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都已经红烧煮熟了,为什么还会发光?还是那种绿色的荧光,这鱼还能吃吗?”
近日,宁波一女子在自家遇到怪事,她的妈妈在码头买了几条海鱼回来,当天晚上就红烧了一条,但没有吃完。
半夜女子突然发现,红烧的这条鱼居然在黑夜里发出幽幽绿光,肉眼看很清晰,但照片拍出来就不太明显。
用手一摸,手上也有荧光,顿时就觉得后怕,毕竟家里人都有吃这条鱼!
心生恐惧的女子随后将吃剩的鱼喂野猫了,冰箱里还有几条冷冻的,也不敢吃了,还将“发光鱼肉”的照片发到了网上,希望有专业人士能解答。
这照片一发,事态就越发不可收拾了。
有人说:“这是日本核污染导致的,放射性物质镭发出的就是这种幽幽绿光!”
有人觉得:“是鱼的水里加了孔雀蓝(添加剂),是为了保证鱼的鲜活,在这样的水里待久了,就会有荧光。”
也有人分享自己遇到发光鱼肉的真实事件,据说后来还吃了,没什么问题!
那这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可以参考前年的一个真实案例。
女子买到荧光猪肉,专家出来解答
2021年,也在11月份,据《华商报》报道,陕西汉中的勉县出现荧光肉事件,这次主角不是鱼,是猪肉。
一男子在菜场里买了70多斤猪肉,差不多1000左右的价格,拿回家后,他的女儿陈女士发现猪肉有萤火虫一样的绿光,即使用水清洗,肉还是有亮光,就连水也会发亮。
这么多肉究竟还能不能吃?该怎么处理?成为陈女士心中最大的难题。
她找到市场摊位卖肉老板,老板坚持认为自己的肉来自正规渠道,肯定没问题。
她又找当地市场部门反映,得到的处理意见则是:自己去检测,有问题的话再来找我们!
她最后找猪肉出厂的厂家,当时厂家是答应送检,有结果后再通报。
但是过了几天,厂家又表示自己的流程都是符合规定的,这种情况不在厂家检测范围,还是得消费者自己拿去权威机构检测。
反正最后这个事情,在多个部门踢来踢去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肉是全额退款了,至于究竟为什么会发光,没有查明原因。
事情虽然没有结果,但陕西理工大学生物与工程学院食品系的教授耿敬章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发光主要是两种东西导致的,一个是磷,一个是生物发光细菌。
磷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入猪体内,在日常的饲料添加,或者在卖肉的时候,为了让肉更好看也更重,会在猪肉里注入一些含磷的添加剂。
如果是这个原因导致的,那么这个肉还是要少吃或者不吃。
如果是因为感染生物发光细菌才发光,那么只要高温烹饪,做熟了还是可以吃的。
生物发光细菌一般是因为储存不当才会产生,本身没有毒,细菌滋生也不会产生有毒物质,只要高温灭菌,还是可以食用的。
不是核污染,而是会发光的生物细菌?
其实,目前各种信息组合起来分析,发光细菌的概率更大!
因为发光细菌大多是海生的,而海洋里有很多会发光的物体。
例如那些著名的荧光海滩: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出现荧光海滩,中国河北秦皇岛、大连、香港等地的夜晚,都曾出现过泛蓝的海水。
荧光海滩中的亮光,一部分来自发光的浮游生物,例如甲藻夜光藻,还有一部分则来自那些发光细菌。
如果你扔一块石头到发光的海水中,或者此时海浪不停翻涌,蓝光的持续时间会很长,这些生物受到“惊吓”后会持续发光。
例如那些发光的海洋动物:
印象最深的就是鮟鱇鱼,它生活在深海中,黑漆漆的,长得也很随便,但它的脑袋上吊着一个“小灯笼”,在黑暗之中,会发出光线。它正是利用这种光线,引诱小鱼前来,再一口将其吞下。
鮟鱇鱼那钓鱼竿一样的小灯笼里面,就有很多发光细菌,这些细菌和鱼是共生关系,鱼给细菌提供“食物”,而细菌给鱼提供“发光诱饵”,互惠互利。
从这些案例来看,发光在海洋中不算稀奇,那为什么这种细菌会上岸呢?
其实发光细菌很脆弱,只要温度稍微高一些,它就很难生存。开头提到的红烧鱼,本身是不可能有细菌的。
但煮好后如果储存不当,很容易出现二次污染,发光现象在死鱼和水产品加工物上很容易出现。
据陈女士表示,剩菜确实没有放冰箱保存,有再次污染的可能。
发光细菌虽然没有毒性,但它的出现,就意味着已经滋生了细菌,最好不要再食用。
有趣的应用:用发光细菌来传递间谍信息
利用细菌的发光属性,可以检测环境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可以检测某一物质的含量是多是少,甚至可以检测是否含有某个特定基因。
在众多应用有,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用它来传递秘密信息。
早在2011年,就传出美国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用发光细菌来传递信息的方法。
将不同的荧光蛋白基因植入7个大肠杆菌群落中,每一种的颜色都不一样。
将其两两组合,那么就有49种组合,可以涵盖26个字母和23个符号编码。
事先编好密码本(假设红绿是字母a,绿红就是字母b),那么根据不同的颜色排列组合,就能推算出对应的字母,再将这些字母组合起来,就能连成一句话。
用颜色组合来传递消息,本身隐藏地就很深,设计者为此还加了两道“密码锁”。
第一道密码锁则是,传递的信息载体根本看不出来颜色。
已经编辑好的文字,先是在琼脂上生长,这时候它是有颜色的,然后再用硝化纤维素制成的“纸”覆盖在菌落上,以“拓印”的方式,将信息转移到这张“纸”上。失去培养液的滋润,细菌的颜色会消失,肉眼看不到任何颜色和信息。
将其放在含有特定化学触发剂的培养皿中,颜色就能展现出来。
第二道密码锁则是,在细菌中还插入了特定的抗生素基因。
怕内容会泄露,科学家们还在“纸”上多安排了一些杂乱无章的颜色组合,目的是混淆,并保护真实信息。
收到信息后,这些菌落要先经历一波抗生素的打击,没有特定抗生素基因的细菌(无用信息)会死亡,留下的细菌,显示出的颜色组合,就是真正要传递的秘密消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