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发展对话: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战场
2024-05-27 11:36:12  作者:梦佳 编辑:梦佳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从2016年到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2.6万亿元增长到50.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0.3%提升至41.5%。数字技术驱动创新,数据要素释放价值,数字产业引领未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阶段,数字经济是关键赛道。

在26日举办的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发展对话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等权威专家学者进行了主旨演讲,从数字经济、耐心资本、数据要素等各个维度出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言献策。

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战场

输入一段自然语言便可快速生成图片和视频,大模型被应用到科研和生产等专业场景带来效率的跃升,数智技术的进步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取得重大突破,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带动生产力迅猛提升。

在王一鸣看来,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数字经济创新能力越强,数字技术越先进,应用越广泛,数字经济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就越大。

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高培勇表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必须以建构新型生产关系为前提和基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着力破解妨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这是当务之急。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培育了新的生产力,而下一代生产力理应从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中孕育而来。“社会各层要强化对数字科技的重视程度,转变传统思维方式,拥抱数字科技浪潮。”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说。

当前,我国推出多重政策促进数字产业化创新升级,加快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稳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放眼世界,全球科技企业不断抢占和赶超数字技术的高点,产业应用释放巨大潜能,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复苏的新生动力。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全球51个主要经济体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7.4%,远高于同期GDP的名义增速。2012年以来,中国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GDP增速。

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超65%。相较之下,我国刚过四成。要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孕育更多创新和产业,业内专家认为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是未来重要的发力点。

根据国际组织预测,2025年中国的数据生产量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生产国。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洪永淼说,在大数据时代,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据已经成为了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的显著特点是绝大部分经济活动由数据驱动,经济活动在产生大量的数据,而这些大数据又驱动新的经济活动。

此外,作为环保领域权威专家,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指出,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引擎,绿色化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色。

壮大耐心资本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引发市场和业界广泛关注。

耐心资本坚持投资长期主义,为科技创新、传统产业升级、新产业培育提供稳定的资本支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阶段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与会专家看来,发展耐心资本首先需要解放思想,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认识资本的性质和作用。

李三希指出,耐心资本的概念出现在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中,对提升各类主体资本投资活力和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不受市场短期波动干扰、能够长期为投资项目提供稳定资金支持的资本,是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发挥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需要耐心资本的陪伴。无论是解决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抑或是发展未来和新兴产业,都需要长期稳定的资本做保障。专家呼吁,政策同样需要保持耐心与定力、引导投资走向长期主义。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徐翔提出,创新活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主体都难以过早判断研发或投资的成败对错。资本具备耐心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各类政策要有确定性。继续鼓励企业家精神、给予市场主体足够的宽容和试错空间,是创新者和投资者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自由探索的必要条件。

截至2023年7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成立年限为16年,而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3年左右。这一数据恰恰印证了以创新著称的企业需要时间孵化,成长离不开耐心资本。

一直以来,民营资本都是市场预期的风向标,也是培育创新和产业的中坚力量。培育更多耐心资本,需要进一步激发民营资本的投资活力和信心。徐翔表示,市场要形成一批穿越周期的长期投资者,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要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数据显示,腾讯、联想、小米等25家大型民营企业通过产业投资方式,投出了近400家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企业通过产业资源禀赋、供应链优势和全球市场影响力赋能被投企业,这些投资往往并不着眼于短期财务回报,而更看重长期收益和协同效应。

去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一批平台企业的典型投资案例。数据显示,我国大型平台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构建科技创新生态、支持创新链条上的中小企业创新,在芯片、自动驾驶、新能源、农业等领域投资占比不断提高。

其中,腾讯持续投资支持燧原科技,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云端算力平台产品和服务等核心业务发展,促进国产高性能AI芯片研发和商业化落地;美团投资支持未来机器人企业,将人工智能、环境感知、深度学习、伺服控制等核心技术应用于工业无人驾驶领域……

鼓励数字科技企业培育更多创新动力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中国在这一轮新的产业变革中跟前几次不一样,在某些方面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洪永淼说。

没有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就无从谈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企业是主体。数字科技企业重视基础研究,推动先进数字技术实现应用,数字领军企业更有职责布局和培养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抢占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地。

王一鸣在演讲中表示,我们要从过去的集成创新为主转向更多依靠原始创新,需要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现在企业也在增加基础研究投入,例如腾讯每年研发投入600多亿元,其中一部分用于基础研究。我们要以基础研究的突破带动引领性原创成果、战略性技术产品的重大突破,在更多领域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从创新投入看,以华为、腾讯为代表的中国数字企业研发投入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两家创新投入均位列世界前二十;从推动应用来看,华为专利申请排名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腾讯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总数超7.5万件,互联网企业中仅次于谷歌;从布局未来看,我国数字科技企业积极布局量子、未来网络、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打造长期科技引擎;从全球竞争来看,字节跳动已经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独角兽……

面对数字时代的国际竞争,专家呼吁应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数字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及应用的主体都是民营企业,应为企业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大激励。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日前发布了《平台企业数字技术发明专利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关键数字技术正成为中美科技平台企业创新研发的“主战场”。以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平台企业在专利规模、质量和技术领域分布实现了对国际企业的快速追赶和部分超越。

报告建议,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内科技平台企业的竞争力,应为企业的研发创新创造更多的空间。优化平台经济发展环境,为科技平台企业的创新兜底,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梦佳

文章内容举报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