P55就有5G了,所以有媒体炒作竞争厂商是创新,我不知道是创什么新。我的AutoTuning刚刚推两个月,马上又有新版本出来,因为不好用。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使用者觉得太慢,不友好,所以我们马上出新版本,让使用者更快地超频,也可以很低调地超频。

媒体:用户关注的是另一个层面,成本增加对产品会有影响。华硕是靠量来控制成本,您能给我量化一下到底优势可以体现什么地方?比如上游采购方面,如何尽量压缩成本?

林哲伟:每个IC都会向上下游延伸,DATA …最开始出来的时候3、5块美金,但现在是什么价格大家都知道。我用量去推动,降低成本。幸运的是台湾有很强的封装和制造技术,所以可以很快降低成本,让使用者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用同样的价格得到更好的服务。

媒体:关于全民超频这块,华硕的一键超频非常好用,但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超频的难点并不在于调外频或者调备频,而是在于内存参数。很多厂商都会把参数弄得太宽泛,明明可以工作在十几的参数偏偏要开放到3到1,让大家没有可参考的。华硕旁边会有一个参考值,非常方便。您刚刚拿车举例子,现在自动挡非常普及,但玩家还是希望自己控制。所以对于超频我希望提个建议,全民超频这个概念大家都能接受,按一个键,系统超频了。如果超频不成功怎么办?他会自己设定,比如把内存、备频选项自己操作。超频后,如果我只是做轻载操作,是否可以再按一个键把频率降下来。如果超不稳定,很多人会担心,是否可以一开机就超上来,如果不需要超频按一个键把频降下来,这样可能更实用。

林哲伟:调频是非常必要的,超频跟EPU是结合的,可以把EPU打开,都满了可以让功耗降下来。当然全民超频只是提供一个直接的方式让使用者超频。我们有一个Memory ok,一旦出现不稳定,可以通过它进去再调。内存是很讨厌的东西,有些可能是拿下脚料做的,我们最近也在做一些低的测试,其实我们做Memory ok也是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调低参数。我们也做一些Memory level up,自动把频率往上拉。当然这跟认证是有关的,

媒体:内存是否可以换一个方法,几大内存厂家大家都挑颗粒,像三星、美达等几家超频做得会比较好,但三家跑得都不一样,比如美光876,这样是否可以干脆把芯片和电压做组合,而Memory ok对兼容性非常有帮助。

林哲伟:我们在谈巅峰设计、全民超频。华硕笔记本有很多小细节为客户着想,包括用户认证,单点core插槽等等就是为了让客户觉得好用。内存的问题,每家都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有所谓的Memory ok,我们会针对它的特性,给使用者一个提升服务,这个只能针对内存来做。

媒体:我们是不太愿意推认证概念,对一个品牌做认证,大陆方面不太接受,而且价格会非常高。

林哲伟:Intel有一个规格,按这个规格填就给你,如果不按这个规格去填,只能扩我的AutoTuning。如果很老实地把特性写在里面,基本上我都可以让你得到想要的东西。为什么我要安一个AutoTuning?我们有三个步骤,最糟糕按Memory ok,第二个如果插上去,很快让你得到最好的频率。第三可以用AutoTuning针对内存在调一次。这是华硕在内存方面做的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两个平台都得到兼容性最高的主机板,因为我们花了心思。我们对销售也很抱歉,销售说不知道怎么卖这个对象,其实我们的东西哪里都好,但不知道怎么讲才好。内存的兼容性也可能是一个很强的卖点,我们要透过这样一个交流和讨论,找出客户到底要什么,他要什么我们就卖给他什么,这样最简单。

媒体:华硕主板上的小芯片,比如音频、网络信频可能跟主流不太一样,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华硕采购小芯片的时候如何运作?第二请你介绍一下,华硕从构思一款主板到真正推向市场需要花多长时间,中间需要哪些详细的步骤?

林哲伟:有时候这是一个产业平衡的问题。因为我们的量大,供货是一个问题,你做一家的时候,缺货你就很惨。所以我们选择不同厂家的原因,不是不相信一家厂商,而是在生产中你要考虑供货、缺货的状况。从技术角度看,第二方案不见得技术更差。我们也会用主流的产品,像后面要推出的产品也会更多导入RETEX。这对使用者也有好处,可以多些选择,同时也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你的第二个问题?

媒体:华硕构思一款主板到推向市场要多长时间?

林哲伟:这个很难讲,快的话可以30天,慢的话可以搞几个月,Intel一测试,可能就要几个月,一般来讲从定义规格到做出来,两个月应该没问题。尤其像新技术,测试从5月到9月,这4个月是很恐怖的,因为你多了四个月又有一些新技术出来。所以做RD是蛮有趣的,因为测试的时间里,新技术出来了,不知道竞争对手是否会做进来,你又会考虑要不要改板子。

媒体:做主板哪些方面是比较重要的?

林哲伟:制定规格是最重要的,对研发单位来讲,做一板要很清楚地看到板子的特性是不是好的,这是研发过程中最重要的。因为板子出来把美学和电器各方面都考虑进来。你的布局决定你这张板子好不好看,这是整张板子最重要的时间点。

媒体:你们设计主板的时候有没有比较有趣的小故事?研发工程师的思路受到什么启发?

林哲伟:其实创新真的比较难。不是通过每周开会就有新想法。创新往往是一瞬间,可能在开车的时候、洗澡的时候、抽烟的时候、打牌的时候或者上网的时候,突然间灵机一动。有时候跟工程师聊天,我们说这个东西应该可以做得到,USB3.0我就看不出好处。甚至我还花了点时间去学习Intel芯片组是不是调什么东西,就要变什么主机。结果搞了半天还搞不出来,那个芯片组比较难,但我们可以通过周边的东西改变出来。其实这些东西有时候不见得是规划规格的时候就想到了,而是在做的过程中讨论出一些做法。有时候是忽然间想到的,这些东西其实是比较难定性化的。

媒体:有没有做一些争论的例子?

林哲伟:一键超频就算一个。以前超频都是通过BIOS。在286的时候有快捷键操作,我们是否可以做一键超频。华硕执行长讲故事给我听,他说做BS的时候,Intel有什么样的问题,不眠不休地调整,结果那块板子变成不死板。创新有时候是一瞬间的,但这一瞬间是需要日积月累,像苹果的创新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其实有很多小故事,后面我们可以整理出来给大家。

媒体:您作为一个RD,在工作中支撑您这么久的信念是什么?做RD给您带来什么样的乐趣?

林哲伟:我想就是创新,创新绝对是让工程师最兴奋的事,我怎么做出别人做不出的东西。要说要做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可能有难度,现在的东西大家都能做出来,只是我做得更好。做RD要从系统的角度来全面考虑,而且我本身原来是做IC,也可以从IC的角度看,但这需要时间。有人说超频是最后一根稻草,我也不知道这根稻草什么时候结束,虽然我觉得不大可能结束,但一定要有创新,这是RD最重要的乐趣。我们提出巅峰设计、全面超频,CPU、内存、I/O,在P55时代我们提供得很全面。华硕绝对是业界全面超频最早的设计者,在ID设计上、元件设计上也更加美化,给使用者不同的感觉。我觉得P55只是开始,从P55开始,在内存上的表现、超频上的表现、外观上的表现,让使用者都感到满意,这是我们华硕最重要的愿景。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