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互联网已死: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内容都由机器人生产
2024-05-23 00:08:01  出处:怪罗科普  作者:怪罗 编辑:落木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在国外有一个理论,认为现在的互联网早已“死亡”,活跃在互联网上的用户大部分都是机器人,它们生产大量内容的同时还引导舆论 。

这个理论被称为“已死的互联网理论(Dead Internet theory)”,在国外讨论度相当高,不过好像国内没什么人在讨论。

互联网已死: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内容都由机器人生产
图源:mainstreammarketing

该理论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分是机器人取代了人类在互联网上的活动;另外一部分是行为者正在利用这些机器人来操纵网民。

当机器人在互联网的活动超过人类的时候,一些人认为这就意味着互联网“已死”,而在这个理论中互联网的“死亡”日期2016年到2017年之间。

这个日期的主要依据是,2016年的时候,安全公司Imperva(网络安全领导者之一)发布了一份关于机器人访问流量的报告,揭示机器人占据了互联网52%的网络流量。

已死的互联网理论最早是在哪里被人提出的,已经很难进行考证了,它经常被认为只是阴谋论而已,但也许没那么简单。

互联网的机器人内容

其实,现在的机器人不仅使用了超过50%的网络流量,超过50%的内容也是由机器人生产的,特别是在社交平台上,机器人不仅在生产文章、视频和图片等内容形式,甚至连评论区的大部分内容也都是由机器人生产的。

你会发现,中文互联网中,现有的社交平台很多都引入了官方的评论机器人,有些会直接告诉你那是AI评论,有些则不会告知。

互联网已死: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内容都由机器人生产
图:这个就是微博的评论机器人

由于我个人一直在做自媒体,在各个平台上发表我的作品,所以我比较清楚这一点,那些牛头不对马嘴的评论基本是由机器人贡献的。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互联网内容超过一半都是由机器人生产的,一些报告显示,是从2022 年开始的。

2022年是生成式AI诞生的年份,这一年 OpenAI 推出了首款生成式AI大模型——ChatGPT,它能够直接模仿人类创作内容,而且它对所有普通用户开放,甚至一些服务现在是免费的。

以前所谓的机器人创作内容,其实只是一种“伪原创”,通过一些工具将原有文章进行一些简单的修改——比如把一些词语用同义词替换一下,以此来欺骗搜索引擎或者社交平台,来得到更好的搜索排名。

但是,有了生成式AI大模型之后,一切都变了,人工智能可以直接根据你的简单指令几秒内生成相应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都可以通过指令直接生成。

互联网已死: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内容都由机器人生产

所以,没什么好意外的,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内容如果不是机器人生产的那才奇怪。

不过不仅如此,你在社交平台上关注的很多所谓大V,背后可能也只是机器人而已。

社交平台不会对外公布它们有多少内容是由机器人生产的,也不会对外公布哪些账户是由机器人在输出内容的。

不过,在马斯克收购推特平台(现在的X平台,类似国内的微博)的时候,推特上机器人运行的账户比例被搬上了台面来讨论。

推特原有的老板告诉马斯克大约每日活跃用户 (mDAU) 的5%是机器人,但是马斯克请了专业机构—— Cybra 公司进行了重新评估,该公司回馈给马斯克两个报告,一份报告显示13.7%的推特日活用户是机器人,而另一份则显示11%。

更搞笑的是,这10%多点的机器人日活用户创造了大部分的推特内容。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人们要让机器人不遗余力的去生产内容呢,而社交平台也不进行筛选。

其实,答案很简单,平台根本管不过来,机器人会专门不停针对算法来调整自己的内容,以此来躲避搜索引擎或者社交平台的审查。

互联网已死: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内容都由机器人生产
马斯克博文的AI翻译

但由于机器人生产的内容确实影响了真实用户的体验,所以马斯克现在正在探索让推特用户支付会员费以阻止机器人内容(估计在他眼里机器人内容就像广告一样烦人)。

至于生产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据我了解主要就是三点:

第一点就是挣取这些社交平台的广告分成。

很多没有接触过自媒体的人可能并不清楚,你在平台上发表作品是有广告分成的,这部分收益现在也是我们怪罗这个ip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行情好的时候,一篇百万播放的视频有几千块的收益,而即便是现在行情不好的时候,这个收益依然还算能维持。

由于热门内容很容易继续出爆款,所以你会发现,一个稍微热门一点的事件或者话题,你会刷到不同用户制作的完全雷同的内容。

互联网已死: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内容都由机器人生产
图:AI生成图片,这个目前在国外爆火,有各种各样形式的

第二点就是账户买卖。

做自媒体的应该都知道,从最早微博兴趣开始,互联网上就出现了一个专门买卖社交媒体账户的产业链,这个产业算是互联网的灰色地带,但是它从诞生到现在就没有停止过。

而且从最初的微博账户买卖,演变成今天我们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去购买任何一个社交媒体平台的账户,而且拥有上百万粉丝的账户都可以轻松买到。

很多人可能想要知道,这些账号的粉丝都是怎么来的,以前我一直以为就是一些僵尸粉(不活跃的账户)而已,但其实即便僵尸粉也是有成本的,而且质量还差。

很多这类账号其实就是靠内容吸引来的,只是它们的内容并不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出来,而是直接由机器人批量抓起,批量修改,然后24小时不停发布。

因为完全由机器人制作和发布,效率非常高,一个运营人员可以同时运营数十个账户,每天大量的发布热门内容,以此来吸引用户关注。

等粉丝基数达到一定程度,直接将账号出售,以此盈利。

互联网已死: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内容都由机器人生产

第三点,也是最让人讨厌的一点,行为人通过发布一些内容来引导舆论。

评论区是一个引导评论的方向的好地方,但其实机器人创作内容可不是仅通过评论来引导,而是直接制作和发布相应的内容。

由于大多时候我们很难了解到事件的全部,所以很容易被这些断章取义的内容误导。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通过海量机器人发布“断章取义”的内容把舆论引向有利自己的那一边。

所以,任何互联网的瓜都要理性地吃,不然一不小心可能就站错队了

最后

如果行为人的目的只是赚取广告分成和吸粉卖号的话,那么他们不会对自己发布的内容负责,他们只会在乎内容能够拿到多少流量。

而目前机器人创作的内容,没有人工审核的话,它只会创造虚假内容,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断章取义引导舆论的。

可以说现在的互联网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因此说互联网已死真的不为过。

参考链接: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dead-internet-theory-makes-eerie-claims-about-an-ai-run-web-the-truth-is-more-sinister-229609

责任编辑:落木

文章内容举报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